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实现寻峰算法的简单优化(包含边峰,最小峰值,峰距)

简介: 原文:C# 实现寻峰算法的简单优化(包含边峰,最小峰值,峰距)  核心寻峰算法的原理参考Ronny,链接:投影曲线的波峰查找, C#翻译原理代码参考sowhat4999,链接:C#翻译Matlab中findpeaks方法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原文: C# 实现寻峰算法的简单优化(包含边峰,最小峰值,峰距)

 

核心寻峰算法的原理参考Ronny,链接:投影曲线的波峰查找

C#翻译原理代码参考sowhat4999,链接:C#翻译Matlab中findpeaks方法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感谢原作者详细的解释说明。

 

 

 

这里先把翻译代码贴一下(略微的修改了sowhat4999代码中的几个参数)

//调用方法
List<double> data = new List<double>{25, 8, 15, 5, 6, 10, 10, 3, 1, 20, 7};
List<int> index = getPeaksIndex(trendSign(oneDiff(Constant.data)));

//第一次寻峰(基本峰距为1)算法
private double[] oneDiff(List<double> data)
{
     double[] result = new double[data.Count - 1];
     for (int i = 0; i < result.Length; i++)
     {
          result[i] = data[i + 1] - data[i];
     }
     return result;
}

private int[] trendSign(double[] data)
{
     int[] sign = new int[data.Length];
     for (int i = 0; i < sign.Length; i++)
     {
          if (data[i] > 0) sign[i] = 1;
          else if (data[i] == 0) sign[i] = 0;
          else sign[i] = -1;
     }

     for (int i = sign.Length - 1; i >= 0; i--)
     {
          if (sign[i] == 0 && i == sign.Length - 1)
          {
               sign[i] = 1;
          }
          else if (sign[i] == 0)
          {
               if (sign[i + 1] >= 0)
               {
                    sign[i] = 1;
               }
               else
               {
                    sign[i] = -1;
               }
          }
      }
      return sign;
}

private List<int> getPeaksIndex(int[] diff)
{
     List<int> data = new List<int>();
     for (int i = 0; i != diff.Length - 1; i++)
     {
          if (diff[i + 1] - diff[i] == -2)
          {
              data.Add(i + 1);
          }
     }
     return data;//相当于原数组的下标
}

 

以上方法并没有将峰距、边锋、峰值情况考虑在内,但已经给与我们后人一个完整的思路。

峰距情况分析:

我们可以将上述方法理解为峰距1的寻峰算法,当我们需要完成峰距为2的寻峰情况时我们需要判断

data[i]是否大于data[i+1],data[i+2],data[i-1],data[i-2]

同理按照此方法完成点数为100000,峰距为1000的寻峰,则需要进行100000的1000次方次运算,这显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运算。

优化过程中,我们并不能改变峰距(即幂指数1000),但我们可以改变点数(即底数100000)的大小。从而实现运算量的降低。

 

 以上峰距为1的寻峰方法此时已经完成判断

data[i]是否大于data[i+1],data[i-1]

并返还峰值对应的索引列

 

峰距为2时,我们只需要再次对索引列中内容进行判断即可(只有在峰距为1的判断中胜出的点,才有可能在峰距为2的判断中胜出)

data[i]是否大于data[i+2],data[i-2]

此时你会发现我们需要遍历的底数已经并不是原点数100000,而是上次返还的寻峰序列个数

 

            //调用方法
            List<double> data = new List<double>{25, 8, 15, 5, 6, 10, 10, 3, 1, 20, 7};
            //峰距
            int DisPeak = 3// 峰距为1时得到的脚标
            List<int> index =getPeaksIndex(trendSign(oneDiff(Yaxis)));
            //已进行的判断
            int level = 1;
            // 扩大峰距范围范围算法
            while (DisPeak > level)
            {
                level++;
                List<int> result = DoPeakInstance(data, index, level);
                index = null;
                index = result;
            }

 

//扩大寻峰范围算法
private List<int> DoPeakInstance(List<double> data, List<int> index, int level)
{
     //相当于原数组的下标
     List<int> result = new List<int>();
     for (int i = 0; i < index.Count; i++)
     {
          //判断是否超出下界和上界
          if (index[i] - level>=0&&index[i] + level < data.Count)
          {
               if (data[index[i] + level] <= data[index[i]] && data[index[i] - level] <= data[index[i]])
               {
                    result.Add(index[i]);
               }
           }
      }
      return result;
}

 

 边锋情况分析:

仔细阅读上述两算法,你会发现该算法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如:

峰距是3,此时峰首部点序(点0,点1,点2)因无法向前比较,导致并没有参与到峰值计算中。 尾部点则因无法向后比较没有参与到峰值计算中。

此情况我们首先要清楚,因上述情况未参与比较的点序中,首部最多仅有一个峰值,尾部最多仅有一个峰值。

那我们把它加上就好了,美滋滋。

            //获取数据首尾两侧最大峰值(0,DisPeak)点序和(Date.CountFJ-DisPeak,Data.Count)点序
            int TopIndex = 0;
            int BottomIndex = Yaxis.Count-1;
            for (int i = 0; i < DisPeak; i++)
            {
                if (Yaxis[i] >= Yaxis[TopIndex])
                {
                    TopIndex = i;
                }
                if (Yaxis[Yaxis.Count-1 - i] >= Yaxis[BottomIndex])
                {
                    BottomIndex = Yaxis.Count - 1 - i;
                }
            }
            //判断是否满足条件检索条件(首部向后点进行比较,尾部向前点进行比较,比较DisPeak个点)
            int newTopIndex = TopIndex;
            int newBottomIndex = BottomIndex;
            for (int i = 0; i <= DisPeak; i++)
            {

                if (Yaxis[TopIndex + i] >= Yaxis[TopIndex])
                {
                    newTopIndex = TopIndex + i;
                }
                if (Yaxis[BottomIndex - i] >= Yaxis[BottomIndex])
                {
                    newBottomIndex = BottomIndex - i;
                }
            }
            TopIndex = newTopIndex;
            BottomIndex = newBottomIndex;

            //添加到结果序列
            if (TopIndex <= DisPeak)
            {
                index.Insert(0, TopIndex);
            }
            if (BottomIndex >= Xaxis.Count - DisPeak)
            {
                index.Add(BottomIndex);
            }

 

 

最后,也就是最简单的峰值判断了。比一下就好了。

           //最小峰值
            int minPeakValue = 10;
            List<int> finalresult = new List<int>();
            for (int i = 0; i < index.Count; i++)
            {
                
                if (Yaxis[index[i]] >= minPeakValue)
                {
                    finalresult.Add(index[i]);
                }
            }
            index = null;
            index = finalresult;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算法
【算法】二分算法——寻找峰值
【算法】二分算法——寻找峰值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中的优化算法及其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深度学习中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梯度下降、动量方法、AdaGrad、RMSProp和Adam等。通过分析每种算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景,揭示它们在训练深度神经网络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结合具体实例展示这些优化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为读者提供选择合适优化算法的参考依据。
|
9天前
|
大数据 UED 开发者
实战演练:利用Python的Trie树优化搜索算法,性能飙升不是梦!
在数据密集型应用中,高效搜索算法至关重要。Trie树(前缀树/字典树)通过优化字符串处理和搜索效率成为理想选择。本文通过Python实战演示Trie树构建与应用,显著提升搜索性能。Trie树利用公共前缀减少查询时间,支持快速插入、删除和搜索。以下为简单示例代码,展示如何构建及使用Trie树进行搜索与前缀匹配,适用于自动补全、拼写检查等场景,助力提升应用性能与用户体验。
27 2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物联网
探究操作系统的心脏:调度算法的演变与优化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操作系统中核心组件——调度算法的发展脉络与优化策略。通过分析从单任务到多任务、实时系统的演进过程,揭示调度算法如何作为系统性能瓶颈的解决关键,以及在云计算和物联网新兴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不同于传统摘要,本文将注重于概念阐释与实例分析相结合,为读者提供直观且全面的理解视角。
|
13天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开发者
别再让复杂度拖你后腿!Python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战,教你如何精准评估与优化!
在 Python 编程中,算法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冒泡排序算法 (`O(n^2)` 时间复杂度,`O(1)` 空间复杂度),我们将展示如何评估算法的性能。同时,我们还会介绍如何优化算法,例如使用 Python 的内置函数 `max` 来提高查找最大值的效率,或利用哈希表将查找时间从 `O(n)` 降至 `O(1)`。此外,还将介绍使用 `timeit` 模块等工具来评估算法性能的方法。通过不断实践,您将能更高效地优化 Python 程序。
30 4
|
1月前
|
算法 BI Serverless
基于鱼群算法的散热片形状优化matlab仿真
本研究利用浴盆曲线模拟空隙外形,并通过鱼群算法(FSA)优化浴盆曲线参数,以获得最佳孔隙度值及对应的R值。FSA通过模拟鱼群的聚群、避障和觅食行为,实现高效全局搜索。具体步骤包括初始化鱼群、计算适应度值、更新位置及判断终止条件。最终确定散热片的最佳形状参数。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显著提高优化效率。相关代码使用MATLAB 2022a实现。
|
2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深度学习中的优化算法:从梯度下降到Adam
本文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中的核心——优化算法,重点分析了梯度下降及其多种变体。通过比较梯度下降、动量方法、AdaGrad、RMSProp以及Adam等算法,揭示了它们如何更高效地找到损失函数的最小值。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不同优化算法在实际模型训练中的表现和选择依据,为深度学习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52 7
|
28天前
|
存储 算法 C#
C#二叉搜索树算法
C#二叉搜索树算法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存储
一文读懂蒙特卡洛算法:从概率模拟到机器学习模型优化的全方位解析
蒙特卡洛方法起源于1945年科学家斯坦尼斯劳·乌拉姆对纸牌游戏中概率问题的思考,与约翰·冯·诺依曼共同奠定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该方法通过模拟大量随机场景来近似复杂问题的解,因命名灵感源自蒙特卡洛赌场。如今,蒙特卡洛方法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领域,尤其在超参数调优、贝叶斯滤波等方面表现出色。通过随机采样超参数空间,蒙特卡洛方法能够高效地找到优质组合,适用于处理高维度、非线性问题。本文通过实例展示了蒙特卡洛方法在估算圆周率π和优化机器学习模型中的应用,并对比了其与网格搜索方法的性能。
165 1
|
15天前
|
算法
基于ACO蚁群优化的UAV最优巡检路线规划算法matlab仿真
该程序基于蚁群优化算法(ACO)为无人机(UAV)规划最优巡检路线,将无人机视作“蚂蚁”,巡检点作为“食物源”,目标是最小化总距离、能耗或时间。使用MATLAB 2022a版本实现,通过迭代更新信息素浓度来优化路径。算法包括初始化信息素矩阵、蚂蚁移动与信息素更新,并在满足终止条件前不断迭代,最终输出最短路径及其长度。
下一篇
无影云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