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编程模型
与Hadoop相比,Spark最初为提升性能而诞生。Spark是Hadoop MapReduce的演化和改进,并兼容了一些数据库的基本思想,可以说,Spark一开始就站在Hadoop与数据库这两个巨人的肩膀上。同时,Spark依靠Scala强大的函数式编程Actor通信模式、闭包、容器、泛型,并借助统一资源调度框架,成为一个简洁、高效、强大的分布式大数据处理框架。
Spark在运算期间,将输入数据与中间计算结果保存在内存中,直接在内存中计算。另外,用户也可以将重复利用的数据缓存在内存中,缩短数据读写时间,以提高下次计算的效率。显而易见,Spark基于内存计算的特性使其擅长于迭代式与交互式任务,但也不难发现,Spark需要大量内存来完成计算任务。集群规模与Spark性能之间呈正比关系,随着集群中机器数量的增长,Spark的性能也呈线性增长。接下来介绍Spark编程模型。
2.1 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
通常来讲,数据处理有几种常见模型:Iterative Algorithms、Relational Queries、Map-
Reduce、Stream Processing。例如,Hadoop MapReduce采用了MapReduce模型,Storm则采用了Stream Processing模型。
与许多其他大数据处理平台不同,Spark建立在统一抽象的RDD之上,而RDD混合了上述这4种模型,使得Spark能以基本一致的方式应对不同的大数据处理场景,包括MapReduce、Streaming、SQL、Machine Learning以及Graph等。这契合了Matei Zaharia提出的原则:“设计一个通用的编程抽象(Unified Programming Abstraction)”,这也正是Spark的魅力所在,因此要理解Spark,先要理解RDD的概念。
2.1.1 RDD简介
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弹性分布式数据集)是一个容错的、并行的数据结构,可以让用户显式地将数据存储到磁盘或内存中,并控制数据的分区。RDD还提供了一组丰富的操作来操作这些数据,诸如map、flatMap、filter等转换操作实现了monad模式,很好地契合了Scala的集合操作。除此之外,RDD还提供诸如join、groupBy、reduceByKey等更为方便的操作,以支持常见的数据运算。
RDD是Spark的核心数据结构,通过RDD的依赖关系形成Spark的调度顺序。所谓Spark应用程序,本质是一组对RDD的操作。
下面介绍RDD的创建方式及操作算子类型。
RDD的两种创建方式
从文件系统输入(如HDFS)创建
从已存在的RDD转换得到新的RDD
RDD的两种操作算子
Transformation(变换)
Transformation类型的算子不是立刻执行,而是延迟执行。也就是说从一个RDD变换为另一个RDD的操作需要等到Action操作触发时,才会真正执行。
Action(行动)
Action类型的算子会触发Spark提交作业,并将数据输出到Spark系统。
2.1.2 深入理解RDD
RDD从直观上可以看作一个数组,本质上是逻辑分区记录的集合。在集群中,一个RDD可以包含多个分布在不同节点上的分区,每个分区是一个dataset片段,如图2-1所示。
图2-1 RDD 分区
在图2-1中,RDD-1含有三个分区(p1、p2和p3),分布存储在两个节点上:node1与node2。RDD-2只有一个分区P4,存储在node3节点上。RDD-3含有两个分区P5和P6,存储在node4节点上。
1. RDD依赖
RDD可以相互依赖,如果RDD的每个分区最多只能被一个Child RDD的一个分区使用,则称之为窄依赖(narrow dependency);若多个Child RDD分区都可以依赖,则称之为宽依赖(wide dependency)。不同的操作依据其特性,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依赖。例如,map操作会产生窄依赖,join操作则产生宽依赖,如图2-2所示。
图2-2 RDD 依赖
2. RDD支持容错性
支持容错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日志记录或者数据复制。对于以数据为中心的系统而言,这两种方式都非常昂贵,因为它需要跨集群网络拷贝大量数据。
RDD天生是支持容错的。首先,它自身是一个不变的(immutable)数据集,其次,RDD之间通过lineage产生依赖关系(在下章继续探讨这个话题),因此RDD能够记住构建它的操作图,当执行任务的Worker失败时,完全可以通过操作图获得之前执行的操作,重新计算。因此无须采用replication方式支持容错,很好地降低了跨网络的数据传输成本。
3. RDD的高效性
RDD提供了两方面的特性:persistence(持久化)和partitioning(分区),用户可以通过persist与partitionBy函数来控制这两个特性。RDD的分区特性与并行计算能力(RDD定义了parallerize函数),使得Spark可以更好地利用可伸缩的硬件资源。如果将分区与持久化二者结合起来,就能更加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
另外,RDD本质上是一个内存数据集,在访问RDD时,指针只会指向与操作相关的部分。例如,存在一个面向列的数据结构,其中一个实现为Int型数组,另一个实现为Float型数组。如果只需要访问Int字段,RDD的指针可以只访问Int数组,避免扫描整个数据结构。
再者,如前文所述,RDD将操作分为两类:Transformation与Action。无论执行了多少次Transformation操作,RDD都不会真正执行运算,只有当Action操作被执行时,运算才会触发。而在RDD的内部实现机制中,底层接口则是基于迭代器的,从而使得数据访问变得更高效,也避免了大量中间结果对内存的消耗。
在实现时,RDD针对Transformation操作,提供了对应的继承自RDD的类型,例如,map操作会返回MappedRDD,flatMap则返回FlatMappedRDD。执行map或flatMap操作时,不过是将当前RDD对象传递给对应的RDD对象而已。
2.1.3 RDD特性总结
RDD是Spark的核心,也是整个Spark的架构基础。它的特性可以总结如下:
1) RDD是不变的(immutable)数据结构存储。
2) RDD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从而提供了低延迟性。
3) RDD是支持跨集群的分布式数据结构。
4) RDD可以根据记录的Key对结构分区。
5) RDD提供了粗粒度的操作,并且都支持分区。
2.2 Spark程序模型
下面给出一个经典的统计日志中ERROR的例子,以便读者直观理解Spark程序模型。
1)SparkContext中的textFile函数从存储系统(如HDFS)中读取日志文件,生成file变量。
scala> var file = sc.textFile("hdfs://...")
2)统计日志文件中,所有含ERROR的行。
scala> var errors = file.filer(line=>line.contains("ERROR"))
3)返回包含ERROR的行数。
errors.count()
RDD的操作与Scala集合非常类似,这是Spark努力追求的目标:像编写单机程序一样编写分布式应用。但二者的数据和运行模型却有很大不同,如图2-3所示。
图2-3 Spark程序模型
在图2-3中,每一次对RDD的操作都造成了RDD的变换。其中RDD的每个逻辑分区Partition都对应Block Manager(物理存储管理器)中的物理数据块Block(保存在内存或硬盘上)。前文已强调,RDD是应用程序中核心的元数据结构,其中保存了逻辑分区与物理数据块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父辈RDD的依赖转换关系。
2.3 Spark算子
本节介绍Spark算子的分类及其功能。
2.3.1 算子简介
Spark应用程序的本质,无非是把需要处理的数据转换为RDD,然后将RDD通过一系列变换(transformation)和操作(action)得到结果,简单来说,这些变换和操作即为算子。
Spark支持的主要算子如图2-4所示。
图2-4 Spark支持的算子
根据所处理的数据类型及处理阶段的不同,算子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1) 处理Value数据类型的Transformation算子;这种变换并不触发提交作业,处理的数据项是Value型的数据。
2) 处理Key-Value数据类型的Transfromation算子;这种变换并不触发提交作业,处理的数据项是Key-Value型的数据对。
3) Action算子:这类算子触发SparkContext提交作业。
2.3.2 Value型Transmation算子
对于处理Value类型数据的Transformation算子,依据RDD的输入分区与输出分区的对应关系,可以将该类算子分为5类,如表2-1所示。
如表2-1所示,Value型的Transformation算子分类具体如下:
1) 输入分区与输出分区1对1型。
2) 输入分区与输出分区多对1型。
3) 输入分区与输出分区多对多型。
4) 输出分区为输入分区子集。
5) Cache型,对RDD的分区缓存。
下面详细介绍这五种分类。
1.输入分区与输出分区1对1型
1) map算子:map是对RDD中的每个元素都执行一个指定函数来产生一个新的RDD。任何原RDD中的元素在新RDD中都有且只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如图2-5所示。
图2-5 map
在图2-5中,RDD-1中的元素V1经过函数映射后,变为新的元素V'1,最终构成新的RDD-2。输入输出分区1对1型不会产生任何变化。注意,事实上,只有Action算子被触发后,这些操作才会被真正执行。
2) flatMap: 与map类似,将原RDD中的每个元素通过函数f转换为新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放入一个集合,构成新的RDD,如图2-6所示。
图2-6 flatMap
在图2-6中,外面大的矩形表示分区,小的矩形表示元素集合。如元素A1、A2在RDD-1中属于一个集合,B1、B2、B3属于另一个集合。RDD-1经过flatMap变换为新的RDD-2,此时A'与B'处于同一集合中。
3) mapPartitions:mapPartitions是map的一个变种。map的输入函数应用于RDD中的每个元素,而mapPartitions的输入函数应用于每个分区,也就是把每个分区中的内容作为整体来处理的。
mapPartitions的函数定义为:
def mapPartitions[U: ClassTag](f: Iterator[T] => Iterator[U], preservesPartitioning: Boolean = false): RDD[U]
f 即为输入函数,它处理每个分区中的内容。每个分区中的内容将以Iterator[T]传递给输入函数f,f的输出结果是Iterator[U]。最终的RDD由所有分区经过输入函数处理后的结果合并起来的,如图2-7所示。
在图2-7中,用户通过f(iter)=>iter.filter(_>0)对元素过滤,保留大于0的元素。其中方框为分区,虽然过滤了元素,但原有分区保持不变。
4) glom:将每个分区内的元素组成一个数组,分区不变,如图2-8所示。
图2-8 glom
图2-8中的方框代表分区,glom算子将每个分区内的元素组成一个数组。
2.输入分区与输出分区多对1型
1) union:合并同一数据类型元素,但不去重。合并后返回同类型的数据元素,如图2-9所示。
图2-9 union
图2-9中的大方框代表RDD,内部小方框代表RDD分区,合并后同一类型元素位于同一分区中。
2) cartesian:对输入RDD内的所有元素计算笛卡尔积,如图2-10所示。
图2-10 cartesian
3.输入分区与输出分区多对多型
groupBy:先将元素通过函数生成Key,元素转为“Key-Value”类型之后,将Key相同的元素分为一组,如图2-11所示。
图2-11 groupBy
在图2-11中可以看到三个分区,经过groupBy变换后,Key相同的元素被合并到一组。
4.输出分区为输入分区子集
1) filter:对RDD中的元素进行过滤,过滤函数返回true的元素保留,否则删除,如图2-12所示。
图2-12中的方框为RDD的分区。
2) distinct:对RDD中的元素进行去重操作,重复的元素只保留一份。
3) substract:对集合进行差操作,即RDD1中去除RDD1与RDD2的交集。
4) sample: 对RDD集合内的元素采样。
5) takesample:与sample算子类似,可以设定采样个数。
5. Cache型(RDD持久化操作)
1) cache:将RDD元素从磁盘缓存到内存。
2) persist:与cache类似,但比cache功能更强大,persist函数可以指定存储级别。完整的存储级别列表如表2-2所示。
表2-2 存储级别
存储级别 描述
MEMORY_ONLY 将RDD作为非序列化的Java对象存储在JVM中。如果RDD不适合存在内存中,一些分区将不会被缓存,从而在每次需要这些分区时都需重新计算它们。这是系统默认的存储级别
MEMORY_AND_DISK 将RDD作为非序列化的Java对象存储在JVM中。如果RDD不适合存在内存中,将这些不适合存在内存中的分区存储在磁盘中,每次需要时读出它们
MEMORY_ONLY_SER 将RDD作为序列化的Java对象存储(每个分区一个byte数组)。这种方式比非序列化方式更节省空间,特别是用快速的序列化工具时,但是会更耗费CPU资源——密集的读操作
MEMORY_AND_DISK_SER 和MEMORY_ONLY_SER类似,但不是在每次需要时,都重复计算这些不适合存储到内存中的分区,将这些分区存储到磁盘中
DISK_ONLY 仅仅将RDD分区存储到磁盘中
MEMORY_ONLY_2, MEMORY_AND_DISK_2, etc. 和上面的存储级别类似,但是复制每个分区到集群的两个节点上
OFF_HEAP(experimental) 以序列化的格式存储RDD到Tachyon中,相对于MEMORY_ONLY_SER, OFF_HEAP减少了垃圾回收的花费,允许更小的执行者共享内存池。这使其在拥有大量内存的环境下或者多并发应用程序的环境中,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2.3.3 Key-Value型Transmation算子
处理数据类型为Key-Value的Transmation算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输入输出分区1对1
mapValues顾名思义就是输入函数应用于RDD中KV(Key-Value)类型元素中的Value,原RDD中的Key保持不变,与新的Value一起组成新的RDD中的元素。因此,该函数只适用于元素为Key-Value对的RDD,如图2-13所示。
图2-13中的输入函数对Value分别进行加10操作,形成新的RDD,包含KV类型新元素。
2.聚集操作
(1) 对一个RDD聚集
1) reduceByKey:对元素为KV对的RDD中Key相同的元素的Value进行reduce操作,即两个值合并为一个值。因此,Key相同的多个元素的值被合并为一个值,然后与原RDD中的Key组成一个新的KV对,如图2-14所示。
2) combineByKey: 与reduceByKey类似,相当于将元素(int,int)KV对变换为(int,Seq[int])新的KV对,如图2-15所示。
图2-14 reduceByKey 图2-15 combineByKey
3) partitionBy:根据KV对的Key对RDD进行分区,如图2-16所示。
图2-16 partitionBy
(2) 对两个RDD聚集
coGroup:一组强大的函数,可以对多达3个RDD根据key进行分组,将每个Key相同的元素分别聚集为一个集合,如图2-17所示。
图2-17 coGroup
图2-17中的大方框为RDD,内部小方框为RDD中的分区。
3.连接
1) join:本质是对两个含有KV对元素的RDD进行coGroup算子协同划分,再通过flatMapValues将合并的数据分散。
2) leftOutJoin与rightOutJoin :相当于在join基础上判断一侧的RDD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填充空,如果有数据,则将数据进行连接计算,然后返回结果。
2.3.4 Action算子
Action算子可以依据其输出空间划分为:无输出、HDFS、Scala集合及数据类型。
1.无输出
foreach是对RDD中的每个元素执行无参数的f函数,返回Unit。定义如下:
def foreach(f: T => Unit)
foreach功能示例如图2-18所示。
图2-18中定义了println打印函数,打印RDD中的所有数据项。
2. HDFS
1) saveAsTextFile:函数将RDD保存为文本至HDFS指定目录,每次输出一行。功能示例如图2-19所示。
图2-18 foreach 图2-19 saveAsTextFile
在图2-19中,通过函数将RDD中的每个元素映射为(null,x.toString),然后写入HDFS 块。RDD的每个分区存储为HDFS中的数据块Block。
2) saveAsObjectFile:将RDD分区中每10个元素保存为一个数组并将其序列化,映射为(null,BytesWritable(Y))的元素,以SequenceFile的格式写入HDFS,如图2-20所示。
图2-20 saveAsObjectFile
3. Scala集合及数据类型
1) collect:将RDD分散存储的元素转换为单机上的Scala数组并返回,类似于toArray功能,如图2-21所示。
图2-21 collect
2) collectAsMap:与collect类似,将元素类型为key-value对的RDD,转换为Scala Map并返回,保存元素的KV结构。
3) lookup:扫描RDD的所有元素,选择与参数匹配的Key,并将其Value以Scala sequence的形式返回,如图2-22所示。
图2-22 lookup
4) reduceByKeyLocally:先reduce,然后collectAsMap。
5) count:返回RDD中的元素个数。
6) reduce:对RDD中的所有元素进行reduceLeft操作。
例如,当用户函数定义为:f:(A,B)=>(A._1+"@"+B._1,A._2+B._2)时,reduce算子的计算过程如图2-23所示。
图2-23 reduce
7) top/take:返回RDD中最大/最小的K个元素。
8) fold:与reduce类似,不同的是每次对分区内的value聚集时,分区内初始化的值为zero value。
例如,当用户自定义函数为:fold(("A0",0))((A,B)=>A._1+"@"+B._1, A._2 + B._2 ))时,fold算子的计算过程如图2-24所示。
图2-24 fold
9) aggregate:允许用户对RDD使用两个不同的reduce函数,第一个reduce函数对各个分区内的数据聚集,每个分区得到一个结果。第二个reduce函数对每个分区的结果进行聚集,最终得到一个总的结果。aggregate相当于对RDD内的元素数据归并聚集,且这种聚集是可以并行的。而fold与reduced的聚集是串行的。
10) broadcast(广播变量):存储在单节点内存中,不需要跨节点存储。Spark运行时,将广播变量数据分发到各个节点,可以跨作业共享。
11) accucate:允许全局累加操作。accumulator被广泛用于记录应用运行参数。
2.4 本章小结
通过阅读第1章的内容,相信读者对Spark的整体概念及框架已有概要的了解,并对Spark的集群环境及开发工具了然于胸。本章承上启下,带领读者了解Spark最核心的内容,即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同时给出一个典型的编程范例,最后深入讲解了基于RDD的算子操作。学习完本章基础知识后,下一章将深入介绍Spark的基本机制与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