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个人介绍
凭借速度快、体积小的优势,固态硬盘已经成为电脑的标配。不过,笨重的机械硬盘并没有消失,更没有被固态硬盘取代。更让众多消费者不理解的是,价格亲民的固态硬盘为何无法取代机械硬盘。 容量小的硬伤,这是固态硬盘无法取代机械硬盘的原因。要知道,现在的机械硬盘至少是2TB起步,固态硬盘仍然停留在240G起步的落后时代。除此之外,稳定性和价格,也是固态硬盘取代机械硬盘的两个原因。 容量小是固态硬盘的短板 对于消费者来说,硬盘是性价比最高的存储设备。为了追求速度和性能,固态硬盘成为了电脑的标配。不过,容量小是固态硬盘的最大短板,也可以说是硬伤。 在很多人看来,电脑不需要大容量的硬盘,事实并非如此。目前,主流固态硬盘的容量要么是480G,要么512G,几乎没有人购买240G的固态硬盘。原因非常简单,如果电脑安装微软的Windows 10系统,至少需要100G的存储空间。再加上其他应用软件,240G的固态硬盘根本不够用。 即便是办公用的电脑,512G的固态硬盘只能说刚刚够用。为此,很多电脑都会安装一块固态硬盘和一块机械硬盘,其中固态硬盘仅仅用来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机械硬盘用来存储文件。要知道,机械硬盘的容量至少2TB起步,可以存储更多的文件。 对于喜欢看高清电影的用户来说,固态硬盘的容量更是硬伤。目前,一部时间长度90分钟的4K电影要占用120G左右的空间,容量太小的固态硬盘显然不适合存储4K电影。此外,照片和游戏也会占用大量的空间,固态硬盘无法满足要求。虽说固态硬盘也有1TB甚至更大容量的,但价格太高了。 不难看出,容量小固态硬盘最大的一个短板。更重要的一点是,用户买电脑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游戏,看高清电影,这两项应用对硬盘空间要求特别高,固态硬盘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稳定性是固态硬盘的硬伤 除了容量小的短板外,稳定性差才是固态硬盘真正的硬伤。众所周知,硬盘一旦出现故障,存储的数据会丢失。所以,用户对硬盘稳定性的要求还是蛮高的,尤其是企业用户,毕竟用户丢失后企业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相比而言,机械硬盘的稳定性更高一些。由于机械硬盘的存储介质是盘片,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是闪存芯片,一旦出现故障,闪存芯片的修复率非常低。而机械硬盘出现故障,大多是电路出现故障,修复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正因于此,固态硬盘一旦出现故障,丢失的数据很难找回,机械硬盘出现故障后,丢失的数据基本可以找回来。 正是因为机械硬盘在稳定性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很多企业都会选择机械硬盘作为存储介质。事实上,服务器和监控设备使用机械硬盘作为存储介质,也是因为稳定性高。当然了,固态硬盘的价格太高,企业根本用不起。 从表面来看,一块512G的固态硬盘价格在400块钱左右,每G数据的存储成本在0.8元左右。不过,2TB的机械硬盘不到400块钱,每G数据的存储成本只要0.2元左右。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机械硬盘的性价比更高,因为价格便宜,稳定性高。 总的来说,用户需要大容量、稳定性高的硬盘。不过,固态硬盘价格高,容量小,稳定性差;机械硬盘,价格便宜,稳定性高。所以,在没有技术突破前,容量小和稳定性差的短板注定了固态硬盘无法取代机械硬盘。
最近扎堆发布的手机中,黑鲨3支持65W快充。另有消息称,即将发布的红魔5G手机也支持65W快充。如果加上realme X50 Pro,多款骁龙865旗舰手机用上了65W快充。 在此之前,65W快充只有OPPO一家厂商在用。今年,更多的手机厂商用上65W快充,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充电更快。从表面来看,65W快充的充电速度确实快,可以把充电过程缩短到半小时以内。殊不知,快充并不是越快越好,大功率快充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大功率快充面临电池爆炸的风险 一个非常简单的技术原理,手机快充功率越大,充电速率越快,电池爆炸的风险也越大。正因于此,手机主流的快充技术去年仍旧停留在40W左右。今年,旗舰手机用上了55W快充,少数几个品牌用上65W快充。 去年,小米曾经展示过100W快充,vivo展示过120W快充。然而,65W快充目前已经是手机快充技术的瓶颈。说白了,快充功率越大,电池的爆炸风险也越大。如何把大功率快充的爆炸风险降到最低,是大功率快充商用的关键。 目前,无论是OPPO的65W快充,还是黑鲨3手机的65W快充,都使用了双电芯技术。众所周知,大多数手机都是单个电芯,只有iPhone X这种极少数手机是双电芯。这些支持65W快充技术的手机用双电芯,就是为了降低电池在高速充电时爆炸的风险。 与单电芯相比,双电芯充电有什么区别呢?通俗来说,65W快充是把65W的充电功率,分摊在两块电芯上,这样能够降低单电芯的充电功率。按照平均分摊来计算,一块电芯的充电功率只有32.75W,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范围。不过,如果其中一个电芯出现问题,手机电池仍面临爆炸的风险。 大功率快充的代价是牺牲电池容量 在很多人看来,更大功率的快充能够缩短手机充电的时间。殊不知,大功率快充的代价是牺牲了电池容量。坦白说,这种做法有点得不偿失。 从技术角度来说,手机快充的功率越大,电池密度就会越小。那么,电池密度与电池容量是什么关系呢?体积相同的一块电池,电池密度越大,电池容量也越大。所以,苹果手机电池看似很轻薄,电池容量要比其他手机更大,这是因为苹果手机的电池密度更大一些。 为了保证电池安全,支持大功率快充的手机电池密度不能太大。也就是说,在电池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快充功率越大,电池容量也就越小。比如,OPPO Find X2支持65W快充,电池容量只有4260mAh,单电芯的容量只有2130mAh。要知道,今年的骁龙865旗舰,电池容量都在4500mAh以上。 相比4G手机,5G手机更厚一些,而且重基本都在200g以上,这已经相当厚重了。如果手机支持更大功率的快充,要想保持电池容量不变,唯一的方法就是把电池变大。这样一来,手机会更厚,这是消费者难以接受的。多年来,苹果手机只支持18W快充,并不是苹果技术落后,而是因为要保持iPhone外观的轻薄性,使用更大功率快充就要牺牲电池容量。加之苹果手机电池密度太大了,使用大功率快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太多。 写在最后:虽说手机大功率快充已经解决了电池爆炸的风险,但这种牺牲电池容量换来的技术,对用户体验提升并不大。的确,65W快充提升了充电速度,可电池更不耐用了;40W快充的充电速度慢一些,但电池更耐用了。毋庸置疑,与其他技术一样,快充技术也需要一个平衡点。
自去年开始,手机刷新率之争拉开了序幕。不到一年的时间,手机屏幕刷新率已经达到了峰值。即将发布的红魔5G游戏手机会用上144Hz的屏幕,这是骁龙865处理器能够支持的最高规格。 这边屏幕刷新率大战正酣,手机屏幕分辨率也被拉升到了新高度,OPPO旗舰Find X2会搭载一块3K分辨率的屏幕。虽说3K分辨率并不是业内最高规格,但屏幕分辨率已经没有太大的竞争空间了。 去年,索尼的旗舰手机用上了4K屏幕,这一度被业界人士称为噱头。事实证明,4K屏幕这个高规格的硬件,并没有阻止索尼手机衰败的命运。问题来了,手机屏幕刷新率已经达到峰值,分辨率也没有太大上升空间,接下来手机厂商在屏幕参数的PK上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手机屏幕的一些参数已经超出了人眼的识别能力。比如,2K屏幕与1080P屏幕,很多人是观察不出来的;而60Hz刷新率和90Hz刷新率,用户的感知也不太明显。显然,手机厂商一味拿屏幕硬件参数说事,这仅仅是为了营销。 事实上,手机厂商一味把屏幕硬件参数拉高了,反而影响了手机用户的综合体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搭载2K屏幕的手机,要比搭载1080P屏幕的手机耗电;90Hz刷新率的屏幕,也要比60Hz刷新率的屏幕耗电。屏幕更耗电,手机的续航时间也更短了。 评测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同样的分辨率下,三星S20 Ultra开启120Hz刷新率续航时间10小时2分钟,开启60Hz刷新率续航时间为12小时23分钟。不难看出,仅120Hz刷新率这一功能还是非常耗电的,功耗会增加20%左右。如果同时开启2K分辨率,那手机的续航时间还会缩短。 不难看出,手机刷新率这一功能对手机续航能力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更高的屏幕刷新率和分辨率,对硬件资源的消耗也更厉害。目前,骁龙865是性能最强的手机芯片,只支持144Hz刷新率。考虑到手机GPU的性能本身就有限,在玩游戏的时候,手机屏幕各项参数全部调到最高,游戏效果反而并不好。 有数码发烧友透露,现在很多手机是无法同时启用2K分辨率和120Hz刷新率的,因为这太耗电,而且系统运行可能会出现卡顿的情况。由此来看,现在的技术条件,还不足以支撑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同时运行。有曝料称,即将发布的Find X2支持2K和120Hz同时开启,这也是一大卖点。 毋庸置疑,手机屏幕的硬件参数PK已经没有是一项负优化。在激烈的竞争下,手机厂商一味拿屏幕分辨率和刷新率说事,这是技术创新匮乏的一个突破点,并且演变成恶意竞争。可以肯定的是,明年手机屏幕参数PK将会暂时告一段落,因为确实没什么可拼了。
最近一段时间,5G手机不支持n79频段的事件还在发酵。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五花八门的言论铺天盖地,真相更是无从谈起。梳理了一下各方的观点,请教了一些业内人士,笔者得出了靠谱的答案。 严格来说,5G手机不支持n79频段算不上硬伤,但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中国移动5G用户。在未来的5G产业发展中,n79频段是一个什么角色呢? n79频段是一个重要的频段 从公开的频谱规划信息来看,中国移动的5G共拥有2个频段,分别是n41和n79。目前,中国移动的5G基站都是基于n41频段的,频率范围在2515MHz-2675MHz,共160MHz带宽。 那么,n79频段在中国移动的5G网络发展中是一个什么角色的?从频谱规划来看,n79属于高频段,频率范围是4800MHz-4900MHz,共100MHz带宽。在拿到5G牌照的四家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用户规模最大,一个频段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才有了n79这个新频段。不过,目前中国移动并没有部署n79频段。 据多位负责网络规划的资深人士透露,未来n79频段主要用在5G的室内覆盖,主要是针对高铁站、机场、商场和体育馆这种人流密集的场所。按照3GPP的要求,5G网络要满足每位用户100M的带宽分配。在一些体育场馆,经常会有几千人聚焦,单纯靠n41频段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这就需要n79频段。 未来,在高铁站、机场这种人流量大的场所,同时使用n79和n41频段,这样能够提高5G网络的连接速度。加之n79属于高频段,100MHz的带宽,能够提供速度更快的5G连接,适合室内大量用户的覆盖。所以,如果5G手机不支持n79频段,在人流量大的区域,5G上网速率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5G手机不支持n79频段影响很大 从频段的划分和中国移动的规划来看,n79频段的应用场景是一些人流量大的经营场所,以及室内的5G覆盖。从这一角度来说,如果5G手机不支持n79频段,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相信很多用户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在4G时代,观看一些明星演唱会的时候,手机经常出现无法上网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演唱会的现场基站太少,无法满足几千用户同时上网的需求。为此,速度更快的5G网络,在人流量大的经营场所需要多个频段来覆盖。 毋庸置疑,在一些使用n41和n79两个频段覆盖的5G覆盖区域, n41频段的用户满了后,可以直接使用n79频段。如果手机不支持n79频段,那有可能无法上网。由于n79频段是中国移动的专属5G频段,5G手机不支持n79频段,对中国移动的用户会有很大影响,但不会影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用户。
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 2021年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1)中的四个趋势正在推动近期人工智能创新。这四个趋势是: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小而宽数据策略、人工智能平台的操作化,以及数据、模型和计算资源的有效利用。Gartner高级首席研究分析师Shubhangi Vashisth表示:“人工智能的创新速度飞快,技术成熟度曲线中一半以上的技术将在二到五年内成为主流技术。边缘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决策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创新都将在未来几年对市场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人工智能市场仍处于逐步发展阶段,位于技术萌芽期的人工智能创新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见图一)。这表明终端用户正在寻求超出当前人工智能工具功能范围的特定技术功能这一市场趋势。 图一、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来源:Gartner(2021年9月) Gartner认为以下四项趋势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 1.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Responsible AI) Gartner研究副总裁Svetlana Sicular表示:“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可信度、透明性、公平性和可审核性对各类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仍在日益增加。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有助于:实现公平(即便数据中存在偏见也不例外)、获得信任(尽管透明度和可解释性方法正在逐步发展)以及在确保监管合规的同时,努力克服人工智能的概率性质。” Gartner预测到2023年,所有人工智能开发和培训人员都必须具备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知识。 2. 小而宽数据(Small and Wide Data) 数据是成功人工智能计划的基础。小而宽数据策略能够实现更强大的分析和人工智能、减少企业机构对大数据的依赖,并提供更丰富、更完整的情境感知。 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5年,70%的企业机构将被迫把重点从大数据转向小而宽数据,这将为分析工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并减少人工智能对数据的需求。 Sicular表示:“小数据的关键在于使用只需较少数据就能提供实用洞察的分析技术,而宽数据则能实现各种数据源的分析和协同作用。把这些策略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实现更强大的分析并有助于获得更加全方位的业务问题视角。” 3. 人工智能平台的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 of AI Platforms) 运用人工智能促进业务转型的紧迫性和关键性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平台的操作化需求。这意味着将人工智能项目从概念转向生产,从而可以依靠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来解决企业范围内的问题。 Sicular表示:“根据Gartner的研究,只有一半的人工智能项目能够从试点进入到生产,而这些项目的平均完成时间为9个月。人工智能编排和自动化平台(AIOAPs)和模型操作化(ModelOps)等创新正在实现可重用性、可扩展性和治理,加快人工智能的采用和增长速度。” 4. 资源高效利用(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鉴于人工智能部署所涉及到的数据、模型和计算资源复杂性与规模,人工智能创新需要最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多重体验(multiexperience)、组合式人工智能(composite AI)、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和Transformer因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解决各类业务问题而引起了人工智能市场的关注。
作为科技行业的风向标,从今年的CES大展可以看出,AIoT依然当前消费电子产品一个最显著的发展趋势之一,它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全方位的影响,特别是在智能家居领域。 如果说IoT让家居连接在一起,实现便捷的统一化管理和操作,那么AI技术的融入,则能让每一个家居成员都变得更加智能、聪明,进而提升产品效能,丰富用户体验。 AIoT的火爆吸引了越来越多终端设备厂商的入局,智能家居的产品品类也越加多样,其中智能门锁更是最受关注的品类之一。门锁是家门进出的关卡,很多人选购智能门锁,也正是因为它更好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以目前市场最主流的指纹智能门锁为例,由于指纹有着唯一性的优势,而且是“终身携带”。人们不需要担心钥匙丢失带来的安全隐患,或是忘带钥匙带来的不便,只需轻按指纹就能开门。不过指纹也存在一定的受限场景,它属于接触性的指纹识别技术,因此一旦使用者指纹出现破皮或者手湿等情况,就会出现解锁困难等问题。人脸识别智能门锁则是最新的趋势。作为非接触式的生物识别技术,它不需要主动交互,能够充分地“解放双手”,当用户不方便去按指纹,掏钥匙时,直接通过人脸识别功能进行解锁将极大地增加解锁便利性。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人脸识别也指纹识别理论上也有更好的表现。 人脸识别在智能门锁的兴起,也成为AI技术全新的落地场景。不久前,AI头部企业商汤科技率先进军这一领域,推出“3D人脸识别智能门锁解决方案”,3D人脸识别成为其中一大亮点。 3D人脸识别,定义智能门锁新趋势 商汤科技“3D人脸识别智能门锁解决方案”以SenseID智能人脸识别模组为核心,整合了AI算法、3D仿生双目红外摄像头,SoC计算芯片等软硬件于一体,将商汤科技领先的3D人脸识别技术,带给终端用户,打造便捷、安全、高效的入户体验。相较于传统的2D人脸识别,3D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势非常显著。2D人脸识别方案主要采用单目RGB摄像头,仅能捕捉到图像中的色彩信息,无法感知图像中不同物体元素的远近,换句话说,系统认为图像中的所有信息都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因此存在被平面人脸照片欺骗的可能性。而3D人脸识别会在RGB的基础上补充图像中的深度信息,形成立体的空间视觉能力,可感知三维物体的立体形态,相较于平面图像,其在识别精准度和安全性方面就拥有了天然的优势。再配合商汤强大的3D人脸识别算法,就能够打造出卓越的刷脸体验。 目前,市场上的3D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基于三种解决方案:3D双目视觉、TOF(飞行时间)和3D结构光。结构光在短距离内拥有更好的精度,而ToF的适用范围更广,但这两种解决方案都存在成本和功耗相对双目视觉较高的短板。当然,无论什么硬件脱离了背后的核心“算法”,都没有办法达到安全,快速,低功耗的综合体验。 在老冀看来,人脸识别的发展会整体从2D向3D过渡,但在硬件方面上会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适用不同的方案。对于智能门锁而言,双目视觉方案性价比更高,但这种方案也更倚重算法性能,而这也是商汤作为AI企业的优势所在,通过领先的算法能力,结合软硬件的综合集成和优化,能够在人脸识别智能门锁行业上形成鲜明的领导作用。便捷、安全,刷新智能门锁新体验 以搭载了SenseID智能人脸识别模组的德施曼小嘀R5智能门锁为例,它在人脸录入时即要求从上、中、下、左、右等五个角度进行录入,保证多维度的人脸特征捕捉,这也是区别于普通2D人脸录入方式的地方。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带来1.2秒极速解锁的体验,用户在走近门锁的过程中,模组就会捕捉人脸并进行比对,在用户伸手开门时,就已同步完成解锁,不用钥匙,不用指纹,真正做到解放双手,无感通行!此外,在戴眼镜,发型变更,化妆等多种情况下,以及强光、逆光、暗光等多种光线环境下都有良好的变现,识别无压力。在识别范围方面,这套解决方案也为不同身高的用户提供了便利性支持,可以在水平方向50度,垂直方向70度的大广角下进行人脸识别,从大人到小孩,都能完整覆盖。带帽解锁示例更值得强调的是安全性表现。SenseID智能人脸识别模组在商汤的3D活体检测算法和仿生双目红外摄像头等软硬件技术加持下,可实现对多种非活体攻击的有效防御,从人脸图像的高清照片、屏幕翻拍、人皮面具等,有效分辨出当前解锁的人脸是不是真人,充分降低用户的安全焦虑。而且整个活体检测过程在人脸识别解锁的过程中同步完成,不需要用户做出任何配合动作,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又不丧失人脸识别的便捷性优势。这些功能的背后都来自于商汤科技强大的原创3D人脸识别技术的加持,不仅实现比2D人脸识别更高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带来真正“3D人脸解锁”体验,并且商汤3D人脸识别算法在该芯片平台上做了深度的优化和完整的迭代,同时兼顾了极高的性能和较低的功耗。 深厚底蕴,为不同目标受众带来不同价值 老冀认为,商汤科技结合自身在AI领域的优势地位和行业经验,已经推动AI智慧城市、手机、零售、金融、广告、汽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此次下沉到“智能门锁”行业,有着诸多意义。 首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商汤科技提供的先进3D人脸识别方案,不仅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使用体验,同时凭借商汤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能让用户在选购多一层放心。而与门锁企业联合传播,对于强化商汤自身品牌的C端认知,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对于门锁企业来说,商汤这套整合了芯片、算法、摄像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厂商提供了一流的智能化软硬件基础。相比于厂商自研,直接运用商汤的模组无疑能够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用更快的速度将最终产品推向市场; 从智能门锁的行业角度来看,人脸识别技术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事实上,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多种人脸识别智能门锁产品,但由于大多没有AI企业的背书,在安全性等方面难言有良好的表现。商汤此时率先进军这一市场,便能够起到定义行业趋势,树立行业标杆的作用。这些功能的背后都来自于商汤科技强大的原创3D人脸识别技术的加持,不仅实现比2D人脸识别更高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带来真正“3D人脸解锁”体验,并且商汤3D人脸识别算法在该芯片平台上做了深度的优化和完整的迭代,同时兼顾了极高的性能和较低的功耗。 深厚底蕴,为不同目标受众带来不同价值 老冀认为,商汤科技结合自身在AI领域的优势地位和行业经验,已经推动AI智慧城市、手机、零售、金融、广告、汽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此次下沉到“智能门锁”行业,有着诸多意义。 首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商汤科技提供的先进3D人脸识别方案,不仅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使用体验,同时凭借商汤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能让用户在选购多一层放心。而与门锁企业联合传播,对于强化商汤自身品牌的C端认知,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对于门锁企业来说,商汤这套整合了芯片、算法、摄像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厂商提供了一流的智能化软硬件基础。相比于厂商自研,直接运用商汤的模组无疑能够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用更快的速度将最终产品推向市场; 从智能门锁的行业角度来看,人脸识别技术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事实上,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多种人脸识别智能门锁产品,但由于大多没有AI企业的背书,在安全性等方面难言有良好的表现。商汤此时率先进军这一市场,便能够起到定义行业趋势,树立行业标杆的作用。
每家持续优秀的企业都有一个好的愿景,这个愿景将贯穿企业生命周期的始终,比如:阿里的愿景始终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迪士尼则围绕“使人们过得快活”以穿越不同技术和经济周期;亚马逊始终强调信息时代要以客户为中心;谷歌让人眼花缭乱的创新都是为了“组织世界的信息,使其有用和可用”。 如今,全球的顶级高科技企业,无论是美国的Google、Facebook、微软、苹果,还是中国的百度、阿里、腾讯、华为,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愿景,但是却不约而同地向着同一项技术而努力,它就是AI(人工智能)。这是因为,AI是一种重构现有世界的力量。从基础设施,到用户交互,到业务运营层面,AI都不再只是简单的改良,而是重构。例如,PC互联网之于传统的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之于PC互联网,都是典型的重构。每一次的重构,都伴随着新的传奇的诞生,老的传奇的衰落甚至终结。 AI注定会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最激动人心的力量。老冀认为,AI时代竞争的天平又偏向了百度,这得益于百度坚持多年的愿景,得益于百度长期积累的整合信息的竞争优势。因此,百度的AI战略必然与其他科技巨头有所不同:百度必须围绕整合信息做文章,打造一套完整的信息操作系统。而百度的新篇章,可能从成为一家“操作系统级公司”开始。 AI是通用目的技术,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实,AI不仅仅对于百度很重要,而是对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AI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通用目的技术(GPT)。 什么是通用目的技术?说白了,就是哪里都能够用到的技术,这种技术具备三大特点:1.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的不完善,有很大的改进空间;2. 多用途,可以用在各个行业;3. 有很强的溢出效应。 要知道,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可以称得上通用目的技术的也不过只有26种,远的有1000多年前发明的轮子,让它的使用者占据了碾压性的优势;更近一些的还有工厂体系和蒸汽机技术,让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世界从此崛起。到了20世纪,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又掀起了一场信息革命。 麻省理工学院的Erik Brynjolfsson教授认为,通用技术从发展到成熟,再到提高国民经济生产率增长,会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周期;要发挥通用技术的潜力,必须依赖与其相关的创新技术的发展,以组合式创新推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通用技术的发展需要极为耗时的额外创新和投资。 而对于企业来说,一旦能够率先掌握通用目的技术,往往就能够获得碾压式的竞争优势。在过去这些年的企业历史中,我们看到掌握了工厂体系的福特汽车从此崛起,成为一代汽车霸主;个人电脑的普及,也让英特尔和微软称霸世界;互联网的迭代速度则更快,已经先后出现了雅虎、Google、Facebook三代霸主。而当互联网这种通用目的技术与零售、终端、企业服务等结合之后,又先后将苹果、亚马逊、微软送上了全球市值之王的巅峰。而AI,则是人类诞生以来的第26种通用目的技术,它最大的特点是帮助我们人类超越了我们智力的边界。因此,无论如何强调AI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科技巨头都提出了自己的AI战略。 先说一下科技行业的大神级企业——Google。2016年年底,Google将公司的发展战略从过去的“移动为先”(Mobile First)调整为“AI为先”(AI First),由谷歌大脑(Google Brain)统领超前技术研究,并将AI应用扩展到所有产品和服务。同样是在2016年,Facebook发布了未来十年规划,将AI和VR/AR、连接作为公司未来5-10年的三大发展方向,将AI作为下一个十年技术路线的核心。2017年,亚马逊和微软也发布了公司层面的AI战略;即使傲娇如苹果,也在2018年在AI上投下了重注。 有趣的是,中国科技公司百度,甚至更早就提出了自己的AI战略。在2016年6月8日大理举行的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彦宏发表了主题演讲《下一幕:人工智能》,将AI确定为百度的公司级战略。这也意味着,在争夺未来技术制高点的竞争中,中国公司第一次站在了最前列。此后,另外两家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才发布了雄心勃勃的AI战略。而在正式提出AI战略之前,百度更是早在2013年1月就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IDL),此后又接连成立了大数据实验室(BDL)、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商业智能实验室(BIL)、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实验室(RAL),完成了在AI各个细分领域的研究布局。 “深度学习正在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深度学习框架是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4月23日,百度CTO、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海峰在首届WAVE SUMMIT 2019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上表示。信息操作系统,是百度的菜 在老冀看来,各大科技公司先后推出的“AI战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战略。原因很简单,所谓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变化,依据本身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既然AI是一种通用目的技术,这就意味着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各大科技公司都能够掌握这种技术,仅仅只是AI技术本身并不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也就谈不上是真正的战略。如果不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仅仅依靠掌握通用目的技术,无法形成真正的企业战略。 给大家举个例子。移动互联网也是一种通用目的技术,昔日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很早就很重视这种技术。如今大家公认,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是从2007年1月苹果推出iPhone开始的。而实际上早在2006年10月,诺基亚就已经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并发布了自己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在当时的“Nokia World 2006”大会上,时任诺基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培凯表示:“诺基亚渴望站在这一新时代的前沿,并成为真正融合互联网和移动性的公司。”此后,诺基亚发起了大量的收购,推出了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平台——OVI,整合了包括音乐、游戏、电子邮件、地图和多媒体在内的多种服务。 可是,诺基亚仍然未能转型成功。究其原因,作为传统硬件公司的诺基亚,过于孱弱的软件和服务能力并不支持其雄心万丈的战略转型——当时诺基亚力推的塞班(Symbian)操作系统,无论从稳定性、可扩展性来看,都根本无法与IOS、Andriod展开竞争。 由此可见,任何一家科技巨头要想在AI时代取得成功,必须依托自己过去的基因和竞争优势。老冀认为,AI时代竞争的天平又偏向了百度,这是因为搜索引擎从存在那天起就是个人工智能产品,搜索引擎的进化史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化史。同时,百度积累多年整合信息的竞争优势得以凸显。 熟悉全球和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对于互联网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发,一直都是门大生意。在美国,通过对信息的人工分类和整理,成就了门户巨头雅虎;在中国,同样也诞生了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此后,Google和百度又通过更为有效的信息整合工具——搜索引擎,取代了门户的王者地位。 可以说,对信息的整合一直都是百度的强项,以至于过去十几年,百度的公司使命一直都是“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直到2017年,百度才发布了新使命“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PC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的信息都存在于Web网页端,信息与信息之间通过网页链接自由跳转。对于拥有全球顶级的标签、索引、分类等搜索引擎技术的百度来说,做信息的整合可谓如鱼得水。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在信息整合上的优势面临APP的巨大挑战。苹果发明的APP模式让移动互联网的信息集中于一个个APP当中,无法实现网页链接那样快捷的跳转。此后,随着微信等“超级APP”的崛起,信息更是被互联网巨头们圈在了自己搭建的、有围墙的花园之中。这个时候,基于Web网页的搜索已经是无能为力。由此,一直执迷于Web网页搜索的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移动时代,大力出奇迹。”在前不久的百度2018年第四季度总监会上,李彦宏一语道破了移动互联网的竞争规则。当然,不甘心受困于“APP孤岛”的百度也试图“大力出奇迹”,不仅接连收购了91无线和糯米网,还推出直达号,特别是砸了大量资源进军O2O,希望重新获得对信息的主导权。 可是,百度过去的优势在于Web端,既没有重运营基因,更不擅长整合线下资源。因此,移动互联网的过去十年,确实是百度失去的十年。 好在如今形势有了变化。随着AI技术的普及,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又一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越来越懒,越来越直接——门户时代,用户需要费尽心思去各个频道寻找信息;搜索时代,用户需要“百度一下”,点击链接才能找到需要的信息;AI时代,用户要做的只是刷一下屏,所需要的信息流就扑面而来。 而当AI与物联网、5G、柔性显示等技术结合在一起之后,用户甚至连刷屏都不需要了——AI会根据用户所在位置、所需场景、所思所想,将用户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种终端直接推送过来。显然,这又是擅长整合信息的百度的“菜”。 因此,同样是做AI,百度的AI战略必然与其他互联网巨头有所不同:百度必须围绕整合信息做文章,打造一套完整的信息操作系统。当然,老冀在这里所说的“操作系统”,并不是像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那种窄义的操作系统,而是集成了技术、运营、连接、合作、平台的一整套生态系统,它将极大地拓展百度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商业想象。 操作系统级公司将有无穷大的连接力,比如小度助手可以“inside”手机、汽车、家居等,实现万物互联;操作系统意味着大平台大影响,一个平台连接多边,紧密协作,共生共荣,对抗竞争,构筑护城河;操作系统还将是一个繁荣强大的生态圈,发挥网络效应,带来用户/交互的指数级增长,构建强大的生态影响。在操作系统之上,新的经济体就成为可能。 技术、连接、商业,一个都不能少 对于打造围绕信息的生态系统,百度其实并不是生手。早在PC互联网时代,百度就团结了当时作为信息“长尾”的众多网站和站长们,通过百度联盟这个平台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生态系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还推出了直达号、小程序等产品和服务,试图进一步整合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 不过,AI时代的信息整合更为复杂,也需要百度花费更多的资源和精力。从老冀的观察来看,百度已经搭建了三大模块: 一. 技术模块 如今在AI相关技术领域,百度开始收获丰硕的成果。前不久,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布了《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百度以2368件的申请量在国内申请人中位列第一,远超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头雁”。除了申请总量的绝对优势,百度在自动驾驶、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搜索和智能推荐四大AI关键技术领域,也分别以 155、570、693、576件的申请量在国内申请人中位列第一。 各种AI技术汇集成了如今的百度大脑,它已经进化并迭代到了3.0版本,并形成了从芯片到深度学习框架、平台、生态的AI全栈技术布局。延续了此前最完整、最开放、最前沿、最活跃的生态特点,百度大脑3.0首次在业内提出了以视觉语义化、语音语义一体化、自然语言理解等为核心的“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概念,它使得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大数据、多元知识等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未来将广泛应用于新零售、智能客服等场景。有了百度大脑的加持,我们看到百度客服机器人打的电话,机器模拟的人声已能做到对答如流;无人超市等新零售场景里,机器已经能够准确地识别顾客“拿起商品”、“放下商品”、“将商品从A处放到B处”等行为。目前,百度大脑已经全面开放了130余项场景化AI能力和解决方案,每天被开发者调用超4000亿次。 有了百度大脑,百度就能够真正理解和整理海量的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分发给需要的用户,从而完成AI时代的信息流闭环。 二. 连接模块 正如老冀前面所说的,AI技术的普及几乎是与物联网同时到来,并且会在物联网中大显身手。当然,这也对连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这个新的时代,连接不再仅仅意味着连接PC和手机,信息也不仅仅是出自于PC和手机,而是来自于被智能化的万物。无论是生产线上的传送带,还是马路上奔驰的汽车,抑或是家里的冰箱,只要它们被智能化,被接入物联网,它们就成为了信息的制造者和接收者,它们就需要被连接。 如今,为了连接万物和各行各业,百度为AI时代打造了两大开放平台:一个是对话式人工智能交互平台小度助手,连接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另一个则是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主要针对汽车和出行行业。而为这两大平台提供底层技术支持的,则是百度潜心研发多年的百度大脑和百度智能云。 小度助手正在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智能语音助手。截至2018年12月,搭载小度助手的智能设备激活量超过2亿台,环比上涨45%;每月的语音交互达23亿次, 并连续八个季度实现每季度数据翻倍。小度助手技能开放平台目前拥有约2.7万个第三方开发者,可提供包括网络电台、视频直播等1000多种技能支持。再说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百度在今年1月CES上发布了全球首个智能驾驶商业化解决方案Apollo Enterprise,并发布Apollo 3.5,覆盖更多、更复杂的自动驾驶场景,支持市中心、住宅场景等城市道路路况。截至目前,百度已经获得超过50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在国内遥遥领先。Apollo合作伙伴也已超过135家,持续领跑自动驾驶行业。此外,Apollo还与一汽、沃尔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生产商用L4级轿车。此外,借助百度大脑和百度智能云,百度AI已经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三. 商业模块 从科技行业的发展历史上来看,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和生态系统,都需要有一套成功的商业模块,帮助众多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实现成功的商业变现。典型的如百度的凤巢系统,苹果的App Store。 坦率地说,目前百度AI的大规模商业变现还不成熟,还在探索之中,不过已经出现了一些成功的雏形。例如,2017年百度基于用户画像和推荐等AI技术,推出了“千人千面”的信息流原生广告,2018年就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云服务已经是全球验证的商业模式,百度智能云业务已经连续几个季度保持100%的增长。此外,小度助手的技能商店则有望复制苹果的App Store商业模式。激活企业文化,更能打的百度 那么,既然在AI时代,百度打造信息操作系统的战略与百度既有的基因和能力非常匹配,是不是说百度的战略就一定能够成功? 老冀先举个反面的例子:早在2006年IBM就联手Google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并在随后推出了蓝云计算平台等针对性的产品,但是IBM直到现在仍然未能在云计算市场进入全球前三名。究其原因,就在于当时的IBM通过向企业客户推销“黑盒系统”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以至于企业文化变得非常慵懒和保守,从而失去了进军新业务的进取心。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多么的重要。 老冀认为,百度的战略要取得成功,同样需要企业文化和组织能力的重新激活。实际上,相当长一段时间,外界认为百度已经不能打了。以至于李彦宏不得不在公司内部提出要打造“狼性文化”。要知道,当年与360和Google大战三百回合并取得胜利的百度,是丝毫不缺狼性的。 实际上,狼性文化只能靠打仗才能重新激发出来。为此,李彦宏亲自指挥了百度全面转型AI后的首场大战——信息流之战。从2017年11月起,他在百度科技园5号楼6层设立了一个新办公室,这是手机百度及Feed的办公区域。每天早上8点半,他都会跟核心团队开会,天天如此,就是为了打造百度APP上的信息流。有了AI技术的加持,百度APP不仅仅只是被动响应用户的搜索需求,还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爱好主动推送信息。从目前来看,这场硬仗百度算是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只用了半年时间,百度APP的DAU(日活跃用户)攀升到了1.5亿。App Annie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中国IOS和安卓总榜综合月活用户排名中,百度APP位列第6,正好压今日头条APP一头。更让百度人兴奋的是,通过这场AI首战,百度的狼性文化回归了。 在打硬仗的同时,还要重建企业文化的基石。2017年12月,百度成立了文化委员会,由当年百度“七剑客”之一的崔姗姗担任秘书长。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百度内部可谓静水潜流,开展了战略对齐、商业价值观对齐、企业文化对齐、人才观对齐等多项“对齐运动”。如今,每个月百度都会召开一次与员工面对面交流的“简单之约”,李彦宏等高管都会出席,向现场员工和内网上的全体百度同学讲解公司的大事小情,解答员工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对于那些能够打硬仗的管理者,百度改变了过去论资排辈、一年才Review一次的惯例,实现了及时的、破格的晋升。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百度先后晋升了十几位总监和“高T”(技术体系高级工程师、架构师、科学家),绝大多数都是辛苦打拼了十年以上的“老百度”。另外,百度还雷厉风行地推行高管年轻化,12位新晋的副总裁如负责MEG事业群的高级副总裁沈抖、负责SLG事业群的副总裁景鲲等,他们大多出生于1975-1985年间,正值当打之年,不但有战略视野,同时能打硬战。 在AI时代,一个更能打的百度已经回来了。如今,在关系到未来竞争力的AI产品上,百度也已经初尝胜绩。正如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李彦宏在内部邮件中所言,无论是信息流、视频,还是小度智能音箱、百度智能云、自动驾驶,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正如老冀在文章前面所言,AI是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它将深入改变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商业形态和环境。因此,对于众多科技巨头来说,在AI上的竞争是一场输不起的长跑。在这场关于AI的长跑中,蓄力已久的百度开始发挥整合信息的优势,通过打造信息操作系统,从而成为一家“操作系统级”的公司。如果百度的设想能够实现,它将成为AI时代的领跑者。
在手机采集完脸部信息之后,老冀特意走到了房间的暗光地带,然后将手机对着自己的脸,竟然奇迹般地解锁了。 这部手机并不是iPhone X,而是OPPO的原型机,之所以能够实现暗光下的人脸解锁,就是因为它采用了与iPhone X一样的3D结构光技术。更让老冀吃惊的还在后面,OPPO研究院硬件研究中心总监白剑博士表示,OPPO将在6个月内在手机产品中实现3D结构光技术的商用。业界纷纷传闻,已经有四年没有发布新品的OPPO 旗舰机——Find系列即将重出江湖,并且采用3D结构光技术。(OPPO研究院硬件研究中心总监白剑博士) 由此,OPPO很有可能会成为最早采用3D结构光技术的安卓手机厂商之一。要知道,当去年9月苹果发布了采用3D结构光技术的Face ID之后,就对安卓阵营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直到现在,安卓阵营推出的人脸识别技术仍然是2D/2.5D技术,仍然无法很好地解决暗光下识别、准确率等瓶颈难题,因此也无法用于支付等高安全性场景。也正因为如此,各大安卓手机厂商都在紧锣密鼓地跟进研发3D结构光技术,只是没想到一向不怎么谈技术的OPPO却有可能拔得头筹。当3D结构光遇上5G 虽然平时不怎么谈技术,但是并不意味着OPPO就没有技术。5月10日深圳OPPO研究院,OPPO召开了一场关于技术的发布会,现场演示了采用3D结构光技术的人脸解锁等应用场景。 要知道,3D结构光技术量产的难点,既有硬件的集成化和微型化,还有算法模型的建立和优化。据老冀了解,OPPO的技术团队历经4轮硬件方案的迭代和10轮算法的迭代训练,终于实现与苹果一样的识别精度——百万分之一,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量产的问题。未来6个月内,拿着内置了3D结构光的OPPO新机的用户,终于能够像iPhone X用户一样暗光解锁和刷脸支付了。 此外,OPPO对于3D结构光的思考并不只限于苹果划定的小圈子。在5月10日的发布会现场,OPPO还演示了利用结构光技术生成一张精度达到0.6毫米的3D人脸模型,相比2D照片它能更精确区分眼睛、嘴唇、鼻子等各个器官,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高精度的磨皮、美白、瘦脸。该模型也可用于模拟影棚灯光效果的3D补光渲染,或是进行精确的AR贴纸与调整人物表情。OPPO认为,这仍然只是3D结构光技术应用的开始,未来如果能够将3D结构光与5G技术结合起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化学反应? 在发布会现场,OPPO演示了基于5G技术的上下行速率连接。OPPO通过一部支持5G NR的终端原型机下载了一部1.04GB大小的“OPPO R15宣传片迪丽热巴版”视频文件,最高速率能达到1.4Gbps的水平,整个下载过程仅需要6.7秒的时间。同样是使用这部原型机,上传一部156MB大的OPPO R15产品视频,峰值速率达到160Mbps,上传时间仅用时7.9秒。(5G下行速率演示)接下来的高潮是两大技术的完美结合。发布会上,OPPO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个采用3D结构光技术的5G视频通话演示。该演示通过OPPO手机集成的3D结构光相机采集三维人像信息,利用高通的5G新空口终端原型机,最终在远端接收显示器实现三维人像画面的还原。当栩栩如生的三维人像出现在显示器上并实现实时视频通话的时候,现场一片惊呼之声。这也意味着,我们离《头号玩家》和《星球大战》中那种虚拟和现实融为一体的未来已经越来越近了。(全球首个采用3D结构光技术的5G视频通话) 5月10日,OPPO狠狠地秀了一把自己的技术“肌肉”。如果说3D结构光技术是OPPO研发人员最近一年攻关的成果,那么对5G的研发则早在3年之前已经启动。OPPO研究院标准研究中心总监唐海在2014年加入OPPO,他透露,早在2015年初OPPO就正式成立了5G通信标准团队,招募了多名具有长期国际标准经验的专家。 (OPPO研究院标准研究中心总监唐海)那么,如今OPPO在5G上的实力如何?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OPPO的5G研究实力在国内手机企业里都处于领先水平,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1. 在所有5G相关领域,包括网络、终端、业务等方面,OPPO都有较深技术储备。在国际权威标准组织3GPP中,OPPO提交的文稿数量居全球终端公司前列,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2. 在5G国际标准化中,来自OPPO的技术专家被指定主持“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这一核心方向的讨论,组织华为、爱立信、高通、诺基亚、三星、LG、中兴、大唐、联想/摩托罗拉、英特尔等各大公司的专家高质量地完成了这个设计参数众多、方案争议巨大的技术方向的标准化工作。 3. 2018年1月16日,IMT-2020(5G)推进组在北京发布了第三阶段技术规范,OPPO在此次5G试验的编写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参与规范制定的唯一终端厂商。而在5G手机的商用化方面,OPPO同样走在了行业的最前列。OPPO已经宣布致力于在2019年成为首批推出5G手机的终端厂商。在2018年1月25日的“Qualcomm中国技术与合作峰会”上,OPPO CEO陈明永表示,“OPPO不一定第一个,也会是前一两个做出产品的手机厂商,而且是体验很好的产品。” 一切技术都是为了消费者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作为离消费者最近的手机厂商,OPPO时刻想着的不仅仅只是技术本身,更是技术与技术的结合、技术与应用场景的结合。在OPPO看来,即将到来的5G正在模糊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边界,而3D内容将是进一步推动沉浸式用户体验的因素。凭借OPPO在影像方面的技术专长以及对用户需求的独特洞察,OPPO未来将通过5G和3D结构光技术,面向用户实现包括安全支付、三维重建、AR和游戏等突破性应用场景,提供前所未有的移动体验和无限可能。 在今年3月19日的OPPO R15新品沟通会上,OPPO宣布联合商汤科技推出OPPO AR开发者平台,并采用搭载Qualcomm骁龙660移动平台的OPPO R15梦镜版进行了引人入胜的AR游戏体验展示,游戏玩家使用智能手机摄像头和传感器对户外环境进行追踪和感知,并实时映射在正在进行的游戏当中,从而将游戏玩家带入别开生面的实景“开黑”战场。在老冀看来,也许这才是更真实的OPPO。它总是将自己强大的技术实力隐藏在炫目的营销背后,总是在最合适的时刻用最合适的技术推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和应用。 当消费者为手机的续航能力发愁的时候,OPPO推出了VOOC闪充,它采用了独有的低压大电流和智能全端式五级防护技术,让手机充电既快又安全,真正做到了“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在2016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OPPO又展示了采用全新低压脉冲算法的VOOC超级闪充技术,能够在15分钟内将手机电池充到100%。还是在这次大会上,OPPO还展出了另一项黑科技——SmartSensor图像芯片防抖技术,可以感知并计算出三个轴的瞬间抖动,并且可以在十几毫秒内做出补偿,实现三轴防抖。据悉,这就是手机行业的第一个芯片防抖技术,也是全球最小的光学防抖技术。 有业界专家如此评价OPPO:OPPO就像是古龙小说中的小李飞刀,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必中。 如今,这位武林高手的“内功”又上了新的层次。4月4日,OPPO宣布正式成立OPPO研究院,旨在全面提升公司技术创新和研究能力,基于并超越用户需求开展核心技术预研与储备,为公司未来产品的竞争力创造技术条件。OPPO研究院总部设立于深圳,下设北京研究所、上海研究所、深圳研究所、东莞研究所、日本(横滨)研究所和美国(硅谷)研究所,在软件、硬件及标准三大领域展开研究工作。在成立仪式上,OPPO研究院院长刘畅表示,OPPO研究院将聚焦在软件、硬件和标准三个领域,围绕5G、人工智能、影像处理和新材料新工艺等研究方向开展前端研究,为公司未来产品的竞争力创造技术条件。 因此,当我们为OPPO实现全球首个采用3D结构光技术的5G视频通话而惊叹不已的时候,OPPO已经在研发更多的黑科技,从而推出更多令消费者激动不已的新产品和新应用。
3月7日,中国联通宣布在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6座城市率先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的办理。该业务简单便捷,用户只需添加一个 eSIM 附属智能设备,使手机终端与附属终端共享一个电话号码和套餐资源,即可实现独立蜂窝移动通信。通俗地说,就是给主号码来电时两个终端将同时震动,任意终端均可拨出电话,不需携带手机亦可随时保持互联。 可以预见的是,这项新业务将会首先应用于苹果公司去年发布的第三代智能手表——Apple Watch Series 3上面。与前两代Apple Watch必须通过蓝牙连接到iPhone才能打电话、接收信息不同,此款手表的用户只需通过iPhone自助开通手表通信服务,即可独立接入运营商移动蜂窝网络,支持电话、接收信息等通信功能。有了内置eSIM卡的Apple Watch Series 3,喜欢跑步的朋友们有福了:以后再也不用带着一个大大的手机臂包,还要装着部手机,以至于影响跑步的状态了。 那么,这个eSIM卡到底是什么东东呢? eSIM卡又称嵌入式SIM卡、虚拟SIM卡,是GSMA(GSM协会,全球移动运营商组成的组织)所推出的一种可以远端启用的新一代SIM卡规格。为满足未来物联网应用与机器对机器(M2M)设备的需求,GSMA在2014年的Mobile 360 Series中东大会提出新一代SIM卡规范,2016年2月发布针对智慧手表、健身追踪器及平板店的eSIM卡远程配置规范,2016年6月发布用于智能手机的eSIM规范。这个规范获得了全球超过30个电信营运商、芯片厂商及苹果、三星、Google等巨头的支持,成为主流规范。 eSIM卡在物理上还是一张实体SIM卡,但是它可以直接嵌入在移动设备的电路板上,其尺寸只有6.0mm×5.0mmx×0.9mm;要知道,目前智能手机上最小的Nano-SIM的尺寸是12.3mm×8.8mmx×0.67mm。由于ESIM卡的体积要小很多,就可以省去传统SIM卡的卡槽空间,从而让移动设备的尺寸做得更小。2015年,三星发布了首款支持eSIM功能的智能手表三星Gear S2,此后不久,华为也发布了支持eSIM功能的Huawei Watch 2 Pro。2017年10月,谷歌发布的Pixel 2/Pixel 2 XL在保留传统SIM卡槽的同时,首次在手机上加入了eSIM功能。(三星Gear S2) 其实,早期的苹果有自己的如意算盘。2014年,苹果发布的iPad Pro、iPad Air 2、iPad mini 3中已经加入了Apple SIM,虽然与eSIM卡雷同,但由于当时苹果并不是GSMA的合作伙伴,Apple SIM的技术规范是苹果专属的,与eSIM卡仍然有所不同。 实际上,苹果过去一直都更青睐SoftSIM技术,这种技术不同于eSIM,根本就不需要实体SIM卡,而是由终端厂商控制写入SIM卡的信息,从而截断了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联系,改由终端厂商向用户出售通信服务。 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就会出现如此可怕的现象:用户只需要在手机屏幕上点几下,根本就不需要再去移动营业厅,也不需要再跟运营商打交道,就可以随便更换运营商,而且可更换的运营商范围还是终端厂商圈定的。 这也意味着,终端厂商掌握了用户的选择权和主导权,运营商完全被管道化和边缘化了,运营商当然不干了。经过一番博弈之后,苹果也做出了让步,接受了GSMA的eSIM卡规范,去年在此基础上推出了Apple Watch Series 3。看来,还是大家一起赚钱更稳妥一些。前面老冀也已经提到,2017年10月谷歌发布的Pixel 2/Pixel 2 XL首次在手机上加入了eSIM功能。如今,已经开始接受eSIM卡的苹果会不会在iPhone上加入eSIM卡?有了它,iPhone不需要再增加卡槽就能够实现“双卡双待”功能,而这正是中国和很多非欧美国家用户迫切需要的功能,也会进一步增加iPhone的吸引力。 实际上,eSIM卡的尺寸还能够做得更小,这也使得未来它不仅仅只是运用在智能手机上面,而会更多地进入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设备当中。 2016年麦肯锡曾经预测,自2019年开始,eSIM卡在M2M(机器对机器)市场的产值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95%,而传统SIM卡市场则仅有5%。可以预见,5G的快速普及将出现大量的物联网应用,从而拉动eSIM卡市场的高速增长。而在目前,咱们还是先在最新款的Apple Watch上体验一下eSIM卡的魅力吧。
在2月27日巴塞罗那的世界移动大会(MWC)上,中国联通携手阿里巴巴展示了网络差异化服务与移动办公结合的创新应用,并描述了智能化的未来办公场景。其中有一个关键服务,就是阿里云通信发布的“智选加速”服务,被认为是5G垂直应用场景的超前预演。 几乎所有移动用户都会遇到网络卡顿的问题,后果有时候还挺严重的:它会导致你手游对战时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也会让你直播时错过热情粉丝送来的飞艇,还会让你在与爱人视频时卡得想摔手机……如今,依托阿里云高速通道、CDN等技术,“智选加速”将为应用提供移动网络端的加速保障,它有以下三大亮点: 1. 智能感知:根据业务类型,在4G网络中提供适配不同业务的QoS保障策略,并且这种保障的策略是根据实时的网络承载质量来智能感知并实现实时调度。 2. 智慧运营:互联网化的接入方式,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按需调用、秒级加速、实时监控。 3. 全网覆盖:连接三家运营商,实现运营商无线网络能力的汇聚,一点接入,全网生效。目前,“智选加速”服务将率先面向阿里云客户开放,主要面向以下应用场景: 1. 手机游戏类业务加速。为手游应用提供商提供4G网络加速能力,提高游戏的载入速度、游戏渲染效果和对战响应速度等,在网络高负载场景下提供低时延保障,确保对战更流畅,无忧上分。 2. 网络直播类业务加速。为移动直播应用提供商提供4G网络加速能力,在任何时间、地点保障4G网络的传输速度,确保直播的流畅性和用户体验。 3. 企业通信类业务加速。为企业移动办公如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提供网络保障,保证语音、视频会议的声音和画面传输质量,避免出现延时、卡断现象,保证会议双方沟通无障碍。 4. 移动支付类业务加速。满足手机银行、证券等移动互联网金融应用的移动网络加速需求,提高业务处理响应速度,保证客户的每一笔交易能够稳定、 正常进行,避免因网络问题造成的交易失败及重复交易。经过了4年多的探索,阿里通信找到了一整套与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双赢的合作模式。 说起来,阿里通信也是较早就拿到虚拟运营商牌照的玩家,开始做170号码的批发和零售业务。在过去的这几年里,由于批零价格倒挂等原因,很多虚拟运营商做170号码,要么做不起来,要么赔了不少钱。 阿里通信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的业务局限在“倒号”上面,而是充分利用阿里巴巴庞大的生态资源,与运营商展开全面的合作。 第一个是消费者(2C)领域。如今,运营商也希望有更多渠道触达消费者,于是阿里通信帮助运营商在天猫上开店,并将运营商的全业务搬到网上营业厅。如今,已经有超过90%的联通和电信省公司在天猫上开店,中国移动省公司的网点也在持续增加中。此外,阿里通信还将阿里的内容生态与运营商对接,先后推出了钉钉卡、蚂蚁宝卡等各种定制卡。 还有一个是中小企业(小B)领域。阿里通信发现,运营商的组织架构中有面向消费者的市场部,也有面向大客户的集团客户部,就是没有面向中小企业的部门,就是因为运营商缺少低成本触达小B的渠道和手段。 而这却是阿里的天然优势,要知道,阿里云上有100万的开发者,钉钉上有几百万的中小企业,淘宝网本身就是中小商户的聚集平台。阿里通信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把运营商的能力云化并赋能给中小企业。 为此,阿里通信首先推出了云通信1.0版本——阿里大于,它融合了三大运营商的通信能力,将传统通信业务和能力与互联网相结合,创新融合阿里巴巴生态内容,全力为中小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优质服务。阿里大于用淘宝帐户打通了三大运营商通信能力,通过这个平台,中小企业及开发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短信验证码发送、短信服务提醒、语音验证码、语音服务通知、IVR及呼叫中心、码号、后向流量、隐私保护相关的能力,实现互联网电信化。 去年10月云栖大会期间,阿里通信又推出了阿里云通信2.0版本,希望获取运营商更多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用更简洁、方便的模式开放给阿里生态。(阿里通信总经理余鹏武) 阿里通信总经理余鹏武表示,打通运营商与中小企业之间连接的关键点有两个: 第一个关键点是运营商的能力需要被深加工。其实,运营商本身有很强的能力,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这些能力过去一直都分散在各技术和业务部门,没有做很好的封装,无法直接提供给中小企业。当然,这也要求运营商自己的系统通过NFV等模式进行云化。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些中小企业出于保护客户隐私的目的,希望能够做到一机多号。其实早在十多年前,运营商就具备了这个能力,但是由于运营商一直都是各省公司各自为政的属地化管理模式,无法做到码号资源的有效聚合,这个业务过去一直都没做起来。 在看到了一些打车平台的这个需求之后,阿里通信在运营商的一机多号上做了深加工,然后提供给打车平台,结果大受欢迎。如今我们在使用神州专车等打车服务的时候,司机与我们通话的时候,只会显示一个170的虚拟号码。 第二个关键点是抓住应用场景。比如说企业最常见的电话客服场景,阿里通信就为天猫/淘宝商家开发了一个功能,当客户的投诉电话打过来的时候,接线员的屏幕上就能够看到客户的姓名以及TA在天猫/淘宝上的消费记录,让客户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很多业务只有跟场景整合才会有更好的生命力,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在阿里的物流、金融、零售生态中找到用户的场景,这是我们阿里云通信2.0需要着重考虑的事情。当阿里云通信跟运营商连接的时候,必须创造出一些不同于基础通信的需求。”余鹏武强调。 余鹏武认为,随着5G的到来,网络能力开放的时代就要来临了。众所周知,5G并不仅仅只是移动网络连接速率的提升,更是泛在的网络,它将把工厂里的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家里的各种电器甚至家具,马路上奔跑的车辆等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全部连接到网络当中,组成无所不在的物联网。 过去3年,阿里通信一直都有一支几十人的团队在持续开发物联网的云平台。有了阿里大生态的支持,阿里通信要做的就是与运营商开展充分合作,一起共赢天下。
2月4日,荣耀总裁赵明应邀做客央视《对话》栏目,与世界神经调控学会中国分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教授栾国明,知名文化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达闼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人工智能行业专家黄晓庆,汉森机器人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索菲亚的创造者大卫汉森等共话AI。 索菲亚作为全球首个被授予公民身份的机器人,引发了大面积的关注和讨论。而荣耀赵明对此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赵明在栏目中表示,“作为产业界人士,任何产品都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索菲亚只是一个产品。赋予这样的产品以公民身份,从工业的角度来讲还为时尚早。” 正是这颇有理性色彩的论断,抢走了2月4日央视《对话》栏目中全球首个机器人公民索菲亚的风头。也让“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该获得公民身份”的议题,得到了一个现实的工业化回答。认为索菲亚当公民为时尚早,恐怕这是会让索菲亚爸爸有几分失望的回答。但这却反映了作为AI工业代表荣耀的清晰思考。实际上,赵明在栏目中正透露了一个工业化AI的解法,也给出了三大关键议题的回答。人工智能价值在哪里?边界在哪儿?如何实现对于人工智能的目标?这三大议题也是很多人所关心的,我们来看荣耀的答案。人工智能需要以人为中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其一,价值:服务于人类赵明认为,很多人都在关心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演进,但是事实上,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真正帮助碳水化合物的人更好的发展和演进,让所有人的智商都可以达到200、300,甚至1000,智商不受120的限制。 赵明强调,“作为产业界人士,所有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工作带来的发展和演进都是为人类服务的,都是让人类更加强大。” 说到底任何科技只有辅助于人才有发展,AI想成为工业5.0的变革角色,也必须服务于产业、服务于人。工业化AI不仅让AI有了实际意义,更提供了AI发展进化的土壤,使其在不断升级完善的良性循环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清晰的目标是路径的开始,目标错了无疑只会南辕北辙。 其二,边界:以人为中心边界的问题实际上是价值问题的延伸。人工智能在不断的打破边界,而没有任何边界和约束的人工智能是很危险的。人类必须为其设置边界。赵明表示,人工智能也需要有人来教育它分辨善恶和好坏,并且 整个社会和企业、产业服务还是要以人为中心。 其三,路径:更新迭代不断创新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的目标?赵明认为人工智能需要迭代创新,不断强化功能,才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必须得有一个良好的迭代土壤。而手机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之一。手机为人类7X24贴身服务,链接了几乎所有人类需求与解决行为。 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取代人类,这个问题早已甚嚣尘上。所谓“智者千虑”,过多的纠结实际上也透露了目前科技界、行业界对于AI发展目标的不明确。而“笨鸟”荣耀提供的实用主义的解法,让很多人担忧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与其担心会取代人类,不如想想如何利用AI让自身更强大,过上更好的生活。 AI技术只有能落地才能真正强化人类 喊得出豪言,也必须得有相应的解法。央视不会自己打脸,之所以唯独请了荣耀作为工业化AI的代表,自然有其深刻地考虑。实际上,华为与荣耀是目前行业中唯一对AI提供了落地解法,并有可能变革消费者行为的。 那“AI强化人类自身”这一论断如何实现?我们不妨看看荣耀Magic和荣耀V10是怎么做的。 Magic是2016年底荣耀推出的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机,荣耀V10则是2017年推出的全球首款芯片级人工智能手机。荣耀V10搭载麒麟970芯片,实现了荣耀人工智能手机的全面进化。 我们先看荣耀Magic的表现。假设一个场景:一台荣耀Magic的主人,刚到一家新公司上班。当荣耀Magic了解清楚主人的行为习惯之后,Magic就会在每天早晨闹钟响起同时主动告诉主人,从住所到新公司需要多少时间,让主人把握时间不迟到。如果用户晚上加班超过两个小时,Magic也会提示:“夜深了,早点回家休息吧”。这贴心程度堪比女盆友。 荣耀V10则比荣耀Magic要更聪明。当用户使用荣耀V10与朋友聊天时,智慧系统就会识别用户在聊天中的地点、天气等关键词,并自动进行定位或获取相关内容。如果提到了“看电影”,荣耀V10会主动给出电影的售票链接,从“需”到“果”的智慧处理,免除了语音指令、语音识别的烦恼,这也是V10通过自我学习实现的,变“被动”为“主动”。而当用户出门用滴滴时,它的锁屏界面也会主动显示司机的车牌信息,是不是比女朋友还“贴心”? 如上种种,实际上是AI强化人类的第一个方面,即基于场景、行为数据的深度学习获得的主动服务人类的能力,这让手机可以像人类管家一样随时满足用户所需,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而“AI强化人类”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于人的“赋能”上,当用户使用AI手机拍照的时候,它能够在用户拍摄的过程中实时分析拍摄场景,并分别针对人像、美食、夜景等13种不同的场景进行相机参数的设置,做到随手一拍皆为大片。当用户自拍的时候,它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调节肤色和亮度,美肤级别也恰到好处。前置摄像头在AI助力下,懂得突出人像、虚化背景,还懂得智能美颜。大大缩短用户的和专业摄影师之间的技能差距。 赵明在对话栏目中也说到,“其实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是人体能力的延伸。 这与人工智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关系。人工智能本质上都是由处理器、软件和系统的自学习功能来实现的。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大大缩短人们跟任何专家的之间的差距。” 在2017年12月极客公园“AI手机元年下的变革和思考”的主题活动中,赵明就曾表示,“荣耀把AI看作人脑的协处理器,对于未来,AI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被严重低估了的。” 可以看出,这是经过荣耀的实践检验的说法,也是赵明一贯的理念。 A面“帮助”,B面“赋能”,AI帮助人类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赵明则提到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领域内,人工智能跟人体的结合会越来越快,而且会超出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独领AI的王者“荣耀” 虽然AI是被视为能够变革时代的颠覆性技术,但是,想要驾驭它并不简单。实际上,荣耀在AI布局上,时间、格局、生态都远超于行业。 早在2012年华为建立“2012实验室”开始,荣耀就开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2016年12月,荣耀推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个产品——全球首部AI手机荣耀Magic,迈出了产业化的关键一步。2017年年中,华为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AI芯片麒麟970问世,早于高通、联发科等,同年11月,搭载麒麟970芯片的人工智能手机荣耀V10横空出世。 实际上,人类的AI探索早经历了多次高峰,最早的一次是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之后。AI技术就获得了很多国家政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甚至军方的目光,研究开发基金纷纷而至,而1975年仅会下象棋的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没有产生像“承诺那样的重要影响”只是浪费钱;随后80年代,日本提出的第五代电脑系统计划再次创造了一次人工智能繁荣,可依旧在1990年因为人工智能并未解决效率问题再次被打入冷宫。 究其种种,都是因为人工智能并未找到一个完整的产业化逻辑,可以使技术有意义,使产品有渠道,让生活被改变的整体解决方案。 而荣耀与华为此次有望真正带来AI未来,关键在于其有高度的产业格局思维,以及建立一个完整AI图景的全面解决方案。具体说来,实际上也就是华为的“芯-端-云”。 多年积累的技术与芯片能力为人工智能实现提供了框架逻辑与硬件支持,销量问鼎全国的移动终端提供了人工智能走入消费者生活的支点,而用户行为数据又反哺了人工智能技术。最为重要的事,荣耀与华为还完成了一个生态的构建,使得这一未来技术得到了无穷止迭代升级的终极秘诀——开放生态。 正如赵明所言,人工智能的进化影响到的是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可以全面提升行业的能力。“真正的人工智能它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思维逻辑,你要出去度假,会从航班、景点的出现一系列串起来,今天垂直领域做的人工智能明显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作为一个手机品牌是最有希望的,因为它跨越所有应用的,它是最有希望把大家联合在一起。” 在以“因AI而变“为主题的荣耀四周年庆暨荣耀9青春版发布会上,荣耀宣布将从“芯”、“端”、“云”三个层次开放AI能力,为合作者提供开发工具、远程调测、应用接入、SDK下载、文档在线、实时客服与应用推广等服务,这意味着华为将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合作伙伴都引入华为构建的AI未来之中。在这个生态里,华为提供了耕耘的工具,大家各出其力,垂直深耕,连通之后就是一个未来消费者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医疗等等的方方面面。 基于“芯-端-云”这样的高度战略,荣耀与华为不是给人工智能画了个圈,而是滚了一个雪球,在荣耀与华为自有专注的人工智能定位核心下,各个产业都被引入其中,最终滚成一个让消费者生活颠覆的新形态。 人是万物之灵,人的需求,才是人工智能的进化目标。在过去几年里,荣耀正是依照这个逻辑,一步步地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并推动其进化、发展和落地应用。 进化之后的人工智能,还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自如。荣耀赵明对于AI议题的理性回复提供了另一个更切实的未来图景,而且,荣耀正成为这个破局者,担起了重任。
美国当地时间1月9日,在2018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台湾芯片巨头联发科技(2454.TW)与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s)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针对智能家居控制协议、物联网芯片定制、AI智能硬件等领域展开长期密切合作,助力加速智能物联网(IoT)发展。此前双方合作的最大成果是家庭AI智能音箱——天猫精灵X1。去年天猫双11期间,阿里巴巴突然将原价499元的天猫精灵暴降至99元,据说双11当天在8个小时内就卖出了超过100万台。而这款天猫精灵X1当中,使用的就是联发科技的智能语音芯片,可谓智能音箱的“大脑”。据业界人士透露,联发科技去年5月发布的智能语音芯片MT8516已经获得了亚马逊下一代Echo音箱、谷歌智能音箱Google Home的订单。再加上天猫精灵X1,据说去年联发科技的智能语音芯片发货量将“翻十倍”,并占据该领域80%的市场份额。 当然,目前智能手机业务在联发科技的整体营收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太高,包括智能语音芯片在内的成长型产品目前只占到整体营收的30%左右,其高速增长还无法阻止联发科技的整体下滑。联发科技发布的未经审计的每月营业额显示,2017年预计实现营收为2382.16亿新台币,同比下降13.54%,出现了最近几年的首次负增长。 不过,这仍然算是个好兆头,说明联发科技不再过分依赖智能手机业务,它正在抢占新的增长点。 过去这几年里,由于三星、苹果、华为这三家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均大规模采用自研芯片,使得第三方手机芯片厂商的市场空间被极大压缩,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市场的芯片厂商将不被市场所看好。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智能手机芯片老大高通也花费47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NXP,从而大规模挺进汽车市场。 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投资者还是相对更看好联发科技的新业务,也许是因为与智能手机业务的相关性更强一些。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联发科技的股价上涨了44.29%;而高通(QCOM:NASDAQ)虽然受到博通收购的有利影响,股价全年仍然下跌了0.55%;在过去一年里,全球科技行业的“风向标”纳斯达克指数则上涨了29.03%。 而从更长远来看,AI智能音箱与智能手机将会是替代的关系。前不久,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数字语音助手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减少了。该调查结果显示,下一波消费技术浪潮将围绕着类似于亚马逊Echo或Google Home的数字助手展开,这可能会给苹果和三星等智能手机厂商带来麻烦,它们在该领域落后于亚马逊和谷歌。 以老冀自己为例,由于在家里的厨房、卧室、客厅分别装备了天猫精灵X1、小米AI音箱、喜马拉雅小雅AI音箱,在听音乐、听广播、定闹钟、查询天气等很多场景下已经不再需要用到手机了。如果以后某个智能音箱能够接入电话和微信,老冀估计在家里的大部分时间就不会再看手机了。 正所谓颠覆智能手机的肯定不会是智能手机,而是别的人工智能设备。如今,联发科技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在为天猫精灵定制适用于智能音箱的专属高性能芯片之后,联发科技又与阿里旗下的AI labs联手打造国内首款支持蓝牙Mesh技术的SmartMesh无线连接方案,推进蓝牙Mesh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商用落地。 据了解,SmartMesh方案支持蓝牙技术联盟(SIG)最新公布的蓝牙Mesh技术及蓝牙5.0功能。联发科技为阿里巴巴量身打造的定制蓝牙芯片(SoC)MT7581及MT7583,具备蓝牙Smart Mesh、自动配对、快速连接、超低功耗等特性,采用该方案的智能家居设备之间能够自动快速进行蓝牙配对和组网,将加速布局以天猫精灵为中心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如今,联发科技已经将“连接下一个十亿的人口与设备”作为公司的下一个发展目标。 就在很多人认为联发科技的手机芯片业务已经被高通打趴下的时候,联发科技却正在迎来华丽的转身,这也充分说明:在讯息万变的高科技领域,没有什么不可能。这方面还有另一个更令人瞠目结舌的例子:此前很多年,NVIDIA的GPU业务一直都被英特尔的CPU所压制,一直行走在边缘地带。而最近两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大发展,NVIDIA一下子咸鱼翻身,市值几乎都要赶超英特尔了。 当然,要咸鱼翻身,关键还要靠自己。联发科技董事长蔡明杰总结出了“一代拳王”理论:对于IC设计业者来说,通过新产品、新芯片及新制程技术,确实很容易产生后发先至的效果,并占领市场。不过,也因为太快成功、太容易成功,不少IC设计公司都落入了被旧产品、旧客户绑住的恶性循环中,让内部资源空转在投资报酬率较低的产品线上,进而被其他竞争对手赶超。也就是说,在IC设计行业,“拳王”往往只能称霸一代。正是由于联发科技有着极强的忧患意识,也就不停地通过技术创新,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过去13年,联发科技的研发投入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中仅2016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17.3亿美元,占到了营收的20%以上。未来5年,联发科还计划投资约66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AI)、5G通信、物联网、工业4.0、车联网、软件与服务、AR/VR等七大领域的研发。 写到这里,老冀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说的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12月29日,浪潮举办了一场名为“云途 无间”的发布会,推出基于OpenStack架构的云操作系统云海OS V4.0,强调开放、安全与智能灵活,帮助用户构建更加强大的融合架构数据中心。云海OS V4.0版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面支持目前最流行的OpenStack架构,并为应用开发者和运维人员提供了更丰富的API接口,便于二次开发和集成,可以轻松实现基于Openstack标准的SDC、SDN、SDS的软件定义环境,用户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云。为了进一步推广自己的产品,浪潮还将提供云海OS V4.0免费试用版,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开源云计算带给他们的便利。(图: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用OpenStack构建混合云在老冀看来,浪潮对OpenStack架构的全面支持稍微有点晚,对于这一点,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解释道,主要是为了保持给客户产品的兼容性和一致性,看清楚了方向再做也不晚。不过,浪潮的竞争对手之一华为早在2013年11月就加入了OpenStack基金会并成为金牌会员中唯一的中国公司,今年华为还推出了FusionSphere 6.0云操作系统,同样是全面兼容OpenStack。因此,浪潮也必须迎头赶上。在此之前,浪潮在承接很多大企业云计算中心项目的时候,就已经与OpenStack服务商Mirantis有很多的合作,也看到了OpenStack惊人的增长潜力。从2010年到现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OpenStack已经成为仅次于Linux的全球第二大活跃开源社区,迅速构建了庞大的生态圈和影响力。来自Openstack社区最新用户调查结果显示,生产系统部署OpenStack的百分比在显著增加,从5月份的49%增长到10月份的60%。同时,亚洲已成为当前OpenStack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市场,而北京则是全球OpenStack工程师最多的城市。而且,当企业纷纷将自己的IT架构转向云,部署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时候,如何管理各种不同的计算、虚拟化、存储、网络资源,已经成为企业非常头疼的难题。而从目前业界的发展状况来看,OpenStack已经成为最为主流的云操作系统。对于大企业来说,他们既需要构建混合云,还需要对混合云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天,到会的阿里云生态首席架构师石立勇表示,“今年双11,天猫、淘宝、聚划算的海量交易运行在阿里云和专有云构建的混合云之上,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混合云弹性架构实践。”目前,全社会对混合云的需求非常强劲,而阿里云的主攻方向还是公有云,服务对象主要是互联网公司和中小企业。如果阿里云希望为行业大客户提供混合云服务,采用OpenStack架构并与浪潮合作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况且,浪潮也是阿里系最大的服务器供应商,对于阿里系的IT架构非常熟悉。在全面转向OpenStack架构之后,浪潮为云海OS的未来规划了六大组件,包括Incloud OpenStack发行版、面向软件定义计算的InCloud Sphere、面向软件定义存储的InCloud Storage,面向软件定义网络的InCloud Network、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平台InCloud Manager、面向软件定义安全的InCloud Security。所有组件将完全构件化,用户可以灵活选择任意模块或整体解决方案部署到业务环境当中。从上面可以看出,已经羽翼丰满的浪潮有着极强的进取心,它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成为OpenStack的发行商,还要借助OpenStack架构的“东风”全面进入虚拟化、云存储、云网络、云数据管理、云安全等与云数据中心相关的领域,成为一家能够提供全产品线的、端到端的供应商。合作才能共赢不过,目前浪潮的优势和积累还是在云计算、云存储等领域,而客户要求的往往却是全面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浪潮能够有开放的心态,与云生态圈中的其他玩家合作,哪怕与他们在某个细分领域有竞争。因此,在发布云海OS V4.0的同时,浪潮还启动了面向云计算生态的“云图计划”:浪潮将推动技术、方案和服务三大“合伙人”制度,计划联合50家以上的技术伙伴、100家以上的解决方案伙伴和1000家以上的服务伙伴,共同为用户提供开放、融合、安全的云计算服务。目前,首批加入浪潮“云图计划”的合作伙伴有19家,包括Mirantis、亚信安全、阿里、七牛、VMware、Citrix、Redhat、Intel、中国电信天翼云、锐捷、深信服、荣之联、天融信、北明、长虹佳华、爱数、UniteStack、EasyStack、九州云。老冀也注意到,其中有些合作伙伴也是浪潮在其他领域的竞争对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与浪潮在云上的合作。浪潮信息云产品部总经理赵文慧表示:“我们希望云图计划的实施,能够将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联合起来,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IT系统支持、更灵活的投资模型、更开放的IT环境。”(图:浪潮信息云产品部总经理赵文慧)合作的结果是共赢。例如,在青岛市政府“政务云”项目中,云海OS V4.0有效整合了青岛市28个部门、300多台服务器、620多台网络和存储设备的IT资源。除了对外提供电子政务服务之外,还构建了全国首例“政务云”平台城际间直线距离达120公里的容灾双活云计算中心,实现两地数据中心资源统一调度、虚拟机自动漂移,平台抗风险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如果没有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浪潮要想完成如此复杂的项目,恐怕也是不可能的。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表示:“OpenStack社区的兴盛,再次印证开源、开放理念确实已成为未来IT发展大势所趋。坚持开放是浪潮云计算战略的唯一选择,也是浪潮融合架构的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云海OS将成为浪潮打造软件定义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的战略产品,成熟可用的OpenStack架构将让所有用户避免厂商锁定、加快业务创新并节约成本,享受到开源计算的种种益处。”凭借OpenStack开放的力量,加上向合作伙伴的开放心态,浪潮能否在这一波“风起云涌”的天空中拼出最美的“云图”?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即将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对于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全球智能终端的领导厂商,联想要怎么做?日前,在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给出了回答:“未来用户需要的是“设备+云服务”完美结合的体验,为此,我们就必须打造更加智能的连接。”杨元庆认为,智能的连接包括五种,分别是:1. 设备和人之间的连接;2. 设备和网络之间的连接;3. 设备和设备之间的连接;4. 设备和用户数据的连接;5. 设备与应用及服务的连接老冀注意到,杨元庆所谈的五种连接,其实都是“设备+”的连接——无论未来的互联网如何连接,都无法离开智能的设备。只不过现在的“设备”主要指的是PC、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而未来的“设备”将无处不在,无论是空调、加湿器、空气净化器、摄像头乃至汽车都将具备计算、存储、网络连接的模块即智能功能,辅之以温度、湿度、距离、颜色、空气质量等各种传感器,能够更加智能和主动地工作。抓住连接核心:“中心设备”业界预计,未来将有500亿台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它们之间差异很大、形态各异,联想难道每一种设备都要做吗?老冀认为大可不必,联想只需要做好那些充当连接核心的“中心设备”就好了。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心设备”呢?老冀认为,PC互联网时代的“中心设备”就是PC,这块业务联想已经做得炉火纯青,做到了PC的全球老大。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另一个“中心设备”,这也是联想努力要攻占的阵地。目前,联想已经把智能手机业务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海外新兴市场上面,联想手机在巴西和俄罗斯已经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并位居第二位,在印度则有望突破10%的市场份额并进入前三名。下一步,联想还将进军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并在时机成熟时回攻中国市场。联想的目标,当然还是要取得全球手机市场的领导地位。当我们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之后,什么设备会成为新的“中心设备”?虽然目前我们还不可能做出精确的预测,但是我们知道,新的“中心设备”能够充分调用、组织、管理好所有的终端,它能够听(Listening)、看(Seeing)、说(Talking),能够懂你(Understanding),还能够用更自然的方式与你进行互动交流。更重要的,它还能够借助云大脑,通过后台的大数据分析,更加主动地为我们提供周到、贴切、及时的服务。举个家庭的例子:在家里,新的“中心设备”就是一个聪明的管家,随时听候你的调遣,帮你管内容、管服务、管健康。你跟它说说话,它就能帮你点外卖、放音乐、查信息、操控其他电器,甚至陪你聊天解闷。它还能成为你的个人健康助理,通过各种传感器,全天候监测你的体征,随时提出健康建议,并能根据实时的天气情况和空气质量,告诉你要不要穿秋裤,要不要戴口罩。联想要做的,就是这种“中心设备”。在未来的家庭环境中,联想不会去做智能冰箱和智能空调,这方面有更专业的厂商去做;但是,联想会去做家庭环境管理的智能设备,通过这个“中心设备”,用户就可以连接空调、冰箱、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所有的设备,能够对家庭环境有更好的管理。设备和云服务:一样都不能少当然,仅仅做好设备也是不够的。正如杨元庆所言,未来用户需要的是“设备+云服务”完美结合的体验,当用户将自己的各种数据、信息和内容都互联网化之后,就需要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检索和管理,还要保证其隐私性和安全性,而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云服务”。在云服务领域,联想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总裁贺志强表示,云是联想未来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它包括联想乐基金、个人云、企业云、智能云、联想在线认证等。目前,联想云服务业务的月活跃用户保持强劲增长并突破1.28亿,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其中用于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茄子快传安卓版在7个海外市场打入了Google Play榜单前十名。老冀认为,在万物互联时代,网络无处不在,智能设备无处不在,用户需要更加个性化和完整的使用体验。这个时候,如果厂商只有设备或者只有云服务都是不完整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有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联想正在加紧布局的“设备+云服务”战略,确实也是科技公司面向未来的、靠谱的发展策略。不过,无论是在设备还是云服务方面,联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今,联想在智能手机市场还处在追赶者的位置;在面向未来的“中心设备”上的技术储备也不够充足;在云服务上的实力与互联网巨头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当然,在老冀看来,联想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充分把握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能力。例如,当看到移动互联网用户希望效率和便携兼得的需求之后,联想推出了YOGA系列“多模式”产品,采用了轻薄设计、表链式转轴、180度可旋转投影仪等创新的技术。老冀认为,离用户最近的厂商,拥有最强的竞争力。在万物互联时代,只要联想继续以用户为中心,把自己对智能设备独特的理解力与正在增强的云服务能力结合起来,两条腿走路,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市场。
10月14日2015杭州·云栖大会开幕,小小的云栖小镇竟然吸引了超过2万名开发者前往。在第二天的YunOS分论坛上,阿里YunOS一口气发布了三大重量级产品和服务:最新版操作系统YunOS航海版light、能够安装到可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YunOS for Wear 、面向开发者和合作伙伴的YunOS开放平台。说起来,YunOS也诞生了5年多的时间了,它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一款智能设备操作系统产品,基于Linux系统,融合了阿里巴巴在云数据存储、云计算服务以及智能设备操作系统等多领域的技术成果,可搭载于智能手机、智能机顶盒(DVB/IPTV/OTT)、互联网电视等多种智能终端设备。不过,YunOS可谓命运多舛,中间先后经历了谷歌封杀、合作伙伴离开、内部管理架构调整等种种不幸,却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倾力扶持下活了下来。相对而言,另一家互联网巨头百度旗下的百度云OS却不得不在今年3月暂停更新和维护了,这也充分说明了做智能设备操作系统有多难!即使是微软这样的软件巨头,其花大力气打造的Windows也从来没有在智能设备上取得成功。那么,YunOS有戏吗?老冀经过这么几年的观察,认为YunOS还有戏:只要维持住目前的发展势头,YunOS完全能够追赶上Windows在移动设备上的步伐。而如果更进一步,YunOS发展成安卓那样成功也未可知。说到这里老冀就要问问大家:刚刚过完7岁生日的安卓,为什么能够如此成功?老冀认为,关键在于谷歌做对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产品。2008年9月,谷歌推出了面向大众的第一个安卓版本1.1,并在用户的参与下快速迭代,如安卓2.0的动态桌面、2.2的全新软件商店、3.0的增强网页浏览、4.0的人性化UI、5.0的Material Design,使得整个系统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好。第二件事是硬件。从一开始谷歌就声称自己不做硬件,后来虽然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但是对所有硬件厂商仍然是一视同仁,一方面吸引了三星、LG、索尼、华为、联想等众多实力大厂,另一方面也有大批中小企业基于安卓做大量创新,从而促进了安卓硬件设备的极度繁荣。第三件事就是平台。谷歌对安卓操作系统开源,开放了大量API,从而降低了安卓应用的开发门槛,吸引了大批软件开发者,他们日以继夜地为Google Play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从而让安卓平台越来越强大。说到底,当年的安卓花了非常大的力气去完善整个生态系统,才得以拿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老冀认为,如今的YunOS要取得安卓那样的成功,同样需要做好产品、硬件、平台这三件大事。YunOS首先还是要从产品上下功夫。老冀试用了刚刚发布的YunOS 航海版light,感觉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YunOS 航海版light大大地超越了上一个版本,甚至已经达到了安卓5.0以上的水准。YunOS航海版light 加入了生物识别、智能语音服务、生活服务中心,引入了大数据分析,让其具备了很强的智能,能够想用户所想。它还打通了阿里系的账号体系,集成了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本地化、个性化的服务。此外老冀还注意到,YunOS 航海版light敢于直击目前安卓操作系统的痛点,在备受用户诟病的安全、功耗、续航和流量方面,都走在了安卓的前面。如果说到产品的缺点,老冀也发现YunOS 航海版light的卡片模式还不太成熟,有的时候呈现效果不佳。YunOS同样需要在硬件上继续努力。在这次分论坛上还发布了YunOS for Wear,第一次将YunOS适用的硬件拓展到了前途无可限量的可穿戴设备上面。在硬件合作伙伴方面,老冀注意到YunOS的两家硬件合作伙伴inWatch和沃邦推出了两款搭载了YunOS for Wear的智能手表,并通过内置支付宝打通了线上和线下支付,给消费者很大的便利。老冀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硬件合作伙伴支持YunOS。其实除了推出YunOS for Wear布局可穿戴设备之外,YunOS还推出了YunOS for Car、YunOS for TV,进军智能车载设备和智能电视。与IOS和安卓相比,大家在新领域的起点基本相同,YunOS还有本土化的优势,相信未来会做得更好。当然,目前手机还是主战场,这次分论坛上就展示了一款搭载YunOS的朵唯女性手机。由于起步较晚,再加上对所有厂商一视同仁的服务策略,YunOS将中小品牌手机厂商作为自己前期和当前拓展的重点,通过为这些手机厂商赋能,帮助他们成长,也让更多三线以下市场的手机用户能够体验到与大城市同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不过在老冀看来,至少在手机这个领域品牌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如果YunOS不能搞定一两家排名前十的手机厂商,未来的市场覆盖还是不够。对于阿里旗下的操作系统,YunOS的目标肯定是做成无所不包的移动互联网大平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YunOS除了开放API之外,还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专门为开发者提供了订阅卡、卡包、移动应用、智能硬件等多项独具特色的服务,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收益,从而让生态系统更加完善。不过,对于用户和开发者来说,YunOS提供的这么多服务,到底哪些有用?恐怕还要看更长时间的考验。据老冀了解,YunOS开放平台不仅仅是软件开放平台,还是硬件开放平台。最近,YunOS正与产业伙伴合作一件大事,叫做ID²。之所以是平方,就是除了产品ID之外,还要提供身份ID。未来,搭载了YunOS的智能设备从出生的第一天起都有唯一的ID,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安全性。我们看到,其实YunOS一直都在致力于做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为整个产业服务。老冀也相信,只要YunOS集中精力把前面所说的三件事做好了,做扎实了,中国同样能够出来像安卓一样成功的操作系统。
前不久,老冀去上海参加了锤子科技新发布的坚果手机发布会,结果在预订的时间又过了一个多小时罗永浩才出来,后来才知道原来锤子科技的网站遭受了数十G的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致使本来准备在发布会后开始预售的网站陷入了瘫痪。由此可见DDoS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巨大威胁。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即使网站停止运行一天甚至几个小时都是不可原谅的,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互联网公司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防止这种致命的攻击呢?让1T的海量攻击消于无形9月17日,老冀在北京望京昆泰酒店,观看了一场关于DDoS的实战演练。其中,乐视云作为模拟攻击方,百度云加速与两家合作伙伴CloudFlare和中国电信云堤则是防守方。下午3时许,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CEO、乐视战略项目副总裁吴亚洲一声令下,一场针对云加速3.0的大流量攻击发起了。第一波攻击来自乐视云海外节点,一开始就有数十G的流量,超过70G后百度云加速启动蓝色报警。而后,攻击流量逐渐增加至350G左右,云加速开始发出橙色报警。云加速启动合作伙伴CloudFlare的海外防御,通过Anycast进行流量分摊防御。第二波攻击则来自国内。在第一波海外攻击被压制无法取得效果的同时,攻击方又启动了新一波的国内攻击,攻击流量增加到了600G,再次对该网站发起疯狂的攻击。也几乎就在同时,云加速发出红色预警,云堤启动了近源压制,把攻击流量在攻击源头的省内进行了拦截,余下的数百G流量持续在云加速ADN中心进行清洗。看到两波攻击的效果都不理想,攻击方只好孤注一掷,攻击总流量突然升至1T以上,现场的媒体记者们都惊呆了,因为这已经刷新了全球的最高纪录,这个流量已经相当于12306春运期间,最高请求数的20倍,也是最高峰值带宽的83倍。再做个比较,一般国内中小城市的总带宽也就500G左右,如果此时的这个流量全部打到某个中小城市的IP上,整个城市就会断网。虽然只是短短的10分钟的实战演练,百度云安全总经理马杰的心却始终放不下来。倒不是对自己的百度云加速没有信心,而是担心瞬间这么大的异常流量会引起网监部门的注意,回头找他“喝茶”。不过,通过这么一次真刀真枪的演练,也确实让业界见识了百度云加速出色的防御能力。当检测到异常的大流量攻击的同时,百度自主研发的DDoS/CC清洗算法就会自动运行,并且与CloudFlare和云堤形成联动:云加速识别到来自国外的攻击流量,通过Anycast在路由层面分散到全球超级节点进行清洗;国内攻击流量则是云加速将攻击特征同步给云堤,由云堤进行近源清洗。整个攻防过程中,正常的访问得到回源,而攻击流量则被清洗掉。由于百度云加速的合作节点分布全球各地,1Tbps的流量打到云加速平台之后,会被瞬时分散到各个节点,并且受到了近源压制。所以对接入云加速的网站和用户造成的影响几乎没有。而且,像北京、上海等国家级网络节点的带宽非常高,经过初步清洗的流量就不会对网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普通的网民也很难察觉出网络异常,但专业人士都能在网络上检测到当天有大流量经过。不只是加速这也是2015年4月百度收购安全宝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产品发布。通过这次收购,百度云安全的市场份额超过了30%,已经是国内拥有最多客户资源的企业网络应用安全保护平台。如今,作为安全宝创始人之一的马杰感觉信心满满:因为百度强大的资源支持,给新成立的百度云安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其实,百度云加速3.0的功能远不止是加速。全新一代智能XDN——这是马杰对百度云加速3.0的定位,它“融合了全球覆盖的CDN网络,智慧安全的BDN网络,抗击超高流量的ADN网络,以及分布式防御DDN网络。但云加速3.0并不止于此,未来,我们还将融入更多个‘DN’,让用户的网站更快的到达全球用户;具备更高的优化和推广能力:建立更强大的抵御攻击的能力。百度云安全总经理马杰指出,百度云加速3.0的特点是:更高、更快、更强。更高指的是,把SEO(搜索引擎优化)作为更高的战略,因为对很多企业而言,防住安全隐患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版主他们把产品卖出去才叫安全;更快指的是,SEO要更快捷地实现,帮助企业把搜索结果推广到客户那里;更强则是指,百度有关键词服务,还有更强的防御能力。在发布会上,马杰再三强调百度云安全的中立性、开放性。“在百度内部,百度云安全部与百度云是独立的两个并行的部门,所以百度开放云也是我的客户。而且,他们跟其他云拿到的接口是一样的。在阿里云或者腾讯云,安全是云的一个子部门,是以服务自己的云为主要目的,而我们是唯一的完全一个独立的部门,所有的云都是我的伙伴。”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百度云安全也能够与电信云、金山云、华为企业云、AWS中国、青云,又拍云、品高云等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进行紧密的合作。“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要让伙伴相信你,一定做到自己内部也是公平的。整个云的生态应该是一个更平衡的生态,对大家都更好。”马杰还表示,百度云安全会将自己的抗DDoS能力、CDN能力等各种能力都以接口的方式向合作伙伴分批开放,目的就是希望整个云的生态是一个平衡的生态,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生态。而百度云安全的目标,就是成为所有云的基础技术服务商。当大家都在公有云市场淘金的时候,百度云安全希望成为卖水卖工具的那个人。
作为安卓手机用户,你是不是还在为手机卡顿而苦恼?你是不是还在担心手机的安全问题?近日,老冀试用了一款名为“UU安全”的APP,将手机中的所有APP更换成绿色版。然后,老冀突然发现,世界变得清净了许多,手机变得流畅了很多,续航时间也延长了50%。用了“UU安全”之后,你发现手机又回到了你的控制之中,你可以从容禁止每一个APP开机自启、后台运行、通知栏消息、发短信、打电话、读取通信记录、获取联系人。你会吃惊地发现,某一款地图APP竟然每隔几个小时就会偷偷地做这些事情,虽然很多事情并不是必须的。这也是UU安全的开发商、北京指掌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伟希望达到的效果。说起王伟,他真的是用生命在做手机安全。王伟曾经在摩托罗拉做过手机开发,2007年出来创办了手机安全公司信安易,从此与手机安全结下不解之缘。(图:北京指掌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伟)老冀记得当时还是智能手机普及的初期,主要还是塞班/Windows Mobile/BlackBerry OS的年代。当时的信安易做得着实不错,成为与网秦齐名的手机安全厂商,就连中国移动、摩托罗拉也都成为其合作伙伴。不过正当王伟做得带劲的时候,信安易的部分投资人却选择了退出。2009年年底,信安易被迫卖给了互联网巨头奇虎360,王伟也成为360手机安全的技术负责人。此后,信安易被改造成了360手机卫士,这也是一款应用最广的手机安全产品。2012年,王伟离开了奇虎360,因为他对中国手机安全的现状非常不满。他认为,现有的手机安全软件并没有解决安卓手机用户的痛点。手机安全新模式在中国,出于商业目的,加上监管不严,几乎所有APP都会选择自启动并在后台运行,即使被清理了之后,很快又会卷土重来。而且,这些APP还会在后台不停地读取手机用户的通讯录、短信等隐私信息,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普通的手机安全软件对此无能为力,这是由安卓操作系统的特点决定的。为了与IOS竞争,安卓选择了开源,并给予开发商更多的权限。而且,所有的第三方APP的权限都是一样的,手机安全软件并没有更高的权限。如果要获取更高的权限,就必须Root手机。且不说Root对于小白用户来说是件非常难的事情,而且Root本身就已经破坏了安卓系统的软件架构,让系统变得更不稳定,从而导致更大的安全漏洞。正因为如此,王伟把现在的手机安全厂商比喻成卖减肥药的,骗骗老百姓还可以,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从奇虎360离职之后,他一直都在冥思苦想一种新的安全机制,能够在不Root手机的情况下,让安卓手机变得更加安全。UU安全的原理是在原有的APP外包上一层外壳,在不改变APP内部的前提下,利用UU安全开发的Java虚拟机接管APP与安卓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就像相当于创建了一个安全沙箱,将用户数据隔离开,即使沙箱里运行了不安全的应用,也不会威胁到用户数据的安全。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你不用Root手机,却能够随意控制任何一款APP的权限:你不让它自启动,它就无法自启动;你不让它读取通讯录,它就永远不可能读取通讯录。通过对APP的控制,UU安全解决了安卓手机普遍卡顿的问题,也有效地保护手机用户的数据安全。“信安易时代解决的是通讯安全,360时代解决的是系统安全,现在我们需要解决数据安全的问题。”王伟认为。在想清楚了安全机制、实现方式和业务模式之后,去年下半年他成立了公司,自己带着40多名软件工程师,一行行地开始写源代码。2015年元旦之前,UU安全的第一个版本就开发出来了。不过,有着“完美主义洁癖”的王伟始终觉得不满意,又花了半年的时间不停地改进,直到今年7月初,UU安全才在各大应用商店正式上线。虽然自己在互联网公司做过很多年的技术负责人,但是这次UU安全的开发却完全不像是互联网的开发模式,因为“安全太重要、太独特了,我们不能用开发普通软件的方式来做安全”。合作且独立如今,UU安全顺利上线了,而紧接着面临的,就是推广的难题。只有当所有的安卓版APP都绿色化之后,中国安卓手机的安全环境才有保障。问题是目前仍然籍籍无名的UU安全,如何才能说服普通用户将手机中的APP绿色化?这里面,显然还有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王伟透露,UU安全的推广会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教育手机用户,让用户意识到软件绿色化之后的诸多好处;还有一条腿就是积极与各大应用商店合作,推出绿色专栏,鼓励开发者发布绿色版APP。“可是,应用商店为什么要与UU安全合作?”针对老冀的问题,王伟解释,如今应用商店的同质化程度很高,大家在APP内容上几乎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一家应用商店率先实现绿色化,让用户感觉到更安全可靠,就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户。他还透露,由于受到手机厂商自带应用商店的冲击,很多互联网公司对UU安全很感兴趣。老冀接着的问题就来了:“BAT、小米、360这个量级的互联网公司,难道愿意将自己的安全交给一家小公司?你过去的360出身,会不会影响与BAT、小米的合作?”王伟沉思良久才不情愿地透露,其实已经有互联网巨头表达了战略投资的愿望,但是他一直坚持对手机安全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导权,因为“没有任何人像我对手机安全这么专注,十几年来就只做了这么一件事情,我把未来的道路都想清楚了”。他表示会坚持公司的独立发展,而不是依附于某一家互联网巨头。王伟确实应该感谢这些年宽松的创业环境,通过创办信安易、创立360手机卫士,如今的他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因此,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想再被别人左右。他个人的生活依然非常简朴,平时就穿程序员常穿的花衬衫,仍然喜欢吃大排档。“我就是个屌丝而已”。不过,为了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他又是非常的大方,给了公司员工们不少的股份,即使比起以慷慨著称的奇虎360,“仍然是他们的四五倍”。不管最后能否成功,王伟已经决心将手机安全进行到底,不为别的,只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这样的创业,难道不是一种幸福?
2005年,我在南开大学读大三,那时新老图书馆的书很多,但知识都属于过去,网络世界风云变化,任何图书馆都无法赶上其变化。10年后,我从天津到北京,从南开到DUKE,从北卡到硅谷,从LinkedIn到Coursera。我看到了PC互联网的发展,也追随了互联网的潮流,进入一个个爆炸增长的领域,从搜索,到互联网广告,从社交到云计算,从大数据到MOOC。大家越来越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在线购物,在线视频,在线娱乐已经深入人心,人工智能的短短几年的发展迅速我,语音识别,机器视觉,自动定位,3D, IoT, WIFI, Bluetooth, iBeacon各种新型技术符号在涌现。每个行业都在被互联网的浪潮重新洗牌,那么教育行业呢?教育,同样也承担着改革,改善和改变的压力。教育的步伐可能有些缓慢。我们的祖先在2000年前也是围绕着大讲堂聆听孔子或者苏格拉底;而现在的大学课堂还是基本如此,多个话筒和PPT的演示。在信息不断爆炸的现在,学习者和老师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2012年作为MOOC的元年,人们开始讨论在线教育,3年过去了,大家还是没看到任何一个大学因为MOOC存在而倒塌,又开始怀疑和否定,这让我联想到Bill Gates说过的话,人们往往高估了未来2年而低估了10年内的变化。其实我们真正观察身边,就发现教育已经发生了变化:翻转课堂,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手机拍照答疑,机器开始渗透到对话中;为线下机构做好服务帮助线上线下结合O2O;教育培训使用硬件,通过机器人编程理解物理世界;游学项目结合旅游市场;互动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等。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叉点,我认为MOOC可能是变革高等教育的支点,因为它将极大的释放教学生产力。那么,围绕着MOOC在未来5到10年,教育革命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场景?#1十年后,MOOC证书跟大学文凭一样重要。人们将不再局限四年本科所学,而是按需学习。教育的内容是开放的,而不是被人为的严格挑选,美学,艺术,科技,个性化教案可以载入。#2十年后,MOOC将被绝大多数大学使用,并直接学分换算。学生前两年在线上学习课程,之后去特定专业的大学面对面上课,并与同伴学习。这既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又让大学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优势。#3十年后,MOOC不仅仅带来的不仅仅是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同时会更多的稀奇古怪的课程:如何骑自行车,如何烹饪制作高汤。#4十年后,MOOC将成为主要方式帮助高校招收新生,离线和在线各占大学收入的50%。两者的集成非常紧密,MOOC作为基础和铺垫准备,为大学后续计划做延伸和加强。#5十年后,对于学霸也可以提供高品质的补充课程内容。把学习课程和工作体验无缝结合。如果工作中遇到新的不解,里面可以调用适当课程补充所需。#6十年后,人们的学习速度提高两倍以上。在同等教学质量情况下,采用网上课程,会更快地学完4年大学。有些微课程,学习者甚至在一周内而不是四个月完上完。#7十年后,只有一半的内容会让全日制大学教师授课。那些最好的老师也许是来自民间,优秀的老师越来越熟练线上进行教学,他们可以拿到丰厚的物质回报,也感受到快乐和育人的成就感。#8十年后,我们不用在购买昂贵的纸板教科书,它将会被MOOC的电子教材淘汰和更换掉。#9十年后,<50%的学习内容由视频来展现。而大量其他的途径,如浏览器中之间编写代码,案例研究,项目运作,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所取代。虚拟现实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教学场景。#10在十年后,最高端技术岗位会要求员工在MOOC平台继续深造学习,学习成绩和成果直接关系到绩效考核。##########事实上,这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已经是可以预示到的几大趋势,以下针对具体的几个场景聊聊。大学的未来技术是无法消除大学的,因为大学是诞生必不可少的新知识、新教学法的地方。到2025年,可以肯定的是大讲堂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大部分的内容和基本技能的实践将通过MOOC,同时其内容质量将远胜于以往的课堂教学。课堂线下经验也为MOOC提高附加价值,可以将重点放在团队讨论,实验,和应用性科学。大学投入更多的努力放在课堂以外的活动,也许是做研究,由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组成的辅导,团队活动,志愿服务,实习,出国留学等。大学的意义不在于知识内容传授,而是支持和加强这些核心学习行为。可以想象的是,人们可以多次回到学校或者在线课堂,去选择更多的机会跟顶尖大师学习。基于大数据的学习新模式要变革教育首先要变革评估方式,变革评估方式就是要变革评估数据基础;人在未来学习的行为被记录成大数据,这个大数据就是评估的基础。2015年,很多人无法人无法完成课程,学习路径也不完善。而到了2025年,可以结合大量的试验和平台积累的学习大数据,创建一个新范式。它可以来激励学生完成课程并领导未来的成功:保证巩固学习成果,超越死记硬背,建立起内容知识,核心认知和社会技能,如自我控制,合作,表现,分析等。新模式的激励机制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之上;学习作为一个社会行为让学习者积极合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经验,最后实现学习者自身利益和目标。同时,数据科学的研究可以应用到更多MOOC上。之前很多实验学科,如天文学(哈勃望远镜引入),生物学(DNA测序),医药(电子健康记录),伴随实验和海量数据定量观测,开辟了人类学习的新的大门,成为知识传授的有力帮手。虚拟现实2015年教学场景非常简单,仅仅通过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来表现教学知识点。2025年可以通过机器人等工具让人们脱离传统学习方式去学习,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感觉及思维方式来最大化学习效果。虚拟现实展现立体型的综合教学模式不只是与老师交互,同时也可以与知识交互,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立体展现,让学生对知识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学天文物理,它的最佳场景是置身宇宙中,学政治,最好是你模拟当个总统来分析国际形势。学法律,你就是法官在复杂的情况下作出最公正判断。并且电脑知道你学习的进程和特点,通过一些刺激和激励,更聪明地提示你,这样既开发了你的大脑,知识也按需所得。超能陆战队中的学习场景可以也不是幻想。人工智能和启发性搜索人工智能正往着实现人与物体,人与服务,人与知识之间的紧密关联的前景,实现“思考即学习”的可能。但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阶段,搜索是最起码的需求。搜索方式会脱离文字框,目前语音搜索与OCR识别,图像识别技术正在迅速提升准确度,2015年我只需要说一句话或者给个提示就可以展现出全息影像。这意味着将来的学习中只要有一个机器语音引擎,更智能的搜索基于意识搜索,大脑只要一想到什么就通过传感器传输到云端在返回给适当终端,或者如阿凡达中把人的意识跟生物对接,直接获得超能力。这是当前机器学习(Deep Learning)与可穿戴设备领域都在探索的方向。百度2015年愚人节推出的神灯搜索对下一代信息整合和学习方式有启发意义。学习社区2025年,每一个学习者已经在网上有公众账号,里面记录他们的证书,上过所有的项目名称,所有提交的作业,他们的课程和社区参与的徽章,目前活跃在哪些课程等。他们可以选择公开的列表,像LinkedIn列出你之前做过什么,MOOC平台可以列出你未来能做什么,大学,课程,专业,和教授都有涉及。这种呈现形式可以是直观的(我之前上过的课程和经历)也可以是隐含的(通过机器挖掘,推断出我可能胜任的工作)。每个人可以创建学习简历,分享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他们可以跟课程感兴趣的其他用户连接,也可以互相推荐课程。可以分享内容(如个性化学习路径)和生活性内容(照片,视频,博客)。2025年学习中心将遍布世界各地,作为同伴和社区的延伸,让学习者无障碍去访问其他学习者。可以想象伴随着学习者的成长,他们的圈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不断演变。大多交流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定期参加小型组织的线下聚会,而小型组织又可以变成大型社区,让大家有归属感。可以说,未来MOOC学习会更加多元化,而且世界上会有更多的接口,知识将无障碍入口,而现在证书价值会越发重要,是一个数据的积累,学习者就可以按需所学,MOOC根据个性特点动态调整教程,最后颁发有价值的证书,让未来的雇主认可。
3月18日在深圳举办的微软Windows硬件工程产业创新峰会(WinHEC)上,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童夫尧宣布了与软件巨人微软的全新合作:联想将成为全球首家在消费产品上全线预装Windows 10系统的PC厂商,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在线下全面为消费用户提供Windows 10升级服务的合作伙伴。老冀注意到,联想的这次“全线预装”,包括了其全线的消费类PC新品、Windows平板新品,同时windows智能手机也已进入实质研发阶段。大家知道,微软第一次将同一个操作系统Windows 10,装进了PC、平板和智能手机三大硬件设备当中,而在硬件设备领域有着最广最全产品线的联想也成为了Windows 10发布后的最早受益者。童夫尧宣布,联想分布在全国的2500家服务站和所有零售店,将会免费为客户升级到Windows 10。到了今年夏天,联想所有的消费产品,包括PC和Windows平板,将统一预装Windows 10。当然,这次双方的合作还拓展到了更新的领域:联想还将与微软合作研发Windows phone手机,这也是联想第一次推出Windowsphone手机。这个新手机将加入由中国移动发起的千元五模项目,以丰富千元五模手机产品。联想已经为这款手机预定了超过百万台的目标,并将于今年年中上市。在去年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之后,联想一下子成为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老三和中国市场的老大。而这次联想在手机上激情拥抱Windows 10,无疑给微软吃了颗定心丸。要知道,过去几年在智能手机领域,除了诺基亚之外,微软一直都没能找到其他重量级的合作伙伴,这也使得Windows phone的市场份额远远落后于IOS和安卓。如今联想的强势介入,或许将改变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格局。双方的合作领域还有更多。联想去年完成了对IBMx86服务器业务的收购,结合联想ThinkServer 和System x服务器业务,联想已在x86服务器市场跃升为中国第一位,全球第三,并在全球160个国家获得新机遇。而服务器操作系统也是微软的核心业务之一,凭借联想与微软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对于联想x86服务器业务发展也是一大利好,这些商机均是IBM和联想前所未有的。说起联想与微软的合作关系,那可就说来话长了。早在1990年起,这两家公司就开展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一起为中国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共同促进了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也成就了彼此。例如,在核心的个人电脑业务上,联想多年来依靠自身强大的供应链优势、生产制造实力和微软提供的优秀的Windows操作系统,取得了持续性的盈利性增长,提升了利润率,也让联想成为了全球PC行业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核心业务的桌面操作系统方面,微软凭借联想这种全球领导型PC厂商的支持和自家Windows系统本身技术、体验的领先优势,在该领域的占有率超过了90%,形成了全面制霸的市场格局。在成就对方的同时,双方的合作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截止至2014年,全球PC市场普及率达20%,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实际便利覆盖了将近15亿人口。尤其是在中国,PC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5%,直接惠及超过7.5亿人口,其中联想的市场份额达到惊人的38.4%。此外,双方的合作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进度。2005年,又是联想,率先在中国推出“正版增值软件”计划,成为中国第一家全线预装微软操作系统的电脑公司。2011年,联想、微软与苏宁三方合作,在苏宁全国1300 多家门店推出100% 预装正版Windows 7 的联想全线个人电脑,这大大推进了中国软件正版化的进程。今年,联想与微软达成全新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正版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在中国面向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用户售出的个人电脑产品将全面预装微软正版Windows操作系统,为更多用户提供超值的正版Windows体验,进一步推进中国软件正版化。这次双方的深度合作,除了带动联想硬件产品的销售之外,还将给联想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从去年开始,联想提出了“优势三叠加”战略,致力于打通所有硬件终端,通过后端服务的支撑,为用户带来最佳的使用体验,这与Windows 10的理念不谋而合。“第一叠加”是个人电脑+移动设备=智能设备。联想将继续为客户提供全系列、创新的互联网设备和体验,力求在运营、渠道和品牌方面,将业务之间的优势共享“第二叠加”是智能设备+后台基础设备=全设备组合。在前端设备领域,联想已经和企业级客户、渠道商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未来还将在包括服务器和存储产品在内的后端基础设备领域,继续抓住发展企业级业务的绝佳机会“第三叠加”是全设备组合+云服务=联想体验。联想将为全套的设备组合打造令人兴奋的体验和附加价值,为客户提供完美的用户体验。有了全新的“优势三叠加”战略,加上微软这样重量级合作伙伴的助阵,联想将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后PC时代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提到高端游戏电脑必然越不过外星人这座大山,外星人系列电脑凭借出色的性能和前卫的造型赢得了许多游戏玩家的美誉。其实除了电脑外,外星人也有自己的游戏外设,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外星人的显示器也一样表现出众,今天我拿到了一台外星人AW3821DW的37.5英寸电竞显示器。初见这款显示器就被它的外观迷住了。主色调为白色,黑色点缀穿插其中,让显示器充满了太空感,确实有点外星人的味道。显示器背面的右上角有一枚外星人logo灯以示身份,点亮屏幕信仰灯同时亮起,非常好看。同时显示器背部支架也有infinite环形光带,支持AlienFX™,灯效可以深度联动190多款游戏,可以随着游戏操作变换灯带颜色。而且灯带全方位支持RGB数值,可以展示出约1680万种色彩,支持玩家自由调节。所以这款显示器靠墙摆放就有点可惜,一定要让显示器的背面暴露在别人的目光之下,让人一眼就看出这个显示器不一般。外星人的造型设计不仅仅满足了玩家的审美,也兼顾了实用性。屏幕四周有散热口,背部的通风设计保证了显示器的工作温度稳定。底部的电缆管理设计也让外星人显示器从背部看上去非常整洁,扣上背部显示器的盖子完全看不出显示器的背部走线。高端显示器的设计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这个设计细节和上面的灯带一定要露出来的想法一致,背部盖板可以让显示器从后面看上去一体性更强。外观上总体来看颜值在线,但是作为37.5英寸的显示器来说,也免不了有些许笨重。在搬运时,支架较沉,屏幕还长,总是找不到发力点。AW3821DW这款显示器采用的是曲面屏设计,曲率达到了2300R。所谓曲率就是指屏幕的弯曲程度,当然这项指标也不是越高越好。曲率小了效果不明显,曲率大了画面还容易变形。所以2300R的曲率刚刚好,贴合人眼使用习惯,也是大家常说的黄金曲率。这款屏幕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屏幕比例是21:9,俗称“带鱼屏”,宽阔的屏幕可以为玩家带来更宽的视觉视野,游戏体验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比如玩英雄联盟之类的竞技游戏,或者是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带鱼屏的视野更大,可以更全面的观察全场局势。再比如配上最近大热的第一视角游戏,赛博朋克2077,就可以让你沉浸在赛博世界里。你就是V,V就是你。而且3840x1600的4K分辨率也让这块显示屏可以驾驭任何显卡,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看电影,4K都可以给带给玩家非常震撼的视觉体验。这块4K屏还是IPS硬屏,无论是 反应速度还是显示稳定程度都很高。配合可调节底座,屏幕可以升降、旋转,为玩家提供更舒适的观看角度。所以它也适合多用户的家庭购买。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尤其是竞技类玩家,刷新率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玩家操作的好坏,低帧率会让反应灵敏的竞技类玩家觉得卡顿。这款显示器搭载了144Hz的超高刷新率,达到了专业电竞比赛的刷新率级别。在高刷屏下,游戏局势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可以被玩家洞悉,更流畅、更清晰的视野给玩家带来的是更舒服的手眼协调操作。就拿英雄联盟来说,实际体验时,明显感觉到反应速度更快了,一些之前使不出来的操作也能使出来了。看来电竞外设真的和胜率有关系。不仅仅是硬件,这款显示器在软件上也丝毫不让步,Nvidia G-Sync Ultimate让显示器的成像速度和显卡的渲染速度保持垂直同步,减少因画面移动而产生的失真,撕裂和拖影等。1毫米的反应速度让显示器不再成为操作的阻碍,所见即所得让玩家在游戏中的反应速度更快。看起来画面更干脆,而且即使画面再晃动也不会产生头晕感,因为清晰,看上去更真实。除了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好也是AW3821DW一大特点,毕竟是旗舰级的电竞显示器,所以表现全面在我意料之中。AW3821DW的色彩艳丽得益95%DCI-P3, DCI-P3其实是美国电影行业推出的一种广色域标准,也是目前数字电影回放设备的色彩标准之一。而DCI-P3达到了95%就意味着色彩覆盖率更大,画面细节处理更逼真,画面颜色更佳细腻。这种屏幕显示效果,即便是不打游戏,看个高清电影也是极好,而且是21:9的比例,看电影还没有黑边。这款显示器也同样支持HDR,但是和其他的显示器不同的是,它的HDR不会产生光晕,原理就在于AW3821DW配备了局部调光技术,静态对比度更好,可以减少光晕的出现。这款屏幕也通过了TUV防蓝光认证,可以有效降低蓝光不频闪。另外,作为和戴尔同宗同源的显示器也同样享有卓越面板保证,只要在保修期内发现屏幕有坏点就可以免费更换。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在选择显示器时都会考虑到这一点,有点像车中雷克萨斯,买车送保养的感觉。总的来说,这块37.5英寸的外星人显示器算是把所有的配置拉满,无论从屏幕素质还是堆料上看都对得起外星人这三个字。如果你是一位重度游戏玩家,这款电竞显示器一定是显示器里的最优选择,因为它不仅自身参数好看,也兼容许多高端显卡的功能和个性化设置,可以把主机和显卡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当然,如果不是电竞玩家一样也可以选择这块超大屏,21:9的屏幕比例非常适合看电影,良好的色彩覆盖率也适合设计师人群。总的来说,如果你计划买一块高端显示器,那AW3821DW一定是你躲不掉的选择。
11月11日,苹果发布了MacBook Air、MacBook Pro和Mac mini三款搭载M1芯片的电脑,近日已经有国内外不少用户陆续收到货了,关于最新M1芯片性能的成绩也浮出水面了。11月17日就有外媒报道已经有用户收到MacBook Pro了,该用户也在Twitter上分享了开箱照片,随后又对电脑进行了跑分测试。测试采用的是Cinebench工具,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了Geekbench跑分网站上M1的成绩,前者比后者测试时间更长,更能反应机器的真实使用情况。结果显示M1单核成绩1498分,多核7508分,单核只比主频2.81GHz的十一代酷睿i7-1165G7差一些,而16英寸MacBook Pro搭载的i9-9880H只排在第五位,单核1183分,差了25%以上。不过多核成绩仍然是i9领先,为8818分。不过要考虑到此次搭载M1芯片的产品都属于性能较低的版本,定位并不适合特别繁重的任务,因此没有与16英寸MacBook Pro一决高下的必要。这次MacBook Air同样搭载了M1芯片,对比前代产品单核得分1119分,多核4329分,单核成绩高出近30%,多核直接超出70%以上,而显卡性能更是没得比。外媒AnandTech对M1的GPU性能进行了测试,在3D Mark跑分中M1略高于GTX1650,而远超集成显卡的i7-1065G7。在用Rosetta 2转译《古墓丽影:崛起》进行测试,M1在1080P高画质下帧数平均40左右,成绩不如GTX1650,但这只是转译版本而不是原生支持,因此还有大幅优化的空间。总体来说M1的诞生可以看出苹果对自研芯片诚意满满,的确想依靠ARM架构给自己赢来下一个十年。这边Mac搞得如火如荼,iOS那边也没闲着,近日iOS/iPadOS 14.3 Beta 2版本已经发布了主要是对Beta 1中Bug进行修复。在iOS 14.3中苹果给iPhone 12 Pro系列带来了ProRAW照片格式支持,这个功能在发布会上已经进行了详细介绍,不过要注意的是RAW格式照片体积较大,约25MB,因此要谨慎注意手机空间。另外就是对PS 5 DualSense手柄支持,还有开发者在文件中发现了AirPods Studio的耳机图标,以及对AirTag的支持,相当于曝光了两款产品,根据以往经验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上市了。
10月22日晚,华为Mate 40系列新品发布会正式召开,会上发布了Mate 40系列的多款产品,包括Mate 40、Mate 40 Pro、Mate 40 Pro+以及与保时捷联名打造的Mate 40 RS,另外还更新了无线耳机和智能眼镜两条产品线,FreeBuds Pro、FreBuds Studio和Eyewear 2,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即将成为“绝唱”的麒麟9000。这款麒麟芯片的巅峰之作集成了153亿个晶体管,比A14的118亿个多出近30%。麒麟9000搭载了ARM最新的Mail-G78 GPU,24核心,性能比骁龙865+高出52%!,NPU提升幅度更大,速度比后者快出2.4倍,不过CPU提升幅度较小,高出骁龙865+大约10%,应该是把大部分空间留给了GPU和NPU,也就是说麒麟9000的游戏性能以及AI性能将大幅提高。除了芯片Mate系列最出彩的就是相机了,常常被人调侃成“买相机送手机”。Mate 40和Mate 40 Pro都是后置四摄,主摄都是徕卡5000万像素,前者支持5倍光学变焦+30倍数码变焦,后者支持7倍光学变焦和50倍数码变焦。而Pro版本都配备了前后电影摄像头和超大广角,XD Fusion硬件实时视频HDR可以实现更加平衡的曝光效果,表现力超过iPhone 11 Pro Max。另外Pro+版本还多了一颗ToF镜头,支持光学防抖,17倍光学变焦、20倍混合变焦和100倍数码变焦。外观上全系都采用曲面屏挖孔设计,只不过Mate 40是单孔,Pro系列是双孔“药丸”,90Hz刷新率+240Hz触控采样率。Mate 40和Mate 40 Pro都有三种玻璃材质颜色:亮黑色、釉白色和秘银色,另外还有黄色和绿色两种素皮配色。Pro+版本采用的是纳米微晶陶瓷材质,只有陶瓷黑和陶瓷白两种颜色。Pro系列还支持IP68防水,Mate 40支持IP53级别防水,前者采用4400mAh电池,支持66W快充和50W无线充电,Mate 40版本采用4200mAh电池,40W快充,但不支持无线充电,而且Mate 40搭载的是麒麟9000E芯片,性能较另外两款差一些。最后说一下售价,虽然还没在国内发布,但大概也能根据欧洲地区售价进行估计了。Mate 40 8GB+128GB起售价899欧元,约合人民币7089元,Mate 40 Pro 8GB+256GB售价1199欧元,约合人民币9454元,Mate 40 pro+ 12GB+256GB售价1399欧元,约合人民币11032元。
今年1月的CES电子消费展上,宏碁发布了ConceptD 7 Ezel翻转屏笔记本电脑。利用屏幕背部的Ezel铰链,这款笔记本的屏幕可以实现5种工作模式,主要服务于专业的设计人员,帮助其在任何时候实现创作、共享和写作,售价29999元起。ConceptD 7 Ezel是ConceptD 7系列的衍生产品,后者有多种配置可选,最高可选择RTX2080显卡。而ConcepD 7 Ezel的最大亮点除了翻转屏幕外,还有4K高清屏幕、i7-10875H处理器,和RTX2080显卡,性能强劲号称移动工作站。如此强大的配置就注定了这款笔记本不会轻薄,它的重量约2.5kg,要长时间使用这款电脑,设计师除了要会PS之外还得学点武功。近日,宏碁的又一款翻转屏笔记本上架京东商城,售价39969元,它就是ConceptD7 Ezel Pro,也就是ConceptD7 Ezel的升级版。依然是360度翻转4K屏,但性能再次提升,向专业的方向发展了。处理器选择的是Intel Xeon W-10885M,这款至强系列芯片有着超过i9-9980HK的性能,远超之前的i7处理器。显卡选择的则是英伟达的专业级显卡Quadro RTX5000,或许在游戏领域RTX5000表现不如RTX2080,但在专业领域前者有着绝对优势,而且是16GB显存,另外ConceptD7 Ezel Pro还配备了32GB DDR4 2933MHz双通道内存。外观方面Pro版本基本没有改变,依旧是纯白色镁铝合金机身,极其简约。15.6英寸4K屏幕,100%Adobe RGB色域,第六代康宁大猩猩玻璃,配备Wacom电磁数位笔,支持4096级压感。虽然它的设计和性能都非常抢眼,但作为笔记本而言最关键的便携却做不到,特别对于设计师这种常年坐办公室的职业,要让他背着5斤重的电脑东奔西走确实不太合理。另外续航还是很大痛点,正常使用下ConceptD7 Ezel Pro的续航时间只有5-8小时,难以满足长时间工作需求,而大部分作图工作使用iPad也是可以胜任的,或许在视频领域ConceptD7 Ezel Pro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吧。
10月15日,一加召开新品发布会,公布了最新产品一加8T。据了解,该机搭载骁龙865处理器和120Hz高刷新率屏幕,售价3399元起。一加8T正面采用挖孔屏设计,2.5D柔性直屏,支持120Hz刷新率,而且能够使用90Hz或120Hz玩游戏,支持8192级亮度调节,获得了DisplayMate A+认证,显然一加是要在屏幕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此前刘作虎也曾发微博称,一加8T采用前后两个无遮挡的环境光传感器,能够更精准的感知环境光线,以调节手机亮度。而之前一加8/ Pro则是采用的4096级。相机方面颇受直男青睐的一加就显得有些不足,前置1800万像素,后置四摄,主摄4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1600万像素,还有一颗500万像素的微距镜头和200万像素的黑白滤镜镜头,怎么看都有点像是硬凑出的四摄。处理器上一加8T采用的还是骁龙865,因为今年高通并没有在下半年推出加强版的骁龙865,不过很快12月就会发布骁龙875了。内置4500mAh电池,支持65W闪充和45WPD快充。8GB+128GB版本售价3399元,12GB+256GB版本售价3699元,差价仅有300元还是购买后者更划算,现在已经开始预定,10月19日开售,现在参与预购,支付100元定金,支持12期免息而且加赠半年碎屏险。另外一加还与即将在下月发售的超高人气游戏《赛博朋克2077》进行了合作,推出限定版手机,只不过目前没有公布产品外观,仅仅是在宣传片中有手机正面的镜头。对于游戏迷们来说与CDProjekted的合作非常具有吸引力,而且根据视频内容,一加8T还有可能被植入到《赛博朋克2077》游戏中,对于一加和波兰蠢驴的粉丝来说可谓是不小的惊喜。
说起“智能”,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手机,2007年第一款智能手机面世后,我们的生活就再也离不开这个小小的“方盒子”了。但是我今天说的这个“智能”并不是智能机的“智能”,而是人工智能,英文名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智能机的“智能”只可以让手机像电脑一样工作,一样处理任务,而人工智能完全不同。人工智能也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目的是创造出一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并不是用机器模拟出另一个人,而是模拟人的思维过程,让机器能够如人一样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任务。简单的打个比方,如果我们用手机输入一个“A”,结果能导出一个“B”。那么无论我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输入多少次“A”,都只会得到结果“B”。但人工智能却可以根据语言、动作、图像等因素,结合自身算法,在输入“A”之后,得到结果“C”或“D”,而新的结果会更符合我们心中想要的结果。 人工智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后开始发展,在这三十年时间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们的手机上也都装有AI芯片,目的是让机器学习成为可能,同时也能减小CPU负荷,就像iPhone的Face ID,随着用户使用次数的增加,解锁速度会越来越快,这就是机器学习的功劳,让机器对用户的脸更加了解。另外AI芯片让语音助手可以在手机本地执行计算,而不再需要上传到云端,节省了时间也增加了安全性。但如果你以为人工智能就只是帮我们处理语音助手,那就大错特错了。前些年比较火的“AI换脸”功能就是相对比较简单的AI技术,近日又一款名为“Toonify yourself”的AI工具再次火了起来。这款工具能够将普通人脸照片转换成动漫角色,而且还原度非常高。根据创始人的介绍,这个工具主要分为两部分:StyleGAN Model和Blended Model。前者将300张来自迪士尼、皮克斯和梦工厂的动漫形象作为数据集,并对其进行学习,抓取它们的典型特征。然后StyleGAN Model会根据这些典型特征,如:大眼、瘦脸,对照片进行预处理,之后照片进入Blended Model输出最终动漫图片。“AI换脸”算是一个小工具,并不算厉害,据外媒报道,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能够通过人的讲话,检测对方是否孤独,而且准确率高达94%。由于近些年美国自杀率和阿片类药物使用率不断上升,且居住在独立老年人社区的居民,85%出现了严重孤独,于是研究人员便想利用人工智能来了解社区中老年人的孤独感。他们使用了包括IBM沃森在内的多款AI工具来完成这项测试,通过分析单词、短语和沉默间隙,人工智能会对老年人的孤独状况进行评估。最终评估结果与受访者填写的调查问卷结果基本一致,准确率达到94%。最后再推荐给大家一个搜索引擎——“Magi”。这是一款依托于AI技术的搜索引擎,与谷歌和百度的搜索方式不同,Magi注重的是对知识体系解析、检索和追溯。简单点说,就是Magi在检索网页时,并不是通过关键词来检索,而是会看网页的内容是什么,根据网页的内容整理出一个知识体系,为你提供知识点。 比如我们搜索“矿泉水”,网页中并没有提供矿泉水的信息,或者相关联的网页,而是列出来与矿泉水的特性和知识点。我们点击这些与矿泉水有关的特性,就会展开出现这些知识的源头。它的优点显而易见,就是能够为搜索知识点的人提供学习空间,省去一大块筛选资料、分类资料的时间,而且Magi没有广告,页面简洁。但是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不能搜索视频和图片,而且在关键词搜索中也没有什么特色,看不到AI技术。如果作为一款扩充知识,或是为学生服务的搜索引擎,Magi还是有它的用武之地的。人工智能的用处不止上面这些,在机器人、医学、统计学等领域都有作为,甚至于基因工程、纳米科技一起被称为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我们常见的还有影像修复,像华为的旗舰手机就能够利用AI技术拍摄完整的月亮,未来我们身边还会出现更多类似这样的AI功能。
9月16日凌晨一点,苹果召开了秋季新品发布会,历数近十年来的秋季发布会,这应该是最无聊的一届。因为在会上只发布了iPad Air4和两款Apple Watch,而备受期待的AirPods Studio和iPhone12都没有亮相。根据多家欧洲运营商内部人士爆料,苹果会在10月中旬在此举办一场发布会,也就是往年发布iPad的时间点,届时iPhone12系列将会西悉数登场。随着发布会临近,对于iPhone12的爆料也越来越细致,前不久有博主表示iPhone12系列中屏幕最小的mini版本是该系列最厚的一款,厚度为8.1mm,与现在的iPhone11 Pro系列一样,而另外三款厚度则为7.4mm,比iPhone SE近厚1mm。他还表示,iPad Air4上搭载的A14并没有完全释放性能,而在iPhone12系列上我们将看到完美的A14芯片。iPhone12 Pro Max还会拥有很多独有的功能,比如摄像头模组更大,支持Sensor Shift和OIS防抖技术,传感器尺寸增大为1/1.7英寸,另外三款则仍是1/2.55英寸。iPhone12 Pro Max出厂还支持120Hz刷新率,但考虑到续航等问题被强制锁定了。虽然这位博主的爆料可信度比较高,但近日还有不同的声音称iPhone12 mini版的芯片可能会缩水。爆料人称这款缩水版的芯片为B14,目前没有相关参数,但因为新iPhone中加入了5G导致成本提高,苹果不得不进行一些缩水。之前还有爆料表示,为了控制成本,iPhone12全系都不会再随机附送充电头,但又有消息表示iPhone12 Pro系列还是有希望赠送20W USB-C充电头的。而且iPhone12 Pro Max还会支持更高功率的无线充电,全系将均支持20W有线快充。
2018年全面屏手机爆火之后,机圈迎来了一阵“魔幻风”,各种各样追求“真·全面屏”的手机横空出世。比较受认可的有弹出摄像头、挖孔屏、水滴屏等等,另外还有一些设计只推出一款手机就销声匿迹的,比如双屏和滑盖设计。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到2019年各大品牌的都基本选择了前几款较为稳定的全面屏设计方案,要说比较出奇的设计应该就只剩下华为和三星的折叠屏了。不过近日LG推出的Wing 5G算是又给我们上了一课,它采用双屏旋转设计,主屏为6.8英寸,可90度旋转,露出下半部分副屏,尺寸为3.8英寸,两个屏幕都是1080P OLED屏,支持双屏协同,可以一个屏幕娱乐,另一个屏幕聊天或工作。9月14日,LG正式发布了LG Wing 5G,不过并未公布价格,外媒Engadget预测这款手机的售价应该为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780元。上面说的双屏多任务是该机的主要亮点,而且在玩游戏时,副屏还可以作为手柄来操控。另外它还支持前后摄像头同时开启,实现“三屏”互动。摄像方面LG Wing 5G采用后置三摄,主摄6400万像素,另外搭配两颗超广角镜头,前置为3200万像素。虽然支持多任务,但LG Wing 5G的性能并不强大,甚至较同价位手机落后许多,它搭载的是骁龙765G芯片,性能与骁龙865和麒麟990 5G等旗舰芯片有很大差距。8GB RAM,存储空间提供128GB和256GB两个版本,有限的性能让人有些怀疑它是否能够流畅的承担多任务工作。而且这款手机有一大一小两个屏幕,但电池容量仅有4000mAh,支持屏下指纹,厚度为10.9毫米,接近折叠屏手机,重260g。在发布会最后,LG的演示视频中还透露了一款手机,可能是可伸缩设计,在LG新开发的“Explorer Project”中,Wing 5G是第一款,看来这个名为“探索”的系列未来可能还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9月9日消息,谷歌发布了Android 11正式版系统,并已经向自家手机Pixel推送。这次的新系统主要包含三个主题:控制、人和隐私。在控制中谷歌对电源菜单进行了改进,隐私方面谷歌依旧是增加对App权限的控制,既可以对App进行一次性授权,还能够监控长时间不使用的App,再次打开App时需要重新授权。另外还包括5G体验优化、定位信息获取权限限制等功能。而且Android 11还支持无缝更新,即用户更新系统时可在后台完成,不影响用户当时使用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就在谷歌发布正式版Android 11后不久,紫光展锐宣布通过同步参与Android 11开发,旗下包括虎贲T618、虎贲T610、虎贲T310、SC9863A、SC9832E、SC7731E在内的六款智能手机芯片均支持Android 11,实现同步升级。据了解,从去年12月份开始,紫光展锐就着手准备Android 11的适配工作,期间共同解决了数百个兼容性等方面的Bug。虎贲T618是紫光展锐去年推出的一款Soc,属于虎贲T610的高频版本,两款产品都采用2大核+6小核设计,但前者采用的是两颗Arm Cortex A75@2.0GHz核心+六颗Arm Cortex A55@2.0GHz核心,后者则都是1.8GHz,且虎贲T618的图形显卡Arm Mali G52@850MHz,而虎贲T610频率为614.4MHz,二者都采用12nm工艺。在性能上虎贲T610已经超过了高通骁龙6系处理器,而虎贲T618理论上则与骁龙710接近。其余四款芯片均属于低端产品,除了虎贲T310外,都采用28nm工艺,制程较为落后。不过SC9863A为八核处理器,采用8颗Arm Cortex A55@1.8GHz小核心和IMG8322 GPU。虽然性能不强,但已经多款手机和平板电脑搭载了这款芯片,包括酷比魔方iPlay 20平板电脑、松下ELUGA U3和中兴Blade A5。今年2月份紫光展锐还发布了一款虎贲T7520 5G旗舰基带,采用目前市面上最先进的6nm EUV工艺,主流4大核+4小核设计,四颗Arm Cortex A76大核和四颗Arm Cortex A57小核,性能甚至能够接近麒麟990 5G。而且6nm工艺能使晶体管密度提高18%,功耗降低8%。
8月19日,华为发布了新一代的MateBook系列笔记本产品,并提出了第三代“第三代移动办公的“新概念”。第三代移动办公的概念实际上是对办公设备提出了“智慧化”的要求。整个MateBook系列都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设计而出。无论是笔记本与手机之间的深度融合,还是云空间带来的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均可以体现出设备互联所带来的便利性。这样,华为便对笔记本提出了轻薄便携的更高要求。此次发布的华为MateBook X把轻薄最到了极致,机身比A4纸还小,最厚处仅13.6mm,重量轻至1kg,采用轻量化镁铝合金一体化机身,同时配有冰霜银、星际蓝、青山黛、樱语粉四款颜色的机身。在屏幕方便,华为MateBook X也打破了边框对视觉的束缚,在笔记本领域首次引入了金属无边框设计的悬浮全面屏,使屏幕的屏占比达到90%。搭配3000 * 2000分辨率和100%sRBG色域(典型值),屏幕的色彩还原极为真实。3:2的屏幕能更充分地使用屏幕显示面积,让办公更具效率。高精度十点触控,搭配华为自主开发三指下滑截屏技术,实现快速截屏,并在此基础上自动识别图片内文字,转换为文本,增加了在办公场景中的便利性。触控板也经过改良,首次使用了压力触控板HUAWEI Free Touch设计,让用户在面板上任意位置按压,都能通过触觉振动进行实时反馈。华为分享标签设置也装置在了触控板之下,感应面积增加到了原来的3倍,只要碰到触控板就能互联,同时华为分享感应距离也变大了,距离触摸板一指宽的距离也能收到感应。触控板面积也有所提升。触控板直接延伸至机身边缘,从传统的“口”字形设计扩展成“门”字形设计,解决了缝隙问题,外观设计更加一体化,触控反应也更加灵敏,操作效率得到提升。在续航方面,华为MateBook X配备了42Wh(额定容量)电池,据华为实验室数据,配合华为自研的智能省电模式,能够保证用户长达9个小时正常办公。轻巧便携的Max 65W USB-C口袋式充电器支持快充功能,还能够兼容多种充电输出功率,更可为华为手机、平板进行超级快充,让经常出差的用户不会因为多带充电器而烦恼。尽管轻薄,但华为MateBook X依然采用了四扬声器的声学设计,通过高低音分频3D键盘发声的双高音喇叭加双下沉式低音炮,可以带来宽广的立体声音效。华为还推出了华为MateBook 13/14 2020 锐龙版和商用笔记本MateBook B系列。华为MateBook 13/14 2020 锐龙版是市场中极少搭载标压处理器的轻薄本。搭载全新AMD锐龙4000H标压处理器,同时搭配16G双通道高速内存、512GB PCIe高速固态硬盘,辅以全新升级的鲨鱼鳍散热系统和2K触控全面屏。MateBook B系列则拥有指纹电源及TPM内置芯片为电脑中的商业资料安全护航。通过新一代的MateBook系列可以看出华为的笔记本产品理念越来越趋近于便携和互联。而这也正契合5G发展的理念。华为在近几年多次强调称要做1+8+N的生态布局,为的是打造未来5G全场景智慧生活。5G时代离不开华为,从5G技术到5G产品再到5G生活,可以说华为的做了一个很大的战略布局,为的就是抓住5G时代的全部机会,希望在未来的几年内,华为可以带着自己的5G生态引领全球的智慧生活方式,也期待华为可以给我带来更多产品上的惊喜。
8月17日,iQOO发布了iQOO 5系列手机,包括iQOO 5和iQOO 5 Pro两款,当天即开启预售,起售价3998元。作为vivo旗下主打性价比的子品牌,iQOO已经发布了数款产品,市场反响都不错,这次的iQOO 5系列也是今年继小米10之后最有竞争力的性价比产品。早在今年的Chinajoy上iQOO就发布了120W闪充功能,并将在最新的iQOO 5 Pro上搭载,如今算是真正和大家见面了。它采用的是双电荷泵双电芯串联方案,通过全新的结构和芯片将转化率提高到了98.5%以上,另外散热上也做出了一定调整,散热面积更大。不过iQOO 5仍使用的是55W闪充,电池容量为4500mAh。性能上iQOO 5系列自然采用的是今年最强的“性能铁三角”,骁龙865移动平台+LPDDR5+UFS3.1,而iQOO在这个基础上基于AI能力采用Multi-Turbo 4.0加强编译优化,使铁三角的性能再一次得到释放,形成“性能金字塔”,安兔兔跑分高达677256。iQOO 5全系都使用120Hz刷新率的超感柔性屏,不同的是iQOO 5为2.5D玻璃直屏,而iQOO 5 Pro为3D玻璃曲面屏。E3发光材料,100%P3广色域,通过了SGS机构的低蓝光护眼认证,蓝光比例下降7.5%。iQOO算是KPL的老牌比赛用机了,这次iQOO 5也不例外。性能输出爆表的iQOO还拥有240Hz触控采样率和X轴线性马达,iQOO 5 Pro还具备4D游戏震感,进一步提升游戏体验。iQOO 5 Pro还搭载了1/1.3英寸大底传感器,5X潜望式光学变焦,支持60倍混合变焦,且支持光学防抖。配色上iQOO 5有星溯(蓝)和皓影(灰)两种配色,Pro版本配色名字一样但颜色完全不同,皓影为黑色,星溯则主题为白色,摄像头周围有红黑蓝三条彩色条纹,颜色碰撞更加鲜明,这在手机配色上是比较少见的。8月24日两款手机发售,iQOO 5的8GB+128GB版本售价3998元,Pro版本8GB+256GB版本售价4998元,同时发布的还有一款55W车载充电器,双口输出,最大输出功率为65W,售价199元,与iQOO 5系列手机一同购买,售价仅需149元。
从“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到“一碗滚烫的小米粥,开启了沸腾的十年”,雷总金句频出,后一句话就是雷军对小米这十年来的总结。对于一个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讲情怀是资本市场不认可的。消费者需要用产品对话,市场需要用业绩对话,公司讲情怀总有点阴奉阳违的意思。不过雷总这个人是有不一样的,无论是金山还是小米,他总能铆足一股劲儿,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意思,这样的人你说他没情怀那是不可能的。那一年雷总回到母校武汉大学开发布会,他讲两个事让人印象深刻,一是他的英语水平并不是武大“遗风”,二就是小米硬件业务的综合税后净利润不超过5%。小米的成功与它的价格有直接关系,但能保持十年不溢价很难不将它和雷总的情怀绑定在一起。对于小米这个品牌很多人褒贬不一,但对于雷军人们却是多半好评的,雷总的早年经历加上他的“雷式情怀”也让许多非小米用户为之疯狂。在米粉心目中他更是中国智能手机的“神”,是他给予了国产手机市场第一束光。今年是小米十周年,8月11日演讲会如期召开,雷军小跑着来到舞台中央,台下一如十年前他公布第一款小米手机售价时一样欢呼、一样掌声雷动。整场演讲会分为上下两场,上场是雷总的十周年演讲,下场是发布三款为十周年准备的三款产品,三款新品每个都是重磅炸弹。首先是小米10至尊纪念版,虽然去年的小米9遭到了滑铁卢式的风评下滑,但今年的米10却为小米今年的销售开了个好头。由于5G芯片溢价较高,同期发布的其它手机售价都超过了小米10一大截,这让原本号称要涨价的小米被迫成为了性价比产品。说会到发布会的主角小米10至尊纪念版,它的正面与小米10基本一致,也是挖孔屏设计,但屏幕刷新率提高到了120Hz,支持10bit色深显示,局部最高亮度可达800nit。硬件上Soc并没有提升,仍然采用骁龙865,LPDDR5内存,闪存提升到了UFS3.1,也算是补齐了小米10的一点小遗憾。令人比较惊叹的是小米10至尊纪念版支持120W超快速有线充电,5分钟即可充至41%,而且是4500mAh的大电池。手机大功率充电的难点就在于转化率的控制,小米将大电流拆分成了两条并联的通路,每条通路上都装有电荷泵充电芯片,转化效率高达98.5%,可以降低损耗减少热量。另外它还支持55W无线快充,小米也为此同步推出了199元的立式55W无线风冷充电器,499元的智能追踪式无线充电器和99元的100W车载充电器。还有一个很大的升级就是摄像头,小米10至尊纪念版对摄像头模组进行了重新设计,主摄4800万像素,搭配一颗4800万像素浅望式长焦镜头,支持10倍光学变焦和120倍数字变焦,另外还有一颗2000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和一颗1200万像素的人像镜头。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最大内存可达16GB,存储空间有四种128GB、256GB、256GB和512GB,8GB+128GB版本起售价为5299元,而8GB+256GB版本的小米10 Pro目前售价为4999元,二者价格上并没有很大差距,可以说是加量不加价了。第二款产品是Redmi K30至尊纪念版,作为有史以来产品最多的系列,Redmi K30旗下5G手机售价已经下探至1699元。而这款Redmi K30至尊纪念版搭载了联发科天玑1000+处理器,这款芯片拥有着不弱于骁龙865的性能,而且集成5G基带,理论上5G信号更好。其它配置上Redmi K30至尊纪念版不像小米10至尊纪念版那么有料可讲,基本与Redmi K30差不多。后置四摄,主摄6400万像素,另外配有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和景深镜头。支持33W有线充电,电池容量也是4500mAh,因为搭载了天玑1000+,游戏性能应该会远胜于骁龙765G手机。Redmi K30至尊纪念版最高也可选择512GB存储空间,内存空间最大为8GB,起售价1999元,最高售价2699元。最后一款需要介绍的硬件是小米电视大师系列的十周年献礼作品,小米透明电视。它采用的是透明OLED面板,通过像素级独立控光技术可以实现影像悬浮在空中的场景,音响与电视一体作为电视底座,支持杜比全景声,另外它还配有一颗四核A73旗舰架构的定制芯片,处理信息数据能力大幅提升。屏幕尺寸为55英寸,厚度只有5.7mm,比手机薄将近一倍,但售价也比较高,为4999元,现已开始接受预定,8月16日全渠道开卖。
距离9月份各品牌秋季发布会还有一个月,关于今年新旗舰机的消息也越来越多。8月7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参加了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会上他提到了华为半年来的成绩与即将面临的困境。好消息是面对美国的强势封锁,华为在今年上半年依然拿到了2558亿元的营收,手机销量达到1.05亿台,虽然可能不如2019年的成绩,但也算抗住了压力。但不好的消息是,由于美国第二轮制裁的原因,麒麟9000可能会成为华为最后一代高端旗舰芯片,而且订单截止到9月15日,之后将无法再生产。华为在芯片领域的努力是市场有目共睹的,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麒麟芯片经历了诸多磨难,如今要说再见实在让人感到痛惜。据了解麒麟9000处理器采用5nm制程工艺,相较于前代麒麟990芯片的7nm+EUV进步很大,性能方面提升至少能达到30%,功耗也能大幅下降。但还不清楚这颗芯片是否能搭载ARM最新的A78架构,而且有消息表示到9月15日,台积电一共能为华为提供1200 万颗芯片,这个数量单是用于Mate40系列都不够用,更何况华为还有P50、nova以及荣耀的多个系列需要使用这款芯片,1200万颗实在是捉襟见肘。近日在国外爆料网站Slashleaks上曝光了部分华为Mate40的信息,除了搭载麒麟9000外,Mate40还有8GB和12GB两种内存版本,支持快充和屏下指纹都是比较基础的信息,没有太多亮点可寻。华为每年都会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公布基于最新安卓系统定制的EMUI,今年也不例外,只不过据爆料人士Evan Blass表示,这次华为Mate40系列将有两个版本的系统。Mate40搭载的是EMUI10.x,Mate40Pro搭载的是EMUI11,当然这不是说对低配版本的限制,而是可能暗示两个版本不会一同发售。在华为上半年发布的P40系列手机上,已经推出了替代GMS的自家HMS服务,面对这样的困境,华为加快部署自己的生态,短短半年的时间,注册的开发者就已经达到了160万人,相信华为在手机领域有能力打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态。
iPad作为平板电脑中的佼佼者,我个人认为它是最完美的苹果产品,或许它才是那个满足了乔布斯对iPhone所有幻想的产品。不过iPad这条产品线也已经走过了10年,很难再把它当作是iPhone的扩展来使用,所以在库克时代苹果为它增加了新的定义——生产力工具。2019年的WWDC大会上,苹果已经在介绍iPadOS时明确表示,要提升iPad的办公能力。到了2020年,苹果更新2019款iPad Pro时,这种表述就更露骨了——“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看来苹果已经打算利用iPad向桌面办公发起挑战了,那么就以我手上的这台iPad Pro2018来看看它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吧。操作便捷,打字体验绝佳我用iPad Pro办公已经快一年了,最开始产生用它办公的想法就是在去年的WWDC大会后。iPadOS的出现让原本只是“生产力工具”的iPad Pro拥有了更强的“办公能力”,而且这种独立似乎也是苹果在展示自己拓展iPad Pro产品线的决心。因为信了苹果的邪,脑袋一热买了手里的这台iPad,打算尝尝鲜,还特意为了办公加了256GB存储空间。作为一名编辑,我对性能要求不高,码农更关注打字体验和设备连接方面,在这两点iPad Pro拥有着绝对优势。在不使用外接键盘的情况下,iPad Pro的虚拟键盘已经完美复制了PC键盘的功能,而且11寸版本的按键大小就已经跟真实键盘接近,误触几率很小,当然在键盘上打字就谈不到什么手感了,只是作为应急使用已经足够了。在日常使用中,只是在搜索框中输入几个字就弹出硕大的虚拟键盘是不方便的,iPadOS推出的原生浮动键盘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支持滑动输入,两种键盘之间切换方式也很便捷,浮动键盘下只需要将键盘拖至屏幕底部即可唤醒虚拟键盘。原生键盘已经足够强大,但要发挥iPad的全部生产力,还需要外接键盘,毕竟屏幕大小有限。键盘选择上,学生党强推罗技K380,价格公道,连接快且支持多台设备,切换方便。我使用的是Brydge的iPad键盘,京东售价1098元,可以将iPad插在上面,类似笔记本电脑,但键盘手感实际上还不如K380,只是图个方便,待机时间比较长。市面上支持iPad的键盘还有很多,连接基本都很稳定且没有延迟,这些第三方产品也提高了iPad的办公体验。这其实也是使用苹果的一大好处,会有大量的第三方配件供你选择,而苹果也乐于第三方为其生产它们不愿意做的低利润产品。另外多屏显示和适应大屏的手势操作也为文字编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三指捏合可复制,松开即可粘贴,还有三指的左滑撤销,右滑恢复,iPadOS渐渐在将iOS的单指操作演变为更适合大屏的多指操作。在分屏时可以直接将图片拖进正在编辑的文档中,而且不会被压缩,一边查阅资料一边码字也能让生产力飞升起来,这些都是在平时工作时最满意iPadOS的地方。苹果在寻求iPadOS办公能力时,理性的没有向桌面操作靠拢,而是因地制宜的在为平板电脑寻找生存空间。平板电脑产品性能绝不会是亮点,毕竟A12X已经是同品类最强芯片了,“方便”才是平板电脑最大的竞争力,苹果正是不断在丰富这一点。强大生态并未完全覆盖办公领域要是说文档编辑,iPad上好用的软件数不胜数,熊掌记、WPS、Microsoft Word等等,就连备忘录都可以独当一面。这里我首推的就是WPS,虽然在PC领域WPS还没有超越微软的Word文档,但在iPadOS上无论是操作体验还是适配速度,WPS都有绝对优势。而且WPS云文档的同步速度也比Onedrive快出几个数量级,最重要的是WPS还免费,而iPad Pro版的Microsoft Word需要付费。不过在这个广告营销和短视频爆发的时代,文字编辑已经没落了,另外两个强势崛起的办公软件Photoshop和Premiere才是主流办公必备,但你却无法在iPad上获得它们。虽然早在2018年Adobe就表示要在第二年年初推出完整版Photoshop,但直到2019年年底这款Adobe Photoshop才姗姗来迟的登录美区App Store。而且依然还是阉割版,评价非常低,评分一度跌到2分,即便这样国区也是用不到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它的替代品Affinity photo,国内可用而且买断制,一次购买终身无忧。但这款软件的功能依然不能跟PC上Ps相比,看个教程都需要科学上网,虽然要求有些严格,但作为生产力工具,用户需要用它赚钱,就不能允许半吊子,毕竟甲方和老板不会关心你用什么设备,重要的是成品能不能达标。同样的情况在视频剪辑方面也存在,虽然没有Pr,但苹果找来了Lumafusion,依然是聊胜于无。作为普通的剪辑软件它足够强大,至少强过iMovie,只是许多专业工作无法胜任,iPad Pro的性能对于渲染视频也有些勉强,在没什么特效的情况下输出1分钟视频大概需要几分钟时间,如果加特技恐怕就不是它能够承受的了。应急可以,但靠它赚钱是不可能赚钱的。苹果对自己生态的强大领导力只能体现在那些依赖或寄生于App Store的软件上,对于这些并不关心“散户”市场的办公软件来说,苹果只能求着人家做适配。这种尴尬的情况使得iPad在很多办公方面的衡量标准不是“好不好”,而是“能不能”,不能编程、没有完整的剪辑、修图功能,这样的生产力工具你很难说它合格。虽然iPad Pro的生产力征途坎坷,但它依然是我最爱的苹果产品。对我来说iPad更像是一个平台,你可以用Procreate绘画,用Affinity修图,用Lumafusion剪辑旅行时的vlog,它可以陪你走进课堂、会议室,做你的笔记本、做你的备忘录,你可以在这个平台挥洒所有你对生活的热爱,很多人都是通过Procreate爱上了画画。但如果作为一个为主人创造经济价值的生产力工具,那么不好意思,我只能说:你很优秀,但不适合我。
游戏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接触,它已经是信息时代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甚至优秀的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而今年可以说是近十年来游戏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不仅PS5和Xbox次世代主机发售在即,前不久虚幻5引擎的演示视频更是技惊四座。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虚幻5将颠覆整个游戏世界,这样的观点从何而来?虚幻5的过人之处又在哪里呢?我们今天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牛叉的虚幻5。什么是游戏引擎?要想了解虚幻5游戏引擎,先要知道到底什么是游戏引擎。简单来说游戏引擎就是游戏的框架,开发者需要在这个框架里添加内容,最后形成我们的游戏。说是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游戏引擎掌管着游戏的操作、美工、音效、剧情等等内容,它将这些内容联结在一起,让这些元素有序的工作。我们对于游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画面和光影,而游戏中光线的反射、折射、光源的动态效果都是通过游戏引擎实现的。另外人物的模型搭建、贴图,到最后的渲染也是在游戏引擎上实现的。引擎会把模型、动作、光影、特效这些效果进行实时运算,最终呈现在显示器上。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物理系统,游戏引擎的物理系统触及到游戏的方方面面,影响整个游戏的体验。比如子弹的弹道轨迹、飞行速度,人物弹跳的高度,他的下落速度,人物与其它物体交互时产生的反馈,车辆行驶时的颠簸程度都要由物理引擎控制。当然电脑与玩家之间的交互也是由游戏引擎管理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操作,它会处理这些外设的信号。而且如果游戏支持联网,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信息传递也是由游戏引擎来控制。游戏引擎是给游戏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游戏的开发者们去往里面填东西。一款好的游戏引擎不仅可以节省开发时间,还能极大的节约成本。虚幻5改变了什么?提到虚幻5最关键的黑科技就得说是“Nanite”和“Lumen”,也就是“虚拟微多边形几何体”和“全动态全局光照”。这两项黑科技极大提高了我们在视觉上的体验,也很大程度的节省了开发难度。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先说Nanite。在此之前我们还得了解一下法线贴图和LOD(多细节层次)。我们在游戏中看到的人物模型是由N多个三角面构成的,这种面数越多,画面越精细,包括人物脸上的的皱纹,衣服的纹理等等,而如果面数少了图像就会粗糙,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游戏看起来总是一块一块的。但如果想要非常细致,有的时候可能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个面。这就对电脑性能要求极高了,我们普通的电脑根本不可能运转起来。那怎么办呢?于是法线贴图应运而生了。美工师先将精细的高模和它的反射效果存储在一张图片里,根据不同的光照(灯光、火光、月光等)需要不同的贴图,这个叫烘培法线贴图。在我们玩游戏时,游戏内采用低模运转,而我们看到的画面是提前准备好的图片,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画面和光影并不是实时计算的。而所谓LOD就是物体近大远小的问题,进出物体看得清楚,需要细节度高的模型,远处物体则需要精细度低的模型,这就导致在物体由近及远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精细度的模型。设计师需要削减面数来完成这一工作,无疑是加大了工作量,而且削减面数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加减法,需要反复修改。了解了这些之后再来看Nanite就会发现它到底有多神奇。它直接允许使用精细度高达十亿面数的模型,并将其实时压缩为几千万面数的电脑可运行的模型,也就是说美工师们不需要再做削减的工作,直接可以“一模到底”,极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和开发时间。另一个Lumen技术就更厉害了,众所周知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在现实生活中光线会在物体间进行“无限套娃”式的反射。但在游戏中,还是因为性能受到限制,只能允许一次反射,就是光照在物体上反射,不会出现再次反射,这就使得光影难以接近真实。而虚幻5的Lumen技术可以实现全动态全局光照,开发者们只需要输入一个光源,虚幻5引擎就会自动调节光源,实现镜面反射甚至是无限反弹的漫反射,直观体验就是画面亮度更高,可见细节更多,尤其在黑暗空间。如果epic这次没有吹牛的话,虚幻5很可能会为游戏行业带来翻天覆地式的变化。由于近些年主机游戏产业连年萎缩,以PC和手机为主的市场逐渐庞大,游戏开发商面对着应收困难的问题。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对游戏体验的要求更高,游戏开发商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和时间。比如去年最火的游戏《荒野大镖客2》,前后共有2000人参与开发,聘请1000多名动作捕捉演员,700余位配音演员,开发时间长达8年,耗资8亿美元,约56亿人民币,其中光人工成本就高达12亿元。即便是如此大作,发售后售价也仅60美元。虽然目前《荒野大镖客2》销售量已经突破3100万份,R星早已回本,但由于游戏深度和联机体验等问题,这款游戏可能很难复制《GTA5》的成功。强如R星这般的一线大厂都可能面临销量扑街的风险,更何况资金有困难的小厂商呢?因此游戏开发成本的降低将非常有利于游戏行业的蓬勃发展,加上次世代主机即将上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好游戏面市的。
据台媒报道,夏普AQUOS Zero2现已在台湾发售,售价2199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200元,这款手机也是目前世界首款达到240Hz的电竞级别手机。AQUOS Zero2是夏普在该系列下的第二款手机,作为旗舰手机它主打轻薄体验,整机重量仅有141g,也是目前市面上最轻的旗舰手机。与前代的外形基本相同,不过AQUOS Zero 2升级到了后置双摄,主摄1200万像素,支持光学防抖,搭配20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前置800万像素,但不再是刘海屏,改为水滴屏,依然是曲面屏设计,OLED材质。不过这一次夏普还是“后知后觉”的采用了骁龙855移动平台,而没有使用最新的骁龙865。前代夏普AQUOS Zero是在2019年4月发布,也是采用当时已经过气的骁龙845移动平台。电池容量为3130mAh,在目前主流旗舰机中属于比较少的,支持PD快充。另外这款手机支持屏下指纹解锁,和蓝牙5.0,但不支持Wi-Fi6。其实夏普这款Zero2在细节上相比前代还是有比较大的改变,除了摄像头和处理器外,前代Zero采用的是后置指纹,Zero2的屏下指纹要方便许多。另外机身背面也由芳纶纤维背板改为了金属拉丝纹理,无论是观感还是有手感都有一定提升。只不过这款手机的售价并不算贵,该机只有8GB+256GB的存储组合。同样的容量,iPhone11在台湾的售价为32500新台币,夏普AQUOS Zero2比iPhone11便宜了10000多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491元。
5月20日,荣耀发布了荣耀X10手机,作为入门款5G手机,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能上,荣耀X10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去年的荣耀9X仅在中国市场就拿下了千万级销量,作为继任者的荣耀X10也是被寄予厚望。外观上荣耀X10的变化很大,后置三摄镜头模组采用今年“华为系”流行的矩形设计,升降式摄像头,正面颜值进一步提升。采用LCD屏幕,分辨率为2400*1080,90Hz屏幕刷新率和180Hz触控采样率。硬件配置上,荣耀10X采用最新的麒麟820芯片,众所周知,海思的中端芯片向来是秒天秒地秒自己的。麒麟820芯片也不例外,采用7nm制程工艺,一颗A76大核心2.36GHz,三颗A76中核心2.22GHz和四颗A55小核心1.84GHz,标准的1+3+4的架构,还升级了新的GPU和NPU,AI性能提升超过70%。麒麟820一出场就超过了前代旗舰芯片麒麟980,追平了骁龙855,碾压了三星的Exynos980和高通的中端芯片骁龙765G,不仅性能够强,而且还支持5G。摄像方面荣耀10X采用4000万像素RYYB高感光镜头作为主摄,配合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和200万像素的超微距镜头,记录日常生活完全够用。而且主摄拥有1/1.7英寸的大底传感器,支持超级夜景功能。另外荣耀10X采用的是侧边指纹,Type-C接口和3.5mm耳机接口。售价方面荣耀10X也是非常亲民,6GB+64GB版本仅售1899元,也是目前价格最低的5G手机之一,5月26日正式开售。现在荣耀、Redmi和Realme都在不断下探5G手机的售价,随着更多机型上市,5G手机的价格还会持续降低,5G距离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近。
5月8日,魅族发布了魅族17系列手机,发布会称之为“梦想旗舰”。这也是进入全面屏时代后,魅族首款非上下等边框的手机。魅族17采用的是6.6英寸2340*1080P AMOLED挖孔屏,由三星定制,孔径只有2.99mm,支持90Hz屏幕刷新率。针对挖孔屏,魅族还在孔径上增加了环形电量显示,充分利用了微孔的特点。魅族17标配骁龙865移动平台,UFS3.1闪存技术,支持30W快充,官方表示半小时即可充至56%,而电池容量也达到4500mAh。 作为国内最有设计感的手机品牌,魅族还在魅族17上采用了全平衡设计,50:50的重量平衡能够提升手感,而且通过机身背面的“防爆盾”设计,也可以看出魅族这次主打的是对称美学。摄像方面,魅族17采用后置四摄,主摄6400万像素,搭载IMX686图像传感器,搭配1200万像素景深镜头,500万像素微距镜头还有一颗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魅族17相比于前代产品,外观上变化比较大,但横向比较同代产品,在拍摄硬件上略有不足。但还有一款魅族17 Pro,它的摄像功能明显好于魅族17,除主摄一样外,魅族17 Pro拥有一颗3200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800万像素长焦镜头,和一颗3D深感探测器。另外魅族17 pro还支持27W无线充电,无线反向充电,全系陶瓷机身,而且魅族17 Pro采用LPDDR5内存,比LPDDR4X内存性能提升20%。 售价方面,魅族17 8GB+128GB 3699元,同样存储空间,魅族17 Pro售价4299元,最高配魅族17 Pro 12GB+256GB售价4699元。魅族17 Pro还有一款晓芳窑艺术典藏版,是魅族与晓芳窑联合设计的天青配色,售价9999元。 普通机型将在5月11日全渠道开售,而限量版则在5月25日10点发售。
5月6日,外星人官方发推文表示,将在5月13日公布一个大消息,也就是“Big News”。从视频的内容来看,这个大消息应该会在当地时间晚上8点发布,评论区纷纷猜测将是外星人在今年CES展上公布的UFO掌机。在今年年初的CES2020展会上,外星人公布了一款名为Concept UFO的原型机,该机搭载Windows10系统。机身尺寸与任天堂的Switch十分接近,同样也是搭载可拆卸手柄,并且可通过底座连接电视。其实当听到外星人要出掌机的时候,我是很兴奋的,毕竟外星人的电脑性能是有目共睹的,是市面上唯一能称为游戏本的笔电产品。别的不提,光说散热,就肯定能比老任做的好。但不得不说,当看到“搭载Windows10系统”时,我又是心头一紧,感觉有点似曾相识。 没错,G胖在2018年推出的“SMACH Z”掌机也是同样的套路,同样的配方。但不同点在于,SMACH Z只有掌机模式,不过却拥有独立显卡,而且背拥的是庞大的Steam平台,颜值也比UFO这位后来者高出一线。毕竟从图片来看,UFO的屏幕边框可比Switch还要过分。目前尚不清楚外星人的这款UFO掌机是有怎样的游戏平台做背书(大概率还是Steam的游戏),但从前辈的扑街经验来看,UFO的前途还是很渺茫的。另外Switch出主机模式本来是一种融合,将本来在掌机上的游戏加入了客厅文化里。但UFO的主机模式,是相当于将原来就在电视上玩的游戏又还给了电视,这就有点多此一举了。当然最后产品 没有出现,还不能下定论,我们也期待着市场上出现更多的探索产品,最好我们国内也能做出自己的游戏机。
最近四月是新品季,不少厂商开了春季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很多电视新品。从最近发布的这些新品来看,电视机的科技含量真是越来越高了,摄像头的功能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而且不止如此,电视还能翻转,音箱也能转动。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的这几款电视是最近发布的新品智慧屏,相比以前的老电视真是功能强太多了,一起来了解下~ TCL·XESS旋转智屏 5999元 4月13日,TCL正式发售了TCL·XESS旋转智屏——一款能够旋转竖起来电视,统一零售价5999元。TCL对这款产品的定位不是传统电视,更像是一款巨屏手机。TCL·XESS旋转智屏内置摇摇双屏功能,摇一摇手机便可投屏、旋转大屏。用户可在竖屏状态下观看短视频等内容,突破了电视横屏观看的固有形态。即满足用户横屏观影,又为用户打开了新的大竖屏模式,刷抖音、看直播,还是竖屏看的舒适,手机摇一摇即可实现100倍的手机大屏刷抖音、追剧模式。竖屏模式下玩体感游戏,别有一番体验。 外观设计:TCL·XESS旋转智屏的屏幕采用圆角屏设计,玫瑰金色发光logo,边框采用一体化高亮曜黑与细腻拉丝工艺,屏幕在横竖状态下都能保持均衡、整体。摄像头为隐藏设计,使用时自动升起,并配有单独控制的开关,可以更好的保护用户隐私。视频通话:TCL·XESS旋转智屏支持视频通话(竖屏+横屏),电视打给手机,手机打给电视,电视打给电视,远距离家庭1:1场景还原。通过多路视频通话开启一场“云聚会”,即使开上两小时的会议,也不会像用手机一样手酸痛了。 画质音质:TCL·XESS 旋转智屏内置全场景AI系统(小T智慧生命定制版),4K分辨率屏幕,搭载专业画质处理芯片+TCL独有画质处理算法(Q画质引擎+IPQ四维场景优化2.0+健康护眼四部曲),原色高色域、魅丽珑调色芯片、Q画质引擎,投屏玩游戏也没有明显色差。音质方面,配备了安桥HIFI音响、杜比全景声等软硬件技术。 开机无广告:TCL·XESS旋转智屏去除了令用户烦恼的开机广告,看齐当前的智慧屏风潮。TCL·XESS 旋转智屏超级桌面功能,独立于传统电视UI,首次加入阁楼设计,界面简洁,开机永远没有广告。内容方面还搭载了IMAX独家内容。智能家居:TCL·XESS 旋转智屏支持控制全屋家电,连接各类家庭智能终端设备,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智能锁等连接;通过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能力,支持感知用户身份,记录个人习惯;针对不同身份全自动运行预置情景,从而实现智慧家庭的万物互联。 AI音箱:TCL·XESS 旋转智屏还可以作为AI生活助理。在屏幕关闭的状态下,利用远场语音功能,可以设置闹铃、播报新闻、预约电视节目,还可以建立便签,提醒重要事项。打开清晨时时刻,小T会自动为你语音播放最新的天气、新闻资讯。 配置:TCL·XESS旋转智屏采用四核A73 CPU,G52MP2 GPU,3GB+32GB存储。 价格:TCL·XESS旋转智屏,统一零售价5999元,目前有些优惠价是到手4999元。 创维G714999元 近日,创维发布了“AI娱乐电视”——创维G71系列。G71系列配置升降式AI摄像头,采用了行业应用级高进光CMOS传感器,可实现人脸识别、手势识别、动作感知等功能。音画方面,G71具有AI画质调校、光学防蓝光技术,配置JBL黑标音箱、Kevlar防弹布振膜的喇叭,打造高端画质与音质。目前55英寸的创维55G71官方售价。 摄像头:创维G71首次在业内抛弃了手机摄像头,采用了行业应用级高进光CMOS传感器,其感光面积高达2.24×2.24um,带来了更清晰的成像以及更精准的视觉感知。光圈大小是2.0,SP支持3D降噪。摄像头还可在5°至14°之间自动智能调节下倾角度,让用户始终停留在屏幕中央。创维G71电视的摄像头功能应用丰富。“创维会议”功能,最高可支持达100路多方视频通话,还有屏幕共享、会议录屏等功能。全家福3.0版,用户可通过语音或手势操控拍照,并扫码保存或打印照片。“如影随屏”可将电视大屏一分为二,实现手机镜像和摄像头实景同屏展示,可一边练习一边比对。游戏发烧友还能体验到AR体感游戏的乐趣,告别手柄,真人上阵。摄像头还可作监控,“家庭看护”功能让用户随时随地查看家中情况,手机与电视面对面配对绑定、电视端接收监控状态的提醒、电视端可关闭监控。 画质音质:创维G71系列支持杜比视界HDR,以SKYVISION超画质引擎、AI算法,整合了光控显像、超清影像处理、RGB色彩校准、超级防抖大师、智能降噪解析五大技术。G71还支持光学防蓝光,从光源处大幅减少高能有害蓝光。音箱采用JBL专业级音响,前出喇叭设计,全频喇叭振膜采用凯夫拉防弹布材料,音色清脆低失真,支持杜比全景声。配置:创维G71系列配备了高性能处理器平台,A73*2+A53*2 CPU,Mali-G51*2 GPU。2GB大运存即使运行大型应用或游戏也能做到游刃有余,32GB大内存也足以容纳海量应用及影音资源。 价格:创维G71系列55英寸4999元。 编辑点评:G系列是创维的国民系列产品,定位是让普通国民大众也能享受的好产品。产品刚刚上市,55吋4999元的价格适中。 康佳APHAEA-A58999元 4月18日,康佳发布了APHAEA-A5艺术全景声智慧电视。APHAEA-A5定位高端,搭载AI升降摄像头、智能旋翼SOUNDBAR、OLED智慧副屏等黑科技,目前已上市,其中55英寸版的阿斐亚LED55A5售价8999元。 配置上,APHAEA/阿斐亚 LED55A5采用3G+32G的内存配置,华为芯片,搭载AI升降摄像头。摄像头500万像素,1080P高清通话,兼具F1.8大光圈,106°广视角,更有星光夜场模式。搭载华为NPU独立AI芯片,利用神经网络自主学习,可快速精准识别人脸信息。功能上,摄像头支持6路高清视频聊天、距离识别、AI健身等多场景应用。屏幕画质方面,APHAEA/阿斐亚 LED55A5采用55英寸AAA级IPS全面屏,配合杜比视界(Dolby Vision)HDR影像技术、4K MEMC PRO、4K LocalDimming等技术,带来好的视听效果。OLED智慧副屏,保证沉浸式观影体验,同时可展示更多的天气、日IOT交互等信息。 声音上,APHAEA/阿斐亚 LED55A5有多通道音效系统+智能旋翼SOUNDBAR+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沉浸式音频技术。智能旋翼SOUNDBAR,独特的双侧旋翼、可隐藏式设计颇有特色,开启后soundbar会向两边自然伸展出来,伸展至最适合观影的音源角度,音场准确定位,实现全景音,带来最佳的观影音效。APHAEA/阿斐亚 LED55A5目前售价8999元。 编辑点评:康佳APHAEA A5整合了当前流行的智慧屏功能,AI摄像头功能强大,6路高清视频聊天、AI健身等都是实用的功能。不过目前刚刚上市价格稍高,有兴趣的可以保持关注。华为智慧屏X6524999元 最近,华为在2020中国区春季新品线上发布会上,发布了华为智慧屏新作——X65,这是一款非常贵的智慧屏,24999元。 外观:华为智慧屏X65采用全机身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一体冲压无缝成型,同时采用5毫米厚度的一体冲压无缝屏幕面板,并辅以金属拉丝工艺,能够兼顾强度、轻薄与美观。 屏幕:华为X65屏幕采用LG联合定制65吋4K OLED屏,829万个像素点自发光,独创全新的OLED画质算法,拥有更强的画质表现。DTM、LDCI、CGM三大技术结合,逐帧对HDR画面的每一帧进行亮度分析、优化。屏幕通过了德国莱茵TUV眼部舒适度认证,支持硬件防蓝光、全程DC调光、环境光管理、健康舒适指引。音频:智慧屏X65是全球首款采用14喇叭、5.1声道设计的智慧屏产品,包括2个双骨架超薄重低音单元、6个天然蚕丝振膜球顶高频单元、6个碳纤维双驱全频单元。 芯片配置:华为智慧屏X65搭载鸿鹄898旗舰智慧芯片,搭配6GB内存、128GB存储,当前属于顶级配置。 摄像头:华为智慧屏X65拥有一个巨大的升降式摄像头模组,2400万超广角AI慧眼,内置搭配海思Hi3559C ISP芯片,集成双NPU单元,拥有超强算力,支持AI智能回看、AI隔空手势、AI健身2.0等新用法,识别更精准的同时还能照顾到用户的隐私。AI健身功能中,摄像头可以精准识别和追踪人体的骨骼关节点,科学地评价用户动作是否标准,与此同时,人脸锁定算法将同步执行,确保实时识别用户动作的同时不会丢焦,防止锻炼被突然入镜的家人打断,健身更专注。 操控方面,华为智慧屏 X65还支持隔空手势操作,即使遥控器不在身边或环境嘈杂时也能轻松完成暂停/播放、静音/取消静音、播放进度调整、音量调整等操控。如将食指靠近嘴唇中心做2s“嘘”的手势,即可控制静音;将拇指与食指捏合上下移动,便能调节音量。 价格:华为智慧屏X65售24999元。 编辑点评:确实是高端机,不管是外观设计、做工,还是配置、功能,都是顶级的。价格也是,贵。
最近,创维发布了一款“AI娱乐电视”——创维G71。这一系列配置升降式AI摄像头,采用高进光CMOS传感器,可实现人脸识别、手势识别、动作感知等功能。G71采用液晶屏,具有AI画质调校、光学防蓝光技术,配置JBL黑标音响。当前的智慧屏电视多采用的是手机摄像头,实际不并适用电视,电视机空间更大,可以使用更强的摄像头。于是厂商灵机一动,G71首次在业内抛弃了手机摄像头,采用了行业应用级高进光CMOS传感器,其感光面积高达2.24×2.24um。高进光CMOS带来了更清晰的成像以及更精准的视觉感知,有更优异的降噪效果。镜头采用5P1G的镜片结构,光圈大小是2.0,SP支持3D降噪。此外,摄像头还可在5°至14°之间自动智能调节下倾角度,让用户始终停留在屏幕中央,而无需手动调节。 AI摄像头带来了丰富的功能应用。创维G71电视有“创维会议”功能,最高可支持达100路多方视频通话,还有屏幕共享、会议录屏等功能。全家福3.0版,用户可通过语音或手势操控拍摄全家福,扫码保存或直接打印。“如影随屏”可将电视大屏一分为二,手机镜像和摄像头实景同屏展示,一边练习一边比对。myShape还支持精准识别练习动作,实时打分实时纠正。摄像头还可用于安防监控,G71的“家庭看护”功能让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家中情况,手机与电视面对面配对绑定、电视端接收监控状态的提醒、电视端可关闭监控。隐私方面,G71有严格智能的授权控制,做到三重隐私保障。 屏幕、音响:创维G71系列电视采用液晶屏,支持杜比视界HDR,以SKYVISION超画质引擎、AI算法优化从对比度、清晰度、色彩、运动、降噪。支持光学防蓝光,减少高能有害蓝光。G71采用JBL专业级黑标音响,前出喇叭设计,全频喇叭振膜采用凯夫拉防弹布材料,音色清脆低失真。支持杜比全景声,全方位震撼的灵动音效。创维G71采用无边全面屏设计,表面做抛光氧化处理工艺,屏幕下有灵动的呼吸灯。音箱使用了亚麻布喇叭网,后壳应用塑胶膜内蚀纹工艺,有高哑光效果。55吋版本的G71的侧边设计有一个外拉USB接口,非常实用。65吋版本的G71有个“海天一线底座”,采用超细长金属拉丝设计,如海平面般的托起电视的主体,更有设计感。 配置方面,创维G71电视采用A73*2+A53*2 CPU,Mali-G51*2 GPU。2GB+32GB内存组合,日常足够使用。 价格:创维G71系列55英寸4999元,65英寸6999元。 编辑点评:G系列是创维的国民系列产品,定位是让普通国民大众也能享受的好产品。这点从价格上也可以看出来,从功能上看是高端产品,从配置上看是中高端产品,价格上看偏向中端。产品刚刚上市,55吋4999元的价格适中,有兴趣的朋友关注。
2015年4月24日是苹果第一代Apple Watch诞生的日子,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五年。在这五年里Apple Watch系列一直是智能手表领域的标杆,功能或许不是最多,但品质和销量却难以超越。今年4月24日,曾参与初代Apple Watch的苹果设计师Imran Chaudhri在推特上分享了他为Apple Watch Home界面设计的初稿草图,而之所以采用圆形图标则是受到时钟的启发,并且最开始称之为“Dock”。库克曾经评价Apple Watch,称它是“第一款有重要影响的智能手表”。事实上Apple Watch也担得起这个评价,它定义了之后智能手表的基本属性,以至于随后推出的智能手表或多或少都有点它内味儿,但却始终比不上它。 但Apple Watch推出时并不完美,因为GPS功能是第二代才有的,加入LTE蜂窝连接,也就是支持手表接打电话是在第三代,第四代又增加了更大的屏幕、防摔检测、触觉反馈表冠,第五代则增加了屏幕常亮。通过这个演变过程和苹果每年一次的更新速度就可以看出,Apple Watch完全属于电子消费品,但如果看第一代Apple Watch的售价就会发现,苹果最初对它的定位应该不是电子消费品,而是希望它拥有传统手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使用寿命。 第一代Apple Watch的国行起售价为2588元,而最高配置的Edition版本售价超过1万美元,这个价格就连苹果手上最得意的iPhone和MacBook系列都望尘莫及。 毕竟在Apple Watch1发售三年后,iPhone XS Max卖到一万元人民币就已经被喷惨了,在2015年卖1万美元,还说是电子消费品就让人很难接受了。Apple Watch的成功与其说是技术优势,到不说是“手表+手机”的形式抢眼。况且苹果产品始终都要与续航作斗争,直到第五代Apple Watch才支持息屏显示,它才真的能算作是一块手表。因此Apple Watch作为一块手表来说,无论是使用寿命和看时间的体验都比不上传统手表。 但如果作为智能手机的补充,Apple Watch无疑是最优秀的,它的连接稳定、传输快、计算力强。但这些不是每个人都用得上,比如在运动时它很有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功能。 因此建议大家在购买时确定好自己的使用场景,主要用途,如果单纯只是看时间的话,Apple Watch并不能给你很好的体验升级,况且一两年就要更新,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这笔开销足够买一块不错的传统机械手表。
Redmi K30系列大概是红米更新时间最长的手机了,从2019年12月发布Redmi K30开始,到今年3月才更新完,这个系列包括Redmi K30、Redmi K30 5G、Redmi K30 Pro和Redmi K30 Pro Zoom。不过根据最新消息,这个大家庭很可能还要增加一位新成员——Redmi K30i。近日网络上有一份移动内部文件被曝光,该文件显示,为了推动5G用户规模,移动将联合小米公司开展千元5G手机销售活动。而这个活动就是推出移动定制版5G手机,并命名为Redmi K30i。另外文件中还提到目前市面上5G手机的价格最低为1999元,就是Redmi K30 5G的6GB+64GB版本,而Redmi K30i就是在款手机的基础上将主摄6400万像素降低为4800万,售价为1799元。Redmi K30 5G的配置为骁龙765G移动平台,支持SA和NSA双模5G,而且是7nm EUV集成基带,信号会很好。摄像方面它首发了索尼IMX686图像传感器,后置四摄像头,主摄6400万像素,另外还有超广角、微距和人像景深镜头。总体来说作为早期的5G手机,Redmi能把价格压到2000元以下已经非常不容易了,6GB+64GB版本1999元,6GB+128GB版本2199元,8GB+128GB版本2599元。虽然Redmi K30i售价仅为1799元,但不知道是哪个存储版本,如果是6GB+64GB版本,那和K30 5G的售价仅相差200元,还要砍掉新图像传感器就有些不划算了。不过文件还曝光了一个重磅消息。小米还将在6月推出售价仅为1599元的5G手机,有人猜测为Redmi Note9系列,而到11月份还有999元的真千元5G手机。目前来看5G芯片才刚刚发布不久,加上全球供应链短缺,一时间手机芯片的价格还难以下降,因此5G手机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而且5G套餐价格也仍然很昂贵,最低套餐还要每月100多元,经常被网友调侃为“买得起5G手机,用不起流量”。但随着市场回暖,芯片供应恢复正常,5G用户存量增大,5G市场会进入一个正循环,套餐资费也会渐渐下降。
4月13日,OPPO正式发布了OPPO Ace2,这场发布会被命名为OPPO Ace2超玩大会,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款手机主打的是游戏性能,但“超玩”光靠性能还不够,我们就看看OPPO是怎么做的吧。先来说说外观,OPPO手机的颜值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即便在国产智能手机刚起步的时候,OPPO手机的做工也是行业内出类拔萃的。OPPO Ace2自然也不例外,正面是6.55英寸 2400*1080分辨率OLED挖孔直屏。作为游戏手机来说,直屏要比曲面屏更方便操作,设计很合理。屏幕峰值亮度达到1100nit,另外也支持HDR10+和莱茵全局护眼认证。屏幕分辨率达到90Hz,180Hz触控采样率,这些在游戏手机中均属标配。比较出彩的是OPPO Ace2的外观设计,并没有因为是“直男”用机就降低了品质。机身背面是奥利奥四摄模组,四颗镜头呈矩阵排列,边缘金属边框带有凹槽,像齿轮一样的机械感觉。机身尺寸160mm*75.4mm*8.6mm,重185g,虽然稍厚一点但质量轻,手感很好。配置方面OPPO Ace2搭载骁龙865移动平台,内存有LPDDR4X和LPDDR5两种,8GB版使用的是LPDDR4X,12GB版使用的是LPDDR5,闪存技术为UFS3.0,但拥有TurboWrite和HPB。骁龙865的性能和规格就不用多介绍了,比骁龙855性能高出20%以上,功耗也大幅下降。之前OPPO官方发出的冰箱跑分为63万,IT之家评测8GB+128GB版跑分为59万,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也把骁龙865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之所以叫做超玩,就是要跟其他玩家不一样。OPPO Ace2把90Hz屏幕发挥到极致,适配了《崩坏3》、《王牌战士》、《我的世界》等22款主流游戏,《和平精英》开启90Hz和HDR,平均帧率能稳定89帧以上。虽然采用的是Z轴线性马达,但OPPO Ace2能够根据游戏不同情况做出不同震感反馈,值得玩味。而且最新的ColorOS 7.1支持游戏时短信、微信、QQ消息以弹幕形式从画面上显示,既不耽误游戏,也不会错过重要信息,这一点算是想到玩家心坎里去了。电量上OPPO Ace2搭配的是4000mAh电池,容量不大,但支持65W超级快充,和40W无限闪充,以及最大10W的反向充电,充电速度飞快,30分钟即可充满。OPPO Ace2作为游戏手机来说性能足够,而且适配的游戏很多,附加Buff叠满。售价8GB+128GB 3999元,8GB+256GB 4399元,12GB+256GB 4599元。12GB和8GB只差了200元,还多出一个LPDDR5怎么选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最近三月四月,是厂商的春季新品发布季,发布会非常多。今天小编来给大家小结一下近期家电厂商发布的几款智慧屏新品,既有三四千的平价产品,也有两万多的旗舰产品,来看看吧。酷开75吋超大屏电视,3599元75吋的超大屏电视,酷开声控智慧屏P50系列的75吋版本,首发到手价最低仅需3599元,价格相当低,低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酷开P50系列电视搭载远场语音技术,“免遥控”操控电视,坐在沙发上直接对电视说话下语音指令,操控便捷。酷开P50 75吋电视搭载了4K智慧屏幕,支持AI场景智能光控、光学防蓝光等技术。屏幕、配置:酷开P50 75吋搭载4K分辨率屏幕,支持HDR,具有AI场景智能控光技术,硬件支持MEMC运动补偿技术,有效解决抖动及拖影问题。酷开P50 75吋电视有光学防蓝光技术,采用不含415nm~455nm有害蓝光波段的特挑LED晶片,可以实现减少蓝光且显示不偏色的效果。酷开P50 75吋电视使用了2GB+16GB大内存组合,支持杜比音效。智慧屏功能:酷开P50系列全系产品均内置四阵列式麦克风,下达语音指令无需遥控器、无需外接设备,支持最远10米收音,180°拾音角度,语音识别准确度高达99.96%。酷开P50系列采用百度AI语音内核,提供了看剧、订酒店、订机票、百度百科等100+场景生活服务。得益于创维和百度深度合作提供的技术支持,语音交互支持语音图搜、8轮对话、6大方言识别。用户对着75吋大屏喊一声就可以学做菜、学健身,即使宅在家也能趣味横生,一台电视也大有可玩。另外,酷开P50系列还支持待机唤醒,息屏下播放音乐等实用功能。AIoT:酷开P50系列融合5000+品牌品类家电互联,语音即可控制全屋家电,助力打造年轻人的科技潮生活。价格:酷开P50 75吋于4月8日0:00在京东和天猫预订,苏宁等也会陆续上线,原价4299元,新品下单立减加上购物晒单奖励,累计优惠700元,到手价仅3599元。编辑点评:目前市面上75英寸超大屏电视中,很少有4000元左右的产品。酷开P50 75英寸版本价格在3599,在市场上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肯定会吸引不少消费者。创维声控智慧屏A20,3799元近日,创维发布了一款智慧屏电视A20,主打高端云社交。创维A20采用4核双架构CPU和3+32G大内存,采用超薄全面屏设计,搭载AI升降摄像头,采用了远场语音声控技术,搭载了SKY-Vision2.0画质芯片,光学防蓝光技术,音质方面采用云母振膜技术,JBL调校音质。目前刚上市官网售价3799元。视频通话:创维A20搭载SKY-EYE 2.0天目摄像头,400万高清像素,支持自由升降,视频通话,用户只需绑定手机QQ账户,就能利用摄像头与亲友进行免费大屏通话。还有自拍,智能美颜和滤镜贴纸等功能都有,还有语音拍照功能。摄像头不用时可以关闭下沉,保护用户隐私。体感游戏、AI健身:AI摄像头搭载红外光学技术,可以对场景进行智能识别,精准地捕捉拍摄对象的动作,用于体感游戏、AI健身等健康娱乐功能。当用户学习健身课程时,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运动动作。安防监控:摄像头还可当室内安防监控头使用,出门在外的用户随时随地都能打开手机通过摄像头查看家中的实时状态,为家庭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10米远场语音:创维A20采用了远场语音声控技术,待机状态下可一秒唤醒,并能通过轨道圆语音麦克风实现10米远距离收音,达到180°无死角的识别,用户直接对电视下达语音指令,完成切换节目、查询百科、查找菜谱和订购机票等100多种场景内容的操作。创维A20具有声纹识别,可以识别不同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服务。AIOT:A20还能够与上千个品牌的多品类的家电进行联控,用户通过语音指令即可控制全屋家电,轻松享受物联网时代下的智慧家居生活。色彩画质上,创维A20搭载SKY-Vision2.0画质芯片,通过引擎和大数据对画质进行优化。A20还采用了4K超清在线解析技术来呈现更丰富的细节,通过RGB色彩校准来极尽还原画面的颜色层次,实现了画质和色彩的精准把控。A20搭载MEMC运动补偿技术,能够加插运动补偿帧,使得各种体育赛事当中的运动画面更加平稳顺畅。创维A20采取了独家的光学防蓝光技术,通过了德国TUV莱茵认证,能够有效消除415-455nm之间的有害蓝光,实现科学护眼的同时还能保持电视的色域覆盖率。JBL全套音质:音质方面,创维A20也下足了功夫。它首次了采用云母振膜技术,并搭载了专业的JBL调校音质。使用JBL影院声X.1 MAX的A20还搭载杜比+DTS解码技术,从而告别虚拟算法,让超重低音发声更加真实。实现无线有源重低音输出,让超重低音较普通电视再下潜30Hz,带来“声临其境”的震撼音质。系统方面,A20采用酷开7.5系统,它实现了无广告秒速开机,还在内部开放了腾讯新视听中的海量内容,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观影选择。A20系统拥有儿童模式,家长设定好孩子的年龄和性别后,A20就能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定制化内容,还能引导孩子用正确的距离和坐姿观看电视,通过提醒观看时长来呵护儿童健康成长。价格:官网目前创维A20有促销,55吋版本3799元。编辑点评:是一款比较完善的智慧屏电视了,摄像头功能几乎不比华为系四千多、六七千的高端产品弱,AI健身、体感游戏等动作捕捉功能都有。此外,画质、音质、设计方面也是中端电视的水平。TCL·XESS旋转智屏,5999元4月13日,TCL发售了TCL·XESS旋转智屏——一款能够旋转竖起来电视,统一零售价5999元。TCL对这款产品的定位不是传统电视,更像是一款55吋巨屏手机。在特定场景下,只需要手机摇一摇,就可实现智屏从横到竖的AI自动旋转,用户可在竖屏状态下观看短视频等内容,突破了电视横屏观看的固有形态。旋转智屏即满足用户横屏观影,又为用户打开了新的大竖屏模式,刷抖音、看直播,还是竖屏看的舒适,手机摇一摇即可实现100倍的手机大屏刷抖音、追剧模式。竖屏模式下玩体感游戏,别有一番体验。在竖屏模式下,智屏可以作为手机的投屏使用,浏览新闻、看文件、看视频,更像是在操作超大屏的智能手机。升降式摄像头:使用时自动升起,并配有单独控制的开关,可以更好的保护用户隐私。支持视频通话(竖屏+横屏),电视打给手机,手机打给电视,电视打给电视,远距离家庭1:1场景还原。通过多路视频通话开启一场“云聚会”,即使开上两小时的会议,也不会像用手机一样手酸痛了。IOT、语音:智屏支持控制全屋家电,连接各类家庭智能终端设备,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智能锁等连接;通过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能力,支持感知用户身份,记录个人习惯;针对不同身份全自动运行预置情景,从而实现智慧家庭的万物互联。智屏还可以作为AI生活助理,在屏幕关闭的状态下,利用远场语音功能,可以设置闹铃、播报新闻、预约电视节目,还可以建立便签,提醒重要事项。打开清晨时时刻,小T会自动为你语音播放最新的天气、新闻资讯。音画质:TCL·XESS 旋转智屏内置全场景AI系统(小T智慧生命定制版),4K分辨率屏幕,搭载专业画质处理芯片+TCL独有画质处理算法(Q画质引擎+IPQ四维场景优化2.0+健康护眼四部曲),原色高色域、魅丽珑调色芯片、Q画质引擎,投屏玩游戏也没有明显色差。音质方面,配备了安桥HIFI音响、杜比全景声等软硬件技术。配置:TCL·XESS旋转智屏采用四核A73 CPU,G52MP2 GPU,3GB+32GB存储。TCL·XESS旋转智屏目前在全国线上平台同步开售,统一零售价5999元,4月13日20点首发抢购价立减700元即5299元,某东上还有300优惠,即4999元到手。编辑点评:一款设计用心做工精致的产品,竖屏的使用体验很符合当前深度沉迷手机的大众人群,用电视来刷短视频确实体验不错。有兴趣的用户可以关注,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华为智慧屏X65,24999元最近,华为在2020中国区春季新品线上发布会上,发布了华为智慧屏新作——X65,这是一款非常贵的智慧屏,24999元。外观:华为智慧屏X65采用全机身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一体冲压无缝成型,同时采用5毫米厚度的一体冲压无缝屏幕面板,并辅以金属拉丝工艺,能够兼顾强度、轻薄与美观。X65将数字电源板做到了11毫米的超薄厚度,选用平板变压器、超薄磁骨架以及防爆浆电容,别出心裁地进行了全卧式器件设计、高精度破板下沉,保证机身的整体轻薄,不在机身背后背一个“大背包”,更好的节约空间。屏幕:屏幕采用LG联合定制65吋4K OLED屏,829万个像素点自发光,构建像素级控光能力,完美还原画面的真实色彩。独创全新的OLED画质算法,拥有更强的画质表现。DTM、LDCI、CGM三大技术结合,可以逐帧对HDR画面的每一帧进行亮度分析、优化。智慧屏X65的屏幕通过了德国莱茵TUV眼部舒适度认证,支持硬件防蓝光、全程DC调光、环境光管理、健康舒适指引。音频:智慧屏X65是全球首款采用14喇叭、5.1声道设计的智慧屏产品,包括2个双骨架超薄重低音单元、6个天然蚕丝振膜球顶高频单元、6个碳纤维双驱全频单元。芯片配置:华为智慧屏X65搭载鸿鹄898旗舰智慧芯片,搭配6GB内存、128GB存储,当前属于顶级配置。摄像头:华为智慧屏X65拥有一个巨大的升降式摄像头模组,2400万超广角AI慧眼,内置搭配海思Hi3559C ISP芯片,集成双NPU单元,拥有超强算力,支持AI智能回看、AI隔空手势、AI健身2.0等新用法,识别更精准的同时还能照顾到用户的隐私。AI健身功能中,摄像头可以精准识别和追踪人体的骨骼关节点,科学地评价用户动作是否标准,与此同时,人脸锁定算法将同步执行,确保实时识别用户动作的同时不会丢焦,防止锻炼被突然入镜的家人打断,健身更专注。在观影过程中,华为智慧屏 X65还支持隔空手势操作,即使遥控器不在身边或环境嘈杂时也能轻松完成暂停/播放、静音/取消静音、播放进度调整、音量调整等操控。如将食指靠近嘴唇中心做2s“嘘”的手势,即可控制静音;将拇指与食指捏合上下移动,便能调节音量。价格:华为智慧屏X65售24999元,4月8日开启预售,4月26日0点正式开卖。编辑点评:确实是高端机,不管是外观设计、做工,还是配置、功能,都是顶级的。价格也是,贵。
4月8日,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联合举办了线上发布会,共同发布《5G消息白皮书》,推出“5G消息”业务。这项“5G消息”业务来头可不小,背后不仅有三大运营商为其背书,还有中兴、小米、华为等11家手机厂商支持,表示对该项业务将全力支持。那么“5G消息”到底是什么?它和5G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直接先解答第二个问题吧,“5G消息”和5G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并不是5G时代才出现的新事物,而是来自RCS业务。不过5G时代大带宽、高容量这些特性确实也为RCS的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那“5G消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就是融合了文本、语音、视频、表情、位置等多种媒体形式的通信工具,听起来是不是和微信很像?如果说苹果的iMessage是传统短信、彩信的升级,那么“5G消息”就是iMesagge的升级版,因为它还融合了钱包功能,相当于iMessage+Wallet。说起RCS业务其实GSMA(全球运营商协会)早在2008年就已经提出了,RCS和VoLTE都是基于IMS开发的。虽然运营商们对这项业务一呼百应,但市场并不买账。恰巧随后几年赶上智能手机市场爆发,各种即时通讯工具横空出世,彻底打击了运营商们的短信和通话业务。短信服务还没等继续发展,就被微信、脸书革了命。说白了,如今重提RCS,也是运营商们想重新拿回用户通信业务的市场。“5G消息”的优势就是无需下载,所有手机出厂都会带“电话”、“短信”、“通信录”这三个App,这就给了“5G消息”庞大的存量用户。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把这么庞大的存量用户盘活,它有什么优势让大家去使用呢?首先就是无需注册,你的帐号就是你的手机号,也不需要登陆,简单快捷一步到位,没有使用成本。而且它将拥有现在即时通信工具所拥有的所有功能。甚至包括钱包和订火车票、查快递等功能都能通过它实现。而且利用未来5G技术低时延的特性,RCS还可以加入“快应用”功能,即无需下载App,随时可以使用应用的大部分功能,类似微信的小程序。当然“5G消息”也有麻烦的地方,就是垃圾短信的问题,虽然推广成本极低,而且沟通方便,只要有手机号就可以。但也意味着部分不法分子可以利用它来谋取利润,发送骚扰短信等,因此如何帮助用户消除骚扰短信、提升使用体验才是运营商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昨天晚上,苹果又双叕在官网直接上架了新产品,它就是果粉们期待已久的第二代iPhone SE。从去年开始有关第二代iPhone SE的新闻就没停过,有人说它叫iPhone 9,有人说叫SE2,有人说是iPhone 8设计,还有人说是用刘海屏等等,然而真实的iPhone SE是什么水平呢?很明显从外形来看,第二代iPhone SE的对标产品就是iPhone 8,那就把它和iPhone 8做一个对比,看看到底做了哪些改变。首先在外观上,两款产品是完全一样的,都是4.7英寸Retina HD显示屏,1334*740分辨率LCD屏幕,像素密度为326ppi,机身尺寸138.4*67.4*7.3mm,同样使用Touch ID,你甚至可以把它当作iPhone 8的复刻。虽然模型完全一样,但配色不同,iPhone 8有四种配色:深空灰、银色、金色和红色,iPhone SE只有经典的黑、白外加一个红色特别版。但在性能方面,iPhone SE还是碾压iPhone 8的,毕竟搭载的是最新的A13 Bionic处理器,而后者使用的是A11处理器,性能差距大概接近50%,这方面提升还是很大的。而且iPhone SE还支持Wi-Fi 6技术。不过苹果并没有公布过iPhone的内存大小,只能等到产品发售后进行测试,预测会使用3GB内存,超过iPhone 8的2GB。iPhone SE与iPhone 8一样都是后置1200万像素单摄,但iPhone SE使用的是与iPhone 11系列一样的主摄,支持人像模式,有六种光效,但不支持夜间模式,支持新一代HDR照片。另外SE还增加了备用电量刷公交卡的功能,即没电关机也能过地铁闸机。不过iPhone SE也有反向升级的地方,首先就是不支持3D Touch,这一点早有预料。其次是电量减少,iPhone SE的电池容量只有1800mAh,虽然iPhone 8也只有1821mAh,但前者面对的是新一代的A13芯片,因此官方称观看视频时间为13小时,iPhone 8为14小时。另外iPhone SE最高支持18W快速充电,但标配的仍是5W充电头(并不意外,毕竟18W充电头还好几百块钱)。而且iPhone SE支持双卡双待,但国区不支持,也有点让人心里不舒服。新机将在周五晚八点开售,64GB版本售价3299美元。
前段时间荣耀发布了荣耀30S,还首发了麒麟820处理器。不得不说麒麟的8系芯片是“真男人”,对自家芯片也能下狠手,上来就直接秒掉了前代旗舰芯片麒麟980,堪称最强中端芯片,同段位的骁龙765G根本不是对手。4月15日,荣耀又将发布荣耀30系列,但却不是使用麒麟820,早在4月7日“荣耀老熊”就确认了麒麟一款新芯片的存在—麒麟985。根据AI Benchmark的排名,在AI性能上,麒麟990 5G排名第一,联发科的天玑1000排名第二,第三名就是即将发布的麒麟985,第四第五名则是麒麟820和麒麟990。前五名中麒麟芯片占了四个,麒麟985也仅次于麒麟990 5G,我们也可以猜测一下,麒麟985的整体性能应该也是介于麒麟990和麒麟820之间的。关于荣耀30系列的细节,荣耀的几位主管记忆曝光的差不多了。除了首发麒麟985之外,荣耀30系列还有全频段大振幅双扬声器,支持Histen智能音效,游戏中可以听声辩位,玩《和平精英》这类游戏时感觉非常好。面对5G手机耗电量高的问题,荣耀30全系支持40W超级快充,而且荣耀官方也表示,荣耀30还支持无线超级快充,但具体功率没有说明。而且荣耀30厚度仅有8.07mm,在5G手机中属于佼佼者了,重量不足190g。关于荣耀30最核心硬件配置的爆料其实还是外媒,推特博主“Huawei Club”称,荣耀30系列有三款手机,标准版荣耀30采用6.53英寸60Hz三星AMOLED屏幕,分辨率为2400*1080后置四摄,电池容量4000mAh。另外两款荣耀30 Pro/Pro+则有6.57英寸90Hz屏幕,除分辨率略有变化外,还支持27W无线充电。4月11日,荣耀官方还爆出荣耀30系列支持“仿真机械键盘”,荣耀与Cherry、百度输入法合作利用新机的X轴线性马达,通过软件模拟多种震感,来达到接近机械键盘的触感。总的来说,荣耀30系列把5G手机该有的功能都囊括进来了,性能、功能、细节都具有不亚于旗舰机的水平,非常值得期待,有兴趣可以锁定4月15日14:30的荣耀发布会哦。
苹果在MacBook系列下一共有三款产品,MacBook Air、MacBook Pro13寸和MacBook Pro16寸。虽然三款都价格不菲,但主打的方向还是有区别的。去年年底,苹果官网直接上架了16寸版MacBook Pro,提升了屏幕的屏占比,从原来的15.4英寸变成了16英寸,改掉了被人诟病已久的蝴蝶键盘,而且还提升了性价比,加量不加价。今年3月份,苹果又更新了MacBook Air,同样的套路,只是屏幕尺寸没变,升级到了10代英特尔CPU,不过性能仍然捉襟见肘,看来苹果对产品的定位还是非常严格的。到现在MacBook系列只剩下13寸版MacBook Pro没有更新了,相信还是有一大部分用户在等这款产品的。毕竟16寸MBP价格太高,而且面向的是专业人士,而MBA性能又太差,无法满足办公需求,也就只有13寸的MBP最适合大部分的职场人。如今我们终于迎来了这款产品的消息,4月7日,据外媒报道,推特上的知名爆料人JonProsser透露,苹果将在5月发布一款全新的13寸版MacBook Pro,代号J223。这款MacBook Pro与16寸的MacBook Pro设计差不多,提升了屏占比,屏幕大小升级到14英寸,因此以后可能要改名为MacBook Pro14了。并且键盘也回归到剪刀键盘,也就是取消了蝶式键盘,这一点也与MacBook Pro16寸相同。同时苹果也为新MacBook Pro准备了第十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关于MacBook Pro将搭载的10代CPU此前就有消息报道过,CPU和GPU性能均有大幅提升,特别是GPU提升近30%,这也让14寸MacBook Pro能承担更多工作。著名的苹果分析师郭铭錤曾预测苹果会在2020年第二季度更新剪刀式键盘的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而目前其余MacBook产品均已回归剪刀键盘,因此MacBook Pro13寸的更新已经是板上钉钉,只是对于发售时间仍存有疑惑。另外郭大师还预测今年年底苹果会推出mini LED屏幕的MacBook Pro,对于全新技术屏幕很多人都想尝试,而且一年更新两次对苹果来说也不是没发生过,去年15寸版MacBook Pro就在一年内更新了两次,所以导致很多人犹豫不决。不过同时苹果很可能也会在那时同时推出自己的基于ARM架构的A系列桌面级芯片,倒是可能产品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因此如果为了稳妥起见,我推荐大家还是期待一下四月份的MacBook Pro14寸吧。
随着互联网和ACGN的发展,二次元群体极速扩张,二次元文化也从“小众”异军突起,逐渐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文化潮流代名词。如今二次元产业链正在疾速延展。但除了动漫周边外,真正能打动他们的产品却很少存在。为了给潮玩人群以及二次元玩家文化提供归属感,华硕近期推出了一款名为天选系列游戏本,将二次元独特的审美同现实需求融合在这款笔记本当中。其充满科技机甲风的外观,与强悍配置相结合,更打造出陪伴型虚拟IP天选姬,旨在为用户带来与众不同的潮玩游戏本体验。下面这台天选笔记本已经送抵,来看看TA的实际表现如何。外观:来自新次元的设计虽说现在许多游戏本的外观已经极尽酷炫,但给华硕天选还是有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光看A面,就突破了以往游戏本的刻板印象。华硕天选并没有采用常见的Logo呼吸灯设计,而是在造型上打造成机甲风格,并搭配钛空灰和元气蓝两种颜色。A面四角的四枚螺钉设计,增添了一种金属朋克感。让华硕天选的外观既带有游戏本的酷炫,又有种二次元的潮感。可见华硕天选对二次元文化的研究还是很深入的。为了满足高性能硬件的散热需求,华硕天选采用了独特冰川散热架构,在外观上也能看出其与众不同的散热设计。首先是A面下方的梯形切割,不仅可以防止遮挡出风口,还进一步强化了利落的线条感。按照官方的说法,这个设计可以提升约25%的散热效能;其次是D面的量子蜂巢进气设计,进一步加大的进风量,配合内部自清洁防尘设计的风扇,让华硕天选在尖峰时刻也可以保持高冷在线,冷静发挥靠得住。为了照顾玩家的外设需求,华硕天选拥有HDMI 2.0b、双USB 3.2 Gen 1、USB 3.2 Gen2 Type-C(支持DP1.4)接口支持。难得的是,华硕天选还保留了千兆以太网接口,资深玩家都知道,有线网络在稳定性方面要比无线网可靠的多。丰富的接口类型不仅满足游戏需求,就算办公直播也毫无压力。性能:天选之子战斗力MAX既然是游戏本,性能永远是最重要的指标。华硕天选游戏本搭载新一代AMD锐龙7 4800H处理器,8核心16线程7nm的先进工艺制程,4.2GHz的加速频率。对比锐龙7 3750H,Cinebench R15和R20性能都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功耗却仅有45W,高性能低功耗也莫过于此吧!根据CES数据显示,AMD 锐龙7 4800H处理器的跑分直接超越95W的i7-9700K,直逼顶级台式机的性能。另外,还得益于Zen2架构以及7nm工艺制程,使得天选能够在拥有足够强悍的基础性能时,还可以应付各种高负荷游戏的运行需求。下面我们直接看Geekbench 5的实际跑分。从Geekbench 5成绩上来看,锐龙7 4800H的单核分数为1139,多核分数高达5858。结合此前i7-10750H的分数来看,锐龙7 4800H的多核分数可以完全碾压i7-10750H,毕竟后者只是6核心,领先幅度超过了20%。在显示方面,华硕天选搭配了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显卡,超频最高可达1690MHz,拥有强悍的游戏性能。熟悉硬件的朋友都知道,这块卡领先GTX 1060 20%以上的性能,确实性价比十足。当然了3DMark终究只能测算出显卡的理论性能,显卡能带来多少游戏帧数才是我们最关心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进行游戏实测。本次评测的两款游戏为《尘埃拉力赛》和《全境封锁》。首先是《尘埃拉力赛》,在特效全开、画质最高的环境下,游戏实际运行最高帧率接近110帧,最低也有近80帧,配合144Hz屏幕,这类赛车游戏体验如丝滑般顺畅,没有任何拖沓,连一闪而过的路人和树木场景都渲染的十分到位。接着是育碧大作《全境封锁》。同样在画质最高全开特效、DX12渲染情况下,这款射击游戏平均帧率达到了83.6,GTX 1660 Ti确实有着诱人的性能提升,基本和GTX 1070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成绩相当不错。此外,华硕天选还搭载了8GB DDR4 3200内存和512GB SSD,游戏加载速度非常快。512GB SSD足以应付大量游戏和资料存储,如果还觉得不够,笔记本内部还预留的2.5英寸硬盘位和PCle M.2接口,让存储自由扩展,怎么存都满足。屏幕与键盘:为电竞玩家打造华硕天选不仅拥有强悍的处理器和显卡,在屏幕方面还采用了15.6寸全高清IPS电竞屏,支持144Hz屏幕刷新率和Adaptive-Sync技术。相较于普通显示屏60Hz刷新速度,144Hz屏幕的画面显示更加流畅。因此适用于视角时常保持高速运动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目前大多数笔记本的屏幕刷新率只有60Hz,而对于专业的电竞选手来说,FPS必须达到100以上他们才会觉得连贯,否则画面就会出现不连贯的现象。如果使用刷新率达到144Hz的屏幕,就基本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华硕天选的键盘依旧可圈可点,1.8mm的键程反馈手感十足,还支持Overstroke快速响应技术。除了符合人体工程学之外,键盘的灯光设计更是别具一格。闪动的呼吸灯效果,让整台机器显得动感十足,这样的设计也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让键盘的每个键位都更加容易辨认,有效提高了输入的正确率。冰川散热系统:天选冷酷依旧在笔记本设计环节,“散热”并不是简单的把散热器塞到笔记本内部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厂商设计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完整的散热系统包含结构设计跟各个散热组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散热架构。在硬件功耗全开之下,华硕天选的“冰川散热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记本采用了多路进风的方案,最高支持双风扇、三出风口、四热管的设计方案,长时间玩游戏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从设计图看,华硕天选GTX 1660 Ti版本的三个专用散热管不仅可分别为CPU和GPU散热,还能降低供电组件温度,提升系统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且华硕天选支持静音、性能、增强多种性能模式,让用户合理DIY自己的散热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天选的散热风扇还采用了防尘设计,甚至可以自动清除散热系统内的细小杂物。这样一来,就不需要担心因为使用一段时间后,因为积灰而造成的散热风道被阻塞问题了。总结作为一款为硬核玩家准备的游戏本,华硕天选游戏本最大的亮点便是首批搭载了强悍的全新锐龙7 4800H处理器,除此之外,工艺、设计、显卡、屏幕、键盘、散热、音效、做工等方面也都十分出色。总体来看,华硕天选游戏本确实是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笔记本。目前,华硕天选游戏本即将在京东开启预约,如果你也想把天选姬带回家,那就赶快行动吧!
不久前华为发布了P40系列手机,包括P40、P40 Pro和P40 Pro+三款,作为华为旗下主打拍照系统的手机,这次P40系列分别采用了三摄、四摄、五摄组合。而且不单单只是增加摄像头,在相机配置上也不同,主摄都采用5000万像素超感光镜头,IMX 700全新定制图像传感器,但P40的另外两颗摄像头分别是800万像素广角镜头和16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而P40 Pro系列则有一颗4000万像素电影摄像头和一枚3D深感摄像头。P40 Pro还有一颗12000万像素长焦镜头,P40 Pro+有一颗3倍长焦镜头,还多了一个支持十倍光学变焦的超远距摄像头。这次华为还是很下本的,图像传感器的尺寸比前代有了很大提升,达到1/1.28英寸,力压某1/1.3英寸的图像传感器,成为2020年感光面积最大的图像传感器。而且支持像素四合一,在暗光位置可进一步增加进光量。其它硬件方面,标配麒麟990 5G处理器,LPDDR4X+UFS3.0,和Mate 30系列一致,P40的屏幕刷新率是60Hz,P40 Pro和P40 Pro+是90Hz。三款手机的充电功率也是有区别的,P40电池容量3800mAh,支持22.5W有线快充,不支持反向充电。P40 Pro电池容量4200mAh,支持40W有线、27W无线,支持反向充电。P40 Pro+的电池容量与充电功率和P40一样,但无线充电功率为40W。由于是陶瓷材质,厚度稍高一些,P40厚度8.5mm,P40 Pro和P40 Pro+分别是8.95mm和9.05mm,优点是三款手机的重量比较轻,P40为175g,P40 Pro 207g,P40 Pro+ 226g。在做工方面华为还是国内第一的水平,采用四曲面满溢屏,屏幕四角也有弧度,像是水面满而不溢,充满张力,视觉效果也更好。机身背部是精密陶瓷打造,坚固耐用,且色泽靓丽。可以看出P40系列的设计语言与前代P30系列已经完全不同,不再是主打年轻化的配色,转而选择更稳重的纯色。显然华为已经为这个新材质定制了一套新的设计思路,全系有黑、蓝、白、灰、金五种配色。目前P40系列还未在国内发布,欧版定价P40 8GB+128GB 799欧元,合人民币 6197元;P40 Pro 8GB+256GB 999欧元,合人民币7749元;P40 Pro+ 8GB+256GB 13999欧元,合人民币10851元。
2022年08月
2022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