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排系统K8S之Service资源解析

简介: 今天我们来了解下K8S上的Service资源的相关话题,这是容器化体系的第1篇,基本的概念、基础理论不在本章描述。

      今天我们来了解下K8S上的Service资源的相关话题,这是容器化体系的第1篇,基本的概念、基础理论不在本章描述。

      众所周知,云原生现在越来越流行,已成为云计算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云原生的4大核心领域中,容器化也必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伟大工程。

     基于Google 2014年创建管理,其多年大规模容器管理技术Borg的开源版本的Kubernetes,可以在物理或虚拟机的上运行容器化应用,能提供一个以“容器为中心的基础架构”,满足在生产环境中运行应用的一些常见需求。

      Service资源在编排系统K8S上主要用来解决Pod的访问问题。我们知道在K8S上Pod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进行重建,此时,重建后的Pod的Ip地址和名称均已发生变更,这样一来使得应用服务访问Pod时就变得有些不便。为了解决Pod访问能有一个固定的端点,在K8S平台上,我们就借用Service资源进行解决。

     简单来讲,Service对象就是工作在节点上的一组Iptables 或 Ipvs规则,用于将到达Service对象Ip地址的流量调度转发至相应Endpoint对象指向的Ip地址 和 端口之上。工作于每个节点的Kube-Proxy组件通过ApiServer持续监控着各Service及其关联的Pod对象,并将其创建或变动实时反映至当前工作节点上相应的Iptables 或 Ipvs规则。其实Service和Pod或其他资源的关联,本质上不是直接关联,它依靠一个中间组件Endpoint,Endpoint主要作用就是引用后端Pod或其他资源(比如K8S外部的服务也可以被Endpoint引用),所谓Endpoint就是Ip地址 + 端口。

       

     

      如上图所示:在K8S平台上,Kube-Proxy会不断监视着ApiServer上的Service资源变动情况,及时将变动转化为本机的Iptables 或 Ipvs规则,对应客户端Pod访问对应Server Pod,报文首先会从本机的Iptables 或 Ipvs规则所匹配,然后再由对应规则逻辑把请求调度到对应的Pod上。

       Service代理模式  

      截止目前,在K8S平台上Service代理模式主要包含以下三种:

       1、userspace

      早期的K8S平台版本(在version 1.1及之前的版本)所采用的默认代理模式。在 Kubernetes v1.1 版本,新增了 Iptables 代理,但并不是默认的运行模式。

       2、iptables

      从 Kubernetes v1.2 起,默认就是 Iptables 代理。在 Kubernetes v1.8.0-beta.0 中,添加了 Ipvs 代理。

       3、ipvs

     后面的版本(即 version 1.11开始及以后版本)默认代理模式为如果对应ipvs的模块没有加载,它会自动降级为Iptables 。在 Kubernetes 1.14 版本开始默认使用 Ipvs 代理。

      此种模式,Kube-Proxy 会监视 Kubernetes Service 对象和 Endpoints ,调用 netlink 接口以相应地创建 Ipvs 规则并定期与 Kubernetes Service 对象和 Endpoints 对象同步 Ipvs 规则,以确保 Ipvs 状态与期望一 致。访问服务时,流量将被重定向到其中一个后端 Pod。

      与 Iptables 类似,Ipvs 于 netfilter 的 hook 功能,但使用哈希表作为底层数据结构并在内核空间中工作。这意 味着 Ipvs 可以更快地重定向流量,并且在同步代理规则时具有更好的性能。此外,Ipvs 为负载均衡算法提供了更多选项。


       Service类型

       截止目前,在K8S平台上Service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四种:

       1、Cluster IP,即 我们在创建Service资源时,如果不指定其type类型的话,默认为此种类型

       2、NodePort

       3、Load Balancer

       4、ExternalName

       不同类型的service,其功能和作用也有所不同。在 Kubernetes v1.0 版本, Service 是 “4层”(TCP/UDP over IP)概念。在 Kubernetes v1.1 版本,新增了 Ingress API(beta 版),用来表示 “7层”(HTTP)服务。

相关实践学习
通过Ingress进行灰度发布
本场景您将运行一个简单的应用,部署一个新的应用用于新的发布,并通过Ingress能力实现灰度发布。
容器应用与集群管理
欢迎来到《容器应用与集群管理》课程,本课程是“云原生容器Clouder认证“系列中的第二阶段。课程将向您介绍与容器集群相关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可以帮助您了解阿里云容器服务ACK/ACK Serverless的使用。同时,本课程也会向您介绍可以采取的工具、方法和可操作步骤,以帮助您了解如何基于容器服务ACK Serverless构建和管理企业级应用。 学习完本课程后,您将能够: 掌握容器集群、容器编排的基本概念 掌握Kubernetes的基础概念及核心思想 掌握阿里云容器服务ACK/ACK Serverless概念及使用方法 基于容器服务ACK Serverless搭建和管理企业级网站应用
相关文章
|
5月前
|
存储 Kubernetes 对象存储
部署DeepSeek但GPU不足,ACK One注册集群助力解决IDC GPU资源不足
借助阿里云ACK One注册集群,充分利用阿里云强大ACS GPU算力,实现DeepSeek推理模型高效部署。
|
6月前
|
缓存 Kubernetes Docker
GitLab Runner 全面解析:Kubernetes 环境下的应用
GitLab Runner 是 GitLab CI/CD 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由 `.gitlab-ci.yml` 定义的任务。它支持多种执行方式(如 Shell、Docker、Kubernetes),可在不同环境中运行作业。本文详细介绍了 GitLab Runner 的基本概念、功能特点及使用方法,重点探讨了流水线缓存(以 Python 项目为例)和构建镜像的应用,特别是在 Kubernetes 环境中的配置与优化。通过合理配置缓存和镜像构建,能够显著提升 CI/CD 流水线的效率和可靠性,助力开发团队实现持续集成与交付的目标。
|
6月前
|
Kubernetes 网络协议 Nacos
OpenAI 宕机思考丨Kubernetes 复杂度带来的服务发现系统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Kubernetes 体系基于 DNS 的服务发现为开发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其高度复杂的架构往往带来更高的稳定性风险。以 Nacos 为代表的独立服务发现系统架构简单,在 Kubernetes 中选择独立服务发现系统可以帮助增强业务可靠性、可伸缩性、性能及可维护性,对于规模大、增长快、稳定性要求高的业务来说是一个较理想的服务发现方案。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业务的服务发现系统。
222 62
|
4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数据库连接
Requests与BeautifulSoup:高效解析网页并下载资源
Requests与BeautifulSoup:高效解析网页并下载资源
|
5月前
|
存储 Kubernetes 对象存储
部署DeepSeek但GPU不足,ACK One注册集群助力解决IDC GPU资源不足
部署DeepSeek但GPU不足,ACK One注册集群助力解决IDC GPU资源不足
132 3
|
5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并行计算
2025年阿里云弹性裸金属服务器架构解析与资源配置方案
🚀 核心特性与技术创新:提供100%物理机性能输出,支持NVIDIA A100/V100 GPU直通,无虚拟化层损耗。网络与存储优化,400万PPS吞吐量,ESSD云盘IOPS达100万,RDMA延迟<5μs。全球部署覆盖华北、华东、华南及海外节点,支持跨地域负载均衡。典型应用场景包括AI训练、科学计算等,支持分布式训练和并行计算框架。弹性裸金属服务器+OSS存储+高速网络综合部署,满足高性能计算需求。
|
5月前
|
弹性计算 运维 Kubernetes
使用ACK Edge统一管理多地域的ECS资源
使用ACK Edge统一管理多地域的ECS资源
|
5月前
|
存储 Kubernetes 对象存储
部署 DeepSeek 但 GPU 不足,ACK One 注册集群助力解决 IDC GPU 资源不足
部署 DeepSeek 但 GPU 不足,ACK One 注册集群助力解决 IDC GPU 资源不足
|
6月前
|
弹性计算 运维 Kubernetes
使用ACK Edge统一管理多地域的ECS资源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ACK Edge来管理分布在多个地域的ECS资源。
|
6月前
|
Kubernetes Linux 虚拟化
入门级容器技术解析:Docker和K8s的区别与关系
本文介绍了容器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组成部分Docker和Kubernetes。从传统物理机到虚拟机,再到容器化,每一步都旨在更高效地利用服务器资源并简化应用部署。容器技术通过隔离环境、减少依赖冲突和提高可移植性,解决了传统部署方式中的诸多问题。Docker作为容器化平台,专注于创建和管理容器;而Kubernetes则是一个强大的容器编排系统,用于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现代云原生应用的快速发展。
1875 11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