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对话阿里云:透视AI应用难题与未来趋势

简介: 自AlphaGo接连战胜李世石与柯洁后,越来越多从业者将AI看做科技行业的未来。大大小小的AI公司兴起,国内外巨头公司纷纷加速向AI转型。但经历祛魅后的AI,在过去几年间却并未获得观察者们预想的火箭式爆发。“AI行业接下来可能有哪些发展?” “一线从业者如何看待其中的机会?”近日,知乎合伙人、CTO李大海与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云智能高级研究员贾扬清亮相知乎直播,与网友分享了他们对AI时代下行业趋势、技术应用、个人成长等多个层面的洞察和思考。

自AlphaGo接连战胜李世石与柯洁后,越来越多从业者将AI看做科技行业的未来。大大小小的AI公司兴起,国内外巨头公司纷纷加速向AI转型。但经历祛魅后的AI,在过去几年间却并未获得观察者们预想的火箭式爆发。

“AI行业接下来可能有哪些发展?” “一线从业者如何看待其中的机会?”近日,知乎合伙人、CTO李大海与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云智能高级研究员贾扬清亮相知乎直播,与网友分享了他们对AI时代下行业趋势、技术应用、个人成长等多个层面的洞察和思考。

谈海内外异同,国内关注技术落地,海外试错造就新机会
AI浪潮席卷全球,但国内外发展则各有所长。贾扬清在入职阿里巴巴前,曾在Facebook担任研究主任,领导研究团队为所有Facebook的应用程序构建大型通用AI平台。李大海则于2006~2010年在Google任职高级工程师。两位嘉宾均在国内外科技公司任职多年,这一经历也造就了两人宽阔的横向视野。
1.png

正因如此,在面对主持人开场提出的“在AI研发和应用方面,国内科技企业和硅谷公司有哪些差别?”这一问题时,贾扬清、李大海观点一致:国内科技公司和硅谷同行们的相近之处在于从业者都很用功,对前沿技术突破都有追求。差异点在于,国内公司较关注把方法和业务结合起来,更为看重技术落地;而硅谷公司为员工纯粹的技术好奇心提供了更大试错空间,“不经意洒下的种子”往往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产业机会。

谈发展趋势, 从AI感知到AI决策的螺旋前进
AI相关话题持续火热,仅在知乎上,“人工智能”话题就有超过150万人关注。

但对于“AI行业目前发展到哪一阶段,是否看好”,吃瓜群众们一直众说纷纭,甚至就连一线从业者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目前行业概念先行,充满泡沫。也有人认为AI已有长足进步,未来3-5年发展可期。
2.png

对于这一话题,李大海表示,如果要判断AI的发展阶段,那么首先需要了解发展的全景是什么,而现在还很难预测人工智能最终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对人工智能是否能达到“强人工智能”(即完全通过图灵测试,有意识、能进行情感层面的表达)他本人也持悲观态度。但他更看好AI作为生产工具的应用空间,“大家所认为的泡沫其实是AI企业在探索商业模式过程中困境,但AI作为生产工具越来越强大,这是毋庸置疑的”。

贾扬清认为,AI发展最开始试图绕过“感知”层面直接解决“决策”层面的问题,但事实上这条路走不通。随后,AI行业开始专攻“感知”领域,发展到现在已经较为成熟,比如,AI的图像识别能力已经远超人类;眼下,如何解决“决策”层面的问题,再次成为攻克的方向。“比如说,自动驾驶领域已经进化到可感知到周围的人与车,但难点则在于,怎么在不同条件下做出决策,规避感知到的障碍,这些问题更有挑战性”。

谈个人成长,上手能力很重要,AI人才正在“业务化”
AI作为最有前景的高科技行业,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并且吸引了众多程序员“转型”。在直播中,AI行业的职业成长问题也成为网友关注焦点。

对于网友“工程AI与算法AI哪个更有从业前景?”的提问,李大海表示,随着技术迭代,未来AI的从业能力门槛会越来越低,相比“选A或者选B”这样的算法积累,工程师的基础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加重要。工程师需要具备 “T字形思维”,一横代表处于平均水平线之上的动手能力,一竖则代表快速学习能力,能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技能提升,才是工程师的立身和进阶之本。

贾扬清则借此提出一个大胆的观点。他认为行业不存在算法工程师的角色。换言之,未来行业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算法研究人员,一个是应用工程师。而只会做简单适配的“调参侠”是没有市场的。

针对“AI工程师如何进阶,如何能够脱颖而出”的问题,贾扬清表示,当下的算法已经像工具一样普惠化,AI在算法层面的创新正在变缓。因此实现AI的突破,需要算法、系统、应用并行。如何找到实际应用场景,往往最能体现个人价值。

李大海则认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AI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工程师90%的工作都跟算法无关”。当下,业界较为成功的人或者团队都在“业务化”,相比单纯钻研算法,更重要的是了解用户需求,并解决实际问题。

两位大咖在知乎的这场直播对话吸引了众多科技圈及AI圈从业者的关注,也引发知乎用户在站内的二次讨论。
机器智能技术结尾二维码.png

文章来源:https://yqh.aliyun.com/detail/19468
文章转自云栖号,本文一切观点和《机器智能技术》圈子无关

目录
相关文章
|
7天前
|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运维
事件驱动重塑 AI 数据链路:阿里云 EventBridge 发布 AI ETL 新范式
“一个简单的数据集成任务,开始时总是轻松愉快的,但随着业务扩展,数据源越来越多,格式越来越乱,整个数据链路就会变得一团糟。”陈涛在演讲中指出了当前 AI 数据处理的普遍困境。扩展难、运维难、稳定性差,这三大挑战已成为制约 AI 应用创新和落地的关键瓶颈。针对这些痛点,在2025云栖大会期间,阿里云重磅发布了事件驱动 AI ETL 新范式,其核心产品 EventBridge 通过深度集成 AI 能力,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革命性的解决方案,旨在彻底改变 AI 时代的数据准备与处理方式。
|
7天前
|
人工智能 缓存 安全
阿里云发布《AI 原生应用架构白皮书》
阿里云联合阿里巴巴爱橙科技,共同发布《AI 原生应用架构白皮书》,围绕 AI 原生应用的 DevOps 全生命周期,从架构设计、技术选型、工程实践到运维优化,对概念和重难点进行系统的拆解,并尝试提供一些解题思路。白皮书覆盖 AI 原生应用的 11 大关键要素,获得 15 位业界专家联名推荐,来自 40 多位一线工程师实践心的,全书合计超 20w 字,分为 11 章。
|
7天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中间件
阿里云 AI 中间件重磅发布,打通 AI 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
9 月 26 日,2025 云栖大会 AI 中间件:AI 时代的中间件技术演进与创新实践论坛上,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技术专家林清山发表主题演讲《未来已来:下一代 AI 中间件重磅发布,解锁 AI 应用架构新范式》,重磅发布阿里云 AI 中间件,提供面向分布式多 Agent 架构的基座,包括:AgentScope-Java(兼容 Spring AI Alibaba 生态),AI MQ(基于Apache RocketMQ 的 AI 能力升级),AI 网关 Higress,AI 注册与配置中心 Nacos,以及覆盖模型与算力的 AI 可观测体系。
|
8天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Playwright与AI智能体的网页爬虫创新应用
厌倦重复测试与低效爬虫?本课程带您掌握Playwright自动化工具,并融合AI大模型构建智能体,实现网页自主分析、决策与数据提取,完成从脚本执行到智能架构的能力跃升。
|
8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聚焦 AI 应用基础设施,云栖大会 Serverless AI 全回顾
2025 年 9 月 26 日,为期三天的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圆满闭幕。随着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正从云原生时代迈向一个全新的 AI 原生应用时代。为了解决企业在 AI 应用落地中面临的高成本、高复杂度和高风险等核心挑战,阿里云基于函数计算 FC 发布一系列重磅服务。本文将对云栖大会期间 Serverless+AI 基础设施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总结。
|
9天前
|
设计模式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AI-Native (AI原生)图解+秒懂: 什么是 AI-Native 应用(AI原生应用)?如何设计一个 AI原生应用?
AI-Native (AI原生)图解+秒懂: 什么是 AI-Native 应用(AI原生应用)?如何设计一个 AI原生应用?
|
10天前
|
人工智能 负载均衡 API
Vercel 发布 AI Gateway 神器!可一键访问数百个模型,助力零门槛开发 AI 应用
大家好,我是Immerse,独立开发者、AGI实践者。分享编程、AI干货、开源项目与个人思考。关注公众号“沉浸式趣谈”,获取独家内容。Vercel新推出的AI Gateway,统一多模型API,支持自动切换、负载均衡与零加价调用,让AI开发更高效稳定。一行代码切换模型,告别接口烦恼!
106 1
Vercel 发布 AI Gateway 神器!可一键访问数百个模型,助力零门槛开发 AI 应用
|
13天前
|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算法
AI在智慧能源管理中的边缘计算应用
AI在智慧能源管理中的边缘计算应用
84 1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