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算法:基础知识、原理与案例分析

简介: 8月更文挑战第24天

一、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技术已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聚类分析作为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将无标签的数据分为若干个类别,使同类数据间的相似度较高,不同类数据间的相似度较低。K-means算法作为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因其简洁、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
二、K-means算法基础知识image.png

  1.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将数据集划分为若干个类别,使得同类数据间的相似度较高,不同类数据间的相似度较低。聚类分析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等领域。K-means算法是一种迭代的聚类方法,其目标是将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K个聚类(Cluster),其中每个聚类由一组相似的对象组成,而不同聚类之间的对象差异尽可能大。这里的“相似”通常指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度量,最常用的是欧几里得距离。

三、K-means算法原理:
K-means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分配: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聚类中心,形成K个簇。
更新: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即簇内所有点的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判断收敛:如果聚类中心没有显著变化或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则算法结束;否则,返回步骤2继续迭代。
2.3 挑战与优化
初始化敏感性:K-means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敏感,不良的初始化可能导致次优解。改进方法如K-means++通过概率选择初始点,提高了聚类质量。
选择K值:K的选择直接影响聚类效果,常用方法有肘部法则、轮廓系数等评估指标。
处理异常值:异常值可能严重影响聚类结果,可以通过数据预处理或采用更鲁棒的变体如K-medoids来缓解。
image.png

四、K-means算法架构

  1. 数据预处理
    (1)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缺失值等;
    (2)数据标准化:将数据转换为无量纲的数值,便于计算距离;
    (3)特征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聚类。
  2. K-means算法实现
    (1)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等;
    (2)初始化聚类中心:随机选择、K-means++等;
    (3)迭代计算:分配样本、更新聚类中心;
    (4)算法优化:加速收敛、避免局部最优等。
    五、案例分析
    以下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介绍K-means算法的应用。
  3. 案例背景
    某电商企业拥有大量用户数据,为提高用户满意度,企业希望通过聚类分析了解用户群体特征,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4. 数据预处理
    (1)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缺失值;
    (2)数据标准化:将用户数据转换为无量纲的数值;
    (3)特征选择:选取用户年龄、性别、消费金额、购买频次等特征。
  5. K-means算法应用
    (1)确定聚类个数K:根据业务需求,将用户分为4个类别;
    (2)初始化聚类中心:采用K-means++算法;
    (3)迭代计算:分配样本、更新聚类中心;
    (4)算法优化:采用二分K-means算法加速收敛。
  6. 结果分析
    经过K-means算法聚类,得到以下四类用户群体:
    (1)高消费、高频次购买的用户群体;
    (2)中消费、中频次购买的用户群体;
    (3)低消费、低频次购买的用户群体;
    (4)年轻用户群体。
    根据聚类结果,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高用户满意度。image.png

六、总结
本文介绍了K-means算法的基础知识、原理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K-means算法在数据分析、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K-means算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聚类分析方法,为各行业提供有力支持。然而,K-means算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可能收敛到局部最优解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并对其进行优化。

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语言和scikit-learn库实现的K-means算法的简单案例代码。这个例子将演示如何使用K-means算法对一组数据进行聚类,并展示聚类结果。
首先,确保你已经安装了scikit-learn库。如果没有安装,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pip install scikit-learn

以下是完整的案例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 生成模拟数据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300, centers=4, cluster_std=0.60, random_state=0)
# 数据标准化
scaler = StandardScaler()
X_scaled = scaler.fit_transform(X)
# 使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4, init='k-means++', max_iter=300, n_init=10, random_state=0)
pred_y = kmeans.fit_predict(X_scaled)
# 输出聚类中心
print("Cluster centers:\n", kmeans.cluster_centers_)
# 绘制数据点和聚类中心
plt.scatter(X_scaled[pred_y == 0, 0], X_scaled[pred_y == 0, 1], s=50, c='blue', label='Cluster 1')
plt.scatter(X_scaled[pred_y == 1, 0], X_scaled[pred_y == 1, 1], s=50, c='red', label='Cluster 2')
plt.scatter(X_scaled[pred_y == 2, 0], X_scaled[pred_y == 2, 1], s=50, c='green', label='Cluster 3')
plt.scatter(X_scaled[pred_y == 3, 0], X_scaled[pred_y == 3, 1], s=50, c='cyan', label='Cluster 4')
plt.scatter(kmeans.cluster_centers_[:, 0], kmeans.cluster_centers_[:, 1], s=250, marker='*', c='yellow', label='Centroids')
plt.title('Clusters of data points')
plt.legend()
plt.show()

这段代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1. 使用make_blobs函数生成模拟数据集,包含300个样本和4个中心。
  2. 使用StandardScaler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是K-means算法的一个良好实践。
  3. 创建KMeans对象,设置聚类中心数量为4,并使用k-means++初始化方法来选择初始中心。
  4. 使用fit_predict方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并得到每个样本的聚类标签。
  5. 打印出聚类中心。
  6. 使用matplotlib库绘制数据点和聚类中心,不同颜色的点代表不同的聚类结果。
    运行这段代码,你将看到一个散点图,展示了数据点的聚类结果以及每个簇的中心。
相关文章
|
18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缓存
zk基础—1.一致性原理和算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分布式系统的特点、理论及一致性算法。首先分析了分布式系统的五大特点:分布性、对等性、并发性、缺乏全局时钟和故障随时发生。接着探讨了分布式系统理论,包括CAP理论(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和BASE理论(基本可用、软状态、最终一致性)。文中还深入讲解了两阶段提交(2PC)与三阶段提交(3PC)协议,以及Paxos算法的推导过程和核心思想,强调了其在ZooKeeper中的应用。最后简述了ZAB算法,指出其通过改编的两阶段提交协议确保节点间数据一致性,并在Leader故障时快速恢复服务。这些内容为理解分布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全面的基础。
|
2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边缘计算 算法
NOMA和OFDMA优化算法分析
NOMA和OFDMA优化算法分析
48 6
|
2月前
|
NoSQL 算法 安全
分布式锁—1.原理算法和使用建议
本文主要探讨了Redis分布式锁的八大问题,包括非原子操作、忘记释放锁、释放其他线程的锁、加锁失败处理、锁重入问题、锁竞争问题、锁超时失效及主从复制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接着分析了Redis的RedLock算法,讨论其优缺点以及分布式专家Martin对其的质疑。此外,文章对比了基于Redis和Zookeeper(zk)的分布式锁实现原理,包括获取与释放锁的具体流程。最后总结了两种分布式锁的适用场景及使用建议,指出Redis分布式锁虽有性能优势但模型不够健壮,而zk分布式锁更稳定但部署成本较高。实际应用中需根据业务需求权衡选择。
|
3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别急着上算法,咱先把数据整明白:大数据分析的5个基本步骤,你都搞对了吗?
别急着上算法,咱先把数据整明白:大数据分析的5个基本步骤,你都搞对了吗?
120 4
|
3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员工行为监控软件中的 Go 语言哈希表算法:理论、实现与分析
当代企业管理体系中,员工行为监控软件已逐步成为维护企业信息安全、提升工作效能的关键工具。这类软件能够实时记录员工操作行为,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依据。其核心支撑技术在于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精妙运用。本文聚焦于 Go 语言中的哈希表算法,深入探究其在员工行为监控软件中的应用逻辑与实现机制。
105 14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短视频到底如何推荐的?深度剖析视频算法推送原理详细且专业的解读-优雅草卓伊凡-【01】短视频算法推荐之数据收集
短视频到底如何推荐的?深度剖析视频算法推送原理详细且专业的解读-优雅草卓伊凡-【01】短视频算法推荐之数据收集
279 12
短视频到底如何推荐的?深度剖析视频算法推送原理详细且专业的解读-优雅草卓伊凡-【01】短视频算法推荐之数据收集
|
2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基于WOA鲸鱼优化的Bi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对比BiLSTM和LSTM
本项目基于MATLAB 2022a/2024b实现,采用WOA优化的BiLSTM算法进行序列预测。核心代码包含完整中文注释与操作视频,展示从参数优化到模型训练、预测的全流程。BiLSTM通过前向与后向LSTM结合,有效捕捉序列前后文信息,解决传统RNN梯度消失问题。WOA优化超参数(如学习率、隐藏层神经元数),提升模型性能,避免局部最优解。附有运行效果图预览,最终输出预测值与实际值对比,RMSE评估精度。适合研究时序数据分析与深度学习优化的开发者参考。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GA遗传优化的Bi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对比BiLSTM和LSTM
本内容包含基于BiLSTM与遗传算法(GA)的算法介绍及实现。算法通过MATLAB2022a/2024b运行,核心为优化BiLSTM超参数(如学习率、神经元数量),提升预测性能。LSTM解决传统RNN梯度问题,捕捉长期依赖;BiLSTM双向处理序列,融合前文后文信息,适合全局信息任务。附完整代码(含注释)、操作视频及无水印运行效果预览,适用于股票预测等场景,精度优于单向LSTM。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PSO粒子群优化的Bi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对比BiLSTM和LSTM
本项目基于MATLAB2022a/2024b开发,结合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用于优化序列预测任务中的模型参数。核心代码包含详细中文注释及操作视频,涵盖遗传算法优化过程、BiLSTM网络构建、训练及预测分析。通过PSO优化BiLSTM的超参数(如学习率、隐藏层神经元数等),显著提升模型捕捉长期依赖关系和上下文信息的能力,适用于气象、交通流量等场景。附有运行效果图预览,展示适应度值、RMSE变化及预测结果对比,验证方法有效性。
|
23天前
|
算法 JavaScript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遗传算法的256QAM星座图的最优概率整形matlab仿真,对比优化前后整形星座图和误码率
本内容展示了基于GA(遗传算法)优化的256QAM概率星座整形(PCS)技术的研究与实现。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优化前后星座图和误码率(BER)的变化。256QAM采用非均匀概率分布(Maxwell-Boltzman分布)降低外圈星座点出现频率,减小平均功率并增加最小欧氏距离,从而提升传输性能。GA算法以BER为适应度函数,搜索最优整形参数v,显著降低误码率。核心程序实现了GA优化过程,包括种群初始化、选择、交叉、变异等步骤,并绘制了优化曲线。此研究有助于提高频谱效率和传输灵活性,适用于不同信道环境。
44 1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