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创企眼中的安防技术革命与挑战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 MaxCompute,5000CU*H 100GB 3个月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500CU*H 100GB 3个月
简介: 分布式AI计算势在必行。
TB1kzWpdfWG3KVjSZFPXXXaiXXa.jpg

“未来的安防行业,视频数据是原料,AI是加工厂,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过去几年,安软慧视技术负责人闫潇宁看到了AI对于安防行业彻头彻尾的改变。

他说,警力有限、警情不减,这是每一位破案能手此前多年都会遇到的棘手难题。

对此,过去多年,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寻找新技术,比如建设大数据平台,将一些身份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提供更广泛的数据支撑。

但是由于数据来源的不确定性,数据的有效性、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和数据获取的非实时性等因素,使得大部分大数据平台很难发挥出预期成效。

这些年,人脸识别、车脸识别、视频结构化等AI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以很大程度填补有效数据来源这一历史空白,使得公安大数据应用不再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在这期间,国内各算法公司、IT巨头和传统安防企业均推出了众多AI+安防解决方案。总结来看,无外乎两种:后端集中化处理、前端智能化处理。

后端集中化处理

“就后端而言,虽然小范围、非实时性的视频处理已经得到有效解决;但规模性的安防AI落地,还存在着诸多障碍。”

闫潇宁介绍,目前各级、各区域公安系统建设的视频监控不仅在调用权限上有所限制,就是在建设标准上也不是完全统一的。

而从技术应用角度出发,他认为,此前行业中一直提到AI系统的三要素:算法、算力和数据并不全面,这样的AI系统会与公安的实际落地应用发生脱节。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AI系统多半建立在譬如演唱会、展览会等小规模活动型项目和工程上;但如果深入公安一线,就会发现真正在使用AI系统的单位是刑侦、治安、交通、情报、指挥中心等部门,也就是说真正需考虑的要素应该包括算法、算力、数据、场景、产品及应用。”

在闫潇宁看来,全面构建视频AI应用场景,必须考虑三大关键点:

一、大规模的实时性。既然以全面提升当前视频监控的利用效率为先,在实战场景中,如果总是在经过处理的视频片段中查找,通常需要第一时间就能查询到嫌疑人的落脚点,否则后期面临的视频数据会越来越大。

唯有保证了大规模的实时性查询功能,才能不断地进行大面积的重复搜索,快速找出嫌疑人。但一直以来,越大规模的实时性搜索无疑就无限增大了系统对于算力及算法的要求。

闫潇宁说,通过在某地的实践证明,技术上可以通过云雾架构的边缘计算实现,简单说就是通过节点算子分布算力,使得前端每个摄像头分别对应边缘计算引擎中的一个算力,再通过负载均衡实现算力的大规模化。

如此可以避免每个前端设置一个小盒子的固定式存在,也避开了中心处理的大流量大算力压力问题,又可以在后台通过软件自由调整点位,规模再大也无需担心。

二、实现大规模实时搜索之前,需要实现大规模同步智能解析,如果不能智能解析,面对的依然是不能检索的视频流,因为嫌疑人是动态存在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对图像识别的理解是全息的,是多目标、多维度、多场景的,是要与肉眼识别特征尽量保持一致的。

也就是说,不仅包括人脸、识别对象可以包括人的外貌衣着、所携带物品、所乘用交通工具特征等等,总之,需要尽可能多地关注细节。

“一套好的AI的系统,既需要保证识别准确率,也要保证对于实战场景的理解。”

三、大规模数据库的检索能力。做大规模实时搜索,必然会产生大规模目标对象库。

技术实现上,闫潇宁表示,可以通过多维敏感细节归类组合检索,高精度提取目标特征,再配以时间、位置筛选,可以快速对图像库进行秒速检出,并逐步加载显示,既保证了重点区域对象的优先筛选,又保证了大面积检出的速度。

分布式AI计算

针对前端智能化,此前在 CES Asia论坛上,地平线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黄畅认为,普惠AI时代,边缘计算将成为破解AI物联网核心难题的关键。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 Gartner于2018年8月首次正式提出了普惠AI时代的主张。这意味着人工智能这项新技术已经不仅局限于政府或实验室,开始迈进了普惠大众的阶段,进入各个行业创造价值。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AI的发展,数据量级和复杂度急剧增长。

通常,前端智能高清摄像头如果要达到应用级别,必须要优化基础的智能分析功能,以提升场景适应性和准确率,而大部分公司都没有能力对算法进行深度研究和优化。

“过去人们所谈的前端智能只能说是微智能,芯片的处理能力有限,只能完成简单的人流、车流监控,相对固定场景的智能侦测,对于稍微复杂的有环境干扰或人多车多等场景,往往造成误报。”

就此,黄畅认为,分布式AI计算势在必行。

在通用性高的领域交付于云上完成,与生命安全、隐私保护密切相关的领域则由端进行处理。而边缘计算将成为端上指数级爆炸数据的过滤器与控制阀,经过有效处理之后,只需提取少量有效数据传回云端即可。

随着 5G 商用开启,终端接入网的扩容极大,实时性要求进一步提升,但因为骨干网扩容成本高、延迟大,导致在边缘侧形成数据堰塞湖。

Intel 曾表示:MEC(多接入边缘计算)不一定需要 5G,但 5G 一定需要 MEC。

有了边缘计算的加持,5G 的商业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发挥。边缘计算带来的是商业范式的转移,是一次从软件到硬件的全新变革。端边云协同,未来,人们需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寻找AI解决方案的最优解。

另一方面,普惠AI时代的背后是数据计算带来的巨大能源消耗。

能源是支持一个社会运转的重要生产资料、物质资料。指数级的数据增长不知不觉间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以中国为例,今天,数据中心耗电惊人,据《中国数据中心能耗现状白皮书》显示,在中国有40万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平均耗电25万度,总体超过1000亿度,这相当于三峡和葛洲坝水电站1年发电量的总和。如果折算成碳排放的话,大概是96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目前中国民航年碳排放量的3倍。

随着时代向前推进,数据的处理量只会增,不会减。

从工业时代的用电量,到数字经济时代的用云量,再到AI经济时代,要考虑的是“用算量”。追求极致效能,这不仅仅是出于利益考量,也成为了AI企业的社会责任。

当前的业界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往往会把峰值算力当作衡量AI芯片的主要指标。

但其实真正需要的是有效算力,及其输出的算法性能。

这需要从四个维度来衡量:每瓦的峰值算力和每美元的峰值算力(由芯片架构、前后端设计和芯片工艺共同决定),峰值算力的有效利用率(由算法和芯片架构决定),以及有效算力转化为AI性能的比率(主要是速度和精度两个方面,由算法决定)。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变革的时代。”

闫潇宁说,AI技术与安防监控的结合实效已历经证明,不管是后端对案件视频的智能分析处理,还是前端摄像头强大的比对功能,不可否认都对快速查找、确认、追踪嫌疑人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必须意识到问题与方法都是此消彼长的。

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技术变革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剧烈变化和深远影响;与此同时,技术的变化,也会使得问题产生“抗体”,后期如果能够实时革新,蓄势而变,便可时代弄潮,引领风骚;如果闻风不动,任由发展,则会引发一系列负面发展问题。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目录
相关文章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技术深度解析:从基础到应用的全面介绍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从自然语言处理(NLP)到机器学习,从神经网络到大型语言模型(LLM),AI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从背景、历史、业务场景、Python代码示例、流程图以及如何上手等多个方面,对AI技术中的关键组件进行深度解析,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AI技术世界。
71 10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物联网
AI赋能大学计划·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实战学生训练营——湖南大学站圆满结营
12月14日,由中国软件行业校园招聘与实习公共服务平台携手魔搭社区共同举办的AI赋能大学计划·大模型技术与产业趋势高校行AIGC项目实战营·湖南大学站圆满结营。
AI赋能大学计划·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实战学生训练营——湖南大学站圆满结营
|
8天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算法
深度剖析 打造大模型时代的可信AI:技术创新与安全治理并重
2024年12月11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主办的“打造大模型时代的可信AI”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汇聚了来自多家知名学术机构和企业的顶尖专家,围绕AI的技术风险与治理挑战,探讨如何在大模型时代确保AI的安全性和可信度,推动技术创新与安全治理并行。论坛重点关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多项技术手段和治理框架,为AI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4 8
深度剖析 打造大模型时代的可信AI:技术创新与安全治理并重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运维
阿里云技术公开课直播预告:基于阿里云 Elasticsearch 构建 AI 搜索和可观测 Chatbot
阿里云技术公开课预告:Elastic和阿里云搜索技术专家将深入解读阿里云Elasticsearch Enterprise版的AI功能及其在实际应用。
阿里云技术公开课直播预告:基于阿里云 Elasticsearch 构建 AI 搜索和可观测 Chatbot
|
21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运维
AI导购革命:揭秘主动式智能导购AI助手的构建之道
本文基于《主动式智能导购AI助手构建》解决方案的实际部署体验,从引导与文档帮助、解决方案原理与架构理解、百炼大模型及函数计算应用明晰度、生产环境步骤指导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评估。指出尽管该方案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但在文档详尽性、技术细节解释及生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仍有待提升。通过进一步优化,可增强解决方案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88 31
|
1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AI系统】离线图优化技术
本文回顾了计算图优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优化、扩展优化和布局与内存优化,旨在提高计算效率。基础优化涵盖常量折叠、冗余节点消除、算子融合、算子替换和算子前移等技术。这些技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内存访问,提高模型的执行效率。文章还探讨了AI框架和推理引擎在图优化中的应用差异,为深度学习模型的优化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39 5
【AI系统】离线图优化技术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人工智能
AI视频监控系统在养老院中的技术实现
AI视频监控系统在养老院的应用,结合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了对老人体征、摔倒和异常行为的实时监控与分析。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和算法模型,能够准确识别老人的动作和健康状况,并及时向护理人员发出警报,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54 14
|
8天前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AI视频监控卫士技术介绍:智能化河道管理解决方案
AI视频监控卫士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智能传感器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河道、水库、城市水务及生态保护区的全天候、全覆盖智能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非法行为、水质变化和异常情况,并实时生成警报,提升管理效率和精准度。
49 13
|
7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运维
AI-Native的路要怎么走?一群技术“老炮儿”指明了方向
上世纪70年代,沃兹尼亚克、乔布斯等人成立Homebrew Computer Club,推动个人电脑普及。如今,创原会承袭这一精神,由CNCF执行董事Priyanka Sharma等构建,聚焦云原生和AI技术,汇聚各行业技术骨干,探索前沿科技。2024年创原会年度峰会达成“全面拥抱AI-Native”共识,解决算力与存储瓶颈,推动AI原生应用开发,助力千行万业智能化转型,成为行业创新风向标。
|
8天前
|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幻觉不一定有害,新框架用AI的幻觉优化图像分割技术
在图像分割领域,传统方法依赖大量手动标注数据,效率低下且难以适应复杂场景。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任务通用可提示分割”方法,利用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MLLM)生成实例特定提示。然而,MLLM常出现幻觉,影响分割精度。为此,研究团队开发了“Prompt-Mask Cycle”(ProMaC)框架,通过迭代生成和验证提示及掩码,有效利用幻觉信息,提高了分割精度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ProMaC在多个基准数据集上表现出色,为图像分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