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ensorflow2.2中使用Keras自定义模型的指标度量

本文涉及的产品
模型训练 PAI-DLC,100CU*H 3个月
模型在线服务 PAI-EAS,A10/V100等 500元 1个月
交互式建模 PAI-DSW,每月250计算时 3个月
简介: 在tensorflow2.2中使用Keras自定义模型的指标度量

使用Keras和tensorflow2.2可以无缝地为深度神经网络训练添加复杂的指标

Keras对基于DNN的机器学习进行了大量简化,并不断改进。这里,我们将展示如何基于混淆矩阵(召回、精度和f1)实现度量,并展示如何在tensorflow 2.2中非常简单地使用它们。

当考虑一个多类问题时,人们常说,如果类是不平衡的,那么准确性就不是一个好的度量标准。虽然这是肯定的,但是当所有的类训练的不完全拟合时,即使数据集是平衡的,准确性也是一个糟糕的度量标准。

在本文中,我将使用Fashion MNIST来进行说明。然而,这并不是本文的唯一目标,因为这可以通过在训练结束时简单地在验证集上绘制混淆矩阵来实现。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轻松扩展keras.metrics的能力。用来在训练期间跟踪混淆矩阵的度量,可以用来跟踪类的特定召回、精度和f1,并使用keras按照通常的方式绘制它们。

在训练中获得班级特定的召回、精度和f1至少对两件事有用:

我们可以看到训练是否稳定,每个类的损失在图表中显示的时候没有跳跃太多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早期停止甚至动态改变类权值。

自tensorflow 2.2以来,添加了新的模型方法train_step和test_step,将这些定制度量集成到训练和验证中变得非常容易。还有一个关联predict_step,我们在这里没有使用它,但它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我们首先创建一个自定义度量类。虽然还有更多的步骤,它们在参考的jupyter笔记本中有所体现,但重要的是实现API并与Keras 训练和测试工作流程的其余部分集成在一起。这就像实现和update_state一样简单,update_state接受真实的标签和预测,reset_states重新初始化度量。

 class ConfusionMatrixMetric(tf.keras.metrics.Metric):
    def update_state(self, y_true, y_pred,sample_weight=None):
        self.total_cm.assign_add(self.confusion_matrix(y_true,y_pred))
        return self.total_cm
    def result(self):
        return self.process_confusion_matrix()
    def confusion_matrix(self,y_true, y_pred):
        """
        Make a confusion matrix
        """
        y_pred=tf.argmax(y_pred,1)
        cm=tf.math.confusion_matrix(y_true,y_pred,dtype=tf.float32,num_classes=self.num_classes)
        return cm
    def process_confusion_matrix(self):
        "returns precision, recall and f1 along with overall accuracy"
        cm=self.total_cm
        diag_part=tf.linalg.diag_part(cm)
        precision=diag_part/(tf.reduce_sum(cm,0)+tf.constant(1e-15))
        recall=diag_part/(tf.reduce_sum(cm,1)+tf.constant(1e-15))
        f1=2*precision*recall/(precision+recall+tf.constant(1e-15))
        return precision,recall,f1

在正常的Keras工作流中,方法结果将被调用,它将返回一个数字,不需要做任何其他事情。然而,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返回了三个张量:precision、recall和f1,而Keras不知道如何开箱操作。

由于tensorflow 2.2,可以透明地修改每个训练步骤中的工作(例如,在一个小批量中进行的训练),而以前必须编写一个在自定义训练循环中调用的无限函数,并且必须注意用tf.功能启用自动签名。

 class MySequential(keras.Sequential):
    def train_step(self, data):
        # Unpack the data. Its structure depends on your model and
        # on what you pass to `fit()`.       x, y = data       with tf.GradientTape() as tape:
            y_pred = self(x, training=True) # Forward pass
            # Compute the loss value.
            # The loss function is configured in `compile()`.
            loss = self.compiled_loss(
                y,
                y_pred,
                regularization_losses=self.losses,
            )       # Compute gradients
        trainable_vars = self.trainable_variables
        gradients = tape.gradient(loss, trainable_vars)       # Update weights
        self.optimizer.apply_gradients(zip(gradients, trainable_vars))
        self.compiled_metrics.update_state(y, y_pred)
        output={m.name: m.result() for m in self.metrics[:-1]}
        if 'confusion_matrix_metric' in self.metrics_names:
            self.metrics[-1].fill_output(output)
        return output

现在可以创建(使用上面的类而不是keras.Sequential)、编译并训练一个顺序模型(处理函数和子类化API的过程非常简单,只需实现上面的函数)。生成的历史记录现在有了val_F1_1等元素。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批次是如何训练的

640.png

我们看到class 6的训练非常糟糕,验证集的F1值为。6左右,但是训练本身是稳定的(情节没有太多跳跃)。

最后,让我们看看混淆矩阵,看看类6发生了什么

640.png

在混淆矩阵中,真实类在y轴上,预测类在x轴上。我们看到,shirt(6),被错误标记为t-shirt(0),pullovers(2)和coats (4)。相反,错误标记为shirts的情况主要发生在t-shirts上。

这种类型的错误是合理的,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进培训。

最后做一个总结:我们只用了一些简单的代码就使用Keras无缝地为深度神经网络训练添加复杂的指标,通过这些代码能够帮助我们在训练的时候更高效的工作。以下是本文的代码:

https://github.com/borundev/ml_cookbook/blob/master/Custom%20Metric%20(Confusion%20Matrix)%20and%20train_step%20method.ipynb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TensorFlow 算法框架/工具
深度学习之格式转换笔记(三):keras(.hdf5)模型转TensorFlow(.pb) 转TensorRT(.uff)格式
将Keras训练好的.hdf5模型转换为TensorFlow的.pb模型,然后再转换为TensorRT支持的.uff格式,并提供了转换代码和测试步骤。
108 3
深度学习之格式转换笔记(三):keras(.hdf5)模型转TensorFlow(.pb) 转TensorRT(.uff)格式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TensorFlow,一款由谷歌开发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详细讲解了使用 TensorFlow 构建深度学习模型的步骤
本文介绍了 TensorFlow,一款由谷歌开发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详细讲解了使用 TensorFlow 构建深度学习模型的步骤,包括数据准备、模型定义、损失函数与优化器选择、模型训练与评估、模型保存与部署,并展示了构建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具体示例。此外,还探讨了 TensorFlow 的高级特性,如自动微分、模型可视化和分布式训练,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110 5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手写数字识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手写数字识别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深度学习TensorFlow框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通过对数据集进行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并基于Flask框架,开发网页端操作平台,实现用户上传一张图片识别其名称。
105 0
【手写数字识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蔬菜识别】系统实现~Python+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蔬菜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收集了8种常见的蔬菜图像数据集('土豆', '大白菜', '大葱', '莲藕', '菠菜', '西红柿', '韭菜', '黄瓜'),然后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通过多轮迭代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在使用Django开发web网页端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蔬菜图片识别其名称。
102 0
基于深度学习的【蔬菜识别】系统实现~Python+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车辆车型识别】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车辆车型识别,使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收集多种车辆车型图像数据集,然后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网络算法模型,并对数据集进行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再基于Django搭建web网页端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车辆图片识别其类型。
101 0
【车辆车型识别】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鸟类识别系统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ResNet50算法模型+图像识别
鸟类识别系统。本系统采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通过使用加利福利亚大学开源的200种鸟类图像作为数据集。使用TensorFlow搭建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然后进行模型的迭代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然后在保存为本地的H5格式文件。在使用Django开发Web网页端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鸟类图像,识别其名称。
126 12
鸟类识别系统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ResNet50算法模型+图像识别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TensorFlow API
使用 TensorFlow 和 Keras 构建图像分类器
【10月更文挑战第2天】使用 TensorFlow 和 Keras 构建图像分类器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移动开发 TensorFlow
深度学习之格式转换笔记(四):Keras(.h5)模型转化为TensorFlow(.pb)模型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脚本将Keras模型转换为TensorFlow的.pb格式模型,包括加载模型、重命名输出节点和量化等步骤,以便在TensorFlow中进行部署和推理。
136 0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猫狗宠物识别系统Python+TensorFlow+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网络算法
宠物识别系统使用Python和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基于37种常见猫狗数据集训练高精度模型,并保存为h5格式。通过Django框架搭建Web平台,用户上传宠物图片即可识别其名称,提供便捷的宠物识别服务。
201 55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垃圾识别系统】实现~TensorFlow+人工智能+算法网络
垃圾识别分类系统。本系统采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收集了5种常见的垃圾数据集('塑料', '玻璃', '纸张', '纸板', '金属'),然后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通过对图像数据集进行多轮迭代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然后使用Django搭建Web网页端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用户在网页端上传一张垃圾图片识别其名称。
94 0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垃圾识别系统】实现~TensorFlow+人工智能+算法网络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实验场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