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金 | 统计学的回归和机器学习中的回归有什么差别?

简介: **摘要:**统计学回归重在解释,使用线性模型分析小数据集,强调假设检验与解释性。机器学习回归目标预测,处理大数据集,模型复杂多样,关注泛化能力和预测误差。两者在假设、模型、数据量和评估标准上有显著差异,分别适用于解释性研究和预测任务。

\

大侠幸会,在下全网同名「算法金」 0 基础转 AI 上岸,多个算法赛 Top 「日更万日,让更多人享受智能乐趣」

统计学中的回归

  1. 目标:
  • 主要用于解释和推断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和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s)之间的关系。
  • 强调模型的解释性,了解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 假设:
  • 假设数据符合特定统计假设,如正态分布、独立性和同方差性。
  • 需要满足严格的模型假设。
  • 模型复杂性:
  • 通常使用简单模型,如线性回归。
  • 模型形式固定,主要是线性或加性模型。
  • 数据量:
  • 通常处理较小的数据集。
  • 评估方法:
  • 强调参数的显著性检验(significance tests)。
  • 使用 R 平方((R^2))和 P 值(P-value)等统计指标。

机器学习中的回归

  1. 目标:
  • 主要用于预测,关注模型的预测性能。
  • 更关注模型的泛化能力(generalization ability),即在新数据上的表现。
  • 假设:
  • 对数据分布和模型形式的假设较少。
  • 灵活性更大,不需要满足严格的统计假设。
  • 模型复杂性:
  • 使用复杂模型,如决策树回归(decision tree regression)、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和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等。
  • 模型可以是非线性的,适应复杂数据模式。
  • 数据量:
  • 通常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
  • 评估方法:
  • 使用交叉验证(cross-validation)等方法评估模型性能。
  • 强调预测误差,如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 MSE)和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

总结

  • 统计学中的回归:用于解释和推断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严格,模型简单,适用于小数据集。重点在于理解数据和变量关系,模型解释性强。
  • 机器学习中的回归:用于预测和优化,假设少,模型复杂,适用于大数据集。重点在于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模型灵活性高。

图示解释

  1. 统计学中的线性回归:
  • 图示:数据点分布在图上,一条直线(回归线)穿过数据点,显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 解读:这条直线表示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拟合出的最佳线性关系,用于解释 (X) 和 (Y) 之间的关系。
  • 机器学习中的非线性回归:
  • 图示:数据点分布在图上,一条曲线穿过数据点,显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
  • 解读:这条曲线可能是通过复杂模型(如决策树、神经网络)拟合出的,显示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更复杂的模式和关系。

这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模型的目标、假设、复杂性、数据量和评估方法上,各有其应用场景和优势。

统计学中的回归主要强调模型的解释性和简洁性,因此通常采用简单的线性模型。下面是一些具体原因:

假设和解释性

  1. 解释性:
  • 统计学中的回归模型强调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 线性回归模型的系数具有明确的解释意义,可以直接说明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线性贡献。
  • 简洁性:
  • 线性模型较为简单,易于理解和解释。
  • 在变量关系相对简单的情况下,线性模型能有效地捕捉主要趋势。
  • 假设检验:
  • 统计学中的回归依赖于一定的假设,如正态分布、独立性和同方差性。
  • 这些假设在简单的线性模型中更容易满足和检验。

数据量和计算复杂度

  1. 数据量:
  • 统计学方法通常用于较小的数据集。
  • 简单模型在小数据集上表现更好,因为复杂模型容易过拟合。
  • 计算复杂度:
  • 线性回归计算简单,适用于快速分析和建模。
  • 非线性模型(如决策树)计算复杂度较高,训练和预测时间更长。

过拟合和泛化能力

  1. 过拟合:
  • 复杂模型(如右图的决策树回归)容易过拟合,即在训练数据上表现很好,但在新数据上表现不佳。
  • 线性模型的简单性有助于避免过拟合,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

应用场景

  1. 应用场景:
  • 统计学中的回归主要用于变量关系的探索和解释,如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研究。
  • 在这些领域,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和影响是主要目标,而不是追求复杂模型的预测性能。

图示解读

  1. 统计学中的线性回归(左图):
  • 适用于数据关系较简单、主要目标是解释和推断的场景。
  • 线性回归线展示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便于解释。
  • 机器学习中的决策树回归(右图):
  • 适用于数据关系复杂、主要目标是预测和优化的场景。
  • 决策树回归曲线展示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但解释性较差。

[ 抱个拳,总个结 ]

统计学中的回归更关注模型的简洁性和解释性,适用于变量关系较为简单、数据量较小的场景。因此,通常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而机器学习中的回归更多用于预测复杂关系,模型复杂性更高,适用于大数据集和需要高预测性能的应用。- 科研为国分忧,创新与民造福 -

日更时间紧任务急,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大侠海涵 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联删

[ 算法金,碎碎念 ]

全网同名,日更万日,让更多人享受智能乐趣

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烦请大侠多多 分享、在看、点赞,助力算法金又猛又持久、很黄很 BL 的日更下去;

同时邀请大侠 关注、星标 算法金,围观日更万日,助你功力大增、笑傲江湖

目录
相关文章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昆虫识别系统】图像识别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TensorFlow+ResNet50
昆虫识别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通过TensorFlow搭建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算法(CNN)模型。通过对10种常见的昆虫图片数据集('蜜蜂', '甲虫', '蝴蝶', '蝉', '蜻蜓', '蚱蜢', '蛾', '蝎子', '蜗牛', '蜘蛛')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H5格式模型文件,然后使用Django搭建Web网页端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昆虫图片识别其名称。
113 7
【昆虫识别系统】图像识别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TensorFlow+ResNet50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学习算法入门:从K-means到神经网络
【6月更文挑战第26天】机器学习入门:从K-means到神经网络。文章涵盖了K-means聚类、逻辑回归、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的基础原理及应用场景。K-means用于数据分组,逻辑回归适用于二分类,决策树通过特征划分做决策,神经网络则在复杂任务如图像和语言处理中大显身手。是初学者的算法导览。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Python机器学习10大经典算法的讲解和示例
为了展示10个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的最简例子,我将为每个算法编写一个小的示例代码。这些算法将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K-最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随机森林、朴素贝叶斯、K-均值聚类、主成分分析(PCA)、和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我将使用常见的机器学习库,如 scikit-learn,numpy 和 pandas 来实现这些算法。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Dart
AI - 机器学习GBDT算法
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是一种集成学习的算法,它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来逐步修正之前模型的错误,从而提升模型整体的预测性能。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BI
机器学习笔记(一) 感知机算法 之 原理篇
机器学习笔记(一) 感知机算法 之 原理篇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搜索推荐
机器学习聚类算法
聚类算法是无监督学习技术,用于发现数据集中的自然群体,如用户画像、广告推荐等。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它基于距离分配样本至簇,适合球形分布;层次聚类则通过合并或分裂形成簇,能发现任意形状的簇;DBSCAN依据密度来聚类,对噪声鲁棒。KMeans API中`sklearn.cluster.KMeans(n_clusters=8)`用于指定簇的数量。评估聚类效果可使用轮廓系数、SSE等指标,Elbow方法帮助选择合适的K值。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决策树(二)
**ID3决策树算法**是1975年由J. Ross Quinlan提出的,它基于信息增益来选择最佳划分特征。信息增益是衡量数据集纯度变化的指标,熵则是评估数据不确定性的度量。算法通过比较每个特征的信息增益来选择分裂属性,目标是构建一个能最大化信息增益的决策树。然而,ID3容易偏向于选择具有更多特征值的属性,C4.5算法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信息增益率,降低了这种偏好。CART决策树则不仅用于分类,也用于回归,并使用基尼指数或信息熵来选择分割点。剪枝是防止过拟合的重要手段,包括预剪枝和后剪枝策略。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机器学习算法决策树(一)
**决策树模型**是一种直观的分类模型,常用于金融风控和医疗诊断等领域。它通过树形结构对数据进行划分,易于理解和解释,能揭示特征重要性且计算复杂度低。然而,模型可能过拟合,需剪枝处理;不擅长处理连续特征;预测能力有限,且对数据变化敏感。在集成学习如XGBoost中,决策树作为基模型广泛应用。示例代码展示了使用Python的`sklearn`库构建和可视化决策树的过程。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机器学习与智能优化——利用简单遗传算法优化FCM
机器学习与智能优化——利用简单遗传算法优化FCM
24 5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机器学习】RLHF:在线方法与离线算法在大模型语言模型校准中的博弈
【机器学习】RLHF:在线方法与离线算法在大模型语言模型校准中的博弈
217 6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