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sionStack 在蚂蚁集团的探索实践 (上)

简介: 听说有同学想知道KusionStack在蚂蚁集团是如何实践的?快来听听蚂蚁集团技术专家莫城怎么说

文|史贵明(花名:莫城)

蚂蚁集团技术专家

蚂蚁集团多云配置管理系统技术负责人


云原生基础设施领域,容器服务、配置管理、IaC、PaC、GitOps 等方向

本文 2369 字 阅读 7 分钟

背景
KusionStack

要讲 Kusion 在蚂蚁集团的实践,我们首先来了解下蚂蚁集团在此之前的配置管理状况。

如上图所示,图中展示的是在结合 Kusion 之前的应用基线配置管理系统。这里提到的 “应用基线配置” 非应用动态开关,而是注入应用依赖的软件版本、中间件配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配置。

从上图可以看到,应用基线管理系统是标准 BS 架构,对用户提供 Console 和 API,历经 6、7 年发展历史,承担起蚂蚁集团历史上绝大多数应用基线配置需求,功能丰富且拥有极其复杂的配置计算能力。目前已经支撑了 15000+ 应用、近 400 项应用配置、50+ 全局配置。

在这个架构下,最上层用户通过表单或者集成系统 API 来与系统交互,以 RDBMS 为存储介质,将应用的配置以类 Key-Value 形式存储。能力层主要包含通用的角色管理、认证鉴权、版本与配置审计等通用能力,还提供模板化的方式来计算应用配置,如将 Deployment 模板化,最终将用户的基线配置渲染为 Deployment,同时模板与基线配置都存在非常复杂而又灵活的继承能力,举个例子,可以给应用配置 Zone_(逻辑机房)_级别的基线,也可以配置环境级别的基线,或者应用级别的基线,前者可以继承后者,就像子类和父类的集成关系。

除了应用本身的基线配置,同时也管理了全局配置,如全局的 DNS 配置、Load Balance、网路配置等等。这个架构非常经典,并且有效支持了历史上各种配置需求及各种 618、双 11 等场景,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蚂蚁集团云原生化进程的推进,上面的经典架构也逐渐出现一些瓶颈。不知道大家对于这种架构的配置管理,或者架构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来举几个例子:

灵活性: 业务越来越多,应用的基础设施配置也更加的灵活,各种定制化需求越来越多,原有架构主要解决标准应用的场景和通用场景;

开放性: 基线系统的核心能力主要代码在 PaaS 同学这边负责,对于多种多样的需求需要内部排期支持,开放性不足,无法复用和沉淀强大的 SRE 团队的经验;

透明性: 配置计算黑盒,很多配置的计算逻辑都 hardcoding 在代码中,一个配置的变更最终会影响什么、影响有多大无法确定。比如修改了全局 sidecar 版本,导致线上应用批量异常。

业界对标

带着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在业界做了一些对标和学习:

1. 在 Google的《The Site Reliability Workbook》这本书中,Google 同学从自身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常见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做配置管理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大规模配置管理问题的本质是编程语言问题。配置需求的声明、校验都可以通过语言来解决。

2. 从 Google 自身的实践来讲,K8s 是基于 Google 多年大规模集群管理经验贡献的开源产品,但是其内部主要使用的是 Borg,Borg 团队是在 Borg master 之上研发的,Borg 接入的三件套分别是:

BCL: 用户通过编写 BCL 代码实现对基础设施需要的配置;

Borgcfg: 通过 Borgcfg 将配置执行到 Borg 集群;

Webconsole: 通过 Webconsole 查看发布情况。

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 Google 大量的运维能力、产品、质量生态都是基于上述三件套演进多年。

基于上述的一些总结,我们推演出类 Borg 的思路来解决蚂蚁集团的基础设施配置管理,我们尝试用语言和工具及服务实现蚂蚁集团下一代配置管理架构。

下一代配置管理架构

在这个新的架构下,我们可以看到整体架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 BS 架构,配置的用户界面也从浏览器 Form 表单演进为中央开放配置大库。而配置大库所使用的就是 Kusion,Kusion 的用户使用前面的同学已经讲过了,对于配置大库本身的技术细节我不做过多的展开,这里强调的是大库在设计上支持多站点交付的架构。

新配置管理架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特点:

● 基于配置代码化理念抽象建设统一的应用配置模型,沉淀可重用模型组件,实现配置代码一次编写多站点可迁移。抽象领域模型:Stack 是配置的最小集合,Project 是一组 Stack 的抽象,不仅囊括 App 的应用基线配置, 也支持其他如 DataBase 配置、负载均衡配置,甚至 Network Policy 等非应用配置。

● 通过策略控制器机制,创建与组织独特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治理要求相对应的防护规则。

● 声明式自动化,持续监控运行状态并确保符合 Git 中定义的期望状态。

应用发布案例

接下来结合一个具体产品案例做阐述,在这个案例中以应用迭代发布为例:

1. 用户在业务迭代中,修改业务代码、提交代码、CI 测试、构建镜像,并将构建的镜像推送到远程镜像中心。然后通过配置管理服务层——这里是 auto-image-updater 组件——自动将配置更新到配置大库对应的配置文件中。

2. 触发大库的变更扫描、测试、审核等一些列的质保手段,同时触发一次应用发布流程,应用发布流程是具有风险体系的、可视化的发布流程,包括推进流程要从预发、仿真、灰度逐步推进,最后进入生产环境。

在每个推进阶段,需要从配置大库获取到配置代码并同时使用配置管理服务层获取 KCL 的编译结果,也就是 Spec 模型,然后通过产品化方式将 Spec 与生产环境中真实的 Runtime 进行“Live Diff”以供参与人更好地识别变更内容和变更范围,然后以分组发布等具有风险防控的手段变更到对应环境,如 apply 到 K8s 集群。

3. 我们看下过程中的具体可视化产品,可以看到发布进度、应用配置的 Diff,以及可以看到历史版本的配置。

问题与展望

回顾下我们开始提到的几个问题:

1. 灵活性: 即对各种灵活定制化需求的支持;

2. 开放性: 通过 KCL 语言及开放配置大库,用户的基础设施配置通过新的用户界面即可自主完成,不需要等待配置管理平台开发人员进行开发;

3. 透明性: 变更过程可以通过产品化的“Live Diff”来识别变更风险;

我们通过上述的一些探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蚂蚁集团在推进云原生进程中的问题,过程中也遇到了方方面面的困难,比如如何从老架构切换到新架构?架构代际演进时新老系统并存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可以通过如双写等方式解决。在新架构下更值得探讨的有如下问题,全局配置如何管理以及如何更好的扩展配置的维度。

站点的全局配置,在老的基线配置的全局配置不仅仅是简单的 Key-Value, 在使用上是非常复杂的,比如 DNSConfig 配置,按照租户、环境、Zone 等做了不同的优先级编排,对于这些的描述比较复杂,使用 KCL 描述如此复杂的配置很困难。

针对于配置的继承和扩展,以 APP 基线配置为例,目前更多的是支持应用和应用环境级别的配置,针对 Zone 等细粒度的配置需要在 KCL 代码中通过写 if else 来实现,这对于其他粒度的扩展及通过 API 自动化都带来新的难题。

对于这些问题内部有一些方案,期望在后续的开放性讨论中与大家持续交流。

相关链接

Kusion 工具链和引擎:
http://github.com/KusionStack/kusion

Kusion 模型库:
http://github.com/KusionStack/konfig

了解更多...

KusionStack Star 一下✨:
https://github.com/KusionStack/Kusion

本周推荐阅读

KCL:声明式的云原生配置策略语言

KusionStack 开源|Kusion 模型库和工具链的探索实践

精彩回顾|KusionStack 开源啦~

KusionStack 开源有感|历时两年,打破“隔行如隔山”困境

相关文章
|
存储 运维 监控
十年磨一剑:蚂蚁集团可观测性平台 AntMonitor 揭秘
蚂蚁集团的业务种类繁多,兼具金融级的“稳” 和互联网的 “快”,支撑又快又稳的业务发展需要完善的稳定性保障体系, 这个体系的基石就是可观测性平台-AntMonitor 。 早在2011年前,监控平台就已经完成初代建设,在2012到2017年这五年间,蚂蚁监控技术团队抽象出了业务视角监控牵引的模式,大大提升了核心业务的故障发现能力,同期研发了可视化引擎与易用的配置系统。为了支撑双11等大规模海量计算场景,在底层数据技术上做到了实时稳定的大规模日志和指标处理能力。随着这些能力的完成,可观测平台的产品也逐渐成熟。
|
运维 Kubernetes 安全
降本增效: 蚂蚁在 Sidecarless 的探索和实践
从单体到分布式,解决了日益增长的业务在单体架构下的系统臃肿问题;从分布式到微服务,解决了服务化后的服务治理问题;从微服务到服务网格,解决了应用和基础设施耦合下的研发效能及稳定性问题。
降本增效: 蚂蚁在 Sidecarless 的探索和实践
|
监控 搜索推荐 算法
蚂蚁千 X 千模技术与应用
蚂蚁千 X 千模技术与应用
165 0
|
新零售
《特步用Aliware进行新零售转型实践交流》电子版地址
特步用Aliware进行新零售转型实践交流
64 0
《特步用Aliware进行新零售转型实践交流》电子版地址
|
供应链 监控 安全
论坛回顾|蚂蚁供应链安全建设实践
论坛回顾|蚂蚁供应链安全建设实践
论坛回顾|蚂蚁供应链安全建设实践
|
网络协议
《演讲三:阿里IPv6网络演进之路-蔡依群,阿里巴巴集团基础架构事业群网络研发事业部副总裁》电子版地址
演讲三:阿里IPv6网络演进之路-蔡依群,阿里巴巴集团基础架构事业群网络研发事业部副总裁
191 0
《演讲三:阿里IPv6网络演进之路-蔡依群,阿里巴巴集团基础架构事业群网络研发事业部副总裁》电子版地址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大数据
“后红海”时代, 阿里资深技术专家揭秘当下大数据体系
任何一种技术都会经历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过程,就像我们对计算机的理解从 “戴着鞋套才能进的机房”变成了随处可见的智能手机。在前面 20 年中,大数据技术也经 历了这样的过程,从曾经高高在上的 “火箭科技(rocket science)”,成为了人人普惠 的技术。
17887 0
“后红海”时代, 阿里资深技术专家揭秘当下大数据体系
|
存储 运维 Cloud Native
阿里巴巴集团全面上云实践与思考
阿里巴巴核心系统在全面上云过程中面临了哪些挑战,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演进和阿里云产品一起解决这些挑战。在阿里CIO学院云原生系列在线课程直播中阿里巴巴集团上云核心决策组成员张瓅玶将为大家讲解阿里巴巴如何看待核心系统全面上云的架构演进?从资源管理模式、高性能基础设施、大规模系统的容量需求、云原生架构转型和无服务器化基础设施演进等领域进行详细解决,并提出以云原生上云为未来演进方向的判断。
2970 1
阿里巴巴集团全面上云实践与思考
|
存储 人工智能 Kubernetes
不一样的云原生,蚂蚁集团将在CNCF旗舰会议分享什么?
CNCF 的旗舰会议云原生技术大会 Cloud Native + Open Source Virtual Summit China 2020即将盛大开幕,蚂蚁集团也受邀进行两个云原生主题分享。
不一样的云原生,蚂蚁集团将在CNCF旗舰会议分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