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源码解析3 -- TensorFlow核心对象 - Graph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简介: # 1 Graph概述 计算图Graph是TensorFlow的核心对象,TensorFlow的运行流程基本都是围绕它进行的。包括图的构建、传递、剪枝、按worker分裂、按设备二次分裂、执行、注销等。因此理解计算图Graph对掌握TensorFlow运行尤为关键。 # 2 默认Graph ### 默认图替换 之前讲解Session的时候就说过,一个Session只能r

1 Graph概述

计算图Graph是TensorFlow的核心对象,TensorFlow的运行流程基本都是围绕它进行的。包括图的构建、传递、剪枝、按worker分裂、按设备二次分裂、执行、注销等。因此理解计算图Graph对掌握TensorFlow运行尤为关键。

2 默认Graph

默认图替换

之前讲解Session的时候就说过,一个Session只能run一个Graph,但一个Graph可以运行在多个Session中。常见情况是,session会运行全局唯一的隐式的默认的Graph,operation也是注册到这个Graph中。

也可以显示创建Graph,并调用as_default()使他替换默认Graph。在该上下文管理器中创建的op都会注册到这个graph中。退出上下文管理器后,则恢复原来的默认graph。一般情况下,我们不用显式创建Graph,使用系统创建的那个默认Graph即可。

print tf.get_default_graph()

with tf.Graph().as_default() as g:
    print tf.get_default_graph() is g
    print tf.get_default_graph()

print tf.get_default_graph()

输出如下

<tensorflow.python.framework.ops.Graph object at 0x106329fd0>
True
<tensorflow.python.framework.ops.Graph object at 0x18205cc0d0>
<tensorflow.python.framework.ops.Graph object at 0x10d025fd0>

由此可见,在上下文管理器中,当前线程的默认图被替换了,而退出上下文管理后,则恢复为了原来的默认图。

默认图管理

默认graph和默认session一样,也是线程作用域的。当前线程中,永远都有且仅有一个graph为默认图。TensorFlow同样通过栈来管理线程的默认graph。

@tf_export("Graph")
class Graph(object):
    # 替换线程默认图
    def as_default(self):
        return _default_graph_stack.get_controller(self)
    
    # 栈式管理,push pop
    @tf_contextlib.contextmanager
    def get_controller(self, default):
        try:
          context.context_stack.push(default.building_function, default.as_default)
        finally:
          context.context_stack.pop()

替换默认图采用了堆栈的管理方式,通过push pop操作进行管理。获取默认图的操作如下,通过默认graph栈_default_graph_stack来获取。

@tf_export("get_default_graph")
def get_default_graph():
  return _default_graph_stack.get_default()

下面来看_default_graph_stack的创建

_default_graph_stack = _DefaultGraphStack()
class _DefaultGraphStack(_DefaultStack):  
  def __init__(self):
    # 调用父类来创建
    super(_DefaultGraphStack, self).__init__()
    self._global_default_graph = None
    
class _DefaultStack(threading.local):
  def __init__(self):
    super(_DefaultStack, self).__init__()
    self._enforce_nesting = True
    # 和默认session栈一样,本质上也是一个list
    self.stack = []

_default_graph_stack的创建如上所示,最终和默认session栈一样,本质上也是一个list。

3 前端Graph数据结构

Graph数据结构

理解一个对象,先从它的数据结构开始。我们先来看Python前端中,Graph的数据结构。Graph主要的成员变量是Operation和Tensor。Operation是Graph的节点,它代表了运算算子。Tensor是Graph的边,它代表了运算数据。

@tf_export("Graph")
class Graph(object):
    def __init__(self):
           # 加线程锁,使得注册op时,不会有其他线程注册op到graph中,从而保证共享graph是线程安全的
        self._lock = threading.Lock()
        
        # op相关数据。
        # 为graph的每个op分配一个id,通过id可以快速索引到相关op。故创建了_nodes_by_id字典
        self._nodes_by_id = dict()  # GUARDED_BY(self._lock)
        self._next_id_counter = 0  # GUARDED_BY(self._lock)
        # 同时也可以通过name来快速索引op,故创建了_nodes_by_name字典
        self._nodes_by_name = dict()  # GUARDED_BY(self._lock)
        self._version = 0  # GUARDED_BY(self._lock)
        
        # tensor相关数据。
        # 处理tensor的placeholder
        self._handle_feeders = {}
        # 处理tensor的read操作
        self._handle_readers = {}
        # 处理tensor的move操作
        self._handle_movers = {}
        # 处理tensor的delete操作
        self._handle_deleters = {}

下面看graph如何添加op的,以及保证线程安全的。

  def _add_op(self, op):
    # graph被设置为final后,就是只读的了,不能添加op了。
    self._check_not_finalized()
    
    # 保证共享graph的线程安全
    with self._lock:
      # 将op以id和name分别构建字典,添加到_nodes_by_id和_nodes_by_name字典中,方便后续快速索引
      self._nodes_by_id[op._id] = op
      self._nodes_by_name[op.name] = op
      self._version = max(self._version, op._id)

GraphKeys 图分组

每个Operation节点都有一个特定的标签,从而实现节点的分类。相同标签的节点归为一类,放到同一个Collection中。标签是一个唯一的GraphKey,GraphKey被定义在类GraphKeys中,如下

@tf_export("GraphKeys")
class GraphKeys(object):
    GLOBAL_VARIABLES = "variables"
    QUEUE_RUNNERS = "queue_runners"
    SAVERS = "savers"
    WEIGHTS = "weights"
    BIASES = "biases"
    ACTIVATIONS = "activations"
    UPDATE_OPS = "update_ops"
    LOSSES = "losses"
    TRAIN_OP = "train_op"
    # 省略其他

name_scope 节点命名空间

使用name_scope对graph中的节点进行层次化管理,上下层之间通过斜杠分隔。

# graph节点命名空间
g = tf.get_default_graph()
with g.name_scope("scope1"):
    c = tf.constant("hello, world", name="c")
    print c.op.name

    with g.name_scope("scope2"):
        c = tf.constant("hello, world", name="c")
        print c.op.name

输出如下

scope1/c
scope1/scope2/c  # 内层的scope会继承外层的,类似于栈,形成层次化管理


4 后端Graph数据结构

Graph

先来看graph.h文件中的Graph类的定义,只看关键代码

 class Graph {
     private:
      // 所有已知的op计算函数的注册表
      FunctionLibraryDefinition ops_;

      // GraphDef版本号
      const std::unique_ptr<VersionDef> versions_;

      // 节点node列表,通过id来访问
      std::vector<Node*> nodes_;

      // node个数
      int64 num_nodes_ = 0;

      // 边edge列表,通过id来访问
      std::vector<Edge*> edges_;

      // graph中非空edge的数目
      int num_edges_ = 0;

      // 已分配了内存,但还没使用的node和edge
      std::vector<Node*> free_nodes_;
      std::vector<Edge*> free_edges_;
 }

后端中的Graph主要成员也是节点node和边edge。节点node为计算算子Operation,边为算子所需要的数据,或者代表节点间的依赖关系。这一点和Python中的定义相似。边Edge的持有它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指针,从而将两个节点连接起来。下面看Edge类的定义。

Edge

class Edge {
     private:
      Edge() {}

      friend class EdgeSetTest;
      friend class Graph;
      // 源节点, 边的数据就来源于源节点的计算。源节点是边的生产者
      Node* src_;

      // 目标节点,边的数据提供给目标节点进行计算。目标节点是边的消费者
      Node* dst_;

      // 边id,也就是边的标识符
      int id_;

      // 表示当前边为源节点的第src_output_条边。源节点可能会有多条输出边
      int src_output_;

      // 表示当前边为目标节点的第dst_input_条边。目标节点可能会有多条输入边。
      int dst_input_;
};

Edge既可以承载tensor数据,提供给节点Operation进行运算,也可以用来表示节点之间有依赖关系。对于表示节点依赖的边,其src_output_, dst_input_均为-1,此时边不承载任何数据。

下面来看Node类的定义。

Node

class Node {
 public:
    // NodeDef,节点算子Operation的信息,比如op分配到哪个设备上了,op的名字等,运行时有可能变化。
      const NodeDef& def() const;
    
    // OpDef, 节点算子Operation的元数据,不会变的。比如Operation的入参列表,出参列表等
      const OpDef& op_def() const;
 private:
      // 输入边,传递数据给节点。可能有多条
      EdgeSet in_edges_;

      // 输出边,节点计算后得到的数据。可能有多条
      EdgeSet out_edges_;
}

节点Node中包含的主要数据有输入边和输出边的集合,从而能够由Node找到跟他关联的所有边。Node中还包含NodeDef和OpDef两个成员。NodeDef表示节点算子的信息,运行时可能会变,创建Node时会new一个NodeDef对象。OpDef表示节点算子的元信息,运行时不会变,创建Node时不需要new OpDef,只需要从OpDef仓库中取出即可。因为元信息是确定的,比如Operation的入参个数等。

由Node和Edge,即可以组成图Graph,通过任何节点和任何边,都可以遍历完整图。Graph执行计算时,按照拓扑结构,依次执行每个Node的op计算,最终即可得到输出结果。入度为0的节点,也就是依赖数据已经准备好的节点,可以并发执行,从而提高运行效率。

系统中存在默认的Graph,初始化Graph时,会添加一个Source节点和Sink节点。Source表示Graph的起始节点,Sink为终止节点。Source的id为0,Sink的id为1,其他节点id均大于1.

5 Graph运行时生命周期

Graph是TensorFlow的核心对象,TensorFlow的运行均是围绕Graph进行的。运行时Graph大致经过了以下阶段

  1. 图构建:client端用户将创建的节点注册到Graph中,一般不需要显示创建Graph,使用系统创建的默认的即可。
  2. 图发送:client通过session.run()执行运行时,将构建好的整图序列化为GraphDef后,传递给master
  3. 图剪枝:master先反序列化拿到Graph,然后根据session.run()传递的fetches和feeds列表,反向遍历全图full graph,实施剪枝,得到最小依赖子图。
  4. 图分裂:master将最小子图分裂为多个Graph Partition,并注册到多个worker上。一个worker对应一个Graph Partition。
  5. 图二次分裂:worker根据当前可用硬件资源,如CPU GPU,将Graph Partition按照op算子设备约束规范(例如tf.device(’/cpu:0’),二次分裂到不同设备上。每个计算设备对应一个Graph Partition。
  6. 图运行:对于每一个计算设备,worker依照op在kernel中的实现,完成op的运算。设备间数据通信可以使用send/recv节点,而worker间通信,则使用GRPC或RDMA协议。

这些阶段根据TensorFlow运行时的不同,会进行不同的处理。运行时有两种,本地运行时和分布式运行时。故Graph生命周期到后面分析本地运行时和分布式运行时的时候,再详细讲解。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监控 网络协议 Java
Tomcat源码解析】整体架构组成及核心组件
Tomcat,原名Catalina,是一款优雅轻盈的Web服务器,自4.x版本起扩展了JSP、EL等功能,超越了单纯的Servlet容器范畴。Servlet是Sun公司为Java编程Web应用制定的规范,Tomcat作为Servlet容器,负责构建Request与Response对象,并执行业务逻辑。
Tomcat源码解析】整体架构组成及核心组件
|
19天前
|
存储 缓存 Java
什么是线程池?从底层源码入手,深度解析线程池的工作原理
本文从底层源码入手,深度解析ThreadPoolExecutor底层源码,包括其核心字段、内部类和重要方法,另外对Executors工具类下的四种自带线程池源码进行解释。 阅读本文后,可以对线程池的工作原理、七大参数、生命周期、拒绝策略等内容拥有更深入的认识。
什么是线程池?从底层源码入手,深度解析线程池的工作原理
|
24天前
|
开发工具
Flutter-AnimatedWidget组件源码解析
Flutter-AnimatedWidget组件源码解析
|
19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Java笔记+踩坑汇总】Java基础+JavaWeb+SSM+SpringBoot+SpringCloud+瑞吉外卖/谷粒商城/学成在线+设计模式+面试题汇总+性能调优/架构设计+源码解析
本文是“Java学习路线”专栏的导航文章,目标是为Java初学者和初中高级工程师提供一套完整的Java学习路线。
174 37
|
12天前
|
编解码 开发工具 UED
QT Widgets模块源码解析与实践
【9月更文挑战第20天】Qt Widgets 模块是 Qt 开发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提供了丰富的 GUI 组件,如按钮、文本框等,并支持布局管理、事件处理和窗口管理。这些组件基于信号与槽机制,实现灵活交互。通过对源码的解析及实践应用,可深入了解其类结构、布局管理和事件处理机制,掌握创建复杂 UI 界面的方法,提升开发效率和用户体验。
56 12
|
1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人工智能
深度解析Unity游戏开发:从零构建可扩展与可维护的游戏架构,让你的游戏项目在模块化设计、脚本对象运用及状态模式处理中焕发新生,实现高效迭代与团队协作的完美平衡之路
【9月更文挑战第1天】游戏开发中的架构设计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良好的架构能提升开发效率并确保项目的长期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在使用Unity引擎时,合理的架构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在Unity中实现可扩展且易维护的游戏架构,包括模块化设计、使用脚本对象管理数据、应用设计模式(如状态模式)及采用MVC/MVVM架构模式。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开发效率和游戏质量。例如,模块化设计将游戏拆分为独立模块。
72 3
|
1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API
Javaweb之javascript的BOM对象的详细解析
BOM为Web开发提供了强大的API,允许开发者与浏览器进行深入的交互。合理使用BOM中的对象和方法,可以极大地增强Web应用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需要注意的是,BOM的某些特征可能会在不同浏览器中表现不一致,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仔细的测试和兼容性处理。通过掌握BOM,开发者能够制作出更丰富、更动态、更交互性的JavaWeb应用。
17 1
|
2月前
|
测试技术 Python
python自动化测试中装饰器@ddt与@data源码深入解析
综上所述,使用 `@ddt`和 `@data`可以大大简化写作测试用例的过程,让我们能专注于测试逻辑的本身,而无需编写重复的测试方法。通过讲解了 `@ddt`和 `@data`源码的关键部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工作原理。
30 1
|
2月前
|
UED 开发者
哇塞!Uno Platform 数据绑定超全技巧大揭秘!从基础绑定到高级转换,优化性能让你的开发如虎添翼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开发过程中,数据绑定是连接数据模型与用户界面的关键环节,可实现数据自动更新。Uno Platform 提供了简洁高效的数据绑定方式,使属性变化时 UI 自动同步更新。通过示例展示了基本绑定方法及使用 `Converter` 转换数据的高级技巧,如将年龄转换为格式化字符串。此外,还可利用 `BindingMode.OneTime` 提升性能。掌握这些技巧能显著提高开发效率并优化用户体验。
43 0
|
2月前
|
开发者 算法 虚拟化
惊爆!Uno Platform 调试与性能分析终极攻略,从工具运用到代码优化,带你攻克开发难题成就完美应用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 Uno Platform 中,调试可通过 Visual Studio 设置断点和逐步执行代码实现,同时浏览器开发者工具有助于 Web 版本调试。性能分析则利用 Visual Studio 的性能分析器检查 CPU 和内存使用情况,还可通过记录时间戳进行简单分析。优化性能涉及代码逻辑优化、资源管理和用户界面简化,综合利用平台提供的工具和技术,确保应用高效稳定运行。
39 0

推荐镜像

更多
下一篇
无影云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