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提起「云计算」三个字,那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一提到核心业务上云,很多人就只剩下礼貌而不失尴尬的微笑了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云可以让大家信任,一朵安全的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云的四大安全骨骼:物理中心、基础平台、身份权限和数据分级
安全对于基础设施而言,如同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直接决定了安全系数。安全底座没搭好,抗风险能力经不住考验。在众多的安全功能里,一朵可信的云首先应当具备四根安全支柱:物理中心安全、基础平台安全、身份权限管控、数据分级规则。
1、云的诞生之地:数据中心物理环境安全
看似遨游于九天之上的云,安全之根仍需回归机房硬件。任你云平台安全功能做的多百花齐放,一个有预谋的社会工程攻击就能让你功亏一篑,应了那句老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任何一个物理数据中心,都可能遭遇花样繁多的物理攻击
实际上,云的物理数据中心作为一切平台、服务的基础,比传统企业数据中心拥有更高的安全等级,它最起码需要做好:
● 物理安全:建房子,没有那么容易
大到机房选址、防火防盗防断电,小到电线、插座、加湿器,再到最新技术的液冷机房,都彰显着顶级数据中心的奢华和尊贵
● 权限管控:想来,没那么容易;逃跑?想都别想
无论是外部访问人员,内部员工,还是机房本体设计,都需遵守精密设计的最小权限原则
● 容灾备份:删库跑路?不存在的
一个好的机房,既要不惧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还要学会“狡兔三窟”:异地/同城容灾,两地三中心,冗余机制......哪怕被外力破坏,也可以保护数据的绝对安全。
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已经面向全球四大洲,开放24个公有云地域、75个可用区、4个专属地域,可以实现用户同城/异地数据备份,冗余存储等能力,保证一旦故障发生,仍能够提供强一致的服务能力,整个切换过程用户无感知
全副武装的物理数据中心,就像是两条健全的腿部骨骼,作为第一大支柱,帮助云坚实地迈向虚拟化
2、云的“飞天”之路:基础平台安全
有了数据中心强大的支撑,通过给硬件服务器创建虚拟化层,并将虚拟机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隔离,完成了性能与物理机的解绑,实现云上租户的分割,一个初步的云平台终于形成了。
而安全,自平台诞生之初,就应该如影随形,深度隐藏且难以察觉的威胁,最好的保护从源头开始。
● 硬件固件安全
作为云平台依赖的基础安全,硬件固件安全应当做到基线扫描、高性能GPU实例保护、BIOS固件验签、BMC固件保护等等能力,对安全进行加固
● 可信之芯
面对深度隐藏且难以察觉的威胁,我们需要来自底层的保护,从源头上保障上层的不可篡改性。阿里云硬件服务器已植入可信芯片,通过可信根和可信链,构建起了硬件级别的可信环境,保证云上环境健康。
● 虚拟化安全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台台本是同根生的ECS,虽然遍布世界各地,但根系都彼此相连。一旦有一台ECS不幸落入攻击者的魔爪,可能会牵连宿主机及所有相关的ECS实例,所以针对虚拟化的安全加固、逃逸检测、补丁热修复、数据清零...等等安全能力,必不可少
● 合规标准
一朵安全的云当然要获得全球各家权威机构的广泛好评和认可,才能经得起各行各业用户遇到的实际安全需求
遍布世界的云平台,根系彼此相连,做好了上述这些,云平台才算是有了一个稳定的躯干,构建起一体化的可信环境,保持整个系统环境健康运转
3、云的准入原则:身份&权限
作为信息时代的水电煤,云计算可以通过任何终端设备:电脑、笔记本、手机、Ipad.....进行连接访问。传统架构下的互联网边界消失了,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设备+访问任何数据,如果仅仅以传统的防火墙、waf等单点的流量安全产品去防护,结果可能有点凉凉~~
云时代,身份信任能力和体系应运而生
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概念和产品背后,我们需要抓住身份体系的五大核心能力:
- 身份认证:确保是对的人
- 访问授权:确保访问的是对的资源
- 账号管理:确保授予的是对的权限
- 操作审计:确保及时发现异常访问
- 应用管理:确保云上云下身份的统一
只有做好云平台的身份管理,才能对每一次的访问、每一次的资源分配、每一次的权限授予,做出正确的抉择。它就像人的头骨一般,保护着大脑这个最核心的器官,用身份交织成的坚硬防护网,打造独特的属于云的边界防护体系。
4、云的写入规则:数据分类分级
数据,作为云上最重要的资产,没有之一,也是攻击者的终极目标。但是,先别急着聊数据安全防护,保护的前提是理解被保护者,我们首先要了解数据本身:
数据是「不平等」的,不同的数据有不同的归属。
无论是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文本还是图片文件,云上海量的数据需要先进行分类分级,才能有针对性地分类分级分层次管理。
云上一层一层的数据分级,就像人体骨骼的肋骨一样,以严密的体系帮云展开胸廓。
物理环境、平台安全、身份体系和数据分级,共同构建了云平台的安全骨骼,一朵安全的云已经逐渐成形。
二、云的安全神经网络:
但是光有安全的骨架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一套完善的神经网络将云串联,才能让这些安全能力成为协同联动的有机整体。这套系统应该有两个核心功能:
● 调控能力:控制、调节各种安全能力、产品的活动,实现将安全能力融入到云的每一个设施、端口、节点中,提供全面综合的防御能力;
● 分析学习能力:通过对不同信息的分析、综合与学习,对于不同的外部行为、攻击做出正确的反应,使云上安全成为一个有机的自适应系统。
而这套连接万物的有机系统,其实并不神秘,它就隐藏在云上的流量里、数据里、甚至漏洞修复里...
1、调控能力:建立云上动态防护机制
要说云服务的核心,流量,流量,还是流量!
而说到云上最核心的资产,数据,数据,还是数据!
数据和流量,这两个在云上飞速产生、流动、交换的核心,就像是遍布在人体各处的血脉、血管。被无数攻击者穷追不舍,被无数勒索软件苦苦追寻,一个不小心的趔趄或者擦挂,就会受伤流血,导致业务受损,在单点防护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只能进行系统调控。
如果类比人体呼吸系统,一起看看空气和血液的互动旅程:
第一是数据的采集安全,空气进入人体前确定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不同目的地,数据在进入云时,也需要识别分类
第二是数据的传输安全,空气在人体流动,氧气会和血红细胞融合受到保护,数据整个传输链路全程加密,例如HTTPS协议,VPN/SAG网关、SSL证书等
第三是数据的存储安全,红细胞存储着氧气,数据拥有个性化的密钥管理及密钥轮换体系
第四是数据处理、交换安全,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源源不断供养给身体,数据在身份权限管控下,安全的交换共享
第五是数据销毁,荷载废料的气体随着呼吸排出,,对无用数据在保障隐私的前提下及时物理销毁
云上数据,因为体系化的调控能力有机配合,是一个更天然的保护过程。
除此以外,在数据防护方面,云平台还应该具备几大核心能力:
● 实现云平台环境可信:以不可篡改的可信芯片级硬件安全为起始点,保障整个云上计算环境安全可信,让用户畅游于安全空气之中;
● 难以破解的加密能力:从网络硬件层到应用层的数据生产、存储、传输全流程加密,实现云上数据默认全加密,辅助以天极为单位的密钥轮转,极大降低用户数据被盗取的概率;
● 数据可用不可见,驱动智能:新兴发展的机密计算、多方计算,能实现数据在硬件层面、使用过程中的加密,真正做到用户间安全的数据共享;
● 安全便捷的密钥管理服务:云上需要一款可以被集成的,能够实现密钥安全托管、密钥轮转、密码运算的密钥管理系统,以整体服务云上数据全流程的安全。
而针对云上云下时时刻刻都在奔涌的流量,防护则更加需要细化。除了前面提到的通过身份权限来对流量进行源头上的控制以外,还需要对云的各个节点做好防护:
● 流量的进出口:使用防火墙、WAF、抗DDoS等产品,对东西南北向流量进行把控。
● CDN边缘计算、SLB负载均衡节点:打通相应的安全监测能力,实现安全能力和基础设施融合。
● DMZ区:建立安全与非安全地带的缓冲。
● 流量准入逻辑: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能力实现恶意陆良自动化识别和拦截
当一朵云做好的了云上数据和流量的安全防护体系,那么它也实现了自我的蜕变升华:将安全的基因深深镌刻在云的每一个角落。从ECS、存储、数据库,到网络、计算、身份,无不是生来就饱含着安全的元素,让用户上云即享受安全
2、分析学习能力:安全的中枢神经
当一朵云做好以上的种种安全能力,它离“神功大成”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也是整个过程中最核心的一步。体现了云在安全上的不可替代性。
当我们谈起云的优点时,效率高、算力大、即插即用是常常出现的优点,对于云安全来说也一样,统一的端口方便信息的搜集处理以及策略的一键同步,强大的算力支撑着机器学习、AI、自动化等高级能力,实现真正的无感防御,而这些功能,构成了云安全的中枢神经系统
要做好这个中枢神经系统,需要三大核心能力:
其一,不同云产品间协同联动。
云上统一的Open API接口,可以实现数十条产品线内置安全能力联动,体现本是同根生的御敌优势。比如主机防护产品发现了一个新的安全警告,可以主动给外围设备下达指令,威胁情报可以通过API快速地分发给云内所有组件。就像是战火纷争下的狼烟传信,从边疆一路抵达王都,再由王都通知给四方属地,共同御敌
其二,统一安全管理系统。
一套体系内的威胁识别、分析、预警、溯源,高速度的完整闭环
其三,强大的威胁情报数据库。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UEBA等安全能力构建实时更新的威胁检测框架,实现单点威胁全网秒级协同
至此,一朵具备安全基因的云已初具雏形,但是它的安全之旅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安全骨骼框架和神经网络之下,还等待血肉的补充,机体的增强
我们期待和云上用户、合作伙伴生态一起
让阿里云真正成为一朵最值得信赖的安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