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机器学习(sklearn)——分类模型评估与调参总结(上)

简介: Python机器学习(sklearn)——分类模型评估与调参总结

1.如果只划分测试集和训练集 经验是75%作为训练集
sklearn中的train_test_split()默认这样划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

2.通常使用sklearn中的score方法计算结果的精度(正确预测比例)

3.KNN算法有两个重要参数:邻居个数和数据点之间距离的度量方法
在实践中,选择较小的邻居个数(例如3或5个)效果较好,sklearn中默认使用欧氏距离
构建KNN模型速度很快,若训练集很大(特征数多或样本数多),预测速度可能较慢
对于稀疏数据集(大多数特征值为0),KNN效果很不好

4.普通最小二乘法,即要求预测值和真实值均方误差最小
均方误差为预测值和真实值只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数

5.训练集和测试集之间的分数差异是过拟合的明显标志
例如,训练集0.95 测试集0.61

6.线性回归防止过拟合可以采用岭回归(L2正则化)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Ridge
ridge = Ridge().fit(X_train,y_train)
线性回归中的score为R^2
岭回归的结果,训练集分数可能低于线性回归,但测试集分数一般高于线性回归
默认岭回归的alpha = 1.0
岭回归惩罚了系数的L2范数或w的欧式长度
增大alpha会使得各个系数wi更加趋向0,从而提高泛化性能
可以比较alpha为10 和 0.1的scores
当岭回归alpha = 0时,即线性回归

7.学习曲线:回归问题中,横轴为训练集大小,纵轴为score(R^2),绘制训练集和测试集曲线

8.如果有足够多的数据,正则化就不太重要了

9.线性回归防止过拟合可以采用Lasso回归(L1正则化)
因为Lasso会使得部分特征的系数(w)为0,所以相当于做特征筛选
只呈现重要的特征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asso
ridge = Lasso().fit(X_train,y_train)
默认的alpha = 1
可能会欠拟合(训练集和测试集的score都不高)
我们此时应该减小alpha,增大max_iter(运行迭代的最大次数)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asso
ridge = Lasso(alpha = 0.1,max_iter = 100000).fit(X_train,y_train)
如果alpha太小,则可能过拟合,即与线性回归效果相似

10.Lasso回归和岭回归一般会首选后者
如果特征很多,认为只有几个是重要的,则选择Lasso
如果为了模型的可解释性,选择Lasso(因为类似特征选择)

11.sklearn中逻辑回归和线性支持向量机都默认使用L2正则化
若换为L1正则化:
LogisticRegression(penalty = "l1").fit(X_train,y_train)
使用参数C表示正则化强度,C越小,正则化越强。
默认C=1
LogisticRegression(C=100).fit(X_train,y_train)
有时训练集测试集分数都很高,但是分数接近,可能是欠拟合
此时增大C,使正则化减弱看看结果分数

12.线性模型训练速度非常快,预测速度也很快,适合在大数据集上使用,也适合稀疏数据

13.朴素贝叶斯分类器速度更快(相比于线性分类器逻辑斯特回归和线性支持向量机)
但是其泛化能力比线性分类器差

14.sklearn中提供三种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GaussianNB课用于任意连续数据
BernoulliNB假定输入数据为二分类数据
MultinomialNB假定输入的数据为计数数据(即每个特征代表某个对象的整数计数,比如一个单词在句中出现的次数)
后两个主要用于文本分类

15.决策树也可用于回归任务,预测时基于每个节点的测试对树进行遍历,最终找到新数据点所属的叶节点
这一数据点的输出即为此叶节点中所有训练点的平均目标值。

16.决策树可以采用预剪枝和后剪枝来防止过拟合
sklearn中只实现了预剪枝
预剪枝限制条件可以包括
限制树的最大深度
限制叶节点的最大数目
规定一个节点中数据点的最小数目防止继续划分

17.决策树graphviz可视化图中的samples给出该节点中的样本数
values给出每个类别的样本数

18.特征重要性指标可以看决策树的特征重要性,每个特征值介于0和1之间
tree.feature_importance_
且加和为1
0表示特征没用到
1表示完美预测目标值

19.决策树回归不能外推,也不能在训练数据范围之外进行预测

20.决策树优点:
(1)较小的树模型可视化容易,容易解释理解
(2)算法不受数据缩放影响(因为每个特征单独处理),特征不需要预处理(归一化 标准化)
特别是特征尺度大小相差大或者二元特征和连续特征同时存在时
决策树缺点:
既使预剪枝,也经常过拟合,泛化能力差,所以大多数情况采用集成模型代替单棵决策树。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7-20
本文作者:王大伟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Python爱好者社区”,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Python爱好者社区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分布式计算 Java
Java 大视界 -- Java 大数据机器学习模型在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分类中的优化与应用(199)
本文探讨了Java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模型在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分类中的优化与应用。面对传统方法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结合Hadoop、Spark与深度学习框架,实现了高效、精准的分类。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Java在数据处理、模型融合与参数调优中的强大能力,推动遥感图像分类迈向新高度。
|
6月前
|
人工智能 JSON 自然语言处理
如何用大模型评估大模型——PAI-Judge裁判员大语言模型的实现简介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 推出 PAI-Judge 裁判员大模型,为用户构建符合应用场景的多维度、细粒度的评测体系,支持单模型评测和双模型竞技两种模式,允许用户自定义参数,实现准确、灵活、高效的模型自动化评测,为模型迭代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比通用大模型尤其在回答确定性/数学类问题、角色扮演、创意文体写作、翻译等场景下,PAI-Judge 系列模型表现优异,可以直接用于大模型的评估与质检。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hon
机器学习中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工具——混淆矩阵和ROC曲线。混淆矩阵通过真正例、假正例等指标展示模型预测情况
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中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工具——混淆矩阵和ROC曲线。混淆矩阵通过真正例、假正例等指标展示模型预测情况,而ROC曲线则通过假正率和真正率评估二分类模型性能。文章还提供了Python中的具体实现示例,展示了如何计算和使用这两种工具来评估模型。
395 8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UED
在数据驱动时代,A/B 测试成为评估机器学习项目不同方案效果的重要方法
在数据驱动时代,A/B 测试成为评估机器学习项目不同方案效果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 A/B 测试的基本概念、步骤及其在模型评估、算法改进、特征选择和用户体验优化中的应用,同时提供 Python 实现示例,强调其在确保项目性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
331 6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UED
在数据驱动时代,A/B 测试成为评估机器学习项目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数据驱动时代,A/B 测试成为评估机器学习项目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 A/B 测试的基本概念、步骤及其在模型评估、算法改进、特征选择和用户体验优化中的应用,强调了样本量、随机性和时间因素的重要性,并展示了 Python 在 A/B 测试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244 1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TensorFlow 算法框架/工具
利用Python和TensorFlow构建简单神经网络进行图像分类
利用Python和TensorFlow构建简单神经网络进行图像分类
244 3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挖掘 Serverless
手把手教你全面评估机器学习模型性能:从选择正确评价指标到使用Python与Scikit-learn进行实战演练的详细指南
【10月更文挑战第10天】评估机器学习模型性能是开发流程的关键,涉及准确性、可解释性、运行速度等多方面考量。不同任务(如分类、回归)采用不同评价指标,如准确率、F1分数、MSE等。示例代码展示了使用Scikit-learn库评估逻辑回归模型的过程,包括数据准备、模型训练、性能评估及交叉验证。
526 1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如何用贝叶斯方法来解决机器学习中的分类问题?
【10月更文挑战第5天】如何用贝叶斯方法来解决机器学习中的分类问题?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API
机器学习入门(六):分类模型评估方法
机器学习入门(六):分类模型评估方法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机器学习的核心功能:分类、回归、聚类与降维
机器学习领域的基本功能类型通常按照学习模式、预测目标和算法适用性来分类。这些类型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
535 0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