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安筱鹏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
数字化转型不是把技术武装到牙齿,而是把数字技术融入企业的基因,开启一场永无止境的能力进化之旅。钉钉+低代码开发,正在铺就一条普惠、敏捷、个性化、低成本的数字化建设新路,助力更多中小企业能走上数字化发展的快车道。
数字化永远是一场增量革命
谁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CIO?
1992年美国《计算机世界》为了纪念创刊25周年,评选出了25年来IT行业里改变世界的25位先驱,美国航空公司(AA)CIO Max Hopper入选,Max Hopper于1972年加入美国航空(AA),负责航空订票Sabre系统的开发应用,这套系统是仅次于美国政府的大型实时信息系统。《计算机世界》给他的评论是“将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联系最成功的CIO”。
美国航空公司的Sabre系统早期由IBM开发,后来美国前五大公司的航空公司中前4家都用了这套系统。第5家航空公司People Express后来破产被收购了,这家公司最后一任董事长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们当时最大的失误是认为IT系统无关紧要,但它事实上事关企业的生死。
2003年《哈佛商业评论》的前主编尼古拉斯·卡尔在他的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It doesn’t matter》就IBM开发的Sabre系统提出一个问题:当所有的航空公司都用了Sabre订票系统,这套Sabre订票系统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什么用呢?他认为没有用。
先不用纠结于对错,尼古拉斯·卡尔提出了一个好问题,数字化的同仁们需要不断追问自己,在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动态竞争中,数字技术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到底有什么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数字化永远是一场增量革命。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不要告诉人们你的企业用了什么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ERP、MES、APS、CRM,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当友商们都采用同样的系统、构筑了同样的能力,这些系统对于讨论企业的竞争和生存是没有意义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能力提升过程。数字化一定要放到竞争的语境中去讨论。
数字化:转型与原生并行
当讨论到“数字化”这三个字的时候,后面跟着两个关键词:一个叫“转型”,一个叫“原生”。所谓的转型是企业不断升级自己的产品形态、销售渠道、商业模式、运营机制、组织文化乃至发展战略,从A这个地方出发到B这个数字化土壤比较肥沃的地方。
但是许多人发现,当企业转型从A点出发到B地时,在B这个数字化土壤比较肥沃的地方,正涌向一批天生就长了“数字化基因”的小企业,我们把这些企业定义为叫做“数字原生企业”,元气森林、三顿半、认养一头牛、蘑菇物联等。
如果说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像一场学游泳的竞赛,有一批教练教你怎么去呼吸、怎么去蹬腿、水里怎么转身,那么数字原生企业一出生的时候就长了一个数字化的“腮”,知道如何用数字化的方式去做商业决策、产品创新、渠道建设,构建自己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驱动业务体系。
数字原生企业有三个标志:
一是在决策机制上,构建基于客户需求洞察实时感知能力,实现了客户需求的可触达、可感知、可分析、可服务,并形成了基于客户需求实时洞察的产品创新、智能制造、客户运营、供应链管理决策。
二是在数字基础设施上,构建起基于云计算、边缘计算、AIOT、中台化等新一代技术的基础设施。
三是商业上,展示了作为一种新物种的持续高增长的强大爆发力和竞争耐力。
从“电原生”到“云原生”
数字原生的基础是企业业务系统长在了“云”上,是一种基于云原生的数字解决方案。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云原生”,那可以回顾一下电的发明使用以及什么是“电原生”。
微软中国CTO展示一张图:1909年GE开发的烤面包机。我们比较关注的是烤面包机的插座长成了灯泡接口的样子——螺旋接口。这是因为当年人们用“电”的时候,能够想到的应用是“电”只能用来照明。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们看到电不仅仅可以照明,还可以做烤面包箱、电冰箱、电梯等,这些都是因“电”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物种”,我们把这个东西称之为“电原生”。因为有了电,才有了电烤箱。为了支持更多的“电原生”产品,插座的形态不断演变,成为今天人们看到插座形状。
电灯是电的“杀手级”应用,因“电”而生的“电原生”产品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构建了整个工业社会的基础设施。因为有了“电”所以有了“电梯”,因为有了“电梯”所以有了“高楼”,因为有了“高楼”所以有了“城市”。电开启一个新时代。今天,云计算正在扮演同样的角色,基于云边端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正在形成,并将孕育和催生许多新云原生产品。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演变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如同工业社会“电”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演变一样。19世纪80年代发电装置是制造业企业标配,20世纪初全美有5万个企业自建电厂,专业化的中央电厂只有3 600座。新技术使公用电网在美国供电格局中占的比重迅速上升:1907年为40%,1920年达到70%,1930年上升到80%。20世纪30年代,“中央电厂”+“电网”的电力应用解决方案成为工业文明的基础设施。
今天因为有了云,才能有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数据库、云网络,有了健康码等新的应用,有一基于平台+低代码的开发应用。这些都是因云而生,叫“云原生”。今天云原生时代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行业领导者纷纷自建系统?
面对消费者主权崛起,面对需求巨变,今天的供给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是,行业领导者纷纷自建业务系统、重构数字基础设施。物美、特斯拉、美的以及阿里犀牛智造、盒马鲜生等重构传统的ERP、WMS、CRM、营销等信息系统,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全链路物流实时优化、服务化、高扩展的新系统。如果去问这些业务系统重构的决策们,为什么要重置、解构传统的业务系统,他们共同的回答是“不得不”,他们面临力所不能及、宁肯冒着失败的风险也要自己构建独立的业务系统。
尽管这些行业领导者来自不同的业务领域,但本质上都做了同样的一件事情,基于云、边、端的技术架构体系,重新构建了一套行业的解决方案,因为原有的解决方案远远满足不了端到端的全局优化的问题,满足不了对客户需求的实时响应,满足不了高频竞争的时代要求,无法建立企业内部基于数据驱动的高效决策机制。
今天,当一个企业的业务系统同时要满足三个条件的时候,市场上可能很难找到现成的、有效的、高质量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哪三个条件?端到端优化+消费者主导+实时响应,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力供给严重不足,行业领导者不得不自己动手开发业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我们看到的趋势是商业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无论是个性化定制、产品智能化提高,还是供应链复杂性,传统的这套IT架构对于商业系统的复杂性的支撑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只有基于云、中台、边缘计算、AIOT,以及基于SaaS化的应用,才能高效支撑商业系统复杂性。
共创数字化建设新路
普惠、敏捷、个性化、低成本
我们正处于数字基础设施重置的关键节点上,那么钉钉在这一关键节点上扮演什么角色?钉钉对于制造业中小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钉钉与行业正在共创一个数字化建设新路:一条普惠、敏捷、个性化、低成本的数字化建设之路。
回顾过去四十年企业信息化建设走过的历程,从企业花钱投资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信息系统安装。企业购置并安排了各种通用化的业务系统,CAX、ERP、CRM、MES、APS,这是一个记录的时代;
第二个阶段是SaaS化订阅。5年前,伴随着云计算的兴起,企业在投资建设方式上可以通过SaaS化、以订阅租赁的方式实现业务系统数字化;
第三阶段的低代码开发。今天,企业仍要继续安装各种软件,也可以订阅租用各种SaaS软件,今天有了一种新的选择:基于平台+低代码工具,自己构建一套低成本、普惠、个性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2014年Forrester 提出“低代码/零代码”理念;IDC认为“低代码/零代码”是数字化转型2.0的5个驱动力之一,人人都是开发者;Gartner认为2024年65%的企业采用低代码,市场达到500亿美元;2018年西门子以7亿美元收购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Mendix,深低代码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2019年的微软技术大会上,微软发布Power Platform低代码开发平台,被微软CEO萨蒂亚称之为“微软 2019 年及以后最大的赌注之一”。低代码是云原生时代的软件开放、部署、运营的重要方向。
钉钉:构建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生态
多年来中小企业数字化建设面临三座大山: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客观来讲业界围绕如何翻越这三座大山想了各种办法,但总体上成效不显著,实践中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以钉钉为代表数字化平台+低代码开发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能够开发出好用、管用、能用业务系统的新路,这些业务系统可以是企业存量信息系统的补充,可以实现多个信息系统的集成,可以加快现有信息系统的解构与升级,有些甚至实现对现有信息系统的完全替代,钉钉正在探索一条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的低成本、个性化、可规模化普及的新路。今天50%以上的国家“专精特新”企业使用了钉钉,并不同程度上基于平台+低代码开发了各类业务系统。
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钉钉已经构建了一个基于平台+低代码工具的数字生态,这一生态有四个核心要素:
一是打造数字生态底座。钉钉有2000多个API的接口、30多个场景能力包、10个钉钉开放场域、190个业务开放项目、20多个连接器数据模型等通用功能组件。
二是聚合应用开发者。钉钉为制造、政府、医疗、零售等多个行业,以及SaaS应用服务商、代码制订服务商等生态伙伴,提供了代码开发工具和运行的环境,目前钉钉上已经有约90多万个应用开发者。
三是支持SaaS软件开发。90多万应用开发者目前已经开发出了150万个各种SaaS的应用和API接口,服务于中小企业。
四是服务平台海量用户。平台上的SaaS应用和API接口服务了1900万个组织和5亿用户,用户把自己的需求反馈给平台,给到了钉钉数字化底座,形成商业闭环。今天,包括钉钉平台、企业客户、生态开发者在内,已经构建了一个数字化业务应用开发的需求反馈、相互促进、双向迭代的数字生态。
平台+低代码的价值
一道“下午茶”或“法国大餐”?
当人们今天讨论平台+低代码解决方案时,必需明确的一个前提是,在数字生态体系里,低代码究竟意味着什么?低代码是不是低附加值?平台+低代码工具一道可有可无的“下午茶”,还是可以成为一道丰盛的“法国大餐”。我们进一步来思考,基于平台+代代码开发的业务系统与和传统的信息系统之间,如ERP、MES、WMS、CRM、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OA之间是什么关系?在钉钉服务制造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四个关系。
第一种关系,补缺IT真空。基于平台+低代码开发的业务系统填补了原有IT系统的真空。今天的现实情况是,当人们走进车间、走进仓库、走进门店,订单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车间管理等大量存量业务还停留在手工处理阶段,传统IT系统没有覆盖,这为低代码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东方日升用低代码方式完成设备管理、车间管理等IT系统没有覆盖业务的数字化。
第二种关系,助力系统集成。多业务系统难以集成是企业数字化建设面临的共同挑战,系统之间有许多“断头路”,解决方案提供商们为此探索各种路径和方法,低代码为业务系统集成探索新路。秦冶重工基于低代码推进ERP与采购系统的集成和一体化管理。
第三种关系,IT系统的解构。数字化是一场解构与重组革命,当传统的IT系统越来越难以适应客户需要,部分功能和模块被解构,一部分功能通过低代码的方式重新开发、部署、应用,从单体式架构走向微服务架构。风华新能源基于低代码正在对其核心ERP系统进行重构,除核心财务系统外,许多功能通过低代码方式重新开发和部署。
第四种关系,IT系统重构。对于部分小企业而言,面对不太复杂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平台+低代码工具可以开发和取代许多核心业务系统。鑫宏源是一家规模大不的药品包装公司,企业前部署过ERP和MES,面临成本高、数据孤岛、扩展性差等通用问题,2019年以来基于低代码工具开发了90%的核心业务系统,数字化成本更低、数据更容易实现集成,面向新业务的数字化系统开发响应速度更快。
平台+低代码开发工具与传统IT系统可以是一个替补、集成、解构和替代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是一个演进的过程。从实践来看,制造企业基于钉钉低代码平台、开放API接口以及SaaS化应用,开发了协同办公、智能人事、ERP、设备管理、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多个业务系统。
低代码工具+平台可以是一道下午茶,也可以是法国大餐,这取决于企业自己的意愿、能力和水平。今天,“钉钉搭”作为钉钉的低代码聚合平台,已聚合了宜搭、简道云、氚云、易鲸云等8款业内主流的低代码厂商,各厂商共享钉钉的底座能力与平台资源。低代码厂商带着专业能力和成熟模型入场,与钉钉形成能力互补,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整合体验。目前钉钉提供了600+模板,有90万低代码开发者,形成了240万低代码应用。钉钉+低代码开发,正在铺就一条普惠、个性、低成本的数字化建设新路,期待能助力更多的中小企业能走上数字化的快车道。
结语
最后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数字化是不是可以花钱买到?有两种不同的数字化的路径,一种叫做买的来的数字化:企业可以买机器人、数控机床、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各种软件都可以买。另一种叫买不来的数字化,创新引领的数字化是买不来:你能买来设备,买不了工艺;能买来软件,买不来数据;能买来咨询,买不来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你能买来的你的竞争对手都能够买来。平台+低代码为企业沉淀自己Knowhow、封装专业知识、培养数据思维、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创造了条件。
用两年前的流行语叫做主要看气质,你能买来一件西服,但是买不来气质,数字化转型是一场进化之旅。猿人想进入城市、进入文明世界,不是穿一件西服就可以了,猿人走向文明世界的关键是进化,是基因的重组和改变。
数字化转型不是把技术武装到牙齿,是把技术融入企业的基因,开启一场永无止境的能力进化之旅。回到今天,钉钉平台+低代码开发,就是探索企业转基因工程的新路,它正在为中小企业乃至于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和模式。
作者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 安筱鹏
编辑:阿里云研究院内容运营主管 赵子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