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解析系列 | OceanBase负载均衡的魅力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普及,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成了应用架构设计常见的问题。业务高峰期,应用几百万几千万的请求落在数据库上时,数据库如何保持稳定和扩展性?通过数据拆分,加上负载均衡设计是首选方法。本文总结了关系数据库在负载均衡方面的架构经验,进而介绍OceanBase分布式数据库的负载均衡的独特魅力。
蚂蚁金服OceanBase,让客户越过山丘,抵达云和山的彼端
本文作者介绍
冯柯:2014年加入蚂蚁金服,入职前在数据库厂商神舟通用任CTO,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十五年数据库研发和产业化经验。目前在基础数据部(OceanBase团队)任架构师,参与OB1.0的设计和研发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分布式关系数据库、数据存储、性能诊断优化。
OceanBase实践入门:高可用原理和容灾方案
OceanBase的多副本(奇数)设计,以及使用Paxos协议同步事务日志,是OceanBase高可用能做到自动切换(RTO约20s)和不丢数据(RPO=0)的关键。OceanBase在这个设计上还衍生出很多特性:如负载均衡和异地多活等。
蚂蚁金服自研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上线阿里云
OceanBase于2020年3月在阿里云上完成了商业化,在公有云上正式对外开放。同步上线的还有相关的生态产品,包括集群管控(OCP:OceanBase Cloud Platform),诊断(OTA:OceanBase Tunning Advisor),迁移服务(OMS:OceanBase Migration Service)及开发者中心(ODC:OceanBase Developer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