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激光slam:LeGO-LOAM---基于广度优先遍历的点云聚类算法及代码分析

简介: ## 广度优先遍历(BFS)算计介绍广度优先遍历(BFS)和深度优先遍历(DFS)同属于两种经典的图遍历算法**广度优先遍历算法**:首先从某个节点出发,一层一层的遍历,下一层必须等到上一层节点全部遍历完之后才会开始遍历**基本思想**:尽最大程度辐射能够覆盖的节点,并对其进行访问。

前言

广度优先遍历(BFS)算计介绍

广度优先遍历(BFS)和深度优先遍历(DFS)同属于两种经典的图遍历算法

广度优先遍历算法:首先从某个节点出发,一层一层的遍历,下一层必须等到上一层节点全部遍历完之后才会开始遍历
基本思想:尽最大程度辐射能够覆盖的节点,并对其进行访问。

用一道BFS的题来进行举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以M节点为顶点的话

则遍历顺序为:MNQP或MNPQ或MQNP或MQPN或MPQN或MPNQ

  • 以N节点为顶点的话

遍历顺序为:NMOQ或NMQO或NOQM或NOMQ或NQOM或NQMO

  • 以Q节点为顶点的话

遍历顺序为:QMNPR

进行BFS算法实现的时候都是以一个队列的形式进行
下面举一个节点多些的例子,以队列的形式更好理解算法是如何进行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是一个无向图,即用线连的两个节点均个互相到达对方,例如A可以到B,B也可以到A

以A为顶点,以队列的形式,走下BFS算法的流程如下:

  • 第一个节点是A,先将A 入队列。当前队列为:A
  • 从队列中取出A,通过A找到两个节点分是 B 和 C,将它俩如队列。当前队列为:BC
  • 从队列中取出B,通过B可以找到A和D,A访问过,忽略,将D入队列。当前队列为:CD
  • 从队列中取出C,通过C可以找到A、D、F,A和D访问过,忽略,将F入队列。当前队列为:DF
  • 从队列中取出D,通过D可以找到BCEF,BCF已访问,忽略,将E入队列。当前队列为:FE
  • 从队列中取出F,通过F可以找到CD,CD已访问,忽略,没有可以加入队列的。当前队列为:E
  • 从队列中取出E,通过E可以找到DG,D已访问,忽略,G加入队列。当前队列为:G
  • 从队列中取出G,通过G可以找到E,E已访问,忽略,没有可以加入队列的。当前队列为:
  • 判断队列为空,广度优先遍历结束。

所以上面图,访问的顺序为:ABCDFEG

基于BFS的点云聚类和外点剔除

点云聚类就是把空间上距离相近的点,作为一个集合,打上要给标签
集合中点数过少的集合,认为是杂点,需要剔除,在特征提取的时候不考虑这些点。

点云的聚类的方式就是基于广度优先遍历算法(BFS)

BFS算法适用于图数据结构,为了把单帧激光雷达点云运用上BFS算法,首先需要将其建模成一个图模型。

一帧点云建立图模型方法:
将一帧点云投影到一个平面地图上,比如velodyne-16的激光雷达(有16根线,每个线有1800个点),将其投影到16*1800大小的图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格子就代表一个点,格子里的值就是物体到雷达中心的距离

现在图有了,就该定义顶点和边了。

顶点:激光雷达一帧里面的每个点都作为一个顶点

:一个点的上下左右,的点的连线,作为边,该点的上下左右也就是其邻接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机械室激光雷达水平方向上是360°的,所以左右边界和另一个也构成邻接点。但是垂直方向上不连续的,所以不能把上下边界作为邻接点。

根据BFS算法,遍历可以从任意一个有效的点开始,至到所有的点都被遍历到

基于BFS的点云聚类方法

如果没有被处理说明这是一个新的聚类,然后执行BFS的步骤

将队列里的首个元素弹出,然后将该元素近邻塞入队列末尾,在代码中为了执行效率,没有使用std::queue,使用的是普通数组,用双指针实现的一个队列的加入和弹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元素近邻就是上面建立的图模型的上下左右

聚类判别原理---通过一个角度判断
没有通过距离判断的原因,就是应为水平角度分辨率和垂直角度分辨率差别很大。所以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近邻点的距离会小很多。

要判断的角度如下图所示,该角度越大,说明离得越近,角度越小,说明离得越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的,di和di+1与角度塞塔,是已知的,可以直接求得要判断的角度

代码讲解

LeGO-LOAM的代码中,基于BFS的点云距离分割代码在imageProjection.cpp中。

在cloudHandler函数中,调用了cloudSegmentation函数

    void cloudHandler(const sensor_msgs::PointCloud2ConstPtr& laserCloudMsg){

        // 1. Convert ros message to pcl point cloud
        copyPointCloud(laserCloudMsg);
        // 2. Start and end angle of a scan
        findStartEndAngle();
        // 3. Range image projection
        projectPointCloud();
        // 4. Mark ground points
        groundRemoval();
        // 5. Point cloud segmentation
        cloudSegmentation();//点云分割
        // 6. Publish all clouds
        publishCloud();
        // 7. Reset parameters for next iteration
        resetParameters();
    }

在里面完成了点云分割

在cloudSegmentation函数中,首先遍历每个点,判断该点不是地面点,并且没有遍历过,并且有效,那么则以该点为起始,进入BFS的聚类分割。

        for (size_t i = 0; i < N_SCAN; ++i)
            for (size_t j = 0; j < Horizon_SCAN; ++j)
                if (labelMat.at<int>(i,j) == 0)
                    labelComponents(i, j);

下面来具体看看labelComponent函数中如何进行的BFS的聚类分割

    void labelComponents(int row, int col){
        // use std::queue std::vector std::deque will slow the program down greatly
        float d1, d2, alpha, angle;
        int fromIndX, fromIndY, thisIndX, thisIndY; 
        bool lineCountFlag[N_SCAN] = {false};

d1 d2 是距离 alpha 是激光束间的夹角 angle是判断角度

        queueIndX[0] = row;
        queueIndY[0] = col;
        int queueSize = 1;
        int queueStartInd = 0;
        int queueEndInd = 1;

BFS的队列,这里队列把行和列分布设置了一个队列,行和列构成一个点元素。

  • queueSize 初始化队列的长度为1
  • queueStartInd 开始索引 queueEndInd 结束索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前队列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后面开始BFS操作

        while(queueSize > 0){

判断队列的长度,当队列长度等于0,即遍历结束

            fromIndX = queueIndX[queueStartInd];
            fromIndY = queueIndY[queueStartInd];
            --queueSize;
            ++queueStartInd;

首先取出队首的元素
队列长度减1
队列开始索引加1

labelMat.at<int>(fromIndX, fromIndY) = labelCount;

进行点云聚类的标记
labelCount就是聚类的id标签

然后开始遍历邻接顶点

for (auto iter = neighborIterator.begin(); iter != neighborIterator.end(); ++iter){

neighborIterator的定义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0 ] [0 1] [0 -1] [1 0] 就是上下左右

                //取出邻接点的 坐标
                thisIndX = fromIndX + (*iter).first;
                thisIndY = fromIndY + (*iter).second;

取出邻接点的 坐标

                if (thisIndX < 0 || thisIndX >= N_SCAN)
                    continue;

垂直方向上,上下边界点不作为邻接

                if (thisIndY < 0)
                    thisIndY = Horizon_SCAN - 1;
                if (thisIndY >= Horizon_SCAN)
                    thisIndY = 0;

水平方向上,左右边界点为邻接

                if (labelMat.at<int>(thisIndX, thisIndY) != 0)
                    continue;

判读该点是否被访问过,如果被访问过,或者是地面点等,该值就不是0

                d1 = std::max(rangeMat.at<float>(fromIndX, fromIndY), 
                              rangeMat.at<float>(thisIndX, thisIndY));
                d2 = std::min(rangeMat.at<float>(fromIndX, fromIndY), 
                              rangeMat.at<float>(thisIndX, thisIndY));

取出这两点的d1和d2 ,d1是长的一边,d2是短的一边

                if ((*iter).first == 0)
                    alpha = segmentAlphaX;
                else
                    alpha = segmentAlphaY;

根据邻接点是垂直方向和是水平方向设置 激光束夹角
垂直方向是 2°
水平方向是 0.2°

                angle = atan2(d2*sin(alpha), (d1 -d2*cos(alpha)));

计算要判断的角度
这个公式要回归到这个图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角度大于阈值   阈值为60度   则认为是一个聚类
                if (angle > segmentTheta){
                    
                    //把该点加入队列
                    queueIndX[queueEndInd] = thisIndX;
                    queueIndY[queueEndInd] = thisIndY;                   
                    ++queueSize;//队列长度增加1
                    ++queueEndInd;//队列末尾索引加1

                    //给该点付上标签
                    labelMat.at<int>(thisIndX, thisIndY) = labelCount;

                    lineCountFlag[thisIndX] = true;//该行有被处理

                    //本次聚类的结果
                    allPushedIndX[allPushedIndSize] = thisIndX;
                    allPushedIndY[allPushedIndSize] = thisIndY;
                    ++allPushedIndSize;
                }
            }
        }

上面的部分都在一个while循环里面,直至队列的元素为0,代表本次作为开始点的然后BFS的点都被遍历到了,只有角度满足要求的才被加到队列中,所以被遍历的点都是那个点的聚类点

        bool feasibleSegment = false;//初始化聚类是否有效 初始化为无效
        if (allPushedIndSize >= 30)
            feasibleSegment = true;

如果聚类点数大于30,即说明该聚类成功

        else if (allPushedIndSize >= segmentValidPointNum){
            int lineCount = 0;
            for (size_t i = 0; i < N_SCAN; ++i)
                if (lineCountFlag[i] == true)
                    ++lineCount;
            if (lineCount >= segmentValidLineNum)
                feasibleSegment = true;            
        }

点数小于30,再做次判断,因为垂直方向,角分辨率较大,如果物体垂直,那么出现的点则会比较少,判断垂直方向上出现的聚类次数,如过大于阈值,认为聚类成功,代码中阈值为3

        if (feasibleSegment == true){//如果聚类成功 将标签加1
            ++labelCount;
        }

如果聚类成功 将标签加1

else{ // segment is invalid, mark these points
            for (size_t i = 0; i < allPushedIndSize; ++i){
                labelMat.at<int>(allPushedIndX[i], allPushedIndY[i]) = 999999;
            }
        }

如果 聚类失败,将聚类失败的点 打上标签 999999

以上完成了labelComponents函数的代码,将一帧里面可以聚类的点附上标签,不可以聚类的点付上999999.

然后可以回到cloudSegmentation函数中

        for (size_t i = 0; i < N_SCAN; ++i) {

            segMsg.startRingIndex[i] = sizeOfSegCloud-1 + 5;

            for (size_t j = 0; j < Horizon_SCAN; ++j) {//遍历所有点

遍历所有点

                if (labelMat.at<int>(i,j) > 0 || groundMat.at<int8_t>(i,j) == 1){//如果该点是有效点 
                    // outliers that will not be used for optimization (always continue)
                    if (labelMat.at<int>(i,j) == 999999){//该点是一个没有聚类的噪点
                        if (i > groundScanInd && j % 5 == 0){//简单的过滤
                            outlierCloud->push_back(fullCloud->points[j + i*Horizon_SCAN]);//将该点加入噪点的点云中
                            continue;
                        }else{
                            continue;
                        }
                    }
                    // majority of ground points are skipped
                    if (groundMat.at<int8_t>(i,j) == 1){//如果该点是地面点
                        if (j%5!=0 && j>5 && j<Horizon_SCAN-5)
                            continue;//每5个点采一个点
                    }
                    // mark ground points so they will not be considered as edge features later
                    segMsg.segmentedCloudGroundFlag[sizeOfSegCloud] = (groundMat.at<int8_t>(i,j) == 1);//标志地面点
                    // mark the points' column index for marking occlusion later
                    segMsg.segmentedCloudColInd[sizeOfSegCloud] = j;
                    // save range info
                    segMsg.segmentedCloudRange[sizeOfSegCloud]  = rangeMat.at<float>(i,j);
                    // save seg cloud
                    segmentedCloud->push_back(fullCloud->points[j + i*Horizon_SCAN]);
                    // size of seg cloud
                    ++sizeOfSegCloud;
                }

将噪声点做简单过滤,加入噪声点云
标记地面点

        //可视化 聚类的点和 地面点
        if (pubSegmentedCloudPure.getNumSubscribers() != 0){
            for (size_t i = 0; i < N_SCAN; ++i){
                for (size_t j = 0; j < Horizon_SCAN; ++j){
                    if (labelMat.at<int>(i,j) > 0 && labelMat.at<int>(i,j) != 999999){
                        segmentedCloudPure->push_back(fullCloud->points[j + i*Horizon_SCAN]);
                        segmentedCloudPure->points.back().intensity = labelMat.at<int>(i,j);
                    }
                }
            }
        }

可视化 聚类的点

gazebo测试

gazebo的场景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帧激光雷达点云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没有聚类的点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聚类后的点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文章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优选算法】—— 滑动窗口类问题
【优选算法】—— 滑动窗口类问题
104 0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学建模竞赛】评价类赛题常用算法解析
【数学建模竞赛】评价类赛题常用算法解析
118 0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二二:图的学习、图的概念、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遍历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图的概念、表示方式以及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的算法实现。
52 1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二二:图的学习、图的概念、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遍历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Java
Set接口及其主要实现类(如HashSet、TreeSet)如何通过特定数据结构和算法确保元素唯一性
Java Set因其“无重复”特性在集合框架中独树一帜。本文解析了Set接口及其主要实现类(如HashSet、TreeSet)如何通过特定数据结构和算法确保元素唯一性,并提供了最佳实践建议,包括选择合适的Set实现类和正确实现自定义对象的hashCode()与equals()方法。
32 4
|
3月前
|
搜索推荐 算法 Java
现有一个接口DataOperation定义了排序方法sort(int[])和查找方法search(int[],int),已知类QuickSort的quickSort(int[])方法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
该博客文章通过UML类图和Java源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适配器模式将QuickSort类和BinarySearch类的排序和查找功能适配到DataOperation接口中,实现算法的解耦和复用。
40 1
现有一个接口DataOperation定义了排序方法sort(int[])和查找方法search(int[],int),已知类QuickSort的quickSort(int[])方法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
|
3月前
|
算法 定位技术 vr&ar
一文了解PnP算法,python opencv中的cv2.solvePnP()的使用,以及使用cv2.sovlePnP()方法标定相机和2D激光雷达
一文了解PnP算法,python opencv中的cv2.solvePnP()的使用,以及使用cv2.sovlePnP()方法标定相机和2D激光雷达
527 0
一文了解PnP算法,python opencv中的cv2.solvePnP()的使用,以及使用cv2.sovlePnP()方法标定相机和2D激光雷达
|
3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球员数据的聚类分析,可以自主寻找最优聚类数进行聚类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NBA球员数据分析项目,该项目通过采集和分析球员的得分、篮板、助攻等统计数据,使用轮廓系数法和拐点法确定最优聚类数,将球员分为不同群组,并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界面以便直观比较不同群组的球员表现。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球员数据的聚类分析,可以自主寻找最优聚类数进行聚类
|
4月前
创建KNN类
【7月更文挑战第22天】创建KNN类。
33 8
|
4月前
|
算法 数据库
|
4月前
|
算法 JavaScript
JS 【详解】树的遍历(含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的算法实现)
JS 【详解】树的遍历(含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的算法实现)
68 0
JS 【详解】树的遍历(含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的算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