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于移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眼球经济时代”,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二维或三维媒体世界。大众的行为模式和社交习惯、甚至媒体行业的格局都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在融合的时期发生的特殊疫情,恰恰放大了传媒行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也带来了更多思考。
(1)从数据表现看疫情期间的传媒变化:网络媒体形成巨大影响力
疫情期间,电视大屏在舆论宣传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春节新闻类节目的人均收视时长同比增长了60%。
来源:尼尔森
在疫情突发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的重要性正在回归。2020年的电视触达率在春节之后的时间段中有着明显的同比提升,2020年春节期间的收视时长增长了1.5小时。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比传统电视频道,OTT(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收视获得更大幅度的增长,每日人均收视时长远远超过电视台,这表明更多用户在OTT上观看节目。
来源:Gozen ORS(OTT Ratings system)
在疫情期间,主流互联网新闻APP由于之前的普及率较高,这次增长普遍不大。但其中相对最明显的是今日头条的增长率遥遥领先。
来源:Publicis DMP,based% of DAU
数据周期:疫情前从1月1日~1月19日,疫情期从1月20日~1月31日
此外居家隔离推动微博、微信等社交应用和相关网络媒体进入高度活跃期,春节期间移动社交日人均使用时长增长了15%。其中视频社交、短视频新闻成为重要的载体,短视频平台日活规模反超长视频平台。例如火神山、雷神山的工地直播给“央视频”APP一夜之间带来了巨大流量,也进一步扩大了主流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开始上线运行官方新闻频道。
来源:Mob研究院《疫情下的移动互联网数据洞察》
(2)疫情期间的传媒思考:数字技术将带来更加立体、完善的沟通方式
疫情对传统媒体而言算是一次大考,仅仅依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渠道拓展和渠道融合是远远不够的。大众的需要不仅仅是更加便利和即时的移动端媒体,更是对新闻和报道内容形式的彻底变化。
疫情场景虽然给主流媒体的网络流量带来了提升,但相比互联网新媒体以及短视频媒体,主流媒体的内容形式、客观性和信息广度还应再上一个层面。在这次疫情的表现中,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表现出巨大威力,不仅仅是信息传播,其舆论影响以及组织和动员能力甚至超过了一些传统媒体。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日后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在5G刚刚到来还未普及的时刻,传统媒体仍然还有足够的时间窗去主动拥抱变化,用更年青化、更适合大众习惯的传播方式去扩大网络影响力。
同时,由于社交媒体的虚拟网络属性和无监管性,尤其是网络新媒体更开放的双向性(如用户评论),导致假信息、假新闻和各种谣言仍旧难以避免,因此新闻甄别系统和舆论引导体系日益重要。在无处不在的UGC(用户产生内容)海洋中,仅仅依靠人工来识别假新闻和谣言显然杯水车薪,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力量可以帮助媒体行业更解渴。
其实国内人工智能的技术水平完全不亚于美国同行,去年阿里达摩院基于各类高效算法研发的“AI谣言粉碎机”,就用其81%的识别准确率击败美国诸多研究院所,获得SemEval2019国际谣言识别竞赛冠军。
图:阿里达摩院人工智能“谣言”粉碎机
此外,对于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力度也需要加强,这次疫情下传媒行业的数据显示,行业最大的受益者是字节跳动集团,其所拥有的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无论是日活还是流量都占据了新闻类和视频类APP的涨幅榜冠军。而众所周知,字节跳动早已经是一家全面上云的数字科技公司,其APP成功的背后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上万人的技术队伍在支撑。媒体融合的背后是技术的变化和迭代,新媒体崛起的背后更离不开数字科技的推波助澜。
这次疫情也将引起区域媒体的变化,去年主流媒体都在思考和探索县域融媒体的变革,疫情让大众除了关注主流信息和数据以外,也更关注身边社区的数据信息的变化,这些需求都将加快区域以及社区媒体的数字化变革,而区域媒体的发展关注点将更多的来自技术领域,尤其是当区域媒体与移动交互、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之间的整合日益强大,数字技术的发展无疑会给区域媒体带来更加立体、完善的沟通方式。
(3)后疫情时代的传媒发展方向: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的互联网运营成为重中之重
媒体融合的大方向其实已经清晰可见,从宏观角度,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智能化、平台化是媒体融合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疫情导致的流动管控进一步凸显了数字技术在传媒行业的重要性,此时所有技术积累的厚度体现出来的市场竞争力优势一览无遗。
例如中央电视总台的“央视频”APP在这次的疫情期间大放异彩,疫情期间累计观看直播超过1亿人次。连央视总台都已经提出“先网后台”的发展规划,因此可以预计,疫情后整体传媒行业的云化、数字化和在线化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其中短视频的发展会成为亮点。依靠数字技术的舆情响应、应急报道和新闻甄别系统将成为主流阵地的标配。
同时,这次疫情的特殊性反而凸显了地方媒体以及区县媒体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地方媒体反应迅速,应急报道融入了常态化运作,虽然地方媒体单独影响的范围有限,但通过媒体联动可以达到更大的覆盖效果。疫情期间民众比平时更加关注社区周边的疫情发展与物质供给变化,去年国家大力推进的县域融媒体变革此时可以看到明显效果,例如湖北广电通过长江云平台推动全省媒体联动,制作滚动报道专题,与各市州媒体联动疫情报道,在全省120个云上系统客户端同步转发,形成社会共振;长江云还联合津云、湖南红网等全国22个媒体联动特别报道,全面展现抗击疫情的场景。可以预见,后续县域融媒体的变革会持续加强,也将进一步激活区县媒体行业的活力。
此外,社区媒体的数字化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此次防疫的新闻和宣传触达,已经进入到“最后一公里”。在移动互联网已经高度普及的今天,社区和基层的数字化触达,不仅可以及时满足民众周边信息的知晓需求,更可以了解基层大众对新闻及报道的喜好和习惯,从而针对性调整送达时间、形式和内容,增加用户粘性。
而在技术领域,APP客户端和社交传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这种类似的互联网平台早已经脱离单纯的渠道叠加,已经成为技术和资源厚度的映射。内容深度、形式和平台运营未来都会同样重要,而平台运营其实就是用户运营、大众运营,需要通过弹性、敏捷的数字技术来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内容投放精准度。例如利用云计算的弹性扩展可以良好支撑手机客户端的用户体验,保证信息和视频不卡顿;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更加精准的了解客户、识别客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在内容采编、审核方面释放更多资源。因此传媒行业的IT技术部门未来会和业务部门咬合得更加紧密,其重要性也会凸显。
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一个长期过程,虽然短时间内难以在用户活跃度和网络流量方面超过互联网新媒体,但顺应发展趋势和大众行为模式的变化,数字技术的作用应长期重视。除了技术投入以外,传统媒体的体制、机制甚至组织形态和人才结构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变革,虚心向互联网新媒体学习其灵活性和敏捷性,最重要的是逐步适应和掌握通过数据理解用户的喜好、理解用户的变化,并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未来的媒体融合想要走得更远,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的互联网运营将成为重中之重。
文:肖剑 阿里云研究中心战略总监
参考资料:
1)哈佛大学Bill Hanage 和 Marc Lipsitch,在《科学人》杂志上的评论文章《 How to Report on the COVID-19 Outbreak Responsibly》
2)人民网:《地方媒体在战"疫"报道中彰显融合发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