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算法-python实现】协同过滤(cf)的三种方法实现

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buptgshengod)1.背景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是推荐系统常用的一种方法。cf的主要思想就是找出物品相似度高的归为一类进行推荐。cf又分为icf和ucf。icf指的是item collaborative filtering,是将商品进行分析推荐。同理ucf的u指的是user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buptgshengod)

1.背景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是推荐系统常用的一种方法。cf的主要思想就是找出物品相似度高的归为一类进行推荐。cf又分为icf和ucf。icf指的是item collaborative filtering,是将商品进行分析推荐。同理ucf的u指的是user,他是找出知趣相似的人,进行推荐。通常来讲icf的准确率可能会高一些,通过这次参加天猫大数据比赛,我觉得只有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时候才适合用cf,如果数据量很小,cf的准确率会非常可怜。博主在比赛s1阶段,大概只有几万条数据的时候,尝试了icf,准确率不到百分之一。。。。。

2.常用方法

      cf的常用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欧式距离法、皮尔逊相关系数法、余弦相似度法。
       测试矩阵,行表示三名用户,列表示三个品牌,对品牌的喜爱度按照1~5增加。


(1)欧氏距离法

        就是计算每两个点的距离,比如Nike和Sony的相似度。数值越小,表示相似的越高。
def OsDistance(vector1, vector2):
    sqDiffVector = vector1-vector2
    sqDiffVector=sqDiffVector**2
    sqDistances = sqDiffVector.sum()
    distance = sqDistances**0.5
    return distance


(2)皮尔逊相关系数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越高,从一个变量去预测另一个变量的精确度就越高,这是因为相关系数越高,就意味着这两个变量的共变部分越多,所以从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就可越多地获知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或-1,那么你完全可由变量X去获知变量Y的值。

·         当相关系数为0时,X和Y两变量无关系。

·         当X的值增大,Y也增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00与1.00之间

·         当X的值减小,Y也减小,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00与1.00之间

·         当X的值增大,Y减小,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1.00与0.00之间

          当X的值减小,Y增大,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1.00与0.00之间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和-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

clip_image003

           

            在python中用函数corrcoef实现,具体方法见http://infosec.pku.edu.cn/~dulz/doc/Numpy_Example_List.htm


(3)余弦相似度

         通过测量两个向量内积空间的夹角的余弦值来度量它们之间的相似性。0度角的余弦值是1,而其他任何角度的

余弦值都不大于1;并且其最小值是-1。从而两个向量之间的角度的余弦值确定两个向量是否大致指向相同的方向。两

个向量有相同的指向时,余弦相似度的值为1;两个向量夹角为90°时,余弦相似度的值为0;两个向量指向完全相

反的方向时,余弦相似度的值为-1。在比较过程中,向量的规模大小不予考虑,仅仅考虑到向量的指向方向。余弦相

似度通常用于两个向量的夹角小于90°之内,因此余弦相似度的值为0到1之间。

       \mathbf{a}\cdot\mathbf{b}=\left\|\mathbf{a}\right\|\left\|\mathbf{b}\right\|\cos\theta
       
def cosSim(inA,inB):
    num = float(inA.T*inB)
    denom = la.norm(inA)*la.norm(inB)
    return 0.5+0.5*(num/denom)


目录
相关文章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本文介绍了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初始化、数据点分配与簇中心更新等步骤,以及如何在Python中实现该算法,最后讨论了其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66 4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hon
堆叠集成策略的原理、实现方法及Python应用。堆叠通过多层模型组合,先用不同基础模型生成预测,再用元学习器整合这些预测,提升模型性能
本文深入探讨了堆叠集成策略的原理、实现方法及Python应用。堆叠通过多层模型组合,先用不同基础模型生成预测,再用元学习器整合这些预测,提升模型性能。文章详细介绍了堆叠的实现步骤,包括数据准备、基础模型训练、新训练集构建及元学习器训练,并讨论了其优缺点。
41 3
|
9天前
|
安全
Python-打印99乘法表的两种方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两种实现99乘法表的方法:使用`while`循环和`for`循环。每种方法都包括了步骤解析、代码演示及优缺点分析。文章旨在帮助编程初学者理解和掌握循环结构的应用,内容通俗易懂,适合编程新手阅读。博主表示欢迎读者反馈,共同进步。
|
16天前
|
JSON 安全 API
Python调用API接口的方法
Python调用API接口的方法
81 5
|
25天前
|
算法 决策智能 Python
Python中解决TSP的方法
旅行商问题(TSP)是寻找最短路径,使旅行商能访问每个城市一次并返回起点的经典优化问题。本文介绍使用Python的`ortools`库解决TSP的方法,通过定义城市间的距离矩阵,调用库函数计算最优路径,并打印结果。此方法适用于小规模问题,对于大规模或特定需求,需深入了解算法原理及定制策略。
35 15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C语言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C语言以其高效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适合开发高性能的机器学习算法,尤其在底层算法实现、嵌入式系统和高性能计算中表现突出
本文探讨了C语言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C语言以其高效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适合开发高性能的机器学习算法,尤其在底层算法实现、嵌入式系统和高性能计算中表现突出。文章还介绍了C语言在知名机器学习库中的作用,以及与Python等语言结合使用的案例,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37 1
|
19天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SnowflakeIdGenerator-雪花算法id生成方法
SnowflakeIdGenerator-雪花算法id生成方法
20 1
|
2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强化学习在游戏AI中的应用,从基本原理、优势、应用场景到具体实现方法,以及Python在其中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强化学习在游戏AI中的应用,从基本原理、优势、应用场景到具体实现方法,以及Python在其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潜力,并讨论了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强化学习正为游戏AI带来新的可能性。
60 4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深入理解机器学习算法:从线性回归到神经网络
深入理解机器学习算法:从线性回归到神经网络
|
23天前
|
JSON 算法 数据挖掘
基于图论算法有向图PageRank与无向图Louvain算法构建指令的方式方法 用于支撑qwen agent中的统计相关组件
利用图序列进行数据解读,主要包括节点序列分析、边序列分析以及结合节点和边序列的综合分析。节点序列分析涉及节点度分析(如入度、出度、度中心性)、节点属性分析(如品牌、价格等属性的分布与聚类)、节点标签分析(如不同标签的分布及标签间的关联)。边序列分析则关注边的权重分析(如关联强度)、边的类型分析(如管理、协作等关系)及路径分析(如最短路径计算)。结合节点和边序列的分析,如子图挖掘和图的动态分析,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图的结构和功能。例如,通过子图挖掘可以发现具有特定结构的子图,而图的动态分析则能揭示图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这些分析方法结合使用,能够从多个角度全面解读图谱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