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和挖掘目标
1、问题背景
应用系统是由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存储设备等组成。它在日常运行时,会对底层软硬件造成负荷。其中任何一种资源负载过大,都可能会引起应用系统性能下降甚至瘫痪。及时了解当前应用系统的负载情况,以便提前预防,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应用系统的负载率:通过对一段时间内软硬件性能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分而获得。
- 负载率趋势:通过系统的当前负载率与历史平均负载率进行比较。
应用系统的负载高或者负载趋势大的现象,代表系统目前处于高危工作环境中。如果系统管理员不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系统很容易出现故障。
本例重点分析磁盘容量,如果应用系统出现存储容量耗尽的情况,会导致应用系统负载率过高,最终引发故障。
2、传统方法的不足
系统负载分析的传统方法:通过监控采集到的性能数据以及所发出的告警事件,人为进行判断系统的负载情况。此方法虽然能够判断系统故障以及磁盘的容量情况,但是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 磁盘容量的情况没有提供预测的功能。只有当容量将要被耗尽时,会有告警提示。如果是告警服务器的磁盘容量被耗尽,此种情况下,系统即使出现故障,也不会有告警提示。
- 不能提前知道系统负载的程度,只有当系统故障时,通过接受告警才得知。并且当系统真正故障的时,告警的发出大多数情况下会有一定的延迟。
2、原始数据
- 性能属性说明:针对采集的性能信息,对每个属性进行相应说明。
- 磁盘数据:包含应用系统、磁盘基本信息等。
3、挖掘目标
- 针对历史磁盘数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预测应用系统服务器磁盘已使用空间大小;
- 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不同的预警等级,将预测值与容量值进行比较,对其结果进行预警判断,为系统管理员提供定制化的预警提示;
二、分析方法与过程
1、初步分析
- 应用系统出现故障通常不是突然瘫痪造成的(除非对服务器直接断电),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例如系统长时间运行,数据会持续写入存储,存储空间逐渐变少,最终磁盘被写满而导致系统故障。
- 在不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时,存储空间随时间变化存在很强的关联性,且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故可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磁盘已使用空间进行预测分析。
2、总体流程
一步:数据抽取
磁盘使用情况的数据都存放在性能数据中,而监控采集的性能数据中存在大量的其他属性数据。故以属性的标识号(TARGET_ID)与采集指标的时间(COLLECTTIME)为条件,对性能数据进行抽取。
抽取10-01至11-16财务管理系统中某一台数据库服务器的磁盘的相关数据。
第二步:探索分析
对数据进行周期性分析,探索数据的平稳性。
C盘和D盘的使用的大小。
#-*-coding:utf-8-*-importpandasaspd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data=pd.read_excel('data/discdata.xls') str1='C:\\'str2='D:\\'dataC=data[(data['DESCRIPTION'] =='磁盘已使用大小') & (data['ENTITY'] ==str1)] dataD=data[(data['DESCRIPTION'] =='磁盘已使用大小') & (data['ENTITY'] ==str2)] dataC.plot(y='VALUE') dataD.plot(y='VALUE') plt.show()
第三步:数据的预处理
数据清洗:实际业务中,监控系统会每天定时对磁盘的信息进行收集,但是磁盘容量属性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定值(不考虑中途扩容的情况),因此磁盘原始数据中会存在磁盘容量的重复数据。
- 剔除磁盘容量的重复数据。
- 将所有服务器的磁盘容量作为一个固定值,方便模型预警时需要。
属性构造:因每台服务器的磁盘信息可以通过表中NAME,TARGET_ID,ENTITY三个属性进行区分,且每台服务器的上述三个属性值是不变的,所以可以将三个属性的值进行合并。 (实质是将行转换成列)。
#-*-coding: utf-8-*-importpandasaspddefattr_trans(x): result=pd.Series(index=['SYS_NAME', 'CWXT_DB:184:C:\\', 'CWXT_DB:184:D:\\', 'COLLECTTIME']) result['SYS_NAME'] =x['SYS_NAME'].iloc[0] result['COLLECTTIME'] =x['COLLECTTIME'].iloc[0] result['CWXT_DB:184:C:\\'] =x['VALUE'].iloc[0] result['CWXT_DB:184:D:\\'] =x['VALUE'].iloc[1] returnresultdiscfile='data/discdata.xls'transformeddata='data/discdata_processed.xls'data=pd.read_excel(discfile) data=data[data['TARGET_ID'] ==184].copy() #按时间分组data_group=data.groupby('COLLECTTIME') data_processed=data_group.apply(attr_trans) data_processed.to_excel(transformeddata, index=False)
3、构造容量预测模型
- 平稳性检验:为了确定原始数据序列中没有随机趋势或趋势,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的现象。方法:单位跟检验或者观察时序图。
- 白噪声检验:为了验证序列中有用的信息是否已被提取完毕,需要对序列进行白噪声检验。如果序列检验为白噪声序列,就说明序列中有用的信息已经被提取完毕了,剩下的全是随机扰动,无法进行预测和使用。方法:一般采用LB统计量检验方法。
- 模型识别:通过AIC、BIC信息准则或者观测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确定P、Q的参数,识别其模型属于AR、MA和ARMA中的哪一种模型。
- 参数估计:估计模型的其他参数。可以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条件最小二乘法确定。
- 模型检验:检测模型残差序列是否属于白噪声序列。
/
#-*-coding:utf-8-*-importpandasaspddefstationarityTest(): '''平稳性检验 :return: '''discfile='data/discdata_processed.xls'predictnum=5data=pd.read_excel(discfile) data=data.iloc[: len(data) -predictnum] #平稳性检验fromstatsmodels.tsa.stattoolsimportadfullerasADFdiff=0adf=ADF(data['CWXT_DB:184:D:\\']) whileadf[1] >0.05: diff=diff+1adf=ADF(data['CWXT_DB:184:D:\\'].diff(diff).dropna()) print(u'原始序列经过%s阶差分后归于平稳,p值为%s'% (diff, adf[1])) defwhitenoiseTest(): '''白噪声检验 :return: '''discfile='data/discdata_processed.xls'data=pd.read_excel(discfile) data=data.iloc[: len(data) -5] #白噪声检验fromstatsmodels.stats.diagnosticimportacorr_ljungbox [[lb], [p]] =acorr_ljungbox(data['CWXT_DB:184:D:\\'], lags=1) ifp<0.05: print(u'原始序列为非白噪声序列,对应的p值为:%s'%p) else: print(u'原始该序列为白噪声序列,对应的p值为:%s'%p) [[lb], [p]] =acorr_ljungbox(data['CWXT_DB:184:D:\\'].diff().dropna(), lags=1) ifp<0.05: print(u'一阶差分序列为非白噪声序列,对应的p值为:%s'%p) else: print(u'一阶差分该序列为白噪声序列,对应的p值为:%s'%p) deffindOptimalpq(): '''得到模型参数 :return: '''discfile='data/discdata_processed.xls'data=pd.read_excel(discfile, index_col='COLLECTTIME') data=data.iloc[: len(data) -5] xdata=data['CWXT_DB:184:D:\\'] fromstatsmodels.tsa.arima_modelimportARIMA#定阶#一般阶数不超过length/10pmax=int(len(xdata) /10) qmax=int(len(xdata) /10) #bic矩阵bic_matrix= [] forpinrange(pmax+1): tmp= [] forqinrange(qmax+1): try: tmp.append(ARIMA(xdata, (p, 1, q)).fit().bic) except: tmp.append(None) bic_matrix.append(tmp) bic_matrix=pd.DataFrame(bic_matrix) #先用stack展平,然后用idxmin找出最小值位置。p, q=bic_matrix.stack().astype('float64').idxmin() print(u'BIC最小的p值和q值为:%s、%s'% (p, q)) defarimaModelCheck(): '''模型检验 :return: '''discfile='data/discdata_processed.xls'#残差延迟个数lagnum=12data=pd.read_excel(discfile, index_col='COLLECTTIME') data=data.iloc[: len(data) -5] xdata=data['CWXT_DB:184:D:\\'] #建立ARIMA(0,1,1)模型fromstatsmodels.tsa.arima_modelimportARIMA#建立并训练模型arima=ARIMA(xdata, (0, 1, 1)).fit() #预测xdata_pred=arima.predict(typ='levels') #计算残差pred_error= (xdata_pred-xdata).dropna() fromstatsmodels.stats.diagnosticimportacorr_ljungbox#白噪声检验lb, p=acorr_ljungbox(pred_error, lags=lagnum) #p值小于0.05,认为是非白噪声。h= (p<0.05).sum() ifh>0: print(u'模型ARIMA(0,1,1)不符合白噪声检验') else: print(u'模型ARIMA(0,1,1)符合白噪声检验') defcalErrors(): '''误差计算 :return: '''#参数初始化file='data/predictdata.xls'data=pd.read_excel(file) #计算误差abs_= (data[u'预测值'] -data[u'实际值']).abs() mae_=abs_.mean() #maermse_= ((abs_**2).mean()) **0.5mape_= (abs_/data[u'实际值']).mean() print(u'平均绝对误差为:%0.4f,\n均方根误差为:%0.4f,\n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0.6f。'% (mae_, rmse_, mape_)) stationarityTest() whitenoiseTest() findOptimalpq() arimaModelCheck() calErrors()
模型预测:应用模型进行预测,获取未来5天的预测值。为了方便比较,将单位换算成GB。
模型评价:
采用三个衡量模型预测精度的统计量指标: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算法的预测精度。
模型应用:
- 计算预测使用率:根据模型预测得到的值,计算预测使用率。
- 设定预警等级:根据业务应用一般设置的阈值,也可以根据管理员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 发布预警信息
三、总结和思考
- 监控不仅能够获取软硬件的性能数据,同时也能检测到软硬件的日志事件,并通过告警的方式提示用户。因此管理员在维护系统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应用系统类别的告警。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则会影响整个公司的运作。但是在监控收集性能以及事件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类型告警误告情况。(注:应用系统发生误告时系统实际处于正常阶段)
- 根据历史每天的各种类型的告警数,通过相关性进行检验判断哪些类型告警与应用系统真正故障有关。通过相关类型的告警,预测明后两天的告警数。针对历史的告警数与应用系统的关系,判断系统未来是否发生故障。
- 可通过时序算法预测未来相关类型的告警数,然后采用分类预测算法对预测值进行判断,判断系统未来是否发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