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容器服务自从2016年5月正式推出,已经走过4年的旅程,服务了全球上万家企业客户。过去几年,阿里云和业界各位共同见证了容器技术的快速发展。
容器镜像已经成为了分布式应用交付的标准,Kubernetes已经成为了分布式资源调度的标准:向下封装资源,向上支撑应用,已经成为了云应用操作系统,帮助应用以一致的方式运行在公共云、边缘计算和专有云环境中。在Kubernetes之上,也浮现出服务网格等新技术,进一步简化分布式应用架构开发和运维。
阿里云提供了经典的云原生容器产品,包括:
- Kubernetes服务 ACK,提供云端最佳容器运行环境
- 镜像服务 ACR,管理各种云原生应用资产
- 托管服务网格 ASM,加速新一代云原生应用架构落地
容器已经无处不在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通过容器方式进行管理、交付,从Web应用、数据库、消息等中间件,再到数据化、智能化应用。
基于容器技术构建的新架构,会催生新的应用业务价值。其中,云原生 AI 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快速搭建 AI 环境,高效利用底层资源,无缝配合深度学习的全生命周期。好未来的AI中台基于容器服务搭建, 不仅帮助AI服务应对各种资源的急剧增长,而且解决了5个9的SLA需求。好未来AI中台技术负责人刘东东将会在18日的分享中详细讲述更多技术落地细节。
作为容器服务的提供者,容器技术会继续发展,被应用于“新的计算形态”、“新的应用负载”和“新的物理边界”。云原生技术理念使企业用户及开发者只需要关注应用开发,无需关注基础设施及基础服务。
因此除了上述的三款经典产品,阿里云还推出了 Serverless容器服务(ASK)和边缘容器服务(ACK@Edge)两款产品。
Serverless容器服务(ASK)遵循Serverless 理念,将应用服务资源化并以 API 接口的方式提供出来,使用者只需从客户端发起调用请求即可,更重要的是,pay as you go 能够真正为用户节省成本。18日的分论坛演讲中,微博架构师胡春林先生将分享微博如何基于Serverless容器应对突发热点。
此外,容器最被熟知的基础环境是数据中心,在业务流量高峰与低谷之时,凭借容器极致弹性可以实现应用与资源伸缩,有效地保证高利用率与高性价比。随着 5G 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云计算中心集中存储、计算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终端设备对于时效、容量、算力的需求。将云计算的能力下沉到边缘侧、设备侧,并通过中心进行统一交付、运维、管控,将是云计算的重要发展趋势。以 Kubernetes 为基础的云原生技术,在任何基础设施上提供与云一致的功能和体验,实现云 - 边 - 端一体化的应用分发, 支持不同系统架构和网络状况下,应用的分发和生命周期管理,并且针对边缘及设备进行如访问协议、同步机制、安全机制的种种优化。
容器可以适用于多种基础环境,比如数据中心、边缘云、和多云 / 混合云,使得开发者关注回归到应用本身。今年,阿里云容器服务也将迎来一系列新产品特性,并在9月18日「企业云原生创新与实践」分论坛上重磅发布。我们提前揭秘其中一部分新产品。
第一个是容器服务ACK Pro版。它是针对金融、大型互联网、政企客户对安全、稳定、规模的更高需求,推出的高度优化的K8s运行环境。它具备几个关键优势:
(1)基于神龙架构,软硬一体化优化设计,提供卓越性能;
(2)提供高效调度能力,可以有效优化计算成本;
(3)为企业提供全面安全防护,国内首批通过可信云容器安全先进性认证。
ACK Pro正式商用后将提供可赔付的SLA。
第二个是基于ACK的云原生AI加速器。Gartner预测到2023年,70% AI应用构建在容器和Serverless环境中。在过往的几年,阿里云帮助众多企业和阿里云计算平台等内部团队基于云原生技术构建AI平台。通过容器服务Kubernetes,可以对多种异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计算成本。通过GPU共享等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率2~4倍提升。
通过K8s调度优化和分布式缓存等技术,可以提升AI计算效率。在模型训练场景,计算效率提升20%。此外,通过对AI任务提供统一流程管理,构建可重现、可移植、可组装的的AI流水线,AI工程效率可以提升50%。在此基础上,容器服务ACK推出云原生AI加速器,将把异构计算资源管理、调度优化,AI任务流水线,和上层AI算法引擎等全栈优化能力有机整合在一起。 它面向企业AI平台建设者,可以让客户自由组合各层能力,构建符合自己需求的AI平台, 加速算力的释放。
以好未来为例,它是K12在线学习的领头羊,基于ACK的云原生AI加速器,提供了上百个AI服务。峰值请求量达每天8000万次。通过GPU共享调度,节省了近50%的资源成本。
第三个是容器镜像服务企业版 ACR EE。它为众多跨国企业、互联网、在线教育、游戏等公司提供企业级云原生应用管理和分发能力。ACR EE支持容器镜像和所有符合OCI标准的应用制品管理,比如Helm Chart。以欢聚时代为例,它作为互联网出海的代表企业,其容器化应用需要在全球多地域、多 IDC 部署。使用 ACR EE,全球应用分发效率提高 85% ,成本仅为自建 1/3。
第四个是阿里云托管服务网格ASM。Gartner预测,81%的企业将采用多云/混合云战略,混合云架构已经成为企业上云的新常态。在云原生时代,以Kubernetes为代表的技术屏蔽了基础设施的差异性,可以帮助企业在混合云环境下,进行统一资源调度和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阿里云托管服务网格ASM,是业内首个全托管,与Istio全兼容的服务网格产品。 服务网格的控制平面的组件托管在阿里云侧,用户集群只包含数据平面组件。这个架构解耦了服务网格与K8s集群的生命周期,简化升级和问题诊断;提升了系统的可伸缩性和稳定性。此外ASM全面整合阿里云可观测性、安全等能力,大大简化了服务网格生产环境的运维管理。
9月,ASM正式商用,阿里云容器服务负责人易立将在9月18日云栖大会「企业云原生创新与实践」分论坛详细介绍ASM的新特性。
去年阿里云发布边缘容器服务ACK@Edge。帮助企业将云计算能力延展到边缘,降低应用网络延时,简化海量设备的分布式管理。短短一年,已经广泛应用于音视频直播、云游戏、工业互联网、交通、物流、能源、城市大脑等应用场景中。
这一次,ACK@Edge 与阿里云智能接入网关服务 SAG 共同推出多链路、云边协同的网络方案,具备安全加密、就近接入、即插即用等多种能力,使能边缘资源、业务一站式接入上云。在边缘计算领域,阿里巴巴云原生边缘计算平台 OpenYurt 在9月9日正式成为 CNCF 沙箱级别项目(Sandbox Level Project),标志着 OpenYurt 在边缘计算场景中构建云原生基础设施的能力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
此外,在本次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原生还将发布沙箱容器 2.0等重磅产品,通过核心技术解读与案例分享,帮助企业获得更加敏捷、高效的容器实现。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9月18日13:00 「企业云原生创新与实践」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