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算法-python实现】PCA 主成分分析、降维

简介: 1.背景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AC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数据集的维度,然后挑选出主要的特征。        PCA的主要思想是移动坐标轴,找到方差最大的方向上的特征值,什么叫方差最大的方向的特征值呢。就像下图中的曲线B,一样,它的覆盖范围最广。基本步骤:(1)首先计算数据集的协方差矩阵                 

1.背景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AC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数据集的维度,然后挑选出主要的特征。
        PCA的主要思想是移动坐标轴,找到方差最大的方向上的特征值,什么叫方差最大的方向的特征值呢。就像下图中的曲线B,一样,它的覆盖范围最广。


基本步骤:(1)首先计算数据集的协方差矩阵
                   (2)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3)保留最重要的n个特征


what is 协方差矩阵:
定义是变量向量减去均值向量,然后乘以变量向量减去均值向量的转置再求均值。例如x是变量,μ是均值,协方差矩阵等于E[(x-μ)(x-μ)^t],物理意义是这样的,例如x=(x1,x2,...,xi)那么协方差矩阵的第m行n列的数为xm与xn的协方差,若m=n,则是xn的方差。如果x的元素之间是独立的,那么协方差矩阵只有对角线是有值,因为x独立的话对于m≠n的情况xm与xn的协方差为0。另外协方差矩阵是对称的。
可以参考wiki:(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F%E6%96%B9%E5%B7%AE%E7%9F%A9%E9%98%B5)



2.代码实现

伪代码如下(摘自机器学习实战):

'''
@author: Garvin
'''
from numpy import *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loadDataSet(fileName, delim='\t'):
    fr = open(fileName)
    stringArr = [line.strip().split(delim) for line in fr.readlines()]
    datArr = [map(float,line) for line in stringArr]
    return mat(datArr)

def pca(dataMat, topNfeat=9999999):
    meanVals = mean(dataMat, axis=0)
    meanRemoved = dataMat - meanVals #remove mean
    covMat = cov(meanRemoved, rowvar=0)
    eigVals,eigVects = linalg.eig(mat(covMat))
    eigValInd = argsort(eigVals)            #sort, sort goes smallest to largest
    eigValInd = eigValInd[:-(topNfeat+1):-1]  #cut off unwanted dimensions
    redEigVects = eigVects[:,eigValInd]       #reorganize eig vects largest to smallest
    lowDDataMat = meanRemoved * redEigVects#transform data into new dimensions
    reconMat = (lowDDataMat * redEigVects.T) + meanVals
    return lowDDataMat, reconMat

def plotBestFit(dataSet1,dataSet2):      
    dataArr1 = array(dataSet1)
    dataArr2 = array(dataSet2)
    n = shape(dataArr1)[0] 
    n1=shape(dataArr2)[0]
    xcord1 = []; ycord1 = []
    xcord2 = []; ycord2 = []
    xcord3=[];ycord3=[]
    j=0
    for i in range(n):
        
            xcord1.append(dataArr1[i,0]); ycord1.append(dataArr1[i,1])
            xcord2.append(dataArr2[i,0]); ycord2.append(dataArr2[i,1])                  
    fig = plt.figure()
    ax = fig.add_subplot(111)
    ax.scatter(xcord1, ycord1, s=30, c='red', marker='s')
    ax.scatter(xcord2, ycord2, s=30, c='green')
    
    plt.xlabel('X1'); plt.ylabel('X2');
    plt.show()    




if __name__=='__main__':
     mata=loadDataSet('/Users/hakuri/Desktop/testSet.txt')  
     a,b= pca(mata, 2)

loadDataSet函数是导入数据集。
PCA输入参数:参数一是输入的数据集,参数二是提取的维度。比如参数二设为1,那么就是返回了降到一维的矩阵。
PCA返回参数:参数一指的是返回的低维矩阵,对应于输入参数二。参数二对应的是移动坐标轴后的矩阵。


上一张图,绿色为原始数据,红色是提取的2维特征。



3.代码下载

    下载地址: 请点击我




/********************************

* 本文来自博客  “李博Garvin“

* 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buptgshengod

******************************************/


目录
相关文章
|
25天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JavaScript
基于python智能推荐算法的全屋定制系统
本研究聚焦基于智能推荐算法的全屋定制平台网站设计,旨在解决消费者在个性化定制中面临的选择难题。通过整合Django、Vue、Python与MySQL等技术,构建集家装设计、材料推荐、家具搭配于一体的一站式智能服务平台,提升用户体验与行业数字化水平。
|
1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监控电脑屏幕的帧数据检索 Python 语言算法
针对监控电脑屏幕场景,本文提出基于哈希表的帧数据高效检索方案。利用时间戳作键,实现O(1)级查询与去重,结合链式地址法支持多条件检索,并通过Python实现插入、查询、删除操作。测试表明,相较传统列表,检索速度提升80%以上,存储减少15%,具备高实时性与可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屏幕监控系统。
107 5
|
2月前
|
存储 算法 调度
【复现】【遗传算法】考虑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制的售电公司购售电策略(Python代码实现)
【复现】【遗传算法】考虑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制的售电公司购售电策略(Python代码实现)
172 26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算法
【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的机器人路径规划(Python代码实现)
【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的机器人路径规划(Python代码实现)
274 4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A*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Python代码实现)
【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A*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Python代码实现)
402 4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Search,DFS)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Python代码实现)
【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Search,DFS)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Python代码实现)
219 3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D*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Python代码实现)
【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D*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Python代码实现)
154 0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改进型A*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Python代码实现)
【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改进型A*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Python代码实现)
195 0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算法篇】K-近邻算法
K近邻(KNN)是一种基于“物以类聚”思想的监督学习算法,通过计算样本间距离,选取最近K个邻居投票决定类别。支持多种距离度量,如欧式、曼哈顿、余弦相似度等,适用于分类与回归任务。结合Scikit-learn可高效实现,需合理选择K值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常用于鸢尾花分类等经典案例。(238字)
|
1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本文介绍了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初始化、数据点分配与簇中心更新等步骤,以及如何在Python中实现该算法,最后讨论了其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1143 6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