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开始逐渐进入量产模式。
今年6月,百度和浙江大学联合承办了首届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创意赛,旨在挖掘有潜力的人工智能人才。而阿里和腾讯方面也一直积极触电高校,我们常能在国内许多人工智能赛事的评委和专家席当中搜寻到阿里和腾讯的身影。目前,BAT三家人工智能的蓝图已经画好, 新一轮的争夺将围绕人才展开,而到底谁能做好“螺丝钉”的品控工作,为搭建人工智能的广厦再添一把旺火,各方均拭目以待。
AI人才,一直像“断了的弦”
再好的战略,要想得到实施就需要充分的人力准备。实践证明,人力准备是战略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但目前,在人工智能行业,缺人的哀嚎声在行业内此起彼伏,人才的短缺仿佛已经成了阻碍行业进步最重要的原因。那么,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冰山之下,长期以来隐藏在人才领域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1人才不在于少,是遭遇“人才鸿沟”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与其他所有新兴的概念,比如曾经的“共享经济”、现在的“新零售”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是商业模式层面的更新,更是技术层面的更新。因此,对于人工智能行业而言,其缺乏的人才并不是普通人才,而是头部的精英人才。
2017年人工智能浪潮兴起,2018年人工智能元年定义万物,这短短的两年之间人工智能虽火力全开却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人才的“科技鸿沟”。在高校方面,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直至今年5月,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等一流大学才刚揭开人工智能学院的牌匾,这一现实情况决定了目前人工智能行业一定会出现人才基数总体不足的困境。
因此,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如何盘活存量人才就成为了新的关键。我国拥有广泛的计算机基础人才,实际上,这部分人才要实现把计算机领域的专业能力向AI能力转化的可能性非常之高,目前欠缺的不过是一个足够明显的信号来提醒他们调转船头。而百度此次举办的人工智能高校创意赛无疑正在起到这样一个释放信号的作用,通过创意大赛的方式,使少数顶级AI人才脱颖而出,然后再让他们以领头羊的姿态引导整个行业人才兴致上涨。
2技术不是底子不厚,是没有联动
目前,中国AI人才的水平远远不敌美国。在教育层面,在全球的367所AI高校中,美国拥有168所,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国则仅居第二梯队,且与美国在AI高校数量上的差距非常之大。在基础层人才储备层面,美国以压倒性的优势盘踞着AI龙头老大的地盘。当下,美国AI基础层从业者的人数有17900人,而反观中国,基础层的从业者,比如芯片领域、AI技术平台领域等,只有仅仅1300人,约为中国AI人才总数的3.3%。
除了AI人才布局起步稍晚之外,究其国内外差距的根本原因实际在于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还没有形成产学研深度联动的态势。我国涉猎人工智能的高校,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为例,其顶级学者的数量,及其顶级论文的发表质量在世界范围内都能够站得住脚。另外,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所拥有的AI技术也在世界领先。但是,尽管有着殷实的技术底子,我国却一直没有实现科研、教育、生产等不同的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从而导致AI技术的创新无法进行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长期陷于落地痛、变现难的泥淖。而最终,盈利的缺失会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教育、生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也就是影响这三个环节当中的人,使其对行业失去该有的信心。
3市场前景不是没有,是资本推动需要时间
尽管有关AI的融资一直火爆,但是仍然不断有行业人士站出来预测,2018年,AI行业或将迎来倒闭潮。而这样的信号让面临就职选择的人群不得不开始考虑人工智能的行业前景。事实上,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会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同时,普华永道也预测,人工智能将在2030年为中国带来20%左右的GDP增长。
目前,AI能够带动的相关产业非常广泛,从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到智能城市、智能农业、国防建设,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将在AI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产业升维。2014年的软银世界大会上,软银董事长孙正义曾经提出国家竞争力公式,即竞争力=生产性×劳动人口。而依据这个公式,国家如果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就可以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未来保证竞争力不降反升。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人工智能即使在一片“倒闭”之声也能稳步向前的根本原因。
所以,客观来说,人工智能的市场前景不是没有,只是在现阶段资本的推动力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效用。相关的行业人才如果只是抱着浮躁的“唯盈利”心态去看待AI产业,缺乏长期目光,则无法正确认识AI的时代价值。
AI巨头如何理性追逐AI人才?
AI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在呈直线上涨,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而且,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全球AI领域人才约30万,然如今的市场需求却已在百万量级。严重的人才供需矛盾,促使AI巨头们不得不开始下重金挖掘AI人才,但如何才能更加理性地追逐AI人才而非一昧烧钱,或许有以下这三个方面可以值得参考。
1挖掘人才只解“一时之渴”,培养人才才是“源头活水”
如今巨头挖人已经成为常态。从前乐于到各大高校挖人的,都是其他的对垒高校。但随着产学研之间的关系从结合到融合,现在去到高校挖人的基本上已经变成了大公司,而在这背后所显现出来的趋势是,过去分离的学术研究和企业应用已经开始合流了。
然而目前看来,这样的合流并不健康。在高薪的诱惑之下,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让高校的科技资源一度成为摆设。目前企业疯狂的人才挖掘工作已经开始妨碍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工作,甚至扰乱了许多大学国家级实验室的教学状况。
另外,除了高校挖人,企业还会选择通过吸纳海外人才补足国内的人才短板,但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宏江博士却认为,“人工智能人才短缺是世界性问题”。一昧地挖掘人才而不去培养人才的方式,只能解决企业的一时之困。没有了高校科研成果的反哺,最终还是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所以,对于现在AI巨头而言,他们需要建立自己的AI人才培养体系。例如百度,其作为一个技术公司,有着极强的人才品牌效应,被外界许多公司公认为技术工程师成长的摇篮。今年举办首届人工智能高校创意赛的动作也从侧面反映出百度在人才培养方面所下的心血。同时,百度内部的人才留存数据也表明,往往能和公司长期走下去的都是公司内部培养出来的人才而非外部空降的人。
2不能只谈AI人才,多元化人才搭配才能更好地TO B
现阶段,B2C的商业模式在人工智能领域火候不够,其所带来的红利难以支持人工智能企业渡过目前的生存阶段。这主要在于To C类产品面临的“金发女郎效应”,即人工智能产品如果太过创新,太过超前,那么消费者则会感到陌生,从而不能理解,不能相信。但如果毫无创新,消费者又会觉得纯属抄袭,无聊乏味,没有购买使用的必要。所以如何找到这之间刚刚好的状态是接下来To C类产品要解决好的问题。
总体而言,鉴于百度等AI巨头的平台和数据优势,B2B是目前比较合适AI发展的商业模式。但是做好To B业务所需要的不仅是懂AI的人才,而是既懂技术,又懂商业,又能销售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从公司的维度来说,健康的人才结构应该体现多元化的人才搭配。
所以,未来AI巨头的人才培养计划需要同时抓住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方面进行深度推进。
3AI创意大赛做人才平台,加速AI的应用之路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获得的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2017年中国AI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入却不足100亿元,90%以上的AI企业亏损。在商业落地的过程当中,AI公司普遍痛感强烈。就连IBM,最近都有内部消息人士透漏,Watson健康部门要解雇大约50%至70%的员工。
缺乏有效的产品评估标准、商业模式不清晰、缺乏有效的行业算法模型,显现出人工智能的落地之路痛点诸多。如何才能在泡沫当中寻找明晰的发展路径是目前行业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媒体哄抬人工智能的高度和能力与个别人工智能的表现不佳形成鲜明对比,易使人工智能行业整体陷入信任危机,甚至成为就业人才眼中的高风险行业,不利于吸引人才踏入行业。
如果说第三方的论证总是显得论据不足,那么自我实践无疑是最好的检验办法。因此,如何纠正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偏见,提高人才对行业的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AI巨头提供一个人工智能创意大赛的平台,在开放的技术框架当中,给予人才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说服的机会。例如,在此次国内首届高校人工智能大赛当中,百度作为主办方,为竞赛提供了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开源框架,方便参赛选手进行人工智能的多功能应用探索,其中包括搜索、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理解、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用户画像等常见AI业务。由此也可见百度方面一直十分关注AI落地进程,并尝试利用AI创意大赛打造人才平台,让AI应用逐渐走上快车道。
AI大赛成赛点,但赛后人才生态的建立才是更高的堡垒
AI大赛打响了AI巨头之间的人才争夺赛,但是赛事过后,谁能真正把赛事的价值挖掘到位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重点。
1大赛后的产业鞥能否继续扶持
大浪淘沙,AI大赛洗出了真正的人才。但是最终能否让人才反哺产业,其关键在于比赛结束之后有无专门的项目扶持来激活产业的创造力。AI创意大赛是优质项目的聚宝盆,因此大赛的落幕不应该成为赛事的终点。反之,应成为扶持优秀技术人才的开始。如若比赛结束后大家就如鸟兽散,那么规格再高的比赛也只是吸引镁光灯的花架子,无法产生有价值的实际效用。
百度作为首届高校人工智能创意赛的发起者,在未来或能通过担任比赛优质项目的投资人发挥更大的行业影响力。而这也会成为百度进一步增加自身魅力,吸引人才的法门之一。
2大赛生态和平台生态能否实现发生化学反应
目前,国内AI生态化已经逐渐走入正轨。尤其是百度,从数年前投资巨额资金研发AI技术,到如今开花结果,百度已经形成完整的AI生态闭环。首先第一层是处于基础地位的百度AI开放平台,比如智能语音开放平台DuerOS、深度学习开源平台PaddllePaddle、百度大脑等;第二层是百度的AI伙伴,百度深知人工智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因此它联合了许多产业链企业参与AI共创。第三层则是落地应用,而这也是可以和百度这次举办的高校AI创意赛发生化学反应的关键一层。如何建立AI创意大赛生态,如何将其与百度原有的优质生态联系起来加速AI技术的场景化和产品化,而不仅仅作为一个独立的比赛,是大赛过后百度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今,AI人才已成军备竞争,加注创意赛的AI巨头不断进击,一将难求的局面相信不久之后将有望彻底得到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