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不再是黑魔法!Python带你一步步拆解,让AI学习看得见

简介: 【8月更文挑战第3天】神经网络,曾被视为难以触及的黑魔法,现已在Python的助力下变得平易近人。以TensorFlow或PyTorch为“魔法杖”,仅需几行Python代码即可构建强大的AI模型。从零开始,我们将教导AI识别手写数字,利用经典的MNIST数据集。通过数据加载、预处理至模型训练与评估,每个步骤都如精心编排的舞蹈般清晰可见。随着训练深入,AI逐渐学会辨认每个数字,其学习过程直观展现。这不仅揭示了神经网络的奥秘,更证明了任何人都能借助Python创造AI奇迹,共同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神经网络,这个曾几何时听起来如同巫师咒语般的名词,如今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黑魔法。随着Python这一强大编程语言的普及,我们得以亲手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AI的学习过程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可以说,是“看得见”的。今天,就让我们踏上一场探索之旅,用Python作为钥匙,一步步拆解神经网络的奥秘。

想象一下,你手中握有一把名叫“TensorFlow”或“PyTorch”的魔法杖,这些现代机器学习库如同古老的咒语书,里面记载了构建神经网络所需的一切咒语(即代码)。我们不需要复杂的仪式,只需几行简洁的Python代码,就能召唤出强大的AI模型。

首先,让我们从构建一个最简单的神经网络开始——一个用于识别手写数字的模型。想象一下,你正在教一个刚出生的AI宝宝识别0到9这些简单的数字。我们会使用MNIST数据集,这是一个包含了成千上万张手写数字图片的数据集,每张图片都被标记了对应的数字。

python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keras import layers, models

加载MNIST数据集

(train_images, train_labels), (test_images, test_labels) = tf.keras.datasets.mnist.load_data()

归一化处理

train_images, test_images = train_images / 255.0, test_images / 255.0

构建模型

model = models.Sequential([
layers.Flatten(input_shape=(28, 28)),
layers.Dense(128, activation='relu'),
layers.Dropout(0.2),
layers.Dense(10)
])

添加softmax层用于分类

model.add(layers.Softmax())

编译模型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训练模型

model.fit(train_images, train_labels, epochs=5)

评估模型

test_loss, test_acc = model.evaluate(test_images, test_labels, verbose=2)
print('\nTest accuracy:', test_acc)
上面的代码,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行都是对神经网络构建与训练过程的精准描述。从数据加载、预处理,到模型定义、编译、训练,再到最后的评估,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见,不再神秘。

随着模型训练的进行,你会看到准确率逐渐提升,这就像是AI宝宝在不断学习,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能够准确识别出每一个手写数字。这种“看得见”的学习过程,正是神经网络魅力的所在。

如今,神经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它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黑魔法,而是我们可以亲手塑造、训练的强大工具。通过Python,我们不仅能够理解神经网络的原理,更能亲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AI奇迹。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AI时代,共同探索未知的边界吧!

相关文章
|
1天前
|
Python
python pandas学习(一)
该代码段展示了四个主要操作:1) 删除指定列名,如商品id;2) 使用正则表达式模糊匹配并删除列,例如匹配订单商品名称1的列;3) 将毫秒级时间戳转换为带有时区调整的日期时间格式,并增加8小时以适应本地时区;4) 将列表转换为DataFrame后保存为Excel文件,文件路径和名称根据变量拼接而成。
12 3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蘑菇识别】系统~卷积神经网络+TensorFlow+图像识别+人工智能
蘑菇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收集了9种常见的蘑菇种类数据集【"香菇(Agaricus)", "毒鹅膏菌(Amanita)", "牛肝菌(Boletus)", "网状菌(Cortinarius)", "毒镰孢(Entoloma)", "湿孢菌(Hygrocybe)", "乳菇(Lactarius)", "红菇(Russula)", "松茸(Suillus)"】 再使用通过搭建的算法模型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然后保存为为本地h5格式文件。最后使用Django框架搭建了一个Web网页平台可视化操作界面,
51 11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蘑菇识别】系统~卷积神经网络+TensorFlow+图像识别+人工智能
|
25天前
|
安全 Linux 网络安全
利用Python脚本自动备份网络设备配置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如何利用Python脚本自动备份网络设备配置。该脚本使用 `paramiko`库通过SSH连接到设备,获取并保存配置文件。通过定时任务调度,可以实现定期自动备份,确保网络设备配置的安全和可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网络设备的自动化备份。
51 14
|
27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安全
AI时代的网络安全:传统技术的落寞与新机遇
在AI时代,网络安全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技术如多因素身份认证、防火墙和基于密码的系统逐渐失效,难以应对新型攻击。然而,AI带来了新机遇:智能化威胁检测、优化安全流程、生物特征加密及漏洞管理等。AI赋能的安全解决方案大幅提升防护能力,但也面临数据隐私和技能短缺等挑战。企业需制定清晰AI政策,强化人机协作,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59 16
|
28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 工程学习 - 三张图说明白什么是 RAG
RAG(检索增强生成)是一种结合信息检索和生成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框架,通过引入外部知识库(如文档库、数据库等),增强生成模型的回答准确性与相关性。其核心在于避免模型仅依赖训练数据产生不准确或“幻觉”内容,而是通过实时检索外部资料,确保回答更精准、丰富且上下文相关。RAG的实现包括建立索引(清洗、分割、嵌入存储)和检索生成(计算相似度、选择最优片段、整合提示词模板提交给大模型)。
123 0
|
1月前
|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大数据
1.1 学习Python操作Excel的必要性
学习Python操作Excel在当今数据驱动的商业环境中至关重要。Python能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突破Excel行数限制;提供丰富的库实现复杂数据分析和自动化任务,显著提高效率。掌握这项技能不仅能提升个人能力,还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决策效率。推荐从基础语法、Excel操作库开始学习,逐步进阶到数据可视化和自动化报表系统。通过实际项目巩固知识,关注新技术,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1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FireCrawl:开源 AI 网络爬虫工具,自动爬取网站及子页面内容,预处理为结构化数据
FireCrawl 是一款开源的 AI 网络爬虫工具,专为处理动态网页内容、自动爬取网站及子页面而设计,支持多种数据提取和输出格式。
305 19
FireCrawl:开源 AI 网络爬虫工具,自动爬取网站及子页面内容,预处理为结构化数据
|
2月前
|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10)
这是我在千锋教育B站课程学习Python的第10天笔记,主要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函数的定义、组成、命名、参数分类(必须参数、关键字参数、默认参数、不定长参数)及调用注意事项。由于开学时间有限,记录较为简略,望谅解。通过学习,我理解了函数可以封装常用功能,简化代码并便于维护。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安全
合合信息亮相CSIG AI可信论坛,全面拆解视觉内容安全的“终极防线”!
合合信息在CSIG AI可信论坛上,全面拆解了视觉内容安全的“终极防线”。面对AI伪造泛滥的问题,如Deepfake换脸、PS篡改等,合合信息展示了其前沿技术,包括通用PS检测系统和AIGC与换脸检测系统,有效应对视觉内容安全挑战。公司在国际赛事中屡获殊荣,并联合多方发布《文本图像篡改检测系统技术要求》,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合合信息为金融、政企等领域提供可靠保障,守护社会信任,引领视觉内容安全新方向。
60 0
|
2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基于AI的网络流量分析:构建智能化运维体系
基于AI的网络流量分析:构建智能化运维体系
220 1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