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2年云栖大会期间,阿里云研究院携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产业集群数字化:构建协同发展的新生态》研究报告。报告将产业集群按照发展阶段与特征,划分为原生型、优势型和领先型三类,分别提出其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诉求和方向,从场景导向、龙头带动、生态共建和技术助力等方面,提出了产业集群数字化的整体框架和发展路径图,助力产业集群实现“数字红利”下的新跃迁。
一、集群转型:“数字红利”下的新跃迁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内的企业或机构,因共性和互补性等而形成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一种产业群现象。产业集群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各省市形成了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由于生长内因、影响因素及政策部署不同,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的总体规模和范围边界也不尽相同。本报告按照产业集群的规模、创新能力及区域影响力,将集群划分为原生型集群、优势型集群和领军级集群三类。
图1:按规模及影响力分类的产业集群及特征
我国传统产业集群仍然面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联系偏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竞争力不够、协同创新效应偏弱等问题。在数字经济加快渗透各行各业、推动产业发展变革的趋势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迎来关键驱动力。数字技术助力集群内企业经营优化、技术创新与协同合作,带动产业集群的生产过程升级、产品服务升级和价值链条升级等。
表1:按规模及影响力分类的产业集群及特征
具体到不同阶段和类型的产业集群,其对数字化转型的诉求不同。原生型产业集群当前阶段更强调市场渠道拓展和产销全面对接;优势型产业集群重点围绕龙头企业先行,并识别行业共性问题,进行业务场景的数字化转型和优化;领军型产业集群关键通过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及创新要素聚集,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表2:不同类型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诉求及重点方向
二、转型路径:全景连接带动协同创新
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应是从技术应用对产业链的散点解构到数据化的全局表达,再到产业生态的数字化重构,通过构建包括人流、资金流、物流、商流及数据流的高效协同体系,打造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生态。虽然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诉求不同,在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侧重,但总体上应以场景为导向,推动共性突破、复制推广;以龙头带动,率先数字化转型进而实现链条牵引;推动生态共建,进行多方协同、融通发展;以技术进行助力,打造区域产业集群数字化的算力底座,实现产业赋能。
图2: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路径图
01
场景导向:共性突破、复制推广
要推动产业集群式数字化转型,应该聚焦细分行业,为企业“画像”,理清企业生产经营的机理、流程、工艺,找准痛点、难点和堵点,系统梳理企业的共性问题和需求,以共性场景作为破局点,由点及面,将共性需求转变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并在全行业复制推广。
以服装、家电、食品等泛消费品制造零售行业为例,其数字化转型场景贯穿产前、产中和产后不同环节及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等方方面面。产前以互联网消费数据强化市场洞察预测、引领数字化研发设计;产中以数据驱动,加快数字工厂建设,改造生产制造中的瓶颈问题,推动个性化定制等新制造模式;产后,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全方位升级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式,精准触达客户。其典型场景主要包括数字化组织管理、消费者运营、制造智能化升级、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与产销协同等。
图3:消费品制造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及典型场景
02
龙头带动:转型先行、链条牵引
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起到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和协同的作用。龙头企业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技术创新等在产业集群中起引领作用,其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能够带来在行业关键环节和应用场景的探索,沉淀成可复制的能力,在行业内推广。因此产业集群以链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启动,基于产业链数据融通和技术共享,能够有效实现“以链促转”,提高产业集群整体效应。围绕链主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之间研发协同、订单协同、生产协同、质量协同、库存协同及服务协同等各个领域,实现各类系统全面数字化对接并形成业务协同闭环。
图4: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协同平台
03
生态共建:多方协同、融通发展
生态汇聚是产业集群最重要的特征,传统产业集群的生态系统包括核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型生产性服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校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等。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集群生态需要进一步围绕数字化技术服务商、软件开发者、产业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进行生态共建,加强多方协同,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产业集群内部研发、制造、流通、销售、品牌等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外部专业资源的链接。
首先,要以平台连接产业集群上下游,打造多方协同的产业集群发展生态;其次,构建产业集群数字创新共性技术服务机构、搭建产业共享智能制造工厂支撑中小企业创新;再次,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工业电商、供应链金融、工业大数据交易平台等,实现更大维度的产业生态融合。
04
技术助力:算力底座、产业赋能
产业集群的升级有赖于区域数字基础设施的优化,对于不同类型产业集群,提供差异化云计算基础设施进行支持。
1、以“平台+服务”助力原生型集群转型升级原生型产业集群以专精特新及中小微企业为主,区域应重点围绕企业上云用云,并提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办公、业务及营销数字化平台工具,构建以公有云为基础的一站式数字化平台应用与在线服务,以“平台+服务”模式降低企业数字化投入成本,拓展企业市场渠道,助力集群转型。
图5:“平台+服务”模式的原生型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框架图
2、以行业云构建优势型集群的数字化底座优势型产业集群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体量,特色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具备较强影响力,面对行业特征和复杂的业务场景,行业云为特定行业集群提供数字化底座,在公有云基础上提供一系列行业特定能力的平台和应用。以泛制造为例,制造行业云以公有云为基础,汇聚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底层技术能力,围绕制造行业的数字孪生、仿真推演、知识工程、决策优化、协同计算等通用技术体系,提供覆盖制造行业研发设计、仿真建模、生产制造、供销协同、经营管理等全产业链场景的智能制造平台能力,融合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构建数字化转型的体系架构。
图6:泛制造行业云总体框架图
3、以智算平台筑基领军型集群产业创新生态
优势型及领域型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新发展阶段,应加快智算平台建设,为集群内的科研服务和企业创新提供强大的智能计算服务。借助“算力+AI”,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应用创新孵化、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进而推动科技型企业集聚、产业加速、应用创新等,夯实未来产业发展基础。基于平台优势、生态优势以及技术优势,联合孵化器、科技园、产业联盟等机构,搭建科研成果转换合作平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三、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展望及建议
产业集群数字创新将呈现在地化、生态化、协同化和普惠化的发展趋势:在地化即数字创新将在本地产业集群的典型场景和应用上涌现。生态化即产业集群的企业内部和产业生态因泛在连接,实现资源汇聚和能力叠加。协同化即企业间协同、平台间加强协同,实现共生、共赢。普惠化即相关产业平台的部署成本与收益将迎来拐点,而数字化应用和服务因标准化和大规模化而逐步降低,广大中小制造企业会将最终成为主要受益者。
对此,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制定产业集群数字转型的行动路线图。合理界定各方职责,联合集群生态内的各类机构,统一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达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共识,并分步骤有序推进集群数字化转型。
二是持续创新集群转型的多元化商业模式。结合集群不同层面、不同主体、不同阶段的数字化转型设计相关的商业模式,确保数字创新可持续健康的推进。
三是推进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型数字化应用。加强供需关系、生产供应链、设备运维协同、设计能力协同、用工资源协同、制造产能协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连接,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
四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鼓励园区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延展服务边界,加强数字化转型培训、直播等数字载体建设、标准化服务提供等。
五是发展产业集群的安全可信生产制造能力。从法律法规、战略政策、标准评估等方面完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构建安全共担的机制;结合区块链和二级节点,推动供应链等可信数据互通。
结语
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上下游的市场信息共享、生产供应协同、创新网络共建,从而推动集群内企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和产品创新,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又一次产业变革与重塑。针对各区域产业集群,阿里云将以云计算基础底座和行业云为支撑,联合行业解决方案生态伙伴,“一群一策”支撑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方案,共同助力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集群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