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融合】基于RP、CVT、DTCWT、NSCT-SR+DWT-SR+拉普拉斯金字塔算法-SR等实现MRT图像融合附matlab源码

简介: 【图像融合】基于RP、CVT、DTCWT、NSCT-SR+DWT-SR+拉普拉斯金字塔算法-SR等实现MRT图像融合附matlab源码

 1 内容介绍

在图像融合文献中,多尺度变换(MST)和稀疏表示(SR)是最常用的两个

广泛使用的信号/图像表示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图像融合框架

通过结合 MST 和 SR 同时克服基于 MST 和 SR 的融合方法的固有缺陷。在我们的融合框架中,首先对每个预注册的源图像以获得它们的低通和高通系数。然后,合并低通带使用基于 SR 的融合方法,而高通带使用 coef- 的绝对值进行融合ficients 作为活动水平的测量。最后通过逆MST得到融合图像

关于合并系数。所提出的融合框架相对于单个 MST 或首先从理论的角度详细展示了基于 SR 的方法,然后通过实验通过多焦点、可见红外和医学图像融合验证。特别是六大流行的多尺度变换,包括拉普拉斯金字塔 (LP)、低通金字塔比 (RP)、离散小波变换(DWT)、双树复小波变换 (DTCWT)、曲波变换 (CVT) 和非下采样Contourlet 变换 (NSCT),测试了从 1 到 4 的不同分解级别在我们的实验中。通过对融合结果进行主观和客观的比较,我们给出了在所提出的框架下对每一类图像融合的最佳融合方法。效果还研究了滑动窗口的步长。此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融合框架可以获得最先进的性能,特别是对于融合多模态图像。

image.gif编辑

image.gif编辑

image.gif编辑

image.gif编辑

image.gif编辑

2 仿真代码

clear all;close all;clc;addpath(genpath('sparsefusion'));addpath(genpath('dtcwt_toolbox'));addpath(genpath('fdct_wrapping_matlab'));addpath(genpath('nsct_toolbox'));load('sparsefusion/Dictionary/D_100000_256_8.mat');[imagename1 imagepath1]=uigetfile('source_images\*.jpg;*.bmp;*.png;*.tif;*.tiff;*.pgm;*.gif','Please choose the first input image');image_input1=imread(strcat(imagepath1,imagename1));    [imagename2 imagepath2]=uigetfile('source_images\*.jpg;*.bmp;*.png;*.tif;*.tiff;*.pgm;*.gif','Please choose the second input image');image_input2=imread(strcat(imagepath2,imagename2));     figure;subplot(121);imshow(image_input1);title('图1');subplot(122);imshow(image_input2);title('图2')if size(image_input1)~=size(image_input2)    error('two images are not the same size.');endimg1=double(image_input1);img2=double(image_input2);overlap = 6;                    epsilon=0.1;level=4;% To make a comparison, please use % LP-SR for medical image fusion, % DTCWT-SR for visible-infrared image fusion,% NSCT-SR for multi-focus image fusion.tic;if size(img1,3)==1    %for gray images    imgf = lp_sr_fuse(img1,img2,level,3,3,D,overlap,epsilon);      %LP-SR    imgf1 = rp_sr_fuse(img1,img2,level,3,3,D,overlap,epsilon);     %RP-SR    imgf2 = dwt_sr_fuse(img1,img2,level,D,overlap,epsilon);        %DWT-SR    imgf3 = dtcwt_sr_fuse(img1,img2,level,D,overlap,epsilon);      %DTCWT-SR    imgf4 = curvelet_sr_fuse(img1,img2,level+1,D,overlap,epsilon); %CVT-SR    imgf5 = nsct_sr_fuse(img1,img2,[2,3,3,4],D,overlap,epsilon);   %NSCT-SRelse                  %for color images    imgf=zeros(size(img1));    imgf1=zeros(size(img1));    imgf2=zeros(size(img1));    imgf3=zeros(size(img1));    imgf4=zeros(size(img1));    imgf5=zeros(size(img1));    for i=1:3        imgf(:,:,i) = lp_sr_fuse(img1(:,:,i),img2(:,:,i),level,3,3,D,overlap,epsilon);      %LP-SR        imgf1(:,:,i) = rp_sr_fuse(img1(:,:,i),img2(:,:,i),level,3,3,D,overlap,epsilon);     %RP-SR        imgf2(:,:,i) = dwt_sr_fuse(img1(:,:,i),img2(:,:,i),level,D,overlap,epsilon);        %DWT-SR        imgf3(:,:,i) = dtcwt_sr_fuse(img1(:,:,i),img2(:,:,i),level,D,overlap,epsilon);      %DTCWT-SR        imgf4(:,:,i) = curvelet_sr_fuse(img1(:,:,i),img2(:,:,i),level+1,D,overlap,epsilon); %CVT-SR        imgf5(:,:,i) = nsct_sr_fuse(img1(:,:,i),img2(:,:,i),[2,3,3,4],D,overlap,epsilon);   %NSCT-SR    endendtoc;figure;;subplot(231);imshow(uint8(imgf));title('LP-SR');subplot(232);imshow(uint8(imgf1));title('RP-SR')subplot(233);imshow(uint8(imgf2));title('DWT-SR')subplot(234);imshow(uint8(imgf3));title('DTCWT-SR')subplot(235);imshow(uint8(imgf4));title('CVT-SR')subplot(236);imshow(uint8(imgf5));title('NSCT-SR')imwrite(uint8(imgf),'Results/fused_mstsr.tif');

3 运行结果

image.gif编辑

image.gif编辑

4 参考文献

[1] A. Goshtasby, S. Nikolov, Image fusion: advances in the state of the art, Inform.

Fusion 8 (2) (2007) 114–118.

[2] P. Burt, E. Adelson, The laplacian pyramid as a compact image code, IEEE Trans.

Commun. 31 (4) (1983) 532–540.

[3] A. Toet, Image fusion by a ratio of low pass pyramid, Pattern Recogn. Lett. 9 (4)

(1989) 245–253.

[4] V. Petrovic, C. Xydeas, Gradient-based multiresolution image fusion,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 13 (2) (2004) 228–237.

[5] H. Li, B. Manjunath, S. Mitra, Multisensor image fusion us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Graph. Models Image Process. 57 (3) (1995) 235–245.

[6] M. Beaulieu, S. Foucher, L. Gagnon, Multi-spectral image resolution refifinement

using stationary wavelet transform, in: Proceedings of 3rd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03, pp. 4032–4034.

博主简介:擅长智能优化算法、神经网络预测、信号处理、元胞自动机、图像处理、路径规划、无人机等多种领域的Matlab仿真,相关matlab代码问题可私信交流。

部分理论引用网络文献,若有侵权联系博主删除。

相关文章
|
6天前
|
存储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基于 MATLAB的GUI信号处理界面设计 源码+运行截图
基于 MATLAB的GUI信号处理界面设计 源码+运行截图
22 2
|
1天前
|
存储
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天线最佳阵列因子计算matlab仿真
本课题探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智能天线阵列因子,以提升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包括信号质量、干扰抑制及定位精度。通过MATLAB2022a实现的核心程序,展示了遗传算法在寻找最优阵列因子上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天线接收功率。
|
3天前
|
监控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三帧差算法的运动目标检测系统FPGA实现,包含testbench和MATLAB辅助验证程序
本项目展示了基于FPGA与MATLAB实现的三帧差算法运动目标检测。使用Vivado 2019.2和MATLAB 2022a开发环境,通过对比连续三帧图像的像素值变化,有效识别运动区域。项目包括完整无水印的运行效果预览、详细中文注释的代码及操作步骤视频,适合学习和研究。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基于GWO灰狼优化的GroupCNN分组卷积网络时间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展示了基于分组卷积神经网络(GroupCNN)和灰狼优化(GWO)的时间序列回归预测算法。算法运行效果良好,无水印展示。使用Matlab2022a开发,提供完整代码及详细中文注释。GroupCNN通过分组卷积减少计算成本,GWO则优化超参数,提高预测性能。项目包含操作步骤视频,方便用户快速上手。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贝叶斯优化卷积神经网络(Bayes-CNN)的多因子数据分类识别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展示了贝叶斯优化在CNN中的应用,包括优化过程、训练与识别效果对比,以及标准CNN的识别结果。使用Matlab2022a开发,提供完整代码及视频教程。贝叶斯优化通过构建代理模型指导超参数优化,显著提升模型性能,适用于复杂数据分类任务。
|
6天前
|
算法 决策智能
基于GA-PSO遗传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的TSP问题求解matlab仿真
本文介绍了基于GA-PSO遗传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解决旅行商问题(TSP)的方法。TSP旨在寻找访问一系列城市并返回起点的最短路径,属于NP难问题。文中详细阐述了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基本原理及其在TSP中的应用,展示了如何通过编码、选择、交叉、变异及速度和位置更新等操作优化路径。算法在MATLAB2022a上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求解效率和解的质量。
|
1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MSER和HOG特征提取的SVM交通标志检测和识别算法matlab仿真
### 算法简介 1. **算法运行效果图预览**:展示算法效果,完整程序运行后无水印。 2. **算法运行软件版本**:Matlab 2017b。 3. **部分核心程序**:完整版代码包含中文注释及操作步骤视频。 4. **算法理论概述**: - **MSER**:用于检测显著区域,提取图像中稳定区域,适用于光照变化下的交通标志检测。 - **HOG特征提取**:通过计算图像小区域的梯度直方图捕捉局部纹理信息,用于物体检测。 - **SVM**:寻找最大化间隔的超平面以分类样本。 整个算法流程图见下图。
|
11天前
|
算法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分布式电源配电网重构优化matlab仿真
本研究利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分布式电源配电网重构,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优化效果,对比重构前后的节点电压、网损、负荷均衡度、电压偏离及线路传输功率,并记录开关状态变化。PSO算法通过迭代更新粒子位置寻找最优解,旨在最小化网络损耗并提升供电可靠性。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WOA鲸鱼优化的GroupCNN分组卷积网络时间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展示了一种基于WOA优化的GroupCNN分组卷积网络时间序列预测算法。使用Matlab2022a开发,提供无水印运行效果预览及核心代码(含中文注释)。算法通过WOA优化网络结构与超参数,结合分组卷积技术,有效提升预测精度与效率。分组卷积减少了计算成本,而WOA则模拟鲸鱼捕食行为进行优化,适用于多种连续优化问题。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GA遗传优化的GroupCNN分组卷积网络时间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该算法结合了遗传算法(GA)与分组卷积神经网络(GroupCNN),利用GA优化GroupCNN的网络结构和超参数,提升时间序列预测精度与效率。遗传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过程中的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寻找最优解;分组卷积则有效减少了计算成本和参数数量。本项目使用MATLAB2022A实现,并提供完整代码及视频教程。注意:展示图含水印,完整程序运行无水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