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分布式系统演进之路:从负载均衡到微服务架构

本文涉及的产品
网络型负载均衡 N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小米分享了分布式系统的发展,从早期的负载均衡(入口级、网关和客户端)到微服务架构的演进。微服务实现服务解耦,增强系统弹性,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优化数据库性能,实施了主备读写分离、全文搜索引擎、缓存集群等措施。通过微服务治理,如服务注册、动态配置、灰度发布等,提升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未来将继续优化分布式系统,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关注公众号“软件求生”了解更多。

大家好,我是小米!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分布式系统的发展历程,从入口级负载均衡到微服务架构的演进,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负载均衡:优化入口流量

在分布式系统的早期阶段,负载均衡是我们优化系统性能的第一步。我们采用了三种负载均衡方式:

  • 入口级负载均衡: 通过将流量分发到不同的入口节点,来平衡系统的负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 网关负载均衡: 在系统入口处设置网关,通过网关进行流量转发和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 客户端负载均衡: 将负载均衡的责任交给客户端,在客户端实现负载均衡策略,可以更灵活地应对服务节点的变化。

这些负载均衡策略为我们的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更灵活、更可靠的架构来支撑业务的快速增长。

微服务架构:解耦服务,提高系统弹性

随着业务的复杂性增加,我们逐渐采用了微服务架构,将单一的应用拆分为多个小型服务,实现了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的分离,以及应用服务的集群化和中心化SAAS管理。

  • 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分离: 将数据存储与应用逻辑解耦,降低系统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 应用服务集群: 将应用服务部署在多个节点上,通过负载均衡实现流量分发,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容错性。
  • 应用服务中心化SAAS: 将应用服务的管理和监控集中管理,通过SAAS平台实现统一的管理和监控,提高运维效率。

这些微服务架构的优势使得我们的系统更加灵活和可靠,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数据库的读写压力和服务之间的通信问题。

数据库优化: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为了解决数据库的性能瓶颈,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数据库优化措施:

  • 数据库主备读写分离: 将读写操作分配到不同的数据库节点上,提高数据库的读写性能和可用性。
  • 全文搜索引擎加快数据统计: 引入全文搜索引擎,加速对大数据的搜索和统计,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 缓存集群缓解数据库读压力: 使用缓存集群来缓存热点数据,减轻数据库的读取压力,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 分布式消息中间件缓解数据库写压力: 引入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将写操作异步化处理,缓解数据库的写压力,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 数据库水平拆分适应微服务: 将数据库按照业务功能拆分成多个小型数据库,提高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可用性。
  • 数据库垂直拆分解决慢查询: 将大型数据库按照表或字段进行垂直拆分,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和响应速度。

这些数据库优化措施为我们的系统提供了更稳定、更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但随之而来的是服务之间的通信和协作问题。

微服务治理: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微服务架构带来的新挑战,我们引入了一系列微服务治理工具和技术:

  • 划分上下文拆分微服务: 将业务功能划分成不同的上下文,拆分成多个小型微服务,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耦合度。
  • 服务注册发现: 使用Eureka或Nacos等服务注册中心,实现服务的动态注册和发现,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弹性。
  • 配置动态更新: 使用Config或Apollo等配置中心,实现配置的动态更新和管理,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业务灰度发布: 使用Gateway或Feign等微服务网关,实现业务的灰度发布,降低发布风险,保障系统稳定性。
  • 统一安全认证: 使用Gateway或Auth等统一认证中心,实现统一的安全认证和授权,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
  • 服务降级限流: 使用Hystrix或Sentinel等服务降级和限流工具,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 接口检查监控: 使用Actuator或Prometheus等监控工具,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服务全链路追踪: 使用Sleuth或Zipkin等分布式跟踪工具,实现服务之间调用的全链路追踪,方便排查问题和优化性能。

这些微服务治理工具和技术为我们的系统提供了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帮助我们应对了分布式系统面临的各种挑战,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创新。

END

分布式系统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在不断解决各种技术挑战的同时,我们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创新。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优化和完善我们的分布式系统架构,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软件求生,一起探索技术的奥秘,共同成长!

相关实践学习
小试牛刀,一键部署电商商城
SAE 仅需一键,极速部署一个微服务电商商城,体验 Serverless 带给您的全托管体验,一起来部署吧!
负载均衡入门与产品使用指南
负载均衡(Server Load Balancer)是对多台云服务器进行流量分发的负载均衡服务,可以通过流量分发扩展应用系统对外的服务能力,通过消除单点故障提升应用系统的可用性。 本课程主要介绍负载均衡的相关技术以及阿里云负载均衡产品的使用方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Java
智慧工地源码,Java语言开发,微服务架构,支持分布式和集群部署,多端覆盖
智慧工地是“互联网+建筑工地”的创新模式,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安全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其解决方案涵盖数据大屏、移动APP和PC管理端,采用高性能Java微服务架构,支持分布式与集群部署,结合Redis、消息队列等技术确保系统稳定高效。通过大数据驱动决策、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及AI智能视频监控,消除数据孤岛,提升项目可控性与安全性。智慧工地提供专家级远程管理服务,助力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升级,同时依托可扩展平台、多端应用和丰富设备接口,满足多样化需求,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
119 5
|
7月前
|
弹性计算 API 持续交付
后端服务架构的微服务化转型
本文旨在探讨后端服务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的过程,分析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介绍单体架构的局限性,然后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架构,指出微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最后,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3月前
|
Cloud Native Serverless 流计算
云原生时代的应用架构演进:从微服务到 Serverless 的阿里云实践
云原生技术正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阿里云作为亚太领先云服务商,提供完整云原生产品矩阵:容器服务ACK优化启动速度与镜像分发效率;MSE微服务引擎保障高可用性;ASM服务网格降低资源消耗;函数计算FC突破冷启动瓶颈;SAE重新定义PaaS边界;PolarDB数据库实现存储计算分离;DataWorks简化数据湖构建;Flink实时计算助力风控系统。这些技术已在多行业落地,推动效率提升与商业模式创新,助力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占据先机。
242 12
|
7月前
|
Java 开发者 微服务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Spring Cloud** 是一套基于 Spring 框架的**微服务架构解决方案**,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组件,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尤其是微服务架构。
528 71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
7月前
|
运维 监控 持续交付
微服务架构解析:跨越传统架构的技术革命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将一个大型的单体应用拆分为多个小而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1792 36
微服务架构解析:跨越传统架构的技术革命
|
6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Java
微服务引擎 MSE:打造通用的企业级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引擎MSE致力于打造通用的企业级微服务架构,涵盖四大核心内容:微服务技术趋势与挑战、MSE应对方案、拥抱开源及最佳实践。MSE通过流量入口、内部流量管理、服务治理等模块,提供高可用、跨语言支持和性能优化。此外,MSE坚持开放,推动云原生与AI融合,助力企业实现无缝迁移和高效运维。
228 1
|
5月前
|
传感器 监控 安全
智慧工地云平台的技术架构解析:微服务+Spring Cloud如何支撑海量数据?
慧工地解决方案依托AI、物联网和BIM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立体化管理。通过规范施工、减少安全隐患、节省人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地管理的安全性、效率和精益度。该方案适用于大型建筑、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等场景,具备微服务架构、大数据与AI分析、物联网设备联网、多端协同等创新点,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未来将融合5G、区块链等技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233 0
|
7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算法
分布式系统架构5:限流设计模式
本文是小卷关于分布式系统架构学习的第5篇,重点介绍限流器及4种常见的限流设计模式:流量计数器、滑动窗口、漏桶和令牌桶。限流旨在保护系统免受超额流量冲击,确保资源合理分配。流量计数器简单但存在边界问题;滑动窗口更精细地控制流量;漏桶平滑流量但配置复杂;令牌桶允许突发流量。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分布式限流的概念及实现方式,强调了限流的代价与收益权衡。
271 12
|
7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Java
分布式系统架构4:容错设计模式
这是小卷对分布式系统架构学习的第4篇文章,重点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容错设计模式:断路器模式、舱壁隔离模式和重试模式。断路器模式防止服务故障蔓延,舱壁隔离模式通过资源隔离避免全局影响,重试模式提升短期故障下的调用成功率。文章还对比了这些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并解释了服务熔断与服务降级的区别。尽管技术文章阅读量不高,但小卷坚持每日更新以促进个人成长。
171 12
|
7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安全
分布式系统架构3:服务容错
分布式系统因其复杂性,故障几乎是必然的。那么如何让系统在不可避免的故障中依然保持稳定?本文详细介绍了分布式架构中7种核心的服务容错策略,包括故障转移、快速失败、安全失败等,以及它们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无论是支付场景的快速失败,还是日志采集的安全失败,每种策略都有自己的适用领域和优缺点。此外,文章还为技术面试提供了解题思路,助你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掌握这些策略,不仅能提升系统健壮性,还能让你的技术栈更上一层楼!快来深入学习,走向架构师之路吧!
188 12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