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微软最新力作:用物理学革新Transformer注意力,大海捞针精度暴涨30%!

本文涉及的产品
NLP自然语言处理_高级版,每接口累计50万次
NLP 自学习平台,3个模型定制额度 1个月
NLP自然语言处理_基础版,每接口每天50万次
简介: 【10月更文挑战第30天】Transformer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中表现出色,但在处理长文本和复杂任务时存在注意力分配不当的问题。清华大学和微软研究院提出了Diff Transformer,通过计算两个独立软最大注意力图之间的差异,有效消除噪声,提高模型性能。Diff Transformer在语言建模、减少幻觉、增强上下文学习能力和减少激活异常值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也存在计算复杂度增加、对超参数敏感和适用范围有限的局限性。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10.05258

在人工智能领域,Transformer模型凭借其强大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的基石。然而,Transformer模型在处理长文本或复杂任务时,往往会面临注意力过度分配给无关上下文的问题,导致模型性能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清华大学和微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名为Diff Transformer的新型模型,通过引入物理学中的微分思想,实现了对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的革新。

Diff Transformer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计算两个独立软最大注意力图之间的差异来得到注意力分数。这种差异计算方式能够有效地消除噪声,促进稀疏注意力模式的出现。具体来说,Diff Transformer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对注意力机制的改进:

  1. 计算两个独立软最大注意力图:Diff Transformer首先计算两个独立的软最大注意力图,每个图都表示输入序列中不同位置之间的相关性。
  2. 计算差异:然后,Diff Transformer计算这两个注意力图之间的差异,得到一个新的注意力分数。这个差异计算过程能够有效地消除噪声,使得模型更加关注与任务相关的上下文信息。
  3. 应用差异注意力:最后,Diff Transformer将计算得到的差异注意力分数应用于模型的后续计算中,从而实现对注意力机制的改进。

Diff Transformer在多个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1. 性能提升:在语言建模任务中,Diff Transformer在各种模型规模和训练令牌数量的设置下,都表现出了优于传统Transformer的性能。特别是在处理长文本和复杂任务时,Diff Transformer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关键信息,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
  2. 减少幻觉:由于Diff Transformer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关键信息,因此它能够有效地减少在问答和文本摘要等任务中的幻觉现象。幻觉是指模型生成的答案或摘要与输入文本不符的情况,这在实际应用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3. 增强上下文学习能力:Diff Transformer不仅能够提高上下文学习的准确性,还能够增强模型对输入顺序的鲁棒性。上下文学习是指模型根据输入文本中的上下文信息来预测下一个单词或句子的能力,这是NLP任务中的一个重要能力。
  4. 减少激活异常值:Diff Transformer还能够减少模型中的激活异常值,从而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激活异常值是指模型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大的激活值,这可能导致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出现问题。

尽管Diff Transformer在多个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计算复杂度增加:由于Diff Transformer需要计算两个独立的软最大注意力图,因此它的计算复杂度相对于传统Transformer有所增加。这可能会对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对超参数的敏感性:Diff Transformer的性能对超参数的选择比较敏感,不同的超参数设置可能会导致模型性能的差异。这需要研究人员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仔细的调参和优化。
  3. 适用范围有限:目前Diff Transformer主要应用于语言建模任务,对于其他类型的NLP任务或计算机视觉等其他领域的任务,其适用性和性能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10.05258

相关文章
大模型最强架构TTT问世!斯坦福UCSD等5年磨一剑, 一夜推翻Transformer
【7月更文挑战第21天】历经五年研发,斯坦福、UCSD等顶尖学府联合推出TTT架构,革新NLP领域。此架构以线性复杂度处理长序列,增强表达力及泛化能力,自监督学习下,测试阶段动态调整隐藏状态,显著提升效率与准确性。实验显示,TTT在语言模型与长序列任务中超越Transformer,论文详述于此:[https://arxiv.org/abs/2407.04620](https://arxiv.org/abs/2407.04620)。尽管如此,TTT仍需克服内存与计算效率挑战。
207 3
何恺明新作出炉!异构预训练Transformer颠覆本体视觉学习范式,AI性能暴涨超20%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在机器人学习领域,训练通用模型面临数据异构性的挑战。近期研究“Scaling Proprioceptive-Visual Learning with Heterogeneous Pre-trained Transformers”提出异构预训练Transformer(HPT),通过大规模预训练学习跨不同本体和任务的共享表示,显著提升了性能。实验结果显示,HPT在未见过的任务上表现优异,性能提升超过20%。
138 6
KAN干翻MLP,开创神经网络新范式!一个数十年前数学定理,竟被MIT华人学者复活了
【10月更文挑战第12天】MIT华人学者提出了一种基于Kolmogorov-Arnold表示定理的新型神经网络——KAN。与传统MLP不同,KAN将可学习的激活函数放在权重上,使其在表达能力、准确性、可解释性和收敛速度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尤其在处理高维数据时效果更佳。然而,KAN的复杂性也可能带来部署和维护的挑战。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404.19756
90 1
LeCun新作:神经网络在实践中的灵活性到底有多大?
【7月更文挑战第23天】论文探究神经网络实践灵活性,由Ravid Shwartz-Ziv等与Yann LeCun合作。挑战理论极限,实验证明网络灵活性受限于优化器与正则化,仅达局部最优,尤其CNN在参数效率上超越MLP与ViT。SGD展现高于全批量梯度下降的灵活性。研究局限在于聚焦图像分类与表格数据,未覆盖NLP或RL领域。[论文](https://arxiv.org/pdf/2406.11463)揭示实践中的神经网络并非如理论上全能。
75 3
自动驾驶理论新突破登Nature子刊!清华、密歇根联合提出三条技术路线,剑指稀疏度灾难
【7月更文挑战第6天】清华大学与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突破性成果,针对自动驾驶的“稀疏度灾难”提出三条技术路线:数据驱动、模型驱动及混合驱动,旨在提升系统应对罕见场景的能力,确保安全性和鲁棒性。这一进展为解决自动驾驶在复杂环境中的决策难题开辟了新途径。[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9194-0)**
85 3
清华朱军团队新作!使用4位整数训练Transformer,提速35.1%!
清华朱军团队新作!使用4位整数训练Transformer,提速35.1%!
109 1
纯卷积BEV模型的巅峰战力 | BEVENet不用Transformer一样成就ADAS的量产未来
纯卷积BEV模型的巅峰战力 | BEVENet不用Transformer一样成就ADAS的量产未来
263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