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等团队登Science封面:AI与冷冻电镜揭示「原子级」NPC结构,生命科学突破

简介: 施一公等团队登Science封面:AI与冷冻电镜揭示「原子级」NPC结构,生命科学突破

开始正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在下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图的右半部分所代表的信息更加丰富,结构也更清晰。而左半部分 2016 年的图,则结构较为单一,代表的信息比较少:

其实上面展示的是核孔复合体(NPC)图像。核孔复合体,由约 1000 个蛋白质亚基组成,担负着真核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繁忙的运输大分子的任务,也是其连接胞质和细胞核的唯一双向通道。除了协调运输外,NPC 还组织必要的转录、mRNA 成熟、剪接体和核糖体组装等重要生命活动。NPC 强大的作用,已然成为疾病突变和宿主 - 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关键点。

得益于低分辨率下全核孔结构以及高分辨率下核孔组成结构技术的发展,细胞核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利用这些信息正确组装 30 多种不同蛋白质副本,并构建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一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今天,《Science》杂志以封面专题形式发表了 5 篇论文,其中 3 篇论文共同揭开了人类核孔复合体的近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另外两项研究通过非洲爪蟾呈现了脊椎动物核孔复合体的单颗粒冷冻电镜图像。这篇封面文章将多项研究成果拼接在一起,形成的人类 NPC 图像接近原子级。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pdf/10.1126/science.add2210

这一研究成果建立在多项研究之上,包括数十年的生物化学重建、X 射线晶体学、质谱学、诱变和细胞生物学等。使用大幅度改进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重建人类 NPC,并用人工智能技术精确建模组件。还有其他研究提高了单粒子冷冻电镜的分辨率,使脊椎动物 NPC 的二级结构元素和残基水平细节的可视化成为可能。分子组合丰富了我们对脊椎动物和人类 NPC 构建的理解——从旧的核支架到将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蛋白,以及从核膜锚定到中央运输通道上方的细胞质丝。

这里报告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实验结构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的合作共赢,是人类探索生物微观世界的又一次胜利。另外,也证明了正在进行的分辨率革命,在我们寻求了解大分子组件的构造和设计原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地作用。

下图为 2022 年人类核孔复合体的横截面视图,新解析的成分包括对称核心(橙色)和细胞质细丝(黄色):

五篇研究论文

论文 1:《Architecture of the cytoplasmic face of the nuclear pore》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9129

核孔复合体(NPC)是核质转运的唯一双向通道。尽管最近在阐明 NPC 对称核心结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于 mRNA 输出和核孔蛋白相关疾病的热点来说,不对称分布的细胞质表面仍然难以捉摸。

加州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者报告了通过结合生化重建、晶体结构测定、冷冻电子断层扫描重建和生理验证而获得的人类细胞质面的复合结构。虽然物种特异性基序在中央转运通道上方锚定了一个进化上保守、约 540 千道尔顿(kilodalton)异六聚体细胞质细丝核孔蛋白复合体,但 NUP358 五聚体束的附着取决于外套核孔蛋白复合体的双环排列。他们揭示的复合结构及其预测能力为阐明 mRNA 输出和核孔蛋白疾病的分子基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人类 NPC 的细胞质面。

论文 2:《Architecture of the linker-scaffold in the nuclear pore》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9798

尽管人们已经可以确定 NPC 对称核心中结构化支架核孔蛋白的排列,但它们通过多价非结构化接头核孔蛋白的内聚性仍然难以捉摸。

通过结合生化重建、高分辨率结构测定、冷冻电子断层扫描重建和生理验证,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者阐明了进化上保守的接头支架结构,产生了人类 NPC 的约 64 兆道尔顿(megadalton)对称的近原子复合结构核。虽然接头通常起刚性作用,但 NPC 的接头支架为其中央转运通道的可逆收缩和扩张以及横向通道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可塑性和稳健性。他们的结果大大推进了 NPC 对称核心的结构表征,为未来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人类 NPC 对称核心的接头支架结构。

论文 3:《AI-based structure prediction empowers integrativ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human nuclear pores》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9506

虽然核孔复合体(NPC)介导核质转运,它们错综复杂的 120 兆道尔顿架构仍未完全得到了解。马克斯 · 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者报告了具有显式膜和多构象状态的人类 NPC 支架的 70 兆道尔顿模型。

他们将基于 AI 的结构预测与原位和细胞冷冻电子断层扫描、综合建模相结合。结果表明,接头核孔蛋白在亚复合体内和亚复合体之间组织支架,以建立高阶结构。微秒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支架不需要稳定内外核膜融合,而是扩大中心孔。他们举例阐释了如何将基于 AI 的建模与原位结构生物学相结合,以了解跨空间组织级别的亚细胞结构。

人类 NPC 支架架构的 70 兆道尔顿模型。

论文 4:《Structure of the cytoplasmic ring of the Xenopus laevis nuclear pore complex》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8280

西湖大学和清华大学以 3.7-4.7 埃(angstrom)的分辨率对非洲爪蟾 NPC 的细胞质环亚基进行单粒子冷冻电子显微镜重建。其中,Nup358 的氨基末端域的结构被解析为 3.0 埃,这有助于识别每个细胞质环亚基中的五个 Nup358 分子。

研究者最终的细胞质环亚基模型包括五个 Nup358、两个 Nup205 和两个 Nup93 分子,以及两个先前表征的 Y 复合体。Nup160 的羧基末端片段充当每个 Y 复合体顶点的组织中心。结构分析揭示了 Nup93、Nup205 和 Nup358 如何促进和加强主要由两层 Y 复合体形成的细胞质环支架的组装。

非洲爪蟾 NPC 双层细胞质环的 Cryo-EM 结构。

论文 5:《Structure of cytoplasmic ring of nuclear pore complex by integrative cryo-EM and AlphaFold》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9326

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者使用单粒子冷冻电子显微镜和 AlphaFold 预测,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确定了近乎完整的 NPC 细胞质环结构。具体地,他们使用 AlphaFold 预测核孔蛋白的结构,并使用突出的二级结构密度作为指导来适应中等分辨率的地图。

此外,某些分子相互作用通过使用 AlphaFold 的复杂预测进一步得到建立或确认。研究者确定了五份 Nup358 的结合模式,它是最大的 NPC 亚基,具有用于转运的 Phe-Gly 重复序列。他们预测 Nup358 包含一个卷曲螺旋结构域,可以提供活性以帮助它在一定条件下作为 NPC 形成的成核中心。

非洲爪蟾 NPC 细胞质环的 Cryo-EM 结构。

相关文章
|
3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写歌词的技巧和方法:塑造完美歌词结构的艺术,妙笔生词AI智能写歌词软件
歌词是音乐的灵魂,其结构艺术至关重要。开头需引人入胜,主体部分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都应层次分明、情感丰富,结尾则需升华或留白,给人以深刻印象。《妙笔生词智能写歌词软件》提供多种AI辅助功能,助你轻松创作完美歌词,成为音乐创作的得力助手。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编解码
ByteDance Research登Nature子刊:AI+冷冻电镜,揭示蛋白质动态
在生物医学领域,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至关重要。ByteDance Research团队开发的CryoSTAR软件,结合AI与冷冻电镜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结构先验和异质性重构算法,成功解析了蛋白质的动态行为,尤其在处理结构异质性方面表现出色。该软件已在多个蛋白质体系中取得显著成果,如TRPV1通道蛋白的动态变化研究,为理解蛋白质功能及疾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4-02486-1
64 26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自己长出了类似大脑的脑叶?新研究揭示LLM特征的惊人几何结构
近年来,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内部运作机制备受关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论文《The Geometry of Concepts: Sparse Autoencoder Feature Structure》中,利用稀疏自编码器(SAE)分析LLM的激活空间,揭示了其丰富的几何结构。研究发现,特征在原子、大脑和星系三个尺度上展现出不同的结构,包括晶体结构、中尺度模块化结构和大尺度点云结构。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LLM的工作原理,还可能对模型优化和其他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71 25
|
25天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安全
杨笛一团队:一个弹窗,就能把AI智能体操控电脑整懵了
杨笛一团队最新研究揭示,简单弹窗可操控AI智能体,使其在执行任务时陷入混乱。实验显示,在OSWorld和VisualWebArena环境中,攻击成功率分别达86%和60%以上。该发现强调了AI安全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享受AI便利的同时需警惕潜在风险。研究指出,弹窗设计中的四个关键要素(注意力钩子、指令、信息横幅、ALT描述符)对攻击成功至关重要,并建议通过安全训练、人类监督和环境感知提升防御能力。
51 13
|
1月前
|
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
AI长脑子了?LLM惊现人类脑叶结构并有数学代码分区,MIT大牛新作震惊学界!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大型语言模型(LLM)内部概念空间的几何结构,与人脑类似。研究通过分析稀疏自编码器生成的高维向量,发现了概念空间在原子、大脑和星系三个层次上的独特结构,为理解LLM的内部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10.19750
75 12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带上团队一起来做 AI 编程实践丨通义灵码联合TGO鲲鹏会开启 AI 大课
带上团队一起来做 AI 编程实践丨通义灵码联合TGO鲲鹏会开启 AI 大课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挖掘
田渊栋团队新作祭出Agent-as-a-Judge!AI智能体自我审判,成本暴跌97%
田渊栋团队提出Agent-as-a-Judge框架,利用智能体自身评估其他智能体的性能,不仅关注最终结果,还能提供中间反馈,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智能体的真实能力。该框架在DevAI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成本效益显著,为智能体的自我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56 7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数据挖掘
远离生成式AI大乱斗,SAS公司揭示亚太区千亿AI市场蓝图
远离生成式AI大乱斗,SAS公司揭示亚太区千亿AI市场蓝图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AI如何改变生命科学
【10月更文挑战第31天】人工智能(AI)正深刻改变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领域。本文探讨AI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基因编辑、医学影像诊断和疾病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对科研进程、医疗创新、服务效率和跨学科融合的深远影响。尽管面临数据隐私和伦理等挑战,AI仍有望为医疗健康带来革命性变革。
129 30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o1医学领域大胜GPT-4,性能暴涨!顶尖华人团队激动发文:离AI医生越来越近了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近日,一支顶尖华人团队发布论文《A Preliminary Study of o1 in Medicine: Are We Closer to an AI Doctor?》,揭示了OpenAI最新语言模型o1在医学领域的卓越表现。研究显示,o1在概念识别、文本总结、问答等任务上远超GPT-4,显著提升了医学领域的AI应用水平,向实现AI医生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79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