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春运已至,人工智能在火车站有何妙招?

简介:

在春运,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各方面的效率才是重中之重。

此前,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部门预测,2017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2%。其中,铁路发送旅客量将创历史新高,达到3.56亿人次,同比增长9.7%,较2002年激增近200%。此外,再加上春运提前、预售期缩短以及可能出现的拉尼娜天气等因素,也就不难怪今年是“史上最难抢票年”了。这一切都在提醒人们抢票要赶早,尤其是北上广等热门城市,往往开售还没一分钟,车票就已所剩不多了。

对此,为了改善春运压力,12306找上了阿里云,并免去了购票验证图的关卡,在措施施行后,12306的后台较之往年明显不卡了,只不过,“一票难求”的状况依旧存在。现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了年度热词之一,在繁忙的铁路春运中,它又可发挥怎样的作用?

混乱的春运已至,人工智能在火车站有何妙招?

抢票难!车票需合理分配

虽说每年的春运现场就是一场大灾难,不过,跟抢票比起来,那还真不算什么,想想之前镁客君帮同学抢票,好不容易登上了12306,仅仅不到一分钟,满屏就找不到一丝绿色了,简直不忍回顾。

这年头,连网上买票都要“你争我抢”,更何况那些以老人和打工者为主的需要到售票点购票的人们,他们之中有些人只能守候在售票点等那几张退票。随着互联网普及范围的扩大,这种不平衡现象愈加严重。

面对此种情况,人工智能还是有着解决方案的。借助于对历年大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对即将到来的春运作出预估。这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预估,在这份数据中,必须包括高峰时间段、各车型两种购票方式的比例、余票查询的高频时间等等。

混乱的春运已至,人工智能在火车站有何妙招?

基于高峰时间段的数据,铁路总局可以对之后的发车情况作出一个调整,看看是增加列次还是增加车厢较为合理,以此对车票的发售张数和班次进行调整。而根据各车型在两种购票方式的占比,12306可以对车票进行调节分配,如绿皮火车,一般情况下,其所乘人员的车票多是在售票点购买,网络购票的比例相对较少,此时,12306就可以将车票划分为两部分,以缓解人们一部分购票压力,当然,在临发车的前几天,所有余票都将两面开放。另外,依据人们查询余票的高频时间,12306可以适当对售票时间进行调整。以在售票点买票的人为例,到了售票点,他们往往第一句问的就是“**号从**到**的票开始卖了吗?”这时候,运气好的人能买到票,运气不好的人就得记住开售的时间下次再来。对事件进行灵活的变动之后,多数人就能顺利买到票,而不是一天天算着买票的日子,或是记错日子后苦苦的等退票。

混乱的春运已至,人工智能在火车站有何妙招?

安检堵!流程需简化

除开抢票,过安检也可谓是春运一大苦!早早的到了车站,穿越人流来到检票口,满眼望去,等待安检的队伍已经排到了楼梯口,自己只能跟在队伍后面龟速前进,看着时间流逝。

为了缓解安检处的人流堵塞情况,一部分火车站已经开通了“人脸识别”安检新形式。利用人脸识别技术,人们不必等待人工核对票务信息和身份,只需刷一下脸就可完成验证,据亲身体验过的人表示,信息核实的效率是大大提高了。

然而,除了信息核对那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就是行李安检的那一步了。走到机器前,人们需要先行卸下身上的大包小包,然后将它们一个一个的搬上传输带,过关之后,又得在出口那里将大包小包再次挂到身上,在这过程中,人们都是不堪其苦,行李出口堵塞的情况也是常有发生,尤其是客流量大的节假日期间,大大拉低了安检效率。

混乱的春运已至,人工智能在火车站有何妙招?

面对此情况,车站何不打造一条地面安检传输带?传输带两侧皆设有扶栏,扶栏中装载了一种堪称“透视眼”的视觉传感器,可以对行李和人本身直接进行安检。比如此前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一种微波摄像机,其可以发射微波脉冲对物体进行识别追踪,并利用计算机成像技术生成3D透视图像。由此一来,人们只需正常带着行李走上传输带即可,不仅可以避免那微乎其微的辐射,也提高了安检的效率,让一切变得井然有序。

混乱的春运已至,人工智能在火车站有何妙招?

作为年度热门之一,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多方多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对于每年的春运,抢票和安检都是最艰难的部分,只要上了车,之后的流程就快的多了。不过,为了以防万一,铁道部门最好利用大数据对各车次的运行情况作出一个合理安排,避免火车晚点现象的出现,另外,或许也可以在出站处安装一个人脸识别系统,加快人员的流动。


原文发布时间: 2017-01-04 18:31
本文作者: 韩璐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镁客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镁客网。
目录
打赏
0
0
0
0
16429
分享
相关文章
周深与邓丽君同台,vtuber能扛起元宇宙的大旗吗?
在今年江苏卫视的跨年晚会上,周深与和与邓丽君合作了《大鱼海棠》、《小城故事》等三首曲目,虽然仔细看邓丽君的形象还是略有破绽,但整体的自然度已经过关了。本次重现邓丽君的形象,使用的类似于vtuber虚拟合成技术,而声音其实是有真人在背后发声的,而非由AI合成。
周深与邓丽君同台,vtuber能扛起元宇宙的大旗吗?
张泉灵:5G将带来怎样的“跨界打劫”机会?
5G背景下会带来什么样的新产业机会?火了又掉下去的VR和AR是否有可能成为主要的娱乐和生活方式?5G加持下穿戴设备会不会真的变成你的健康“守护神”?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前著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所关注的事情。
人工智能抢80万工人的饭碗,真的会失业吗?但是有新的转机
比尔盖茨力挺人工智能:AI的好处远大于危险 近几年的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的热度在不断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程序员加入AI领域,将来技术成熟的话,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会出现在我们的工作中,而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对待这些“新同事”呢? 有人欢喜有人愁,机器人的实现,表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但是也会替代一部分人工作。
15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