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编程设计模式(单例,阻塞队列,定时器,线程池)(三)

简介: 多线程编程设计模式(单例,阻塞队列,定时器,线程池)(三)

多线程编程设计模式(单例,阻塞队列,定时器,线程池)(二)+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413586

简单使用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上述阻塞队列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MyBlockingQueue queue = new MyBlockingQueue();
        // 生产者模型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int num = 1;
            while (true) {
                try {
                    queue.put(num+"");
                    System.out.println("生产者生产:" + num);
                    num++;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
        });
        // 消费者模型
        Thread t2 = new Thread(() ->{
            while (true) {
                try {
                    String ret = queue.take();
                    System.out.println("消费者消费:" + re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
        });
        t1.start();
        t2.start();
    }

说明:在生产者中使用sleep,就是生产的慢,消费的快,每生产出一个就被消费

如果在消费者中使用sleep,就是生产的快,消费的慢,会有大量的数据存储在阻塞队列之中,当队列为满时,就要阻塞等待,让消费者先消费

以上就是关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所有内容,接下来介绍另一种设计模式–定时器

四.定时器

1.引言

定时器也是常见的开发组件之一,主要用来定时执行任务.这种操作也是很常见的,比如在进行网络通信的时候,如果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了一个请求,但是服务器迟迟没有响应,那客户端需要一直等下去吗?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方案,我们应该设置等待期限,到达期限之后再去执行其他任务(重新发送一次请求?直接退出?)

2.定时器的使用

在java的标准库内部也实现了定时器,被封装为一个类Timer

从他的源码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Timer类的一些知识

  1. 每个Timer类都对应着一个后台线程,用于执行未来的任务或者间隔重复执行默写任务
  2. Timer类通过stop或者cancel方法结束
  3. Timer类内部的任务通过**优先级队列(堆)**进行管理的,调用任务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N是同时调度的任务数
// 创建出Timer类
        Timer timer = new Timer();
        // 通过schedule方法进行任务的设置
        timer.schedule(new TimerTask() {
            // 任务1将在1s后执行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这是任务1");
            }
        },1000);

timer类是通过schedule方法进行任务的设置,Timertask是一个匿名内部类,这个类就是定时器要执行的任务,以及任务执行的时间的一个抽象

所以,schedule方法实际上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要执行的任务,第二参数是任务的执行时间的间隔(以当前时间为基准)

public void schedule(TimerTask task, long delay) {
      // 如果间隔时间<0  非法  抛异常
        if (dela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egative delay.");
        // 调用sched方法执行任务  参数1:要执行的任务  参数2:要执行任务的绝对时间(当前时间+间隔时间)
        // 参数3:period 任务重复执行的时间  这里设置为0  代表默认只执行一次
        sched(task, System.currentTimeMillis()+delay, 0);
    }

一个简单的使用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出Timer类
        Timer timer = new Timer();
        // 通过schedule方法进行任务的设置
        timer.schedule(new TimerTask() {
            // 任务1将在1s后执行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这是任务1");
            }
        },1000);
        timer.schedule(new TimerTask()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这是任务2");
            }
        },2000);
        timer.schedule(new TimerTask()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这是任务3");
                timer.cancel();// 执行完所有的任务后 终止timer内部的线程  否则会一直等待
            }
        },3000);
        System.out.println("定时器的使用");
    }

三个任务依次执行

3.定时器的模拟实现

由上述源码我们可以总结出要实现定时器的一些关键要点

  1. 要有一个Timer类,表示定时器
  2. Timer类内部有一个方法schedule用于定时执行任务
  3. Timer类内部要有一个线程,专门用于根据执行时间执行任务
  4. 要有一个数据结构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执行任务
  5. 要有一个类似于TimerTask的类用于管理要执行的任务

首先创建出要管理的任务类

// 通过这个类 描述了一个任务
class MyTimerTask implements Comparable<MyTimerTask>{
  // 有两个参数  执行任务  执行时间
  private Runnable runnable;// 要执行的任务
  private long time;// 执行任务的时间  此处的时间是绝对时间
  // 绝对时间易于管理判断  后续判断是否要执行任务 可以直接比较完整的时间戳
  // 第二个参数delay是schedule方法传入的  而我们实际要执行任务的时间保存为绝对时间
  public MyTimerTask(Runnable runnable,long delay) {
    this.runnable = runnable;
    this.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delay;
  }
  // 重写compareTo方法  设置为time小的先执行
  public int compareTo(MyTimerTask o) {
    return (int)(this.time - o.time); 
  }
  // 设置获取方法
  public Runnable getRunnable() {
    return runnable;
  }
  public long getTime() {
    return time;
  }
}

创建出模拟计时器类MyTimer

class MyTimer {
    // 使用优先级队列管理数据  队列的元素是任务类
    private PriorityQueue<MyTimerTask> queue = new PriorityQueue<>();
    // 因为调用schedule的线程和本身的扫描线程都会对queue进行修改
    // 所以存在线程安全问题  要加锁
    // 创建用于加锁的对象
    private Object locker = new Object();
    // 提供schedule方法
    public void schedule(Runnable runnable,long delay) {
        synchronized (locker) {
            // 所以 schedule方法的作用就是将一个任务转化为队列的一个元素
            queue.offer(new MyTimerTask(runnable,delay));
            locker.notify();// 进行唤醒
            // 此处的唤醒两处的wait
            // 一是为空 需要新元素添加进来  此处需要wait
            // 二是距离最快执行任务还有一定的时间  为了减少cpu资源的开销与调度 需要扫描线程进行阻塞等待
        }
    }
    // 扫描线程属于定时器类
    public MyTimer() {
        // MyTimer类的扫描线程  用于管理要执行的任务
        Thread t = new Thread(() -> {
            // 因为要不断的进行扫描 判断是否要执行对应的任务  此处应使用循环
            while(true) {
                try {
                    synchronized(locker) {
                        // 队列为空  没有要执行的任务  阻塞等待  使用wait方法
                        // 等到有新的元素添加进队列之后再唤醒
                        // 所以在schedule方法中进行唤醒
                        // 此处也不能使用sleep方法进行阻塞等待  因为在等待的过程中可能添加新的任务
                        // 新的任务的执行时间有可能比当前队首元素的执行时间更早  要更换执行顺序
                        while(queue.isEmpty()) {
                            locker.wait();
                        }
                        // 不为空  取出队首元素 并判断是否需要执行
                        MyTimerTask task= queue.peek();
                        long cur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f(curTime >= task.getTime()) {
                            // 达到要执行任务的时间  执行任务
                            task.getRunnable().run();
                            // 执行完毕之后需要将此任务从队列中删除
                            queue.poll();
                        }else {
                            // 走到这里代表还未到执行任务的时间
                            // 如果不等待 则会一直进行while循环  会占用cpu资源
                            // 所以这里可以让扫描线程阻塞等待 一直等待到最短的任务执行时间到了
                            locker.wait(task.getTime() - curTime );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启动线程
        t.start();
    }
}

简单使用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imer timer = new MyTimer();
        timer.schedul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3000");
            }
        }, 3000);
        timer.schedul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2000");
            }
        }, 2000);
        timer.schedul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1000");
            }
        }, 1000);
        System.out.println("程序开始执行");
    }

执行结果

4 总结:定时器类模拟实现的一些补充说明

  1. 关于线程安全
  2. 关于线程等待
    使用wait的地方有两处,所以schedule方法中的notify操作会唤醒两处的wait
  3. 优先级队列中存储的元素必须是能够进行比较的,所以任务类MyTimerTask也要能够进行比较,比较的依据是执行时间的远近,可以让MyTimerTask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或者使用Comparator来构造比较器进行比较

    定时器的模拟实现虽然代码不多,但是要考虑的地方很多,逻辑性较强,各位读者后续可以勤加练习!!!

五.线程池

1.前言

线程又被称为轻量级进程,原因在于多个线程公用同一个进程的内存资源,省去了内存创建和销毁的开销,但是有对比才有伤害,如果进一步的提高调度的频率,线程的开销也就无法避免了,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效率,又设计出了两种更加高效的方式

  1. 协程:轻量级线程,他省去了线程通过cpu的调度,而是程序员自己手动去调度,进一步降低了开销,提高了效率;但是这种方式在java的圈子里并不是很流行,原因在于第二种方式线程池更加成熟,使用者更为广泛
  2. 线程池:通过提前创建好线程,在使用的时候直接从线程池里面拿取线程,大大减少了用户态和内核态的交互,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2.线程池的基本概念

“xx池"其实在计算机中经常遇到,比如"线程池”“字符串池”“常量池”"数据库连接池"等等,"池"这种思想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资源共享,重复利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降低环境的负载

线程池也是起类似的作用,通过预先创建好一些线程存储到"线程池"内部,在需要调度线程的时候就拿来使用,使用完毕之后不销毁线程,而是重新放到线程池中,这样就省去了线程的开辟和销毁的开销,进一步的提高了效率

"池"这种操作其实还涉及到计算机交互的一个知识,即纯用户态的操作比内核态-用户态交互的方式效率更高!!!直接从线程池中获取线程就属于纯用户态的操作,而通过操作系统创建/销毁线程就属于内核态-用户态的交互,所以线程池的效率更高

为什么说纯用户态的操作效率更高呢?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 减少上下文的切换:由用户态转换为内核态涉及到上下文的切换,即将处理器的执行状态由用户态转换为内核态或反之,更改处理器的执行状态需要保存当前执行状态,这涉及到寄存器的保存,权限切换操作,开销较大
  2. 减少了系统调用的次数:纯用户态的操作不需要访问系统资源,减少了系统调用的次数,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3. 减少了权限校验和安全检查:当访问内核态的数据时,涉及到频繁地权限检验和安全检查.而纯用户态的操作并不需要进行权限校验和安全检查

内核态的操作就相当于从保险柜里获取数据,要想获取,必须现有钥匙,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权限认证(不是自己人就不能打开),操作流程繁杂,获取数据的速度慢

多线程编程设计模式(单例,阻塞队列,定时器,线程池)(四)+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413589

目录
相关文章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消息中间件 存储
【高薪程序员必看】万字长文拆解Java并发编程!(9-2):并发工具-线程池
🌟 ​大家好,我是摘星!​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并发编程中的强力并发工具-线程池,废话不多说让我们直接开始。
193 0
|
8月前
|
存储 监控 Java
【Java并发】【线程池】带你从0-1入门线程池
欢迎来到我的技术博客!我是一名热爱编程的开发者,梦想是编写高端CRUD应用。2025年我正在沉淀中,博客更新速度加快,期待与你一起成长。 线程池是一种复用线程资源的机制,通过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线程并管理其生命周期,避免频繁创建/销毁线程带来的性能开销。它解决了线程创建成本高、资源耗尽风险、响应速度慢和任务执行缺乏管理等问题。
363 60
【Java并发】【线程池】带你从0-1入门线程池
|
6月前
|
Java
线程池是什么?线程池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线程池是一种有效的多线程处理方式,它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任务的特性和系统的硬件能力来合理设置线程池的大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54 18
|
8月前
|
Linux
Linux编程: 在业务线程中注册和处理Linux信号
通过本文,您可以了解如何在业务线程中注册和处理Linux信号。正确处理信号可以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和稳定性。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Linux信号处理机制。
136 26
|
8月前
|
Linux
Linux编程: 在业务线程中注册和处理Linux信号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Linux中通过在业务线程中注册和处理信号。我们讨论了信号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完整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在业务线程中注册和处理信号的方法。通过正确地使用信号处理机制,可以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和响应能力。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Linux信号处理,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139 17
|
8月前
|
安全 Java C#
Unity多线程使用(线程池)
在C#中使用线程池需引用`System.Threading`。创建单个线程时,务必在Unity程序停止前关闭线程(如使用`Thread.Abort()`),否则可能导致崩溃。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创建和管理线程,确保在线程中执行任务并在主线程中处理结果。完整代码包括线程池队列、主线程检查及线程安全的操作队列管理,确保多线程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3月前
|
安全 算法 Java
Java 多线程:线程安全与同步控制的深度解析
本文介绍了 Java 多线程开发的关键技术,涵盖线程的创建与启动、线程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包括 synchronized 关键字、原子类和线程间通信机制。通过示例代码讲解了多线程编程中的常见问题与优化方法,帮助开发者提升程序性能与稳定性。
145 0
|
3月前
|
数据采集 监控 调度
干货分享“用 多线程 爬取数据”:单线程 + 协程的效率反超 3 倍,这才是 Python 异步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 Python 爬虫中,多线程因 GIL 和切换开销效率低下,而协程通过用户态调度实现高并发,大幅提升爬取效率。本文详解协程原理、实战对比多线程性能,并提供最佳实践,助你掌握异步爬虫核心技术。
|
4月前
|
Java 数据挖掘 调度
Java 多线程创建零基础入门新手指南:从零开始全面学习多线程创建方法
本文从零基础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Java多线程的创建方式。内容涵盖继承`Thread`类、实现`Runnable`接口、使用`Callable`和`Future`接口以及线程池的创建与管理等核心知识点。通过代码示例与应用场景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每种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理论结合实践,轻松掌握Java多线程编程 essentials。
25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