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基于GA遗传优化算法的二维室内红外传感器部署策略matlab仿真

简介: m基于GA遗传优化算法的二维室内红外传感器部署策略matlab仿真

1.算法仿真效果
matlab2022a仿真结果如下:

bd1c42dd08b349a3e6c7cd133132fb44_watermark,size_14,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2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png
b016cd7e8080d6935a48a6d1aa02d78a_watermark,size_14,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2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png

2.算法涉及理论知识概要
遗传算法的原理

   遗传算法GA把问题的解表示成“染色体”,在算法中也即是以二进制编码的串。并且,在执行遗传算法之前,给出一群“染色体”,也即是假设解。然后,把这些假设解置于问题的“环境”中,并按适者生存的原则,从中选择出较适应环境的“染色体”进行复制,再通过交叉,变异过程产生更适应环境的新一代“染色体”群。这样,一代一代地进化,最后就会收敛到最适应环境的一个“染色体”上,它就是问题的最优解。

一、遗传算法的目的
典型的遗传算法CGA(Canonical Genetic Algorithm)通常用于解决下面这一类的静态最优化问题:考虑对于一群长度为L的二进制编码bi,i=1,2,…,n;有

bi{0,1}L (3-84)

给定目标函数f,有f(bi),并且

0

同时f(bi)≠f(bi+1)求满足下式

max{f(bi)|bi{0,1}L}

的bi。很明显,遗传算法是一种最优化方法,它通过进化和遗传机理,从给出的原始解群中,不断进化产生新的解,最后收敛到一个特定的串bi处,即求出最优解。

二、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长度为L的n个二进制串bi(i=1,2,…,n)组成了遗传算法的初解群,也称为初始群体。在每个串中,每个二进制位就是个体染色体的基因。根据进化术语,对群体执行的操作有三种:

1.选择(Selection)

   这是从群体中选择出较适应环境的个体。这些选中的个体用于繁殖下一代。故有时也称这一操作为再生(Reproduction)。由于在选择用于繁殖下一代的个体时,是根据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度而决定其繁殖量的,故而有时也称为非均匀再生(differential reproduction)。

2.交叉(Crossover)

   这是在选中用于繁殖下一代的个体中,对两个不同的个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进行交换,从而产生新的个体。

3.变异(Mutation)

  这是在选中的个体中,对个体中的某些基因执行异向转化。在串bi中,如果某位基因为1,产生变异时就是把它变成0;反亦反之。

遗传算法的原理可以简要给出如下:

choose an intial population

determine the fitness of each individual

perform selection

repeat

perform crossover

perform mutation

determine the fitness of each individual

perform selection

until some stopping criterion applies

    这里所指的某种结束准则一般是指个体的适应度达到给定的阀值;或者个体的适应度的变化率为零。

三、遗传算法的步骤和意义
1.初始化

   选择一个群体,即选择一个串或个体的集合bi,i=1,2,...n。这个初始的群体也就是问题假设解的集合。一般取n=30-160。

    通常以随机方法产生串或个体的集合bi,i=1,2,...n。问题的最优解将通过这些初始假设解进化而求出。

2.选择

   根据适者生存原则选择下一代的个体。在选择时,以适应度为选择原则。适应度准则体现了适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的自然法则。

给出目标函数f,则f(bi)称为个体bi的适应度。以

为选中bi为下一代个体的次数。

显然.从式(3—86)可知:

(1)适应度较高的个体,繁殖下一代的数目较多。

(2)适应度较小的个体,繁殖下一代的数目较少;甚至被淘汰。

   这样,就产生了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后代。对于问题求解角度来讲,就是选择出和最优解较接近的中间解。

3.交叉

   对于选中用于繁殖下一代的个体,随机地选择两个个体的相同位置,按交叉概率P。在选中的位置实行交换。这个过程反映了随机信息交换;目的在于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也即产生新的个体。交叉时,可实行单点交叉或多点交叉。

例如有个体

S1=100101

S2=010111

选择它们的左边3位进行交叉操作,则有

S1=010101

S2=100111

一般而言,交 婊显譖。取值为0.25—0.75。

4.变异

   根据生物遗传中基因变异的原理,以变异概率Pm对某些个体的某些位执行变异。在变异时,对执行变异的串的对应位求反,即把1变为0,把0变为1。变异概率Pm与生物变异极小的情况一致,所以,Pm的取值较小,一般取0.01-0.2。

例如有个体S=101011。

对其的第1,4位置的基因进行变异,则有

S'=001111

   单靠变异不能在求解中得到好处。但是,它能保证算法过程不会产生无法进化的单一群体。因为在所有的个体一样时,交叉是无法产生新的个体的,这时只能靠变异产生新的个体。也就是说,变异增加了全局优化的特质。

f1覆盖率

   覆盖的计算,采用的是平面扫描法,对于两种传感器,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那么对于每次优化得到的坐标,我们对整个平面区域进行扫描,计算每一个点是否处于某个或者多个传感器,如果满足这个条件,那么这个点计入到覆盖区域里面,然后扫描完所有点之后,统计一共多少个点呗扫描进去了,即覆盖率。

f2安装难易度

   安装难易度,这个部分没有专门的论文介绍,我们这里定义是传感器和额障碍物的距离作为安装难易度的判断依据。

3.MATLAB核心程序

Idx1 = [];
for i=1:Nr1
    for j = 1:(NUM1+NUM2)
        %判断传感器的坐标点区域和传感器是否有交集,有交集那么说明碰到障碍物了,则去除这些错误的部署点
        if abs(X1(j)-(X3(i)+L(i)/2))<=L(i)/2 & abs(Y1(j)-(Y3(i)+W(i)/2))<=W(i)/2
           Idx1 = [Idx1,j]; 
        end
    end
end
........................................................................

idx2 = unique(Idx1);
X1(idx2) = [];
Y1(idx2) = [];
NUM1_new = NUM1-length(find(idx2<=NUM1));
NUM2_new = length(X1)-NUM1_new;

%上面两个步骤,去掉了和障碍物有重叠的部署位置
%%%%%%%%%%%%%%%%%%%%%%%%%%%%%%%%%%%%%%%%%%%%%%%%%%%%%%%%%%%%%%%%%%%%%%%%%%%%%%


%第一个,覆盖率
Sar=0;
for i = 1:SCALE
    for j = 1:SCALE
        Nums = 0;
        for k = 1:(NUM1_new+NUM2_new)
            if k<=NUM1_new%圆形覆盖率计算
            if ((X1(k) - i)^2 + (Y1(k) - j)^2) < Rad1^2  
               Nums=Nums+1;
            end
            end
            if k>NUM1_new & k<=(NUM1_new+NUM2_new)%正方形覆盖率计算
            if abs(X1(k) - i)<=Rad2 &  abs(Y1(k) - j)<=Rad2 
               Nums=Nums+1;
            end
            end
        end
        if Nums > 0
           Sar=Sar+1; 
        end
    end
end
fobj1 = 1-Sar/SCALE/SCALE;%整体减去被覆盖到的点,就是非覆盖率,因为优化算法是往最小值找的,所以需要减去覆盖率,得到非覆盖率,越小越好

%第二个安装难度,这里做一个定义,和障碍物越近,那么难度越大因为涉及到信号的传输和障碍物的避让问题
fobj2_= [];
for i=1:(NUM1_new+NUM2_new)
    if i<=NUM1_new%圆形
        d1=[];
        d2=[];
        for j=1:Nr1
            tmps = sqrt((X1(i) - X3(j))^2 + (Y1(i) - Y3(j))^2); 
            if tmps  < Rad1%满足条件的则保持到d1数据库
               d1=[d1,1/(tmps+1)]; 
            end
        end
        for j=1:Nr2
            tmps = sqrt((X1(i) - X4(j))^2 + (Y1(i) - Y4(j))^2); 
            if tmps  < Rad1%满足条件的则保持到d2数据库
               d2=[d2,1/(tmps+1)]; 
            end
        end
        if isempty([d1,d2])==1
           fobj2_(i)=0; 
        else
           fobj2_(i)=mean([d1,d2]); 
        end
    end
相关文章
|
1月前
|
算法
经典控制算法——PID算法原理分析及优化
这篇文章介绍了PID控制算法,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控制策略,具有简单、鲁棒性强的特点。PID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调整控制量,以减少系统误差。文章提到了在大学智能汽车竞赛中的应用,并详细解释了PID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式。接着,讨论了数字PID的实现,包括位置式、增量式和步进式,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文章介绍了PID的优化方法,如积分饱和处理和微分项优化,以及串级PID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整个内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PID控制的原理和实际运用。
93 1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Oracle
ICLR 2024:近似最优的最大损失函数量子优化算法
【2月更文挑战第27天】ICLR 2024:近似最优的最大损失函数量子优化算法
32 3
ICLR 2024:近似最优的最大损失函数量子优化算法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当prompt策略遇上分治算法,南加大、微软让大模型炼成“火眼金睛”
【2月更文挑战第24天】当prompt策略遇上分治算法,南加大、微软让大模型炼成“火眼金睛”
24 2
当prompt策略遇上分治算法,南加大、微软让大模型炼成“火眼金睛”
|
2天前
|
算法 索引
数据结构与算法-并查集多种实现以及优化步骤
数据结构与算法-并查集多种实现以及优化步骤
5 0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揭秘深度学习中的优化算法
【4月更文挑战第24天】 在深度学习的广阔天地中,优化算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主流的优化算法,包括梯度下降法、随机梯度下降法、Adam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我们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演示,揭示这些优化算法如何帮助模型更高效地学习参数,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数据可视化
MATLAB用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 (LSTM) 神经网络对智能手机传感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类
MATLAB用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 (LSTM) 神经网络对智能手机传感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类
21 1
MATLAB用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 (LSTM) 神经网络对智能手机传感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类
|
11天前
|
并行计算 搜索推荐 算法
NumPy排序算法与性能优化策略
【4月更文挑战第17天】NumPy是Python科学计算的核心库,提供高效数组操作,包括排序算法:`numpy.sort()`(返回排序数组)、`numpy.argsort()`(返回排序索引)和`numpy.lexsort()`(多键排序)。为了优化性能,可选择合适排序算法、避免重复排序、利用并行计算、预处理数据及使用高级数据结构。了解这些策略能提升大规模数据集处理的效率。
|
12天前
|
算法
R语言使用随机技术差分进化算法优化的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
R语言使用随机技术差分进化算法优化的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
22 0
|
19天前
|
算法 数据处理 C语言
【数据结构与算法】快速排序(详解:快排的Hoare原版,挖坑法和双指针法|避免快排最坏时间复杂度的两种解决方案|小区间优化|非递归的快排)
【数据结构与算法】快速排序(详解:快排的Hoare原版,挖坑法和双指针法|避免快排最坏时间复杂度的两种解决方案|小区间优化|非递归的快排)
|
21天前
|
算法 索引
【算法与数据结构】深入二叉树实现超详解(全源码优化)
【算法与数据结构】深入二叉树实现超详解(全源码优化)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