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300年!LSTM之父万字长文:详解现代AI和深度学习发展史(1)

简介: 人工智能300年!LSTM之父万字长文:详解现代AI和深度学习发展史




 新智元报道  

编辑:昕朋 好困

【新智元导读】最近,LSTM之父Jürgen Schmidhuber梳理了17世纪以来人工智能的历史。在这篇万字长文中,Schmidhuber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大事年表,其中包括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要事件,以及那些为AI奠定基础的科学家们。

新智元

,赞47

「人工智能」一词,首次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由约翰麦卡锡等人正式提出。

实用AI地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Leonardo Torres y Quevedo构建了第一个工作的国际象棋机器终端游戏玩家。当时,国际象棋被认为是一种仅限于智能生物领域的活动。至于人工智能理论,则可以追溯到1931-34年。当时库尔特·哥德尔(Kurt Gödel )确定了任何类型的基于计算的人工智能的基本限制。

时间来到1980年代,此时的AI历史会强调定理证明、逻辑编程、专家系统和启发式搜索等主题。

2000年代初期的AI历史会更加强调支持向量机和内核方法等主题。贝叶斯推理(Bayesian reasoning)和其他概率论和统计概念、决策树、 集成方法、群体智能和进化计算,此类技术推动了许多成功的AI应用。2020年代的AI研究反而更加「复古」,比如强调诸如链式法则和通过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训练的深度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特别是基于反馈的循环网络等概念。Schmidhuber表示,这篇文章对之前具有误导性的「深度学习历史」进行纠正。在他看来,之前的深度学习史忽略了文章中提到的大部分开创性工作。

此外,Schmidhuber还驳斥了一个常见的错误,即神经网络「作为帮助计算机识别模式和模拟人类智能的工具是在1980年代引入的」。因为事实上,神经网络早在80年代前就已出现。

一、1676年:反向信用分配的链式法则

1676年,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在回忆录中发表了微积分的链式法则。如今,这条规则成为了深度神经网络中信用分配的核心,是现代深度学习的基础。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神经网络具有计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的可微函数的节点或神经元,这些节点或神经元又计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的可微函数。如果想要知道修改早期函数的参数或权值后,最终函数输出的变化,就需要用到链式法则。这个答案也被用于梯度下降技术。为了教会神经网络将来自训练集的输入模式转换为所需的输出模式,所有神经网络权值都朝着最大局部改进的方向迭代改变一点,以创建稍微更好的神经网络,依此类推,逐渐靠近权值和偏置的最佳组合,从而最小化损失函数。值得注意的是,莱布尼茨也是第一个发现微积分的数学家。他和艾萨克·牛顿先后独立发现了微积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积分的数学符号被更广泛的使用,莱布尼茨所发明的符号被普遍认为更综合,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此外,莱布尼茨还是「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他于1673年设计了第一台可以执行所有四种算术运算的机器,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二、19世纪初:神经网络、线性回归与浅层学习

1805 年,阿德利昂·玛利·埃·勒让德(Adrien-Marie Legendre)发表了现在通常称为线性神经网络的内容。

阿德利昂·玛利·埃·勒让德后来,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也因类似的研究而受到赞誉。这个来自2个多世纪前的神经网络有两层:一个具有多个输入单元的输入层和一个输出层。每个输入单元都可以保存一个实数值,并通过具有实数值权值的连接连接到输出。神经网络的输出是输入与其权值的乘积之和。给定输入向量的训练集和每个向量的期望目标值,调整 权值,使神经网络输出与相应目标之间的平方误差之和最小化。当然,那时候这还不叫神经网络。它被称为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也被广泛称为线性回归。但它在数学上与今天的线性神经网络相同:相同的基本算法、相同的误差函数、相同的自适应参数/权值。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这种简单的神经网络执行「浅层学习」,与具有许多非线性层的「深度学习」相反。事实上,许多神经网络课程都是从介绍这种方法开始的,然后转向更复杂、更深入的神经网络。当今,所有技术学科的学生都必须上数学课,尤其是分析、线性代数和统计学。在所有这些领域中,许多重要的结果和方法都要归功于高斯:代数基本定理、高斯消元法、统计的高斯分布等。这位号称「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的人也开创了微分几何、数论(他最喜欢的科目)和非欧几何。如果没有他的成果,包括AI在内的现代工程将不可想象。

三、1920-1925年:第一个循环神经网络

与人脑相似,循环神经网络(RNN)具有反馈连接,因此可以遵循从某些内部节点到其他节点的定向连接,并最终在起点处结束。这对于在序列处理期间实现对过去事件的记忆至关重要。

威廉·楞次(左);恩斯特·伊辛(右)物理学家恩斯特·伊辛(Ernst Ising)和威廉·楞次(Wilhelm Lenz)在 1920 年代引入并分析了第一个非学习RNN架构:伊辛模型(Ising model)。它根据输入条件进入平衡状态,是第一个RNN学习模型的基础。1972 年,甘利俊一(Shun-Ichi Amari)使伊辛模型循环架构具有自适应性,可以通过改变其连接权值来学习将输入模式与输出模式相关联。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学习型RNN。

甘利俊一目前,最流行的RNN就是Schmidhuber提出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它已经成为20世纪被引用最多的神经网络。

四、1958年: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1958年,弗兰克·罗森布拉特(Frank Rosenblatt)结合了线性神经网络和阈值函数,设计出了更深层次的多层感知器 (MLP)。

弗兰克·罗森布拉特多层感知器遵循人类神经系统原理,学习并进行数据预测。它首先学习,然后使用权值存储数据,并使用算法来调整权值并减少训练过程中的偏差,即实际值和预测值之间的误差。由于多层前馈网络的训练经常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在模式识别的领域中算是标准监督学习算法,并在计算神经学及并行分布式处理领域中,持续成为被研究的课题。


相关文章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安全
探索AI的未来:从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本文将带你走进AI的世界,从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到深度学习的复杂应用,我们将一起探索AI的未来。你将了解到AI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它在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无论你是AI专家还是初学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探索AI的奥秘,看看它将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
73 3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猫狗宠物识别系统Python+TensorFlow+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网络算法
宠物识别系统使用Python和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基于37种常见猫狗数据集训练高精度模型,并保存为h5格式。通过Django框架搭建Web平台,用户上传宠物图片即可识别其名称,提供便捷的宠物识别服务。
91 55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TensorFlow
人工智能浪潮下的自我修养:从Python编程入门到深度学习实践
【10月更文挑战第39天】本文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条清晰的道路,从Python基础语法的掌握到深度学习领域的探索。我们将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和实际代码示例,引导读者逐步构建起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文章不仅涵盖Python编程的基础,还将深入探讨深度学习的核心概念、工具和实战技巧,帮助读者在AI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AI赋能教育:深度学习在个性化学习系统中的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26天】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度学习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个性化学习系统中。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深度学习模型能够精准预测学生的学习表现,并为其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和规划学习路径,从而提供更加高效、有趣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110 9
|
1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宠物识别系统】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图像识别
宠物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收集了37种常见的猫狗宠物种类数据集【'阿比西尼亚猫(Abyssinian)', '孟加拉猫(Bengal)', '暹罗猫(Birman)', '孟买猫(Bombay)', '英国短毛猫(British Shorthair)', '埃及猫(Egyptian Mau)', '缅因猫(Maine Coon)', '波斯猫(Persian)', '布偶猫(Ragdoll)', '俄罗斯蓝猫(Russian Blue)', '暹罗猫(Siamese)', '斯芬克斯猫(Sphynx)', '美国斗牛犬
82 29
【宠物识别系统】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图像识别
|
6天前
|
人工智能 缓存 异构计算
云原生AI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部署构建
本文探讨了云原生技术背景下,尤其是Kubernetes和容器技术的发展,对模型推理服务带来的挑战与优化策略。文中详细介绍了Knative的弹性扩展机制,包括HPA和CronHPA,以及针对传统弹性扩展“滞后”问题提出的AHPA(高级弹性预测)。此外,文章重点介绍了Fluid项目,它通过分布式缓存优化了模型加载的I/O操作,显著缩短了推理服务的冷启动时间,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并发请求时表现出色。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Fluid在vLLM和Qwen模型推理中的应用效果,证明了其在提高模型推理效率和响应速度方面的优势。
云原生AI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部署构建
|
2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监控
探索人工智能的伦理困境:我们如何确保AI的道德发展?
在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其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AI伦理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和代码示例,深入理解如何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嵌入伦理原则,以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
29 11
|
1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揭秘AI:深度学习的奥秘与实践
本文将深入浅出地探讨人工智能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度学习。我们将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揭示深度学习的原理和工作机制。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际代码示例,本文旨在帮助初学者理解并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启AI之旅。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垃圾识别系统】实现~TensorFlow+人工智能+算法网络
垃圾识别分类系统。本系统采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收集了5种常见的垃圾数据集('塑料', '玻璃', '纸张', '纸板', '金属'),然后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通过对图像数据集进行多轮迭代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然后使用Django搭建Web网页端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用户在网页端上传一张垃圾图片识别其名称。
77 0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垃圾识别系统】实现~TensorFlow+人工智能+算法网络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手写数字识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手写数字识别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深度学习TensorFlow框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通过对数据集进行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并基于Flask框架,开发网页端操作平台,实现用户上传一张图片识别其名称。
77 0
【手写数字识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