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是否曾经也有这样的疑问?
前两年的机器人产品多是可编程机器,不具有人工智能内涵。当然,现在的机器人改进了不少。
之前所能看到的机器人,通常是可编程机器,只能针对特定的工作任务设定程序,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能够自主地或半自主地执行一系列原定动作。
如果机器只有感知能力,本质上只是改变数据输入方式——机器的数据输入自动化、无人化、实时化,进而提高输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加采集场景。然而机器的本质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计算机。就算可以做出决定,也只是在人类设定的规则下的按部就班。
这类机器人包括工厂流水线上的机械臂、陪小朋友念唐诗的教育机器人、拖地机器人等。
拖地机器人 机械臂
他们会执行指令,但是不会自行思考,因此不具有人工智能内涵。
近两年大热的人工智能产品指的是具有学习、思考能力的AI产品。
知识卡
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开发计算机程序来完成需要人类智能的任务。AI算法可以解决学习,感知,解决问题,具有语言理解、逻辑推理、判断归纳等能力。
目前,AI算法用于Google搜索,Amazon推荐引擎和Giiso资讯机器人等,AI算法也只是较大的机器人系统的一部分,它还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非AI编程。
通常AI涉及一定程度的机器学习,其中算法通过使用已知的输入和输出,以某种方式“训练”以对特定输入进行响应,将AI与更传统的编程区分开来的关键方面是“智慧”,非AI程序只需执行一个定义的指令序列,AI程序模仿一些人类智力水平。
人工智能机器人是机器人与AI之间的桥梁,是由AI程序控制的机器人。
事例一
无人驾驶大家听了很多,2018年百度李彦宏坐着无人驾驶车上北京五环溜达了一圈。北京的交通,除了路线,其他路况绝对不是重复固定的,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就需要强大的实时数据来做支撑,有个强大的底层技术。
这强大的底层技术就是AI算法。
事例二
Giiso资讯机器人这几年也在媒体界迅速走红,主要协助媒体工作者在短时间内做初步的写作、编辑、审核、数据追踪、智能分发等一系列工作。除了Giiso资讯机24器人之外,还有腾讯的Dreamwriter、今日头条的张小明等均是可以写稿的机器人,是什么支撑一个机器写作?据Giiso首席科学家郑海涛博士所言,依靠的智能语义和知识图谱这两大核心技术。
如何给机器输入知识?
核心技术就是知识图谱,就是平常说的语义知识库。它就像AlphaGo“吃”的棋谱一样,是将人类掌握的不同知识进行关联存储于计算机中,形成网状结构并持续动态完善,让机器不断汲取知识,对世界的认知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