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编写Python代码时,是否曾经想过如何让函数更加智能,或者如何在不修改函数内部逻辑的情况下增加额外的功能?这就是装饰器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装饰器本质上是一个接受函数作为参数并返回新函数的高阶函数。听起来有点绕口?没关系,我们慢慢来。
首先,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假设我们有一个打印问候语的函数:
def greeting(name):
print(f"Hello, {name}!")
现在,我们想要在不改变这个函数内部的情况下,每次调用它之前记录一条日志。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装饰器:
def log_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print("Log: Function is being called.")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wrapper
接下来,我们把原来的greeting
函数通过装饰器“装扮”一下:
greeting = log_decorator(greeting)
现在,每当我们调用greeting
函数时,都会先打印出日志信息,然后再执行原函数。
但等等,我们能不能让这个过程更简单一些呢?当然可以,这时候就需要用到Python中的@
语法糖了:
@log_decorator
def greeting(name):
print(f"Hello, {name}!")
这样我们就用@log_decorator
注解直接将装饰器应用到了greeting
函数上,省去了手动包装的步骤。
装饰器不仅可以添加日志,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验证参数、缓存结果、定时任务等。例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缓存装饰器,用于存储函数的结果,避免重复计算:
def cache_decorator(func):
cache = {
}
def wrapper(*args):
if args in cache:
print("Cache: Using cached result.")
return cache[args]
else:
result = func(*args)
cache[args] = result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然后将其应用到需要缓存的函数上:
@cache_decorator
def fibonacci(n):
if n < 2:
return n
return fibonacci(n - 1) + fibonacci(n - 2)
通过这种方式,当我们多次调用fibonacci(n)
时,已经计算过的结果会被保存下来,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计算。
看,装饰器并不复杂,它们就像是小小的代码魔术师,让我们的程序更加灵活和强大。通过这篇文章,希望你已经对Python装饰器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能够运用它们来简化你的代码,增强功能。那么,你准备好在你的代码中施展这些“魔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