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几个演示就能对齐大模型,杨笛一团队提出的DITTO竟如此高效

简介: 【6月更文挑战第22天】斯坦福团队推出DITTO,一种只需少量演示即可高效对齐大型语言模型的新技术。DITTO借助用户演示生成在线比较数据,实现模型对齐,无需大规模数据集。在用户研究中,DITTO表现优于传统方法,平均胜出19%,开创了LLMs对齐的简洁途径,适用于个性化助手和聊天机器人等场景。然而,它可能不适用于需要大量数据的任务,训练速度较慢,且可能无法完全匹配用户意图。[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6.00888)

最近,斯坦福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DITTO(Demonstration ITerated Task Optimization)的创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仅使用少量演示的情况下,实现对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高效对齐。这一突破性进展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为解决LLMs对齐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DITTO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利用少量的演示(通常少于10个)作为反馈,可以实现对LLMs的特定设置的对齐。与传统的监督微调或强化学习方法不同,DITTO不需要大规模的数据集来适应新的特定任务。相反,它利用用户的演示来生成在线比较数据,从而直接将LLMs的输出对齐到用户的行为上。

具体来说,DITTO通过以下步骤实现LLMs的对齐:

  1. 用户提供少量的演示,这些演示可以是用户的现有交互日志或对LLMs输出的直接编辑。
  2. DITTO将这些演示视为比LLMs输出更可取的,并使用它们来生成在线比较数据。
  3. 然后,DITTO使用这些比较数据来更新LLMs,以使其输出更接近用户的演示。

DITTO的提出基于在线模仿学习的思想,通过将用户的演示视为比LLMs输出更可取的,从而廉价地生成在线比较数据。这种方法在各种领域中都进行了评估,包括新闻文章、电子邮件和博客文章等。

为了验证DITTO的有效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用户研究,向参与者(N=16)收集了一系列演示。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编辑LLMs的生成内容,以使其更符合他们的偏好。然后,研究人员使用这些编辑后的演示作为输入,使用DITTO对LLMs进行对齐。

结果显示,在所有基准测试和用户研究中,DITTO的胜率平均比其他方法(如基于少量样本的提示、监督微调和自我对打方法)高出19%。这表明DITTO在实现LLMs对齐方面非常有效,并且可以显著提高LLMs的性能。

DITTO的提出为LLMs的对齐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利用少量的演示作为反馈,DITTO可以实现对LLMs的特定设置的对齐,而不需要大规模的数据集或复杂的训练过程。这为LLMs在各种应用中的使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包括个性化写作助手、特定领域的聊天机器人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ITTO也存在一些限制。首先,它可能无法处理需要大规模数据集或复杂训练过程的任务。其次,DITTO的训练速度可能比其他方法慢,因为它需要生成和比较大量的输出。最后,DITTO的输出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用户的意图或风格,因为它依赖于将LLMs的输出与用户的演示进行比较。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406.00888

目录
相关文章
|
1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人机交互
综合RLHF、DPO、KTO优势,统一对齐框架UNA来了
在大型语言模型(LLM)的预训练中,尽管模型已接触数万亿个标记,但仍可能生成不符合预期的响应。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RLHF、DPO和KTO等对齐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各有局限。为此,论文《UNA: Unifying Alignments of RLHF/PPO, DPO and KTO by a Generalized Implicit Reward Function》提出了一种新的统一对齐方法UNA。UNA通过引入广义隐式奖励函数,成功将RLHF/PPO、DPO和KTO统一起来,简化了训练过程,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和性能。
43 15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扩散引导语言建模(DGLM):一种可控且高效的AI对齐方法
DGLM(Diffusion Guided Language Modeling)是一种新型框架,结合了自回归模型的流畅性和扩散模型的灵活性,解决了现有引导生成方法的局限性。DGLM通过扩散网络生成语义提案,并使用轻量级提示生成器将嵌入转化为软提示,引导自回归解码器生成文本。该方法无需微调模型权重,易于控制新属性,并在多个基准数据集上表现出色。实验结果显示,DGLM在毒性缓解、情感控制和组合控制等方面优于现有方法,为可控文本生成提供了新的方向。
47 10
扩散引导语言建模(DGLM):一种可控且高效的AI对齐方法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大模型体验体验报告:OpenAI-O1内置思维链和多个llm组合出的COT有啥区别?传统道家理论+中学生物理奥赛题测试,名不虚传还是名副其实?
一个月前,o1发布时,虽然让人提前体验,但自己并未进行测试。近期终于有机会使用,却仍忘记第一时间测试。本文通过两个测试案例展示了o1的强大能力:一是关于丹田及练气的详细解答,二是解决一道复杂的中学生物理奥赛题。o1的知识面广泛、推理迅速,令人印象深刻。未来,或许可以通过赋予o1更多能力,使其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如果你有好的测试题,欢迎留言,一起探索o1的潜力。
|
3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系统和应用,三个视角全面读懂混合专家(MoE)
【8月更文挑战第17天】在AI领域,混合专家(MoE)模型以其独特结构成为推动大型语言模型发展的关键技术。MoE通过动态选择专家网络处理输入,实现条件计算。稀疏型MoE仅激活部分专家以减少计算负担;软MoE则加权合并专家输出提升模型稳定性。系统层面,MoE优化计算、通信与存储,利用并行化策略提高效率。在NLP、CV、推荐系统等领域展现强大应用潜力,但仍面临训练稳定性、可解释性等挑战。[论文链接: https://arxiv.org/pdf/2407.06204]
202 63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大模型技术基础
【7月更文挑战第26天】大模型技术基础
101 6
|
4月前
|
UED
通用研发提效问题之层级较深表达复杂的问题在配置模型中如何解决
通用研发提效问题之层级较深表达复杂的问题在配置模型中如何解决
|
4月前
|
人工智能 领域建模
应用工程化架构问题之AI计算机中的大模型评估体系发生变化如何解决
应用工程化架构问题之AI计算机中的大模型评估体系发生变化如何解决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开发框架 数据可视化
我们可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讨论如何优化组织架构,并给出一些可能涉及的Python应用领域的示例。
我们可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讨论如何优化组织架构,并给出一些可能涉及的Python应用领域的示例。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大模型】如何向非技术受众解释LLM的概念及其能力?
【5月更文挑战第7天】【大模型】如何向非技术受众解释LLM的概念及其能力?
|
6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算法
你要牢记的四个常用AI提示词框架:ICIO、CRISPE、BROKE、RASCEF,有助于获取更加稳定和高质量的内容
你要牢记的四个常用AI提示词框架:ICIO、CRISPE、BROKE、RASCEF,有助于获取更加稳定和高质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