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网络管理机制实例解析+创建自己Docker网络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实例解析Docker网络管理机制(bridge network,overlay network),介绍Docker默认的网络方式,并创建自己的网络桥接方式,将开发的容器添加至自己新建的网络,提高Docker网络安全和通信.1.给自己的docker (Dcoker1.12GA)容器起个名称给docker名称的好处是: - 容易记 - 可以通过特殊命令,使得名

实例解析Docker网络管理机制(bridge network,overlay network),介绍Docker默认的网络方式,并创建自己的网络桥接方式,将开发的容器添加至自己新建的网络,提高Docker网络安全和通信.

1.给自己的docker (Dcoker1.12GA)容器起个名称

给docker名称的好处是:
- 容易记
- 可以通过特殊命令,使得名称可以在容器和容器之间使用

1.1.查看docker已经存在的镜像

wxl@wxl-pc:~$ docker images

这里写图片描述

1.2.选择training/webapp这个镜像,通过–name命令设置名称

wxl@wxl-pc:~$ docker run -d -P --name wangxiaoleiweb training/webapp python app.py

最后一行可以看到wangxiaoleiweb已经命名成功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可以使用docker inspect通过刚刚设置的名称来查看wangxiaoleiweb

wxl@wxl-pc:~$ docker inspect wangxiaoleiweb

这里写图片描述

1.3.删除docker名称,docker的名称都是唯一的,即一但使用了就不能在另一个镜像使用该名称,可以删除后重新命名.(只删除名字,镜像不会被删除)

#停止运行中的镜像
wxl@wxl-pc:~$ docker stop wangxiaoleiweb
#删除自定义的名称
docker rm wangxiaoleiweb
web
wxl@wxl-pc:~$ docker rm web
web
wxl@wxl-pc:~$ docker image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centos              latest              50dae1ee8677        2 weeks ago         196.7 MB
hello-world         latest              c54a2cc56cbb        4 weeks ago         1.848 kB
training/webapp     latest              6fae60ef3446        14 months ago       348.8 MB
training/sinatra    latest              49d952a36c58        2 years ago         447 MB

2.默认的容器的网络

2.1.Docker通过网络驱动(network driver),默认网络驱动分别是桥接(bridge)和覆盖(overlay)两种.

#查看Docker默认的三种网络
wxl@wxl-pc:~$ docker network ls

NETWORK ID          NAME                DRIVER              SCOPE
7f6b9cbd3eec        bridge              bridge              local               
0cb106f52e66        host                host                local               
cfb50541161b        none                null                local

为一个容器桥接网络

wxl@wxl-pc:~$ docker run -itd --name=networktest ubuntu:14.04

2a433c9467d3d35474daa544dcac665ecc4b71b202b82d0bd59049f7d52e397f
wxl@wxl-pc:~$ docker network inspect bridge
[
    {
        "Name": "bridge",
        "Id": "7f6b9cbd3eece7301d196363b5250c44fd0b275f3c3d38a952af2ad8b2fd38c2",
        "Scope": "local",
        "Driver": "bridge",
        "EnableIPv6": false,
        "IPAM": {
            "Driver": "default",
            "Options": null,
            "Config": [
                {
                    "Subnet": "172.17.0.0/16",
                    "Gateway": "172.17.0.1"
                }
            ]
        },
        "Internal": false,
        "Containers": {
            "2a433c9467d3d35474daa544dcac665ecc4b71b202b82d0bd59049f7d52e397f": {
                "Name": "networktest",
                "EndpointID": "d0b94ec934b390784faa5ad8946e9ba6031afe4467889e1f7fe0eda5d79deac1",
                "MacAddress": "02:42:ac:11:00:02",
                "IPv4Address": "172.17.0.2/16",
                "IPv6Address": ""
            }
        },
        "Options": {
            "com.docker.network.bridge.default_bridge": "true",
            "com.docker.network.bridge.enable_icc": "true",
            "com.docker.network.bridge.enable_ip_masquerade": "true",
            "com.docker.network.bridge.host_binding_ipv4": "0.0.0.0",
            "com.docker.network.bridge.name": "docker0",
            "com.docker.network.driver.mtu": "1500"
        },
        "Labels": {}
    }
]

可以看到通过检查网络可以看到容器的IP地址,名称等信息.

2.2.从网络中删除某个容器,可以通过该容器的网络名称,容器名称,id来作为删除的标示,但是通过网络名称是方便的,如networktest

wxl@wxl-pc:~$ docker network disconnect bridge networktest

再用docker network inspect bridge会发现已经没有networktest信息了

3.自定义容器的网络

容器的网络(network)是用来隔离容器和容器之间或者网络与网络之间的方法,所以,所以我们通过建立网络来隔离容器.其中,内置的bridge网络是无法删除的.

3.1.创建网络

Docker Engine 支持两种网络桥接网络(bridge network)和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桥接的网络局限于单个主机运行的Docker Engine,而覆盖网络可以包含多个主机.

wxl@wxl-pc:~$ docker network create -d bridge my-bridge-network

3bfde1ba62a75e38236517f4f0731f48c281cec107e976039773be134968c453

其中,-d指使用Dockerbridge(桥接)方式的网络,如果没有加默认的也是桥接网络.
通过docker network ls来查看已经创建好的网络

这里写图片描述

3.2.将一个容器添加至新创建的网络中

#这里创建了一个db的容器(若本地没有该镜像会自动拉取)

wxl@wxl-pc:~$ docker run -d --network=my-bridge-network --name db training/postgres

通过inspect命令查看已经添加至网络的db容器

wxl@wxl-pc:~$ docker inspect --format='{{json .NetworkSettings.Networks}}'  db


{"my-bridge-network":{"IPAMConfig":null,"Links":null,"Aliases":["237e0f7060b6"],"NetworkID":"3bfde1ba62a75e38236517f4f0731f48c281cec107e976039773be134968c453","EndpointID":"33516faca38c0f76bd2c6ebb6e8c2574c62e242d5a0c10b77c49e14b2549f3e5","Gateway":"172.18.0.1","IPAddress":"172.18.0.2","IPPrefixLen":16,"IPv6Gateway":"","GlobalIPv6Address":"","GlobalIPv6PrefixLen":0,"MacAddress":"02:42:ac:12:00:02"}}

3.3.通过ping的方式验证网络连通性,将两个容器(db容器和web容器)从不同的网络,放置同一个网络.

3.3.1.把training/webapp容器命名为web,方便后续操作

wxl@wxl-pc:~$ docker run -d --name web training/webapp python app.py


8f12cfaaedda2b348bef437fa2eeed19ef69ad07cd98aa72e0c2113710413e6f

3.3.2.查看web容器的ip

wxl@wxl-pc:~$ docker inspect --format='{{range .NetworkSettings.Networks}}{{.IPAddress}}{{end}}' web


172.17.0.2

3.3.3.进入db容器并且尝试ping一下web容器,发现是ping不通,ctrl+c终止ping,如下图

#进入db容器
wxl@wxl-pc:~$ docker exec -it db bash
#首次尝试ping web容器
root@237e0f7060b6:/# ping 172.17.0.2

PING 172.17.0.2 (172.17.0.2) 56(84) bytes of data.
^C
--- 172.17.0.2 ping statistics ---
24 packets transmitted, 0 received, 100% packet loss, time 23183ms

root@237e0f7060b6:/# exit

这里写图片描述

3.3.4.现在,将web容器添加至db容器的网络(即my-bridge-network),然后在ping,即可ping通

wxl@wxl-pc:~$ docker network connect my-bridge-network web
#再次进入db容器
wxl@wxl-pc:~$ docker exec -it db bash
#ping web容器,发现已经可以ping通
root@237e0f7060b6:/# ping web                                                  
PING web (172.18.0.3)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web.my-bridge-network (172.18.0.3): icmp_seq=1 ttl=64 time=0.097 ms
64 bytes from web.my-bridge-network (172.18.0.3): icmp_seq=2 ttl=64 time=0.110 ms
64 bytes from web.my-bridge-network (172.18.0.3): icmp_seq=3 ttl=64 time=0.109 ms
^C
--- web ping statistics ---
3 packets transmitted, 3 received, 0% packet loss, time 1998ms
rtt min/avg/max/mdev = 0.097/0.105/0.110/0.010 ms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可见,不同的容器在不同的网络是可以起到隔离作用的,所以,自定义一个网络可以保证容器和容器之间通信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
|
28天前
|
存储 Java 计算机视觉
Java二维数组的使用技巧与实例解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中二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44 15
|
1月前
|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
深入解析PDCERF: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六阶段方法
PDCERF是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六阶段方法,涵盖准备、检测、抑制、根除、恢复和跟进。本文详细解析各阶段目标与操作步骤,并附图例,助读者理解与应用,提升组织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267 89
|
4天前
|
监控 Linux PHP
【02】客户端服务端C语言-go语言-web端PHP语言整合内容发布-优雅草网络设备监控系统-2月12日优雅草简化Centos stream8安装zabbix7教程-本搭建教程非docker搭建教程-优雅草solution
【02】客户端服务端C语言-go语言-web端PHP语言整合内容发布-优雅草网络设备监控系统-2月12日优雅草简化Centos stream8安装zabbix7教程-本搭建教程非docker搭建教程-优雅草solution
51 20
|
2月前
|
No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docker高级篇(大厂进阶):4.Docker网络》包括:是什么、常用基本命令、能干嘛、网络模式、docker平台架构图解
《docker高级篇(大厂进阶):4.Docker网络》包括:是什么、常用基本命令、能干嘛、网络模式、docker平台架构图解
201 56
《docker高级篇(大厂进阶):4.Docker网络》包括:是什么、常用基本命令、能干嘛、网络模式、docker平台架构图解
|
26天前
|
存储 运维 资源调度
阿里云服务器经济型e实例解析:性能、稳定性与兼顾成本
阿里云经济型e云服务器以其高性价比、稳定可靠的性能以及灵活多样的配置选项,成为了众多企业在搭建官网时的首选。那么,阿里云经济型e云服务器究竟怎么样?它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官网的搭建需求?本文将从性能表现、稳定性与可靠性、成本考虑等多个方面对阿里云经济型e云服务器进行深入剖析,以供大家参考选择。
106 37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搜索推荐
自注意力机制全解析:从原理到计算细节,一文尽览!
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的神经网络研究,但直到2017年Google Brain团队提出Transformer架构后才广泛应用于深度学习。它通过计算序列内部元素间的相关性,捕捉复杂依赖关系,并支持并行化训练,显著提升了处理长文本和序列数据的能力。相比传统的RNN、LSTM和GRU,自注意力机制在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及推荐系统等领域展现出卓越性能。其核心步骤包括生成查询(Q)、键(K)和值(V)向量,计算缩放点积注意力得分,应用Softmax归一化,以及加权求和生成输出。自注意力机制提高了模型的表达能力,带来了更精准的服务。
|
20天前
|
网络协议 Unix Linux
深入解析:Linux网络配置工具ifconfig与ip命令的全面对比
虽然 `ifconfig`作为一个经典的网络配置工具,简单易用,但其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网络配置的需求。相比之下,`ip`命令不仅功能全面,而且提供了一致且简洁的语法,适用于各种网络配置场景。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推荐逐步过渡到 `ip`命令,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管理需求。
33 11
|
2月前
|
网络协议
TCP报文格式全解析:网络小白变高手的必读指南
本文深入解析TCP报文格式,涵盖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号、确认序号、首部长度、标志字段、窗口大小、检验和、紧急指针及选项字段。每个字段的作用和意义详尽说明,帮助理解TCP协议如何确保可靠的数据传输,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石。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TCP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网络中的应用。
|
2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安全
探索网络模型与协议:从OSI到HTTPs的原理解析
OSI七层网络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是理解和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框架。OSI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模型则简化为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 HTTPS协议基于HTTP并通过TLS/SSL加密数据,确保安全传输。其连接过程涉及TCP三次握手、SSL证书验证、对称密钥交换等步骤,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字信封技术使用非对称加密和数字证书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身份认证。 浏览器通过Https访问网站的过程包括输入网址、DNS解析、建立TCP连接、发送HTTPS请求、接收响应、验证证书和解析网页内容等步骤,确保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通信。
172 3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网络协议
一次读懂网络分层:应用层到物理层全解析
网络模型分为五层结构,从应用层到物理层逐层解析。应用层提供HTTP、SMTP、DNS等常见协议;传输层通过TCP和UDP确保数据可靠或高效传输;网络层利用IP和路由器实现跨网数据包路由;数据链路层通过MAC地址管理局域网设备;物理层负责比特流的物理传输。各层协同工作,使网络通信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