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解决风光电并网难题到硅光芯片,达摩院发布2022十大科技趋势!

简介: 从AI解决风光电并网难题到硅光芯片,达摩院发布2022十大科技趋势!

image.png12月28日,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2十大科技趋势,这是达摩院连续第四年发布前沿科技趋势预测。

 

通过“定量发散”与“定性收敛”结合的研究方法,达摩院分析了159个领域近三年770万篇公开论文、8.5万份专利,挖掘其中热点领域及重点技术突破,深度访谈近100位科学家,提出了2022年可能照进现实的十大科技趋势,覆盖人工智能、芯片、计算和通信等领域。

 

达摩院首先关注到可能激发全局变革、令人心潮澎湃的科学基础范式变化。数百年来科学研究主要使用实验科学和理论科学两大基础范式,如今可能迎来全新范式:AI  for Science。通过将人工智能引入更底层的科研领域,处理多维、多模态的海量数据,科学家可能突破长久以来的研究瓶颈,抵达更远的无人区。

 

人工智能本身也将迎来模式变革。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是从弱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性探索,它解决了传统深度学习的应用碎片化难题,引发科研机构和企业重点投入。达摩院认为,因性能与能耗提升不成比例,大模型参数竞赛将进入冷静期,大小模型云边端协同进化会是未来趋势。

 

变革还将发生在芯片领域。在电子芯片的制程竞赛快到终点的情况下,硅光芯片异军突起,融合光子和电子优势,突破摩尔定律限制,满足人工智能、云计算带来的爆发性算力需求。预计未来三年,硅光芯片将承载大型数据中心的高速信息传输。

 

人工智能的应用进一步延伸,有望对国计民生产生影响。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近年来快速发展,但由于波动性、随机性、反调峰等特征,带来了并网难、消纳率低等问题。达摩院认为,AI可通过精准的计算和协调能力,成为电网的智能“调度员”,帮助大规模消纳绿色能源。传统医疗过于依赖医生经验,效果参差不齐。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的深度融合,将打造出临床医学的高精度导航系统,实现重大疾病的可量化、可计算、可预测、可防治。

 

随着计算和通信领域的变革不断加快,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全域隐私计算将成为安全领域的基石性技术。随着专用芯片、加密算法、白盒化、数据信托等技术融合发展,隐私计算有望实现全域数据安全保护,为数字时代保驾护航。

 

网络的边界将被不断拓展。星地计算将构建卫星及地面一体化的通信与计算,让网络覆盖海洋、沙漠、深空等无人区。达摩院预计,未来三年内低轨卫星数量将快速增长,与高轨卫星组成卫星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还将推动形成云网端融合的新计算体系,让终端专注极致体验,不断催生云上新物种,带领我们进入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新一代互联网。

image.png

 

趋势一 AI for Science

人工智能成为科学家的新生产工具,催生科研新范式

 

【趋势概要】实验科学和理论科学是数百年来科学界的两大基础范式,而人工智能正在催生新的科研范式。机器学习能够处理多维、多模态的海量数据,解决复杂场景下的科学难题,带领科学探索抵达过去无法触及的新领域。人工智能不仅将加速科研流程,还将帮助发现新的科学规律。预计未来三年,人工智能将在应用科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在部分基础科学中开始成为科学家的生产工具。

 

趋势二 大小模型协同进化

大模型参数竞赛进入冷静期,大小模型将在云边端协同进化

 

image.png

【趋势概要】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是从弱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性探索,解决了传统深度学习的应用碎片化难题,但性能与能耗提升不成比例的效率问题限制了参数规模继续扩张。人工智能研究将从大模型参数竞赛走向大小模型的协同进化,大模型向边、端的小模型输出模型能力,小模型负责实际的推理与执行,同时小模型再向大模型反馈算法与执行成效,让大模型的能力持续强化,形成有机循环的智能体系。

 

趋势三 硅光芯片

光电融合兼具光子和电子优势,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趋势概要】电子芯片的发展逼近摩尔定律极限,难以满足高性能计算不断增长的数据吞吐需求。硅光芯片用光子代替电子进行信息传输,可承载更多信息和传输更远距离,具备高计算密度与低能耗的优势。随着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大爆发,硅光芯片迎来技术快速迭代与产业链高速发展。预计未来三年,硅光芯片将承载绝大部分大型数据中心内的高速信息传输。

 

趋势四 绿色能源AI

人工智能助力大规模绿色能源消纳,实现多能互补的电力体系

 

【趋势概要】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近年来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并网难、消纳率低等问题,甚至出现了“弃风”、“弃光”等现象。核心原因在于绿色能源存在波动性、随机性、反调峰等特征,大规模并网可能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升电网等能源系统消纳多样化电源和协调多能源的能力,成为提升能源利用率和稳定性的技术支撑,推动碳中和进程。预计未来三年,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电力系统实现大规模绿色能源消纳,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趋势五 柔性感知机器人

机器人将兼具柔性和类人感知,可自适应完成多种任务

 

image.png

【趋势概要】传统机器人依赖预编程,局限于大型生产线等结构化场景。近年来,柔性机器人结合柔性电子、力感知与控制、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了力觉、视觉、声音等感知能力,应对多任务的通用性与应对环境变化的自适应性大幅提升。机器人将从大规模、标准化的产线走向小规模、非标准化的场景。预计未来五年,柔性感知机器人将逐步替代传统工业机器人,成为产线上的主力设备,并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开始规模化应用。

 

趋势六 高精度医疗导航

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深度融合,助力诊疗精度与效率提升

 

【趋势概要】传统医疗依赖医生经验,犹如人工寻路,效果参差不齐。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深度融合,专家经验和新的辅助诊断技术有机结合,将成为临床医学的高精度导航系统,为医生提供自动指引,帮助医疗决策更快更准,实现重大疾病的可量化、可计算、可预测、可防治。预计未来三年,以人为中心的精准医疗将成为主要方向,人工智能将全面渗透在疾病预防和诊疗的各个环节,成为疾病预防和诊疗的高精度导航协同。

 

趋势七 全域隐私计算

破解数据保护与流通两难,隐私计算走向全域数据保护

 

【趋势概要】数据安全保护与数据流通是数字时代的两难问题,破解之道是隐私计算。过去受制于性能瓶颈、技术信任不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隐私计算尚只能在少量数据的场景下应用。随着专用芯片、加密算法、白盒化、数据信托等技术融合发展,隐私计算有望跨越到海量数据保护,数据源将扩展到全域,激发数字时代的新生产力。预计未来三年,全域隐私计算技术将在性能和可解释性上有新的突破,或将出现数据信托机构提供基于隐私计算的数据共享服务。

 

趋势八 星地计算

卫星及地面一体化的通信与计算,促进空天地海全面数字化

 

【趋势概要】基于地面网络和计算的数字化服务局限在人口密集区域,深空、海洋、沙漠等无人区尚是服务的空白地带。高低轨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将无缝连接,形成空天地海一体化立体网络。由于算随网动,星地计算将集成卫星系统、空中网络、地面通信和云计算,成为删除的内容:集成一种新兴的计算架构,扩展数字化服务的空间。预计未来三年,低轨卫星数量会迎来爆发式增长,卫星及其地面系统将成为新型计算节点。

 

趋势九 云网端融合

云网端融合形成新计算体系,催生云上新物种

 

【趋势概要】新型网络技术发展将推动云计算走向云网端融合的新计算体系,并实现云网端的专业分工:云将作为脑,负责集中计算与全局数据处理;网络作为连接,将多种网络形态通过云融合,形成低延时、广覆盖的一张网;端作为交互界面,呈现多元形态,可提供轻薄、长效、沉浸式的极致体验。云网端融合将促进高精度工业仿真、实时工业质检、虚实融合空间等新型应用诞生。预计未来两年,将有大量新型应用在云网端融合的新计算体系中运行。

 

趋势十 XR互联网

XR眼镜会成为重要交互界面,带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

 

【趋势概要】随着端云协同计算、网络通信、数字孪生等技术发展,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XR(未来虚实融合)互联网将迎爆发期。眼镜有望成为新的人机交互界面,推动形成有别于平面互联网的XR互联网,催生从元器件、设备、操作系统到应用的新产业生态。XR互联网将重塑数字应用形态,变革娱乐、社交、工作、购物、教育、医疗等场景交互方式。预计未来三年,外形与重量接近普通眼镜的新一代XR眼镜将产生,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入口。

注:研究方法论阐述

《达摩院 2022 十大科技趋势》采用了“定量发散,定性收敛”的分析方法,整个分析流程分 为两部分:“定量发散”是对科学领域做广泛而全面的定量分析,抽取其中的热点领域并挖掘重点 突破的技术;“定性收敛”是对突破的技术点进行梳理,通过与领域专家充分的论证,找出多个技 术点代表的趋势,总结对未来的预判。

一 定量发散

以公开论文库和公开专利库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分析,从 236 个领域中筛选出 159 个应用与基础 科学领域,基于论文与专利数量的绝对值与增长率,筛选出在学界与产业界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本次总计分析了 770 万篇论文及 8.5 万份专利,时间跨度为 2018 年 1 月到 2021 年 10 月。

在筛选出的重点领域中运用 NLP 技术分析相关领域论文(特别是被高频引用的论文)内容,找 出过去 12 个月内被高频提及的关键词,并调查关键词背后的代表技术,挖掘可能驱动技术发展的关 键要素,以此作为下一阶段分析的重要基础。

二 定性收敛

通过访谈专家和组织研讨会,对热点领域内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讨论总结,最后结合专家观点 与技术情报提炼科技趋势候选清单。本次共计访谈了近百位产、学、研、用领域的专家和战略科学家。

最后,达摩院专家委员会组织了多轮讨论,基于影响力、技术可行性、社会价值等因素的综合考量, 最终选出了代表 2022 的十大科技趋势。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未来的守护神:AI驱动的网络安全之盾,如何用智慧的光芒驱散网络黑暗势力?揭秘高科技防御系统背后的惊天秘密!
【10月更文挑战第3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传统防御手段已显不足。本文探讨了构建AI驱动的自适应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必要性及其关键环节:数据采集、行为分析、威胁识别、响应决策和执行。通过Python库(如scapy、scikit-learn和TensorFlow)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AI技术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这种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并自动化响应,显著提高防护效率与准确性,为数字世界提供更强大的安全保障。
66 2
|
25天前
|
人工智能 并行计算 程序员
【AI系统】SIMD & SIMT 与芯片架构
本文深入解析了SIMD(单指令多数据)与SIMT(单指令多线程)的计算本质及其在AI芯片中的应用,特别是NVIDIA CUDA如何实现这两种计算模式。SIMD通过单指令对多个数据进行操作,提高数据并行处理能力;而SIMT则在GPU上实现了多线程并行,每个线程独立执行相同指令,增强了灵活性和性能。文章详细探讨了两者的硬件结构、编程模型及硬件执行模型的区别与联系,为理解现代AI计算架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64 12
|
16天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安全
数百名研发人员用通义灵码,33%新增代码由AI生成,信也科技研发模式焕新升级
目前,信也科技数百名研发人员正在使用通义灵码,周活跃用户占比70%,新增代码中有33%由通义灵码编写,整体研发效率提升了11%,真正实现了数百研发人员开发效能的全面提升。
|
22天前
|
人工智能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数据中心
“芯片围城”下国产AI要放缓?答案或截然相反
12月2日,美国对华实施新一轮出口限制,将140余家中国企业列入贸易限制清单。对此,中国多个行业协会呼吁国内企业谨慎选择美国芯片。尽管受限企业表示影响有限,但此事件引发了关于AI领域芯片供应的担忧。华为云推出的昇腾AI云服务,提供全栈自主的算力解决方案,包括大规模算力集群、AI框架等,旨在应对AI算力需求,确保算力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助力中国AI产业持续发展。
|
1月前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算法
|
1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新制造
走进北京科技大学,通义灵码与企业高校共筑 AI 创意课堂
近日,通义灵码有幸参与到一场由伊利集团主办的 AIGC 生态创新大赛路演舞台,与高校专家、企业代表、青年学子共同探讨 AIGC 创意应用,交流企业在数智领域转型、青年开发者科技创新的思路和落地实践。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并行计算
【AI系统】芯片的编程体系
本文探讨了SIMD与SIMT的区别及联系,分析了SIMT与CUDA编程的关系,深入讨论了GPU在SIMT编程的本质及其与DSA架构的关系。文章还概述了AI芯片的并行分类与并行处理硬件架构,强调了理解AI芯片编程体系的重要性,旨在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利用AI芯片算力,促进生态繁荣。
48 0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AI系统】谷歌 TPU v2 训练芯片
2017年,谷歌推出TPU v2,专为神经网络训练设计,标志着从推理转向训练的重大转变。TPU v2引入多项创新,包括Vector Memory、Vector Unit、MXU及HBM内存,以应对训练中数据并行、计算复杂度高等挑战。其高效互联技术构建了TPU v2超级计算机,显著提升大规模模型训练的效率和性能。
45 0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芯片
【通义】AI视界|谷歌 Tensor G5 芯片揭秘:1+5+2 八核 CPU,支持光线追踪
本文由【通义】自动生成,涵盖黄仁勋宣布台积电协助修复Blackwell AI芯片设计缺陷、苹果分阶段推出Apple Intelligence、OpenAI保守派老将辞职、英伟达深化与印度合作推出印地语AI模型,以及谷歌Tensor G5芯片支持光线追踪等最新科技资讯。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监控
AI与未来医疗:重塑健康产业的双刃剑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各行各业,其中医疗领域作为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自然也成为AI应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探讨AI在未来医疗中的潜力与挑战,分析其对健康产业可能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革命。从诊断到治疗,从后台数据分析到前端临床应用,AI正在全方位地改变传统医疗模式。然而,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AI也不例外。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揭示AI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及其潜在风险,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前沿技术对未来健康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