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它通过将多个学习器(或称为“基学习器”、“弱学习器”)的预测结果结合起来,以提高整体预测性能。

本文涉及的产品
Serverless 应用引擎免费试用套餐包,4320000 CU,有效期3个月
应用实时监控服务-应用监控,每月50GB免费额度
可观测监控 Prometheus 版,每月50GB免费额度
简介: 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它通过将多个学习器(或称为“基学习器”、“弱学习器”)的预测结果结合起来,以提高整体预测性能。

一、集成学习简介

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它通过将多个学习器(或称为“基学习器”、“弱学习器”)的预测结果结合起来,以提高整体预测性能。集成学习通常分为三种类型:Bagging、Boosting和Stacking。

  1. Bagging:通过自助采样法(bootstrap sampling)从原始数据集中抽取多个训练子集,并在每个子集上训练一个基学习器,然后将这些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通过投票或平均等方式进行组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Bagging的一个典型代表。
  2. Boosting:Boosting算法通过串行训练多个基学习器,每个基学习器都针对之前基学习器犯的错误进行修正。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是Boosting的一个代表算法。
  3. Stacking:Stacking算法将多个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作为新的特征输入到一个元学习器(meta-learner)中进行训练,元学习器的输出即为最终的预测结果。

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2.1 Python代码示例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 加载数据集
iris = load_iris()
X = iris.data
y = iris.target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 创建随机森林分类器
rf_clf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random_state=42)

# 训练模型
rf_clf.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测试集
y_pred = rf_clf.predict(X_test)

# 计算准确率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Random Forest Accuracy: {accuracy}")
AI 代码解读

2.2 代码解释

  • 加载数据集:使用sklearn.datasets模块中的load_iris()函数加载鸢尾花数据集。这是一个常用的多类分类问题的数据集,包含15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4个特征,属于3个类别之一。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train_test_split()函数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测试集占20%。random_state参数用于确保每次划分的结果一致。
  • 创建随机森林分类器:使用RandomForestClassifier()函数创建一个随机森林分类器。n_estimators参数指定了基学习器的数量(即树的数量),这里设置为100。random_state参数用于确保每次训练的结果一致。
  • 训练模型:使用fit()方法训练模型,传入训练集的特征和标签。
  • 预测测试集:使用predict()方法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结果。
  • 计算准确率:使用accuracy_score()函数计算预测结果的准确率,即预测正确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

三、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

3.1 Python代码示例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

# 使用与随机森林相同的训练集和测试集

# 创建梯度提升分类器
gb_clf =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learning_rate=0.1, max_depth=1, random_state=42)

# 训练模型
gb_clf.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测试集
y_pred = gb_clf.predict(X_test)

# 计算准确率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Gradient Boosting Accuracy: {accuracy}")
AI 代码解读

3.2 代码解释

  • 创建梯度提升分类器:使用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函数创建一个梯度提升分类器。除了n_estimatorsrandom_state
    处理结果:

    一、集成学习简介

    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它通过将多个学习器(或称为“基学习器”、“弱学习器”)的预测结果结合起来,以提高整体预测性能。集成学习通常分为三种类型:Bagging、Boosting和Stacking。
  1. Bagging:通过自助采样法(bootstrap sampling)从原始数据集中抽取多个训练子集,并在每个子集上训练一个基学习器,然后将这些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通过投票或平均等方式进行组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Bagging的一个典型代表。
    Boosting:Boosting算法通过串行训练多个基学习器,每个基学习器都针对之前基学习器犯的错误进行修正。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是Boosting的一个代表算法。
    Stacking:Stacking算法将多个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作为新的特征输入到一个元学习器(meta-learner)中进行训练,元学习器的输出即为最终的预测结果。

    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2.1 Python代码示例

    ```python

    加载数据集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创建随机森林分类器

    训练模型

    预测测试集

    计算准确率

  • 加载数据集:使用sklearn.datasets模块中的load_iris()函数加载鸢尾花数据集。这是一个常用的多类分类问题的数据集,包含15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4个特征,属于3个类别之一。

    三、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

    3.1 Python代码示例

    ```python

    使用与随机森林相同的训练集和测试集

    创建梯度提升分类器

    训练模型

    预测测试集

    计算准确率

  • 创建梯度提升分类器:使用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函数创建一个梯度提升分类器。除了n_estimatorsrandom_state
目录
打赏
0
1
1
1
88
分享
相关文章
堆叠集成策略的原理、实现方法及Python应用。堆叠通过多层模型组合,先用不同基础模型生成预测,再用元学习器整合这些预测,提升模型性能
本文深入探讨了堆叠集成策略的原理、实现方法及Python应用。堆叠通过多层模型组合,先用不同基础模型生成预测,再用元学习器整合这些预测,提升模型性能。文章详细介绍了堆叠的实现步骤,包括数据准备、基础模型训练、新训练集构建及元学习器训练,并讨论了其优缺点。
280 3
生物医药蛋白分子数据采集:支撑大模型训练的技术实践分享
作为生物信息学领域的数据工程师,近期在为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AI大模型构建训练集时,我面临着从PDB、UniProt等学术数据库获取高质量三维结构、序列及功能注释数据的核心挑战。通过综合运用反爬对抗技术,成功突破了数据库的速率限制、验证码验证等反爬机制,将数据采集效率提升4倍,为蛋白质-配体结合预测模型训练提供了包含10万+条有效数据的基础数据集,提高了该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62 1
云上玩转DeepSeek系列之三:PAI-RAG集成联网搜索,构建企业级智能助手
本文将为您带来“基于 PAI-RAG 构建 DeepSeek 联网搜索+企业级知识库助手服务”解决方案,PAI-RAG 提供全面的生态能力,支持一键部署至企业微信、微信公众号、钉钉群聊机器人等,助力打造多场景的AI助理,全面提升业务效率与用户体验。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581 13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使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时间序列缺失数据填充:基础方法与入门案例
本文探讨了时间序列分析中数据缺失的问题,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缺失值补充。文章构建了一个模拟的能源生产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和决策树回归两种方法进行缺失值补充,并从统计特征、自相关性、趋势和季节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评估。结果显示,决策树方法在处理复杂非线性模式和保持数据局部特征方面表现更佳,而线性回归方法则适用于简单的线性趋势数据。文章最后总结了两种方法的优劣,并给出了实际应用建议。
227 7
使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时间序列缺失数据填充:基础方法与入门案例
技术实践 | 使用 PAI+LLaMA Factory 微调 Qwen2-VL 模型快速搭建专业领域知识问答机器人
Qwen2-VL是一款具备高级图像和视频理解能力的多模态模型,支持多种语言,适用于多模态应用开发。通过PAI和LLaMA Factory框架,用户可以轻松微调Qwen2-VL模型,快速构建文旅领域的知识问答机器人。本教程详细介绍了从模型部署、微调到对话测试的全过程,帮助开发者高效实现定制化多模态应用。
机器学习中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工具——混淆矩阵和ROC曲线。混淆矩阵通过真正例、假正例等指标展示模型预测情况
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中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工具——混淆矩阵和ROC曲线。混淆矩阵通过真正例、假正例等指标展示模型预测情况,而ROC曲线则通过假正率和真正率评估二分类模型性能。文章还提供了Python中的具体实现示例,展示了如何计算和使用这两种工具来评估模型。
179 8
机器学习中模型选择和优化的关键技术——交叉验证与网格搜索
本文深入探讨了机器学习中模型选择和优化的关键技术——交叉验证与网格搜索。介绍了K折交叉验证、留一交叉验证等方法,以及网格搜索的原理和步骤,展示了如何结合两者在Python中实现模型参数的优化,并强调了使用时需注意的计算成本、过拟合风险等问题。
182 6
gitlab-ci 集成 k3s 部署spring boot 应用
gitlab-ci 集成 k3s 部署spring boot 应用

云原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