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曾经学过了很厚的一本数据库系统概述,其中数据库设计一篇占据了很长的篇幅,也是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主要是数据库表的设计和索引的创建。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和概念很多,比如:
1、数据库范式(Database Normalization):数据库范式是一组规范,用于减少冗余数据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它分为多个级别(一至五范式),每个级别都有特定的要求,用于规范化数据库结构。
2、实体-关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ER模型):ER模型是一种用于可视化数据库结构的图形化工具。它描述了数据库中的实体(Entity)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Relationship)。ER模型可以帮助数据库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关联性。
3、主键(Primary Key)和外键(Foreign Key):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数据库表中每一条记录的字段,而外键是用于建立表之间关系的字段。外键指向其他表的主键,用于实现表之间的关联。
4、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数据完整性指的是数据库中的数据符合预定义的规则和约束条件。这包括实体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和引用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等。
5、数据索引(Database Indexing):索引是一种优化数据库查询的技术。它可以加快数据检索速度,通过建立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到符合查询条件的数据。
6、数据库范围(Database Schema):数据库范式描述了数据库的结构,包括表、字段、索引、关系等的定义。数据库范式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7、逆范式设计(Denormalization):逆范式设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而故意冗余部分数据。逆范式设计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提高查询性能,但也可能增加数据一致性的难度。
8、数据库事务(Database Transactions):数据库事务是一系列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要么全部成功执行,要么全部回滚。事务的概念确保了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设计理论是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的基石。它涉及到数据建模、优化、安全、一致性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数据库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并满足应用需求。
实际工作中,画完实体-关系模型就开始建表,一般都会加上主键和外键。索引是等到需要的时候在创建。范式这块是属于潜移默化的,不做科学分析,字段根据业务需求冗余。数据范围这块除了定义一下字段类型,数值型的会定义精度,一般也不做太多的定义。然后就开始码代码实现业务功能了。在实现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了,需要数据库层面支撑再去调整数据库层面的配置,比如新建表,新加字段,创建索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