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Kelly 在《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中对现代科技预言的准确性,让作者 成为诸多科技从业者心中的预言帝,本书亦成为圣典。书中描述中强调了两个关键点:
◆ 复杂系统由大量独立自治的简单系统分层组合而成。
◆ 复杂动作是简单动作组装而成,不是修改而成。
整个体系由不同层次的多个职责单一的“微系统”构成(微服务) ,并且系统本身具备容 错性和迭代自由度,可在整体上达到一个动态容错能力。最重要的是,整个体系中没有 “集中 式的上帝之手”的存在。这与云原生所倡导的系统架构设计不谋而合,甚至云原生诞生也受此 启发。
正所谓 “一鲸落、万物生”,随着传统集中式架构的衰落和退潮,云原生技术正在全面成长和涌现。
云原生,本质上就是因云而生的软件、硬件、架构。云原生也是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云 原生(Cloud Native)概念在 2015 年被提出, 后经 CNCF 进一步发展和提炼形成了包括容器、 持续交付、持续集成、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 API 的“狭义云原生”概念。
今天,当我们讨论“数字化”时候 ,事实上有两个概念 ,一个叫原生、一个叫转型。 狭义 云原生技术主要面对的是互联网类的“数字化原生”企业的敏捷创新新型要求,多以互联网类 的无状态的应用为主,对数据一致性要求以最终一致性为主。而对传统金融类“数字化转型” 企业的已有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资产(包袱)往往有较大的阻碍。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深化普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 “因云而生” ,这些 “生于云、长于 云” 的产品、技术、软件、硬件、架构都逐渐成熟,并构成了“广义云原”生概念。未来“生 于云、长于云”的“云原生”型产品将会不断涌现:新一代数据库、人工智能、存储、芯片、 网络和健康码。云原生极致的弹性、服务自治、大规模可复制等能力,更容易实现异构资源标 准化、加速数字生产力释放、加快业务应用的迭代速度、推动业务创新。它是数字化时代中众 多不确定性中“最大的确定性”,它强大的包容性代表了未来数字化企业的整体技术架构方向。
广义云原生技术除了对“数字化原生企业”的技术架构敏捷创新要求之外,也兼顾了传统“数 字转型化企业”的技术标准和架构兼容需求,所以具备更加广泛的技术架构适用度、更好的企 业级服务能力。
今天,随着云原生逐渐从社区走向金融机构、越来越深入人心,金融机构开始研究如何结 合金融场景要求的云原生落地 -- 将金融对安全合规、交易强一致性、单元化扩展、容灾多活、 全链路业务风险管理、运维管理等各方面行业要求与云原生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发展为一套既 符合金融行业标准和要求、又具备云原生技术优势的“金融级云原生架构”。能够更好地满足 金融级对 IT 环境严苛地挑战和要求,为金融机构的传统“稳态应用”(数字化转型)和 “敏 态应用” (数字化原生)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架构支持。
如果把过去金融的集中式架构(中央大脑)的统一控制作为“左”,完全的开源式的分布 式云原生作为“右”。在金融云原生架构下,金融机构所需要的技术架构就是在左和右之间寻 求一个平衡点,做到:既具备金融级的安全、强一致性、可靠性,又具备容错、扩展和快速响 应的能力。提出“强局部自治、弱中心控制”架构来并屏蔽应用复杂性(例如: GRC 架构, G-Global 全局系统、R-Region 区域系统、C-City 局部系统 ),仅将需要综合多方因素判断 的复杂逻辑交由全局系统(中央大脑)完成,减轻中心系统的负担,而对于大量的日常简单判 断和执行动作放在局部系统内闭环完成,提升容错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系统的鲁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