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ython+DenseNet121算法模型实现一个图像分类识别系统案例

简介: 基于Python+DenseNet121算法模型实现一个图像分类识别系统案例

目录

  • 介绍
  • 在TensorFlow中的应用
  • 实战案例
  • 最后

一、介绍

DenseNet(Densely Connec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是一种卷积神经网络(CNN)架构,2017年由Gao Huang等人提出。该网络的核心思想是密集连接,即每一层都接收其前面所有层的输出作为输入。DenseNet121是该家族中的一个特定模型,其中121表示网络的总层数。
DenseNet121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密集连接(Dense Connection):在一个Dense Block内,第 i 层的输入不仅仅是第 i−1 层的输出,还包括第 i−2 层、第 i−3 层等所有之前层的输出。这种密集连接方式促进了特征的重用。
  2. 参数效率:由于特征在网络中得以重复使用,DenseNet相较于其他深度网络模型(如VGG或ResNet)通常需要更少的参数来达到相同(或更好)的性能。
  3. 特征复用与强化:密集连接方式也促进了梯度的反向传播,使得网络更容易训练。同时,低层特征能被直接传播到输出层,因此被更好地强化和利用。
  4. 过拟合抑制:由于有更少的参数和更好的参数复用,DenseNet很适合用于数据集较小的场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拟合。
  5. 增加网络深度:由于密集连接具有利于梯度反向传播的特性,DenseNet允许构建非常深的网络。
  6. 计算效率:虽然有很多连接,但由于各层之间传递的是特征图(而不是参数或梯度),因此在计算和内存效率方面表现得相对较好。
  7. 易于修改和适应:DenseNet架构很容易进行各种修改,以适应不同的任务和应用需求。

DenseNet121在很多计算机视觉任务中都表现出色,例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等。因其出色的性能和高效的参数使用,DenseNet121常被用作多种视觉应用的基础模型。以下DeseNet算法与ResNet算法的区别。

特性/算法 DenseNet ResNet
连接方式 每一层都与其前面的所有层密集连接 每一层仅与其前一层进行残差连接
参数效率 更高,由于特征复用 相对较低
特征复用 高度的特征复用,所有前面层的输出都用作每一层的输入 仅前一层的输出被用于下一层
梯度流动 由于密集连接,梯度流动更容易 通过残差连接改善梯度流动,但相对于DenseNet可能较弱
过拟合抑制 更强,尤其在数据集小的情况下 相对较弱
计算复杂度 一般来说更低,尽管有更多的连接 一般来说更高,尤其是在深层网络中
网络深度 可以更深,且更容易训练 可以很深,但通常需要更仔细的设计
可适应性 架构灵活,易于修改 相对灵活,但大多数改动集中在残差块的设计
创新点 密集连接 残差连接
主要应用 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等 图像分类、目标检测、人脸识别等

这两种网络架构都在多种计算机视觉任务中表现出色,但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和限制,你可能会选择其中一种作为基础模型。

二、在TensorFlow中的应用

在TensorFlow(特别是TensorFlow 2.x版本)中使用DenseNet121模型非常方便,因为该模型已经作为预训练模型的一部分集成在TensorFlow库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用法的示例。

导入库和模型

首先,确保您已经安装了TensorFlow库。然后,导入所需的库和模型。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keras.applications import DenseNet121

实例化模型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例化一个DenseNet121模型:

# 预训练权重和全连接层
model = DenseNet121(weights='imagenet', include_top=True)

# 预训练权重但无全连接层(用于特征提取)
model = DenseNet121(weights='imagenet', include_top=False)

数据预处理

DenseNet121需要特定格式的输入数据。通常,您需要将输入图像缩放到224x224像素,并进行一些额外的预处理。

from tensorflow.keras.preprocessing import image
from tensorflow.keras.applications.densenet import preprocess_input
import numpy as np

img_path = 'your_image_path.jpg'
img = image.load_img(img_path, target_size=(224, 224))
x = image.img_to_array(img)
x = np.expand_dims(x, axis=0)
x = preprocess_input(x)

模型预测

使用预处理过的图像进行预测:

preds = model.predict(x)

三、实战案例

如下图所示,通过对几种常见的水果数据集进行训练,最后得到模型。下面是其经过25轮迭代训练的训练过程图、ACC曲线图、LOSS曲线图、可视化界面等
image-20230830204342058
image-20230830204354416
image-20230830204404260
img_05_12_17_39_35

四、最后

大家可以尝试通过DenseNet121算法训练自己的数据集,然后封装成可视化界面部署等。(提供包括数据集、训练预测代码、训练好的模型、WEB网页端界面、远程安装调试部署)。如需要本项目或类似项目订制开发请:https://www.yuque.com/ziwu/yygu3z/sr43e6q0wormmfpv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眼疾识别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卷积网络算法
眼疾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收集了4种常见的眼疾图像数据集(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和正常眼睛) 再使用通过搭建的算法模型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然后保存为为本地h5格式文件。最后使用Django框架搭建了一个Web网页平台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眼疾图片识别其名称。
135 5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眼疾识别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卷积网络算法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利用SVM(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分类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分类。作者通过Python的sklearn库加载数据,并利用pandas、matplotlib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138 70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蘑菇识别】系统~卷积神经网络+TensorFlow+图像识别+人工智能
蘑菇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收集了9种常见的蘑菇种类数据集【"香菇(Agaricus)", "毒鹅膏菌(Amanita)", "牛肝菌(Boletus)", "网状菌(Cortinarius)", "毒镰孢(Entoloma)", "湿孢菌(Hygrocybe)", "乳菇(Lactarius)", "红菇(Russula)", "松茸(Suillus)"】 再使用通过搭建的算法模型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然后保存为为本地h5格式文件。最后使用Django框架搭建了一个Web网页平台可视化操作界面,
51 11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蘑菇识别】系统~卷积神经网络+TensorFlow+图像识别+人工智能
|
4天前
|
算法
基于电导增量MPPT控制算法的光伏发电系统simulink建模与仿真
本课题基于电导增量MPPT控制算法,使用MATLAB2022a的Simulink进行光伏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输出系统电流、电压及功率。电导增量调制(IC)算法通过检测电压和电流变化率,实时调整光伏阵列工作点,确保其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始终处于最大功率输出状态。仿真结果展示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结合PWM技术调节逆变流器占空比,提高系统效率和稳定性。
|
1天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员工屏幕监控系统之 C++ 图像差分算法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屏幕监控系统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其中常用的图像差分算法,该算法通过比较相邻两帧图像的像素差异,检测屏幕内容变化,如应用程序切换等。文中提供了C++实现代码,并介绍了其在实时监控、异常行为检测和数据压缩等方面的应用,展示了其实现简单、效率高的特点。
27 15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扩散模型=进化算法!生物学大佬用数学揭示本质
在机器学习与生物学交叉领域,Tufts和Harvard大学研究人员揭示了扩散模型与进化算法的深刻联系。研究表明,扩散模型本质上是一种进化算法,通过逐步去噪生成数据点,类似于进化中的变异和选择机制。这一发现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还提出了扩散进化方法,能够高效识别多解、处理高维复杂参数空间,并显著减少计算步骤,为图像生成、视频合成及神经网络优化等应用带来广泛潜力。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410.02543。
33 21
|
12天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搜索推荐
单纯接入第三方模型就无需算法备案了么?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企业接入第三方模型提升业务能力的现象日益普遍,但算法备案问题引发诸多讨论。根据相关法规,无论使用自研或第三方模型,只要涉及向中国境内公众提供算法推荐服务,企业均需履行备案义务。这不仅因为服务性质未变,风险依然存在,也符合监管要求。备案内容涵盖模型基本信息、算法优化目标等,且需动态管理。未备案可能面临法律和运营风险。建议企业提前规划、合规管理和积极沟通,确保合法合规运营。
|
26天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内网监控系统之 Go 语言布隆过滤器算法深度剖析
在数字化时代,内网监控系统对企业和组织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能够快速判断元素是否存在于集合中,适用于内网监控中的恶意IP和违规域名筛选。本文介绍其原理、优势及Go语言实现,提升系统性能与响应速度,保障信息安全。
29 5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前端开发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果蔬识别系统实现
本项目基于Python和TensorFlow,使用Res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12种常见果蔬(如土豆、苹果等)的图像数据集进行训练,构建了一个高精度的果蔬识别系统。系统通过Django框架搭建Web端可视化界面,用户可上传图片并自动识别果蔬种类。该项目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智能农业等领域。CNN凭借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在图像分类任务中表现出色,为实现高效的自动化果蔬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持。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果蔬识别系统实现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海洋生物识别系统+图像识别+Python+人工智能课设+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算法+TensorFlow
海洋生物识别系统。以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TensorFlow搭建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对22种常见的海洋生物('蛤蜊', '珊瑚', '螃蟹', '海豚', '鳗鱼', '水母', '龙虾', '海蛞蝓', '章鱼', '水獭', '企鹅', '河豚', '魔鬼鱼', '海胆', '海马', '海豹', '鲨鱼', '虾', '鱿鱼', '海星', '海龟', '鲸鱼')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然后使用Django开发一个Web网页平台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海洋生物图片识别其名称。
257 7
海洋生物识别系统+图像识别+Python+人工智能课设+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算法+TensorFlow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