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竞赛】评价类赛题常用算法解析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数学建模竞赛】评价类赛题常用算法解析

解析常见的评价类算法

常见的评价类算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主观赋值评价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该方法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多个层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简便、灵活有效的决策方法。

其原理是将分析一个现象或问题之前,首先将现象或问题根据它们的性质分解为有关因素,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分类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然后通过经验或专家,来判断和衡量低层因素对高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根据重要性的程度得出权重排序,进而可以量化分析比较。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将影响因素层次化和数据化,它把一个抽象的现象或问题由难到易地予以分解,易于对复杂问题进行直观地判断,并作出决策。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且计算简单,应用范围广泛。它可以应用在人员素质评估、多方案比较、科技成果评比和工作成效评价等多领域多方面。具体而言,层次分析法可以用于将一个决策事件分解为目标层(例如选择旅游地)、准则层(影响决策的因素,例如景色、交通、费用等)以及方案层(指的是方案,例如去广州、桂林等地旅游)。

综上所述,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决策和评价的方法,通过层次化和权重排序来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和分析。它是一种简单、灵活且应用广泛的决策方法。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专家评估技术,它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专家之间不互相讨论和联系,只能与调查员(组织者)通信。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

德尔菲法的评估流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组织者将规格说明和记录表格发给每位专家,并请专家估算。

每位专家提出3个规模的估计值,包括最小值、最可能值和最大值。

组织者整理专家的估算值,计算每位专家的平均值和期望值。

综合各位专家的结果后,再次填写表格,比较估算偏差,并找出原因。

重复多次,最终获得一个多数认可的结果。

德尔菲法的优点包括:

能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性较高。

能够把各位专家意见的分歧点表达出来,取各家之长。

能避免专家会议的一些缺点,如权威人士意见的影响、专家不愿意发表与他人不同意见、不愿意修改原来的意见等。

灰色综合评价法

另外,因果分析法是一种利用因果图表示问题根源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评估。因果分析法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寻找影响质量、时间进度、成本等问题的潜在因素,并用图形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它们如何与各种潜在问题或结果联系起来。因果分析法能帮助集中注意力搜寻问题的根源,并为收集数据提供指导。

灰色综合评价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处理数据不完备、信息不充分或者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对多种因素进行评价和排序。它是在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多个评价因素归一化并赋权,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函数来计算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度,最终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灰色综合评价法具有以下特点:

可以处理数据不完备、信息不充分或者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进行评价;

可以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并赋予不同的权重;

可以通过计算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得到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

总之,灰色综合评价法是一种较为实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在多种情况下得到较为准确的评价结果。

TOPSIS综合评价模型

TOPSIS综合评价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该模型的基本概念包括"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理想解是指设想中的最优解,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好的值;负理想解是指设想中的最劣解,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坏的值。TOPSIS法的模型建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对原始决策矩阵进行正向化,将所有指标转换为同一方向上的正向指标,以保证指标之间的可比性。

对决策矩阵进行标准化,将每个指标的取值范围映射到0-1之间,以消除不同指标之间的量纲差异。

计算得分并归一化,根据每个备选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来评估其综合评价得分,再对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方便进行排序和比较。

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准确地反映各评价方案之间的差距,并得出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BP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法

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法是指通过计算网络的输出值与实际目标值之间的误差来评估网络的性能。具体来说,BP神经网络使用最速下降法反向传播算法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重和阈值,以最小化网络的平方误差之和。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对于输入样本的拟合程度和预测精度。

在BP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设定初始权重和阈值。通常情况下,这些值可以通过随机初始化的方式得到,也可以使用遗传算法来初始化。遗传算法可以通过优化搜索的方式来找到最优的网络权重和阈值的组合。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将训练样本逐个输入到网络中,并计算网络的输出值与目标值之间的误差。然后,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将这个误差从输出层向隐藏层传播,并调整每个神经元的权重和阈值。这个过程不断迭代,直到整个训练样本集的误差减小到符合要求为止。

综合评价法是通过计算网络在测试数据集上的平均误差来评估网络的性能。通常,我们会将一部分数据作为训练集用来训练网络,然后将另一部分数据作为测试集用来评估网络的性能。在测试集上计算得到的误差可以反映出网络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

总而言之,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法是通过计算网络在测试数据集上的误差来评估网络的性能,帮助我们了解网络的拟合程度和预测精度。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NET 平台 SM2 国密算法 License 证书生成深度解析
授权证书文件的后缀通常取决于其编码格式和具体用途。本文档通过一个示例程序展示了如何在 .NET 平台上使用国密 SM2 算法生成和验证许可证(License)文件。该示例不仅详细演示了 SM2 国密算法的实际应用场景,还提供了关于如何高效处理大规模许可证文件生成任务的技术参考。通过对不同并发策略的性能测试,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优化许可证生成流程,以满足高并发和大数据量的需求。 希望这段描述更清晰地传达了程序的功能和技术亮点。
180 13
.NET 平台 SM2 国密算法 License 证书生成深度解析
|
13天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基于 C++ 哈希表算法的局域网如何监控电脑技术解析
当代数字化办公与生活环境中,局域网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效率与便捷性。然而,出于网络安全管理、资源合理分配以及合规性要求等多方面的考量,对局域网内计算机进行有效监控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实现局域网内计算机监控,涉及多种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运用。本文聚焦于 C++ 编程语言中的哈希表算法,深入探讨其在局域网计算机监控场景中的应用,并通过详尽的代码示例进行阐释。
32 4
|
16天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员工电脑监控场景下 Python 红黑树算法的深度解析
在当代企业管理范式中,员工电脑监控业已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策略性手段,其核心目标在于维护企业信息安全、提升工作效能并确保合规性。借助对员工电脑操作的实时监测机制,企业能够敏锐洞察潜在风险,诸如数据泄露、恶意软件侵袭等威胁。而员工电脑监控系统的高效运作,高度依赖于底层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架构。本文旨在深入探究红黑树(Red - Black Tree)这一数据结构在员工电脑监控领域的应用,并通过 Python 代码实例详尽阐释其实现机制。
37 6
|
2天前
|
存储 算法 物联网
解析局域网内控制电脑机制:基于 Go 语言链表算法的隐秘通信技术探究
数字化办公与物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局域网内计算机控制已成为提升工作效率、达成设备协同管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企业远程办公时的设备统一调度,还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多设备间的联动控制,高效的数据传输与管理机制均构成实现局域网内计算机控制功能的核心要素。本文将深入探究 Go 语言中的链表数据结构,剖析其在局域网内计算机控制过程中,如何达成数据的有序存储与高效传输,并通过完整的 Go 语言代码示例展示其应用流程。
17 0
|
1月前
|
监控 算法 安全
基于 C# 的内网行为管理软件入侵检测算法解析
当下数字化办公环境中,内网行为管理软件已成为企业维护网络安全、提高办公效率的关键工具。它宛如一位恪尽职守的网络守护者,持续监控内网中的各类活动,以确保数据安全及网络稳定。在其诸多功能实现的背后,先进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究一种应用于内网行为管理软件的 C# 算法 —— 基于二叉搜索树的入侵检测算法,并借助具体代码例程予以解析。
44 4
|
1月前
|
JavaScript 算法 前端开发
JS数组操作方法全景图,全网最全构建完整知识网络!js数组操作方法全集(实现筛选转换、随机排序洗牌算法、复杂数据处理统计等情景详解,附大量源码和易错点解析)
这些方法提供了对数组的全面操作,包括搜索、遍历、转换和聚合等。通过分为原地操作方法、非原地操作方法和其他方法便于您理解和记忆,并熟悉他们各自的使用方法与使用范围。详细的案例与进阶使用,方便您理解数组操作的底层原理。链式调用的几个案例,让您玩转数组操作。 只有锻炼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
1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关于员工上网监控系统中 PHP 关联数组算法的学术解析
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员工上网监控系统是维护信息安全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工具。PHP 中的关联数组凭借其灵活的键值对存储方式,在记录员工网络活动、管理访问规则及分析上网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关联数组,系统能高效记录每位员工的上网历史,设定网站访问权限,并统计不同类型的网站访问频率,帮助企业洞察员工上网模式,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从而保障信息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
39 7
|
2月前
|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信息论的高动态范围图像评价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基于信息论开发了一种高动态范围(HDR)图像评价算法,并通过MATLAB 2022A进行仿真。该算法利用自然图像的概率模型,研究图像熵与成像动态范围的关系,提出了理想成像动态范围的计算公式。核心程序实现了图像裁剪处理、熵计算等功能,展示了图像熵与动态范围之间的关系。测试结果显示,在[μ-3σ, μ+3σ]区间内图像熵趋于稳定,表明系统动态范围足以对景物成像。此外,还探讨了HDR图像亮度和对比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为HDR图像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
2月前
|
监控 算法 安全
内网桌面监控软件深度解析:基于 Python 实现的 K-Means 算法研究
内网桌面监控软件通过实时监测员工操作,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并提升效率。本文深入探讨K-Means聚类算法在该软件中的应用,解析其原理与实现。K-Means通过迭代更新簇中心,将数据划分为K个簇类,适用于行为分析、异常检测、资源优化及安全威胁识别等场景。文中提供了Python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实现K-Means算法,并模拟内网监控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68 10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探秘员工泄密行为防线:基于Go语言的布隆过滤器算法解析
在信息爆炸时代,员工泄密行为对企业构成重大威胁。本文聚焦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这一高效数据结构,结合Go语言实现算法,帮助企业识别和预防泄密风险。通过构建正常操作“指纹库”,实时监测员工操作,快速筛查可疑行为。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利用布隆过滤器检测异常操作,并提出优化建议,如调整参数、结合日志分析系统等,全方位筑牢企业信息安全防线,守护核心竞争力。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