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持续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但是这些发展方向受技术、市场等各种因数影响,进展快慢不一。传统的DVR产品并未随着网络摄像机等纯数字化产品的发展而逐步消失,实际上DVR产品在引入更多的网络和智能技术后,焕发出新的生机,DVR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介绍目前DVR产品中的一些比较值得关注的新特点。
DVR系统最主要的技术就是视音频采集、视音频编码压缩、视音频存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
一、视频压缩技术
视频编码压缩技术为DVR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视频监控领域的视频压缩标准从最初的MPEG-1,到后来的MPEG-4,发展到如今的H.264,算法越来越复杂,实现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带给用户的体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样的图像质量条件下,压缩比越来越大,码流越来越小,存储空间越来越节省。特别是如今的H.264算法,已经得到了视频监控领域的广泛认可和普及,几乎所有视频监控设备的制造商都宣称自己的设备是采用H.264的编码技术。一时之间,H.264成了业界公认的标准。下面就H.264压缩标准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H.264是由ITU-T的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SO/IEC的MPEG(活 动图像编码专家组)联合组建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提出的一个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它既是ITU-T的H.264,又是ISO/IEC的MPEG-4的第10 部分。而国内业界通常所说的MPEG-4是MPEG-4的第2部分。H.264标准从1998年1月份开始草案征集,到2003年7月,整套H.264 (ISO/IEC 14496-10)规范定稿。2005年1月,MPEG组织正式发布了H.264验证报告,从各个方面论证了H.264的可用性以及各种工具集的效果。
但同样是H.264压缩标准,实际存在着几个不同的等级,按照压缩算法的实现难度来分,H.264算法可以分为Baseline Profile、Main Profile、Extended Profile和High Profile四个不同的等级。其中H.264 Baseline Profile的算法复杂度是以前MPEG-4的2倍左右,H.264 Main Profile是MPEG-4的10倍以上,High Profile复杂度最高。表现在压缩码流方面就是:Baseline低于MPEG-4 10-20%,Main Profile低于MPEG-4的一半。
通过以上数据可见:通过采用更高等级的H.264压缩标准,可以使得用户在相同的图像质量条件下,得到更低的压缩码率。但是,提高了压缩算法的难度也就意味着要提高视频编码芯片的处理能力,相应地也就提高了产品的成本,所以目前市面流行的DVR类产品,基本都是采用baseline标准。浙江大立科技的DV-DVR400系列硬盘录像机是业界首款采用Main Profile压缩标准的DVR产品,与其他同类DVR产品相比,在同样的图像质量条件下,码流大小可以降低将近1/3,表现在录像存储方面就是可以节省将近1/3的硬盘空间,延长录像存储时间,降低系统总体运营成本,同时网络传输方面也节省将近1/3的带宽,降低系统对网传带宽的要求。特别是在低码率(D1 1Mbps / CIF 384Kbps)条件下,与同类产品相比,优势非常明显。
二、视频双编码技术
随着DVR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单一编码技术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在对出现告警时的录像进行回放时,很多重要的信息无法清晰获得,比如人的面部特征等,即使是D1分辨率的录像画面,很多细节信息仍显得十分模糊。人们需要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得到一些非常清晰的录像画面,双编码技术由此而诞生。所谓双编码技术是指在对图像进行传统的H.264(MPEG-4)编码的同时,对图像进行另一种M-JPEG的压缩编码,M-JPEG采用的是帧内压缩方式,图像清晰、稳定,但压缩比较小,如果进行连续的录像,占用空间将很大,也很难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所以一般用于在出现告警情况时,抓拍一些高清晰的画面,供事后查看。采用视频双编码技术不但对视频编码芯片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如何在储存介质中同时保存录像码流和JPEG图片也是需要开发人员解决的问题。浙江大立科技的DV-DVR400系列硬盘录像机已经具备了此类功能。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