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操作系统的初步认识
1.1.1 常见四大操作系统:
Windows,Linux,Mac,Unix
1.1.2操作系统的作用:
提供操作界面
控制程序运行
管理系统资源
配置系统参数
监控系统状态
工具软件集合
1.1.3 思考:应用程序运行需要操作系统提供哪些支持?
1.2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定义
1.2.1 操作系统功能一:进程管理(CPU管理)
进程控制:创建,暂停,唤醒,注销
进程调度:调度策略,优先级
进程通信:进程间的通信
例:在IDEA开发时,还可以挂两个QQ
Windows 环境下多个程序在并发运行
1.2.2 操作系统功能二:内存管理
内存分配
内存共享
内存保护
虚拟内存
思考:有没有遇到过因为内存小而运行失败?
现代操作系统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管理内存,使得程序总是可以运行
malloc(100*1024*1024) 1024字节B 1B = 8bit,java调用操作系统内存
1.2.3 操作系统的功能三:设备管理
设备的分配和调度
设备无关性
设备的传输控制
设备驱动
1.2.4 操作系统的功能四:文件管理
存储空间管理
文件的操作
目录的操作
文件和目录的存储权限管理
1.2.5 操作系统定义:
提供用户接口
为应用程序分配软硬件资源
1.3 操作系统发展历史
1.3.1 硬件发展的四个阶段
电子管时代(1946-1955)
晶体管时代(1955-1965)
集成电路时代(1965-1980)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80-至今)
用户需求的提升和硬件技术的进步是操作系统发展的两大动力
1.3.2 单道批处理
手工操作,单道批处理(多个作业输入磁盘中形成作业队列)
结论:外设和CPU交替空闲和忙碌,CPU和外设利用率低
1.3.2 多道批处理
缺点:作业处理时间长,交互性差,运行过程不确定
特点:多道:内存同时存放多道程序,并行:宏观,串行:微观
在内存中存放多道程序,当某道程序因为某种原因不能运行而放弃CPU时,操作系统便调度另一程序投入使用。提高CPU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量
1.3.3 分时技术和分时操作系统
六十年代,硬件的两大进展
1、中断技术
cup在收到(外部)中断信号后,会停止当前工作,转去处理外部事件,外部事件完成后,再从断点处继续原来工作
2、通道技术
专门处理内存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处理机
分时操作系统的背景
事务性任务的涌现:交互性高,响应速度快
要求支持多任务,多用户
多终端计算机:高性能计算机(高性能CPU+大容量内存)+多个终端(输入,显示)
以分时技术让每个终端感觉独占CPU
分时技术:主机以很短的时间片为单位,把CPU轮流分配给每个终端使用,直到全部作业完成
分时系统特点:
多路调制性:多用户联机使用同一计算机
独占性:每个终端感觉独占资源
交互性:及时响应用户请求
第一个实用化的分时系统unix
【革新】
实现了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硬件无关性
引入特殊文件,即把外设当做文件处理统一处理
1.4 典型操作系统类型
都是分时操作系统的衍化
1.4.1 微机操作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PC机时代
1973年 CP/M操作系统
引入BIOS,把操作系统和硬件分离
Mac OS 1976,首个带有图形界面和鼠标的操作系统
微软MS DOS (IBM PC)
磁盘操作系统 单用户单任务
微软 Windows 1.0 1985
1.4.2 实时操作系统:军事,工业控制,智能仪器
要求:某些任务要紧急优先处理,强调时间
硬实时 航空航天,制导,工业控制/软实时 网络游戏 直播
1.4.3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
安卓,Linux(基于Linux内核)
1.4.4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网络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