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孤岛上的赋能者:YunOS万物互联的局与势

简介:

前言:当前,全球都在紧张的注视着大规模的万物可连接、可计算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即新的物联网时代(IOT),之所以被称之为新物联网,其区别于传统物联网的本质在于信息的孤岛在云计算、智能操作系统、窄带蜂窝物联网技术、移动宽带、大数据、芯片等基础技术的推动下,正在智能化,并且迅速的连接成信息产业的星辰大海。

告别碎片,信息孤岛除了智能化还急需摆脱碎片化

从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到大型软件公司、芯片巨头,也包括政府、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万物互联的价值,但是在驶向星辰大海的过程中,如何让万物互联产生价值,不同资源禀赋的产业参与者,有着不同的答案。

2016年,上海,GSMA上海 MWC2016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第二天,主题为《第四次行业革命:万物互联》高端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 OS 事业群总裁张春晖在题为《云端一体 计算创新——YunOS·万物互联之道》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公式ValueIOT=F(感知、连接、服务),即万物互联的价值可以通过可信的感知、可靠的连接、和高效流转的服务三要素创造。

回顾物联网的历史,我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在蓝色巨人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之后,尽管从政府、产业、技术等多个方面,都对物联网寄予厚望但是却始终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其核心就在于物与物的连接并没有解决价值创造的问题。

我们如果继续透视物联网的整个产业链,价值创造乏力的原因之一在于信息孤岛造成物联网市场的高度碎片化:连接协议从蓝牙、Zigbee、WLAN到各种私有协议;通用物联网标准从包括英特尔、三星拥立的OIC;微软、高通力主的AllSeen,到IBM、思科及 GE合作的IIC;再到苹果及Google自成一派;过去的物联网创造了更多的智能设备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智能孤岛。

张春晖用汽车钥匙来诠释智能孤岛:车钥匙与汽车之间是基于功能的物理连接,是本地连接,没有基于云端的互联互通,彼此是信息孤岛,所以车钥匙丢失,无论是配或者换都需要高额的成本。

更为关键的是,在硬件的智能化方面,始终缺少专注的智能操作系统话事人,也是的整个产业的创新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YunOS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局:服务在高效流转中产生价值?

布局万物互联,局点很重要。

在张春晖看来,YunOS作为面向服务和数据的智能操作系统,其定位是为物联网各行业注入阿里巴巴生态的大数据、云计算及操作系统能力,成为在物联网生态的底层能力和基础设施提供者。

芯片是YunOS万物互联的核心局点,“云上芯片”在张春晖看来,是YunOS赋能物联网产业,在“春晖公式”中实现价值创造的关键。

“云上芯片”赋能智能孤岛的第一层逻辑在于解决万物的身份问题。YunOS为每个芯片发行一个ID2(Internet Device ID),作为每个芯片,也是物(Thing)的唯一身份标示,以不可篡改、不可预测、全球唯一的特征支持可信的感知,在身份识别层面的物联网“实名制”,消除业界普遍担心的家门口的陌生人问题。

“云上芯片”赋能智能孤岛的“云上芯片”赋能逻辑在于解决连接可靠性的问题。这需要在设备与设备之间使用新的安全通信协议,在阿里生态中,阿里智能物联网协议Alink已经在为为IoT芯片/模组提供嵌入式安全连接解决方案上多有成功案例,并建立了完整的芯片认证机制,从制度和技术上确保连接的可靠和安全。

YunOS万物互联的生态局:内生硬件标准化能力

布局万物互联,势更为重要。

生态与开放一贯是阿里系的打法,张春晖在谈到赋能产业链时,希望YunOS和芯片厂商一起赋能广大中小硬件开发者和应用服务开发者,在一个高水准坚固的基础设施之上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物联网服务。

这其中的核心在于要降低中小硬件开发者的创新成本,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公开发言中,当时还是YunOS事业部总经理的张春晖曾提到,为开发者提供云端一体的物联网服务开发框架和平台,通过内生的硬件标准化能力加速硬件选型和开发的观点。

目前看,作为硬件标准化能力落地方案的“云上芯片”,YunOS正在继续以开放的打法,迅速做势,在此次上海大会公布的,首款完整基于YoC架构(Yun on Chip,简称 YoC)的云端一体化芯片平台中天CK802T被公布,此外,还有YoC 音频芯片、YoC 视频芯片、YoC 安全芯片。

硬件能力标准化的好处之一在于开发者们可以加速自己的硬件创新,甚至在张春晖看来,一种可以摆脱目前业界普遍的“硬件产品+APP 的方式的物联网产品设计路径依赖,以互联网设计的新的硬件形态所取代,这种新的硬件形态可以实现可信的感知、可靠的连接,比如飞亚达推出基于 YunOS 的轻智能手表,可以实现支付、开车门等功能。

APP应该被取代的另一个逻辑在于APP已经成为当下智能硬件的一个巨大限制,它几乎是今天你唯一可用的交互方式。但是显然,如果通过云上芯片的赋能,开发者可以重新围绕硬件仔细琢磨一些交互、计算、内容都会以服务的方式提供,比如语音、视觉、自然语言等。

这需要“能够跑在互联网上的硬件”作为基础,张春晖说。

再辩物联网之新:智能孤岛到星辰大海因服务与价值模式而不同

以云端一体化的赋能方式,改变智能孤岛碎片化存在的格局,作为一款覆盖了手机、汽车、可穿戴硬件、家电、互联网电视的智能操作系统,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看YunOS,其价值还是在于加速了服务创新和价值创造。

服务创新是星海大海不同于智能孤岛的第一步。

智能孤岛的消失带来的是网络的去中心化,从而催化服务的创新。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服务其弊端在于手机成为服务请求和消费的中心,但是手机自身的形态和能力限制了物联网服务的想象空间。在物联网的场景下,万物都是智能的存在,以无所不在的泛在连接,实时海量的服务交换/组合/重构,进而实现服务从内容、形态到方式的全新再造。

对此,张春晖认为,YunOS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加速新的服务方式出现,这些服务不需要依赖任何一个中心,比如开车门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手机、指纹等授信的交互服务完成,这与手机完全无关,其背后就是操作系统为孤岛的云端一体化赋能。

价值的新创造,从零和游戏到生态共赢,是星辰大海的新特征。

在谈到万物互联价值创造时,张春晖认为,只有通过大数据服务平台进行服务的高效流转,才能带来全新的价值。如果我们假设万物会变得更加智能,或者说具有“人性”,那么你应该同意,每一个“物”对其他物和人来说,都是一种服务,即使需求者,也是供给者。

服务的高效流转的观点就可以解读为,云上芯片为万物的服务在云端的交易(注意,是交易,而不是交换)赋予了全新的可能,大数据成为万物服务价值货币化的催化剂。传统的故事大都会提到比如一辆联网的汽车,可以基于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的检测和感知数据,与保险服务衔接,降低保险公司的支付风险,也改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笔者认为,这只是服务流转的进行价值创造的一个方面,更加积极乐观的观点是万物在云端“服务化”的存在之后,形成的全新的“服务”交易机制,尤其是定价模式、服务供需双方的匹配成本,长尾化的“服务”价值重构这三个方面的关键性改变。比如大量碎片化的、闲置的、看似毫无价值的“物的服务”可以通过服务的流转寻找到新的买主。

今年5月份,笔者曾经跟随国资委走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航天云网,作为中国云制造的工业4.0平台,其定位是为中国的制造企业提供供给与需求的交易撮合、设计资源共享、生产虚拟化以及核心资源(软件、专家、专利、标准)的共享服务。

生产资源虚拟化共享是航天云网一项重要服务,其落地模式就在于把具有富裕生产能力的制造生产资源服务化、网络化,把分部在全国各个企业的生产资源放在云端,变成一个个的服务,以共享和开放的方式提供给中小制造企业,航天云网迅速地降低中国制造业的学习经验曲线,提高了先进技术扩散速度,这就是服务流转的价值所在。

这就是万物互联网的价值创新模式。

最后展望:新的基础技术变革正在加速万物互联到来

具体的数字能够给这个具有无限想象的万物互联的星辰大海更加确切的认知:一份来自国际能源署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将有140亿基于网络的设备,而互联网用户大约是32亿。全球电信设备巨头华为公司在2015年也发布一份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产值将超过万亿美元,到2025年全球将有超过1000亿联接。

在数字的背后,是全球信息技术的巨头不懈的在基础技术上的推动,除了操作系统之外,芯片巨头、电信巨头、云技术巨头都在加速抢占有利位置。

移动宽带产业开始醒悟过来,把物联网作为蜂窝网络的战略应用方向,本月,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共同标准NB-IOT正式冻结,包括从芯片巨头高通、英特尔到电信设备巨头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都开始在协议、芯片、核心网方面推动基于窄带的物联网通信方案,以应对低功耗低成本大规模连接的需求。

而大型云计算服务商也把物联网服务看做最重要的战略机会,亚马逊发布的AWS IOT、思科收购物联网平台垂直巨头、GE发布全球首个工业4.0平台、阿里云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平台成为巨头争夺的新焦点。

当然,受困于增长压力的电信运营商,从美国的AT&T到中国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都在2016年宣布了新连接的战略,寻求更大规模的物联网连接价值。

万物互联网的蝴蝶翅膀,在基础设施已经轻轻舞动,让我们期待万物互联网的飓风,一个更加万物智能和人性的星辰大海的到来。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物联网
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推动万物互联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阿里云物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包括设备接入、数据管理和智能应用等核心功能。平台支持海量设备接入、实时数据采集与存储、边缘计算,并具备大规模设备管理、高安全性和开放生态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260 5
|
3月前
|
传感器 物联网 人机交互
物联网: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了物物相连、人物相连,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在21世纪,物联网(IoT)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生活、工作和社会结构。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及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强调其技术融合性、广泛的应用范围以及数据驱动的特点。接着,详细阐述了物联网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政策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深化。此外,还探讨了物联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展望了其未来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方面的潜力。物联网行业正以其独特魅力引领科技发展潮流,有望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2月前
|
存储 安全 物联网
|
3月前
|
传感器 搜索推荐 物联网
5G与物联网:构建万物互联的未来世界
【9月更文挑战第11天】5G与物联网的融合正引领我们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各种设备将通过网络紧密相连,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这不仅将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还将推动社会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世界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
3月前
|
传感器 Cloud Native 物联网
Micronaut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索:轻盈架构赋能万物互联新时代
【9月更文挑战第6天】Micronaut是一个现代、轻量级的Java框架,以其高效、易用及对云原生环境的支持,在物联网开发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它通过AOT编译技术优化应用,减少内存消耗,适合资源受限的设备。Micronaut支持反应式编程和HTTP/2,提升并发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效率。本文通过一个温度传感器数据收集服务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利用Micronaut简化物联网应用开发,使其成为该领域的理想选择。
67 3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在这个智能设备云集的时代,物联网就像一场盛大的派对,设备们交流信息,共舞一曲
在这个智能设备云集的时代,物联网就像一场盛大的派对,设备们交流信息,共舞一曲。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则是派对上的指挥家,让设备学会理解用户习惯,如智能空调调节温度;赋予设备自主决策力,如智能安防识别异常;并拓展至农业、交通等更多领域,创造更智能的世界。通过简单的温度预测代码示例,我们得以窥见机器学习在物联网中的无限可能。
25 2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物联网(IoT)就像是一个大型派对,无数的设备都在欢快地交流着信息
【9月更文挑战第4天】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联网(IoT)犹如一场盛大的派对,各类设备欢聚一堂。然而,如何让这些设备互相理解并协同工作呢?这就需要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的助力。例如,智能空调通过学习你的使用习惯来调节温度,使你更加舒适;智能安防系统则能识别异常行为并及时报警,保障家庭安全。此外,智能农业、交通等领域也因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变得更加高效。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温度预测代码示例,展示机器学习在物联网中的实际应用,让我们一起感受其强大潜力。
69 0
|
5月前
|
人工智能 物联网 开发者
**.NET技术革新赋能软件开发:从.NET 5的性能飞跃、跨平台支持,到微服务、物联网、AI和游戏开发的广泛应用。
【7月更文挑战第4天】**.NET技术革新赋能软件开发:从.NET 5的性能飞跃、跨平台支持,到微服务、物联网、AI和游戏开发的广泛应用。随着云集成深化、开源社区壮大,未来将聚焦性能优化、云原生应用及新兴技术融合,培养更多开发者,驱动软件创新。**
152 1
|
1月前
|
存储 安全 物联网
政府在推动物联网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统一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政府在推动物联网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统一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103 50
|
1月前
|
安全 物联网 物联网安全
制定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和规范的难点有哪些?
制定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和规范的难点有哪些?
58 2

相关产品

  • 物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