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算法:基础知识、原理与案例分析

简介: 8月更文挑战第24天

一、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技术已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聚类分析作为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将无标签的数据分为若干个类别,使同类数据间的相似度较高,不同类数据间的相似度较低。K-means算法作为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因其简洁、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
二、K-means算法基础知识image.png

  1.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将数据集划分为若干个类别,使得同类数据间的相似度较高,不同类数据间的相似度较低。聚类分析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等领域。K-means算法是一种迭代的聚类方法,其目标是将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K个聚类(Cluster),其中每个聚类由一组相似的对象组成,而不同聚类之间的对象差异尽可能大。这里的“相似”通常指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度量,最常用的是欧几里得距离。

三、K-means算法原理:
K-means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分配: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聚类中心,形成K个簇。
更新: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即簇内所有点的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判断收敛:如果聚类中心没有显著变化或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则算法结束;否则,返回步骤2继续迭代。
2.3 挑战与优化
初始化敏感性:K-means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敏感,不良的初始化可能导致次优解。改进方法如K-means++通过概率选择初始点,提高了聚类质量。
选择K值:K的选择直接影响聚类效果,常用方法有肘部法则、轮廓系数等评估指标。
处理异常值:异常值可能严重影响聚类结果,可以通过数据预处理或采用更鲁棒的变体如K-medoids来缓解。
image.png

四、K-means算法架构

  1. 数据预处理
    (1)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缺失值等;
    (2)数据标准化:将数据转换为无量纲的数值,便于计算距离;
    (3)特征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聚类。
  2. K-means算法实现
    (1)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等;
    (2)初始化聚类中心:随机选择、K-means++等;
    (3)迭代计算:分配样本、更新聚类中心;
    (4)算法优化:加速收敛、避免局部最优等。
    五、案例分析
    以下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介绍K-means算法的应用。
  3. 案例背景
    某电商企业拥有大量用户数据,为提高用户满意度,企业希望通过聚类分析了解用户群体特征,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4. 数据预处理
    (1)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缺失值;
    (2)数据标准化:将用户数据转换为无量纲的数值;
    (3)特征选择:选取用户年龄、性别、消费金额、购买频次等特征。
  5. K-means算法应用
    (1)确定聚类个数K:根据业务需求,将用户分为4个类别;
    (2)初始化聚类中心:采用K-means++算法;
    (3)迭代计算:分配样本、更新聚类中心;
    (4)算法优化:采用二分K-means算法加速收敛。
  6. 结果分析
    经过K-means算法聚类,得到以下四类用户群体:
    (1)高消费、高频次购买的用户群体;
    (2)中消费、中频次购买的用户群体;
    (3)低消费、低频次购买的用户群体;
    (4)年轻用户群体。
    根据聚类结果,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高用户满意度。image.png

六、总结
本文介绍了K-means算法的基础知识、原理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K-means算法在数据分析、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K-means算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聚类分析方法,为各行业提供有力支持。然而,K-means算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可能收敛到局部最优解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并对其进行优化。

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语言和scikit-learn库实现的K-means算法的简单案例代码。这个例子将演示如何使用K-means算法对一组数据进行聚类,并展示聚类结果。
首先,确保你已经安装了scikit-learn库。如果没有安装,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pip install scikit-learn

以下是完整的案例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 生成模拟数据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300, centers=4, cluster_std=0.60, random_state=0)
# 数据标准化
scaler = StandardScaler()
X_scaled = scaler.fit_transform(X)
# 使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4, init='k-means++', max_iter=300, n_init=10, random_state=0)
pred_y = kmeans.fit_predict(X_scaled)
# 输出聚类中心
print("Cluster centers:\n", kmeans.cluster_centers_)
# 绘制数据点和聚类中心
plt.scatter(X_scaled[pred_y == 0, 0], X_scaled[pred_y == 0, 1], s=50, c='blue', label='Cluster 1')
plt.scatter(X_scaled[pred_y == 1, 0], X_scaled[pred_y == 1, 1], s=50, c='red', label='Cluster 2')
plt.scatter(X_scaled[pred_y == 2, 0], X_scaled[pred_y == 2, 1], s=50, c='green', label='Cluster 3')
plt.scatter(X_scaled[pred_y == 3, 0], X_scaled[pred_y == 3, 1], s=50, c='cyan', label='Cluster 4')
plt.scatter(kmeans.cluster_centers_[:, 0], kmeans.cluster_centers_[:, 1], s=250, marker='*', c='yellow', label='Centroids')
plt.title('Clusters of data points')
plt.legend()
plt.show()

这段代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1. 使用make_blobs函数生成模拟数据集,包含300个样本和4个中心。
  2. 使用StandardScaler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是K-means算法的一个良好实践。
  3. 创建KMeans对象,设置聚类中心数量为4,并使用k-means++初始化方法来选择初始中心。
  4. 使用fit_predict方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并得到每个样本的聚类标签。
  5. 打印出聚类中心。
  6. 使用matplotlib库绘制数据点和聚类中心,不同颜色的点代表不同的聚类结果。
    运行这段代码,你将看到一个散点图,展示了数据点的聚类结果以及每个簇的中心。
相关文章
|
18天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算法
【太阳能学报EI复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风-水电联合优化运行分析(Matlab代码实现)
【太阳能学报EI复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风-水电联合优化运行分析(Matlab代码实现)
|
21天前
|
运维 监控 JavaScript
基于 Node.js 图结构的局域网设备拓扑分析算法在局域网内监控软件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探讨图结构在局域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通过Node.js实现设备拓扑建模、路径分析与故障定位,提升网络可视化、可追溯性与运维效率,结合模拟实验验证其高效性与准确性。
141 3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自动驾驶
219 0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搜索推荐
从零开始构建图注意力网络:GAT算法原理与数值实现详解
本文详细解析了图注意力网络(GAT)的算法原理和实现过程。GAT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解决了图卷积网络(GCN)中所有邻居节点贡献相等的局限性,让模型能够自动学习不同邻居的重要性权重。
187 0
从零开始构建图注意力网络:GAT算法原理与数值实现详解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文件存储
神经架构搜索NAS详解:三种核心算法原理与Python实战代码
神经架构搜索(NAS)正被广泛应用于大模型及语言/视觉模型设计,如LangVision-LoRA-NAS、Jet-Nemotron等。本文回顾NAS核心技术,解析其自动化设计原理,探讨强化学习、进化算法与梯度方法的应用与差异,揭示NAS在大模型时代的潜力与挑战。
413 6
神经架构搜索NAS详解:三种核心算法原理与Python实战代码
|
2月前
|
传感器 算法 定位技术
KF,EKF,IEKF 算法的基本原理并构建推导出四轮前驱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和观测模型(Matlab代码实现)
KF,EKF,IEKF 算法的基本原理并构建推导出四轮前驱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和观测模型(Matlab代码实现)
|
1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基于MVO多元宇宙优化的DBSCAN聚类算法matlab仿真
本程序基于MATLAB实现MVO优化的DBSCAN聚类算法,通过多元宇宙优化自动搜索最优参数Eps与MinPts,提升聚类精度。对比传统DBSCAN,MVO-DBSCAN有效克服参数依赖问题,适应复杂数据分布,增强鲁棒性,适用于非均匀密度数据集的高效聚类分析。
|
12天前
|
开发框架 算法 .NET
基于ADMM无穷范数检测算法的MIMO通信系统信号检测MATLAB仿真,对比ML,MMSE,ZF以及LAMA
简介:本文介绍基于ADMM的MIMO信号检测算法,结合无穷范数优化与交替方向乘子法,降低计算复杂度并提升检测性能。涵盖MATLAB 2024b实现效果图、核心代码及详细注释,并对比ML、MMSE、ZF、OCD_MMSE与LAMA等算法。重点分析LAMA基于消息传递的低复杂度优势,适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为通信系统检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方案。(238字)
|
18天前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MATLAB|主动噪声和振动控制算法——对较大的次级路径变化具有鲁棒性
MATLAB|主动噪声和振动控制算法——对较大的次级路径变化具有鲁棒性
130 3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算法
【无人车路径跟踪】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驱动迭代学习控制(ILC)算法,用于具有未知模型和重复任务的非线性单输入单输出(SISO)离散时间系统的无人车的路径跟踪(Matlab代码实现)
【无人车路径跟踪】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驱动迭代学习控制(ILC)算法,用于具有未知模型和重复任务的非线性单输入单输出(SISO)离散时间系统的无人车的路径跟踪(Matlab代码实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