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研发之路-模型篇(五):pytorch vs tensorflow框架DNN网络结构源码级对比

简介: AI智能体研发之路-模型篇(五):pytorch vs tensorflow框架DNN网络结构源码级对比

一、引言

本文是上一篇AI智能体研发之路-模型篇(四):一文入门pytorch开发的番外篇,对上文中pytorch的网络结构和tensorflow的模型结构部分进一步详细对比与说明(水一篇为了得到当天的流量卷哈哈,如果想更详细的了解pytorch,辛苦移步上一篇哈。

二、pytorch模型结构定义

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 hidden_size, output_size):
        super(ThreeLayerDNN, self).__init__()
        self.fc1 = nn.Linear(input_size, hidden_size)  # 第一层全连接层
        self.fc2 = nn.Linear(hidden_size, hidden_size)  # 第二层全连接层
        self.fc3 = nn.Linear(hidden_size, output_size)  # 输出层
        self.sigmoid = nn.Sigmoid()

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ThreeLayerDNN`的类,它是基于PyTorch框架的,用于构建一个具有三个全连接层(也称为密集层)的深度神经网络,特别适用于二分类问题。下面是对代码的详细解释:

  • `__init__`: 这是Python中的构造函数,当创建`ThreeLayerDNN`类的新实例时会被调用。
  • `super(ThreeLayerDNN, self).__init__()`: 这行代码调用父类的初始化方法。因为`ThreeLayerDNN`继承自PyTorch的`nn.Module`类,这一步确保了`ThreeLayerDNN`具有`nn.Module`的所有基本属性和方法。
  • `self.fc1 = nn.Linear(input_size, hidden_size)`: 这里定义了神经网络的第一层全连接层(fully connected layer)。`input_size`是输入数据的特征数量,`hidden_size`是这一层的神经元数量。全连接层意味着输入数据的每个特征都将与这一层的每个神经元相连接。
  • `self.fc2 = nn.Linear(hidden_size, hidden_size)`: 定义了第二层全连接层,结构与第一层相同,保持了相同的隐藏层大小,这在某些架构中用于加深网络而不立即增加模型复杂度。
  • `self.fc3 = nn.Linear(hidden_size, output_size)`: 这是网络的输出层,其输入大小与隐藏层相同,输出大小为`output_size`,对于二分类问题,通常为1。
  • `self.sigmoid = nn.Sigmoid()`: 这行代码定义了一个Sigmoid激活函数,它将在网络的输出层之后应用。Sigmoid函数将输出映射到(0, 1)之间,非常适合二分类问题,其中输出可以解释为属于正类的概率。

综上所述,这段代码构建了一个基础的神经网络结构,适合进行二分类任务,通过全连接层提取特征,并使用Sigmoid函数将网络输出转换为概率估计。

三、tensorflow模型结构定义

model = Sequential([
    Dense(512, input_shape=(X_train.shape[1],)),  # 第一层
    Activation('relu'),
    Dense(512),  # 第二层
    Activation('relu'),
    Dense(1),  # 输出层
    Activation('sigmoid')  # 二分类使用sigmoid
])

使用Keras库(现在是TensorFlow的一个部分)定义了一个简单的深度学习模型,具体来说是一个顺序(Sequential)模型,适用于进行二分类任务。下面是对这段代码的详细解释:

  • Sequential模型: 这是一种线性堆叠层的模型,适合于简单的前向传播神经网络。
  • Dense层: 也称为全连接层,每个神经元都与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
  • Dense(512, input_shape=(X_train.shape[1],)): 第一层,有512个神经元,input_shape=(X_train.shape[1],)指定了输入数据的形状,这里假设X_train是一个二维数组,其中每一行是一个样本,X_train.shape[1]表示每个样本的特征数量。
  • Dense(512): 第二层,同样有512个神经元,由于是在Sequential模型中,它自动接收前一层的输出作为输入。
  • Dense(1): 输出层,只有一个神经元,适用于二分类问题。
  • Activation层: 激活函数层,为神经网络引入非线性。
  • Activation('relu'): 使用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作为激活函数,它在输入大于0时输出输入值,小于0时输出0,有助于解决梯度消失问题。
  • 最后一层使用Activation('sigmoid'): 二分类任务中,输出层常用sigmoid激活函数,将输出映射到(0, 1)之间,便于解释为概率。

四、总结

两种框架在定义模型结构时思路基本相同,pytorch基于动态图,更加灵活。tensorflow基于静态图,更加稳定。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API TensorFlow
BayesFlow:基于神经网络的摊销贝叶斯推断框架
BayesFlow 是一个基于 Python 的开源框架,利用摊销神经网络加速贝叶斯推断,解决传统方法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它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学习从数据到参数的映射,实现毫秒级实时推断。核心组件包括摘要网络、后验网络和似然网络,支持摊销后验估计、模型比较及错误检测等功能。适用于流行病学、神经科学、地震学等领域,为仿真驱动的科研与工程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其模块化设计兼顾易用性与灵活性,推动贝叶斯推断从理论走向实践。
99 7
BayesFlow:基于神经网络的摊销贝叶斯推断框架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猫狗宠物识别系统Python+TensorFlow+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网络算法
宠物识别系统使用Python和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基于37种常见猫狗数据集训练高精度模型,并保存为h5格式。通过Django框架搭建Web平台,用户上传宠物图片即可识别其名称,提供便捷的宠物识别服务。
696 55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算法框架/工具
基于Pytorch 在昇腾上实现GCN图神经网络
本文详细讲解了如何在昇腾平台上使用PyTorch实现图神经网络(GCN)对Cora数据集进行分类训练。内容涵盖GCN背景、模型特点、网络架构剖析及实战分析。GCN通过聚合邻居节点信息实现“卷积”操作,适用于非欧氏结构数据。文章以两层GCN模型为例,结合Cora数据集(2708篇科学出版物,1433个特征,7种类别),展示了从数据加载到模型训练的完整流程。实验在NPU上运行,设置200个epoch,最终测试准确率达0.8040,内存占用约167M。
基于Pytorch 在昇腾上实现GCN图神经网络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orch
Perforated 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优化的创新技术及PyTorch使用指南
深度学习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核心组件——人工神经元和反向传播算法自提出以来鲜有根本性突破。穿孔反向传播(Perforated Backpropagation)技术通过引入“树突”机制,模仿生物神经元的计算能力,实现了对传统神经元的增强。该技术利用基于协方差的损失函数训练树突节点,使其能够识别神经元分类中的异常模式,从而提升整体网络性能。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可提高模型精度(如BERT模型准确率提升3%-17%),还能实现高效模型压缩(参数减少44%而无性能损失)。这一革新为深度学习的基础构建模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尤其适用于边缘设备和大规模模型优化场景。
84 16
Perforated 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优化的创新技术及PyTorch使用指南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搜索推荐 PyTorch
基于昇腾用PyTorch实现CTR模型DIN(Deep interest Netwok)网络
本文详细讲解了如何在昇腾平台上使用PyTorch训练推荐系统中的经典模型DIN(Deep Interest Network)。主要内容包括:DIN网络的创新点与架构剖析、Activation Unit和Attention模块的实现、Amazon-book数据集的介绍与预处理、模型训练过程定义及性能评估。通过实战演示,利用Amazon-book数据集训练DIN模型,最终评估其点击率预测性能。文中还提供了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每个步骤的实现细节。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PyTorch
基于Pytorch Gemotric在昇腾上实现GAT图神经网络
本实验基于昇腾平台,使用PyTorch实现图神经网络GAT(Graph Attention Networks)在Pubmed数据集上的分类任务。内容涵盖GAT网络的创新点分析、图注意力机制原理、多头注意力机制详解以及模型代码实战。实验通过两层GAT网络对Pubmed数据集进行训练,验证模型性能,并展示NPU上的内存使用情况。最终,模型在测试集上达到约36.60%的准确率。
|
2月前
|
算法 PyTorch 算法框架/工具
PyTorch 实现FCN网络用于图像语义分割
本文详细讲解了在昇腾平台上使用PyTorch实现FCN(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网络在VOC2012数据集上的训练过程。内容涵盖FCN的创新点分析、网络架构解析、代码实现以及端到端训练流程。重点包括全卷积结构替换全连接层、多尺度特征融合、跳跃连接和反卷积操作等技术细节。通过定义VOCSegDataset类处理数据集,构建FCN8s模型并完成训练与测试。实验结果展示了模型在图像分割任务中的应用效果,同时提供了内存使用优化的参考。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orch
基于Pytorch Gemotric在昇腾上实现GraphSage图神经网络
本实验基于PyTorch Geometric,在昇腾平台上实现GraphSAGE图神经网络,使用CiteSeer数据集进行分类训练。内容涵盖GraphSAGE的创新点、算法原理、网络架构及实战分析。GraphSAGE通过采样和聚合节点邻居特征,支持归纳式学习,适用于未见节点的表征生成。实验包括模型搭建、训练与验证,并在NPU上运行,最终测试准确率达0.665。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算法
PyTorch生态系统中的连续深度学习:使用Torchdyn实现连续时间神经网络
神经常微分方程(Neural ODEs)是深度学习领域的创新模型,将神经网络的离散变换扩展为连续时间动力系统。本文基于Torchdyn库介绍Neural ODE的实现与训练方法,涵盖数据集构建、模型构建、基于PyTorch Lightning的训练及实验结果可视化等内容。Torchdyn支持多种数值求解算法和高级特性,适用于生成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等领域。
293 77
PyTorch生态系统中的连续深度学习:使用Torchdyn实现连续时间神经网络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搜索推荐 PyTorch
基于昇腾用PyTorch实现传统CTR模型WideDeep网络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昇腾平台上使用PyTorch实现经典的WideDeep网络模型,以处理推荐系统中的点击率(CTR)预测问题。
360 66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