时间频率综合测试仪优势所在及场景使用介绍
时间频率综合测试仪是保障系统精准运行的关键设备。以西安同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SYN5104型为例,它集时间标准源、时差测量和频率测试于一体,功能涵盖时间准确度、频率分析、PPS/B码/E1/PTP/NTP测试等,精度达30ns。其便携设计适用于研发、标定、现场检测,支持电力系统校准、通信同步测试及科研校准等场景,助力高精度时频同步与产品质量提升。文章版权归西安同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严禁侵权。
星闪开发入门级教程之安装编译器与小项目烧录
这是一篇关于星闪(新一代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开发入门的教程,适合新手学习。文章从安装Hispark Studio编译器开始,详细讲解了环境配置、项目创建、代码修改及烧录过程。通过一个简单的红灯闪烁Demo,演示了GPIO控制和任务调度的基本用法。同时提供了功能代码解析,帮助理解LED高低电平控制原理。附有开发板相关资料链接,方便进一步学习。适合对嵌入式开发感兴趣的初学者参考实践。
频标频稳比对测试系统重新定义测量边界
在上海张江实验室的超净间里,一束激光正以每秒 30 万公里的速度穿越真空腔,与原子跃迁频率进行着纳米级的较量。而在千里之外的西安高新区,一台黑色金属机箱内,SYN5609A 型频标比对测量系统正以同样的精度,为这场量子级的时间竞赛提供着基准坐标。这台看似普通的仪器,正在用双混频时差技术,将人类对时间的掌控精度推向新的维度。
鸿蒙电脑的诞生是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壁之战
鸿蒙电脑的诞生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的重大突破。在Windows和Mac OS主导的市场中,华为凭借“全栈自研+分布式架构+系统级AI”创新组合,推出搭载HarmonyOS 5的HUAWEI MateBook Fold与MateBook Pro,实现从底层内核到用户体验的完全自主可控。作为混沌初开的“鸿蒙”,不仅补齐了华为“1+8+N”生态拼图,更开启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新篇章。尽管生态建设仍在起步阶段,但已为全球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带来新格局。开发者可通过掌握ArkTS语言、利用分布式能力、参与开源项目等方式,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专家对谈|AI推动文化传媒行业向“新”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推进,文化传媒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云计算与AI深度融合,重构内容生产、分发全流程,为行业注入新动能。预计到2025年,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将破万亿,文化传媒作为技术应用先锋,以两位数增速迈向智能化。在CCBN活动现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阿里云探讨了大模型如何驱动行业升级,展望未来新图景。汪莹指出,大模型将重构文化消费形态,助力生产力与传播力倍增,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同时,解决AI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需产业链各方协同发力,基于现有大模型能力进行二次开发是切实可行路径。
一场关于物料清单BOM的深度对话
这段对话发生在某科技公司茶水间,新入职的采购专员张薇向供应链总监陈峰请教BOM表的作用。陈峰以乐高说明书为喻,解释BOM是产品的物料清单,涵盖零件型号、用量与供应商信息。他通过实例说明BOM错误可能引发采购、生产和售后等环节的连锁问题,如材料浪费、返工增加及客户索赔。最后,陈峰提出通过源头管控、动态监测和反向追溯优化BOM管理,并强调其准确率对提升企业毛利率的重要性,展现了BOM在现代制造业中“悄然重写利润法则”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