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预测笔记(三):通过交叉验证网格搜索机器学习的最优参数

简介: 本文介绍了网格搜索(Grid Search)在机器学习中用于优化模型超参数的方法,包括定义超参数范围、创建参数网格、选择评估指标、构建模型和交叉验证策略、执行网格搜索、选择最佳超参数组合,并使用这些参数重新训练模型。文中还讨论了GridSearchCV的参数和不同机器学习问题适用的评分指标。最后提供了使用决策树分类器进行网格搜索的Python代码示例。

网络搜索

介绍

网格搜索(Grid Search)是一种超参数优化方法,用于选择最佳的模型超参数组合。在机器学习中,超参数是在训练模型之前设置的参数,无法通过模型学习得到。网格搜索通过尝试所有可能的超参数组合,并使用交叉验证来评估每个组合的性能,从而确定最佳的超参数组合。

步骤

网格搜索的步骤如下:

  1. 定义要调整的超参数范围:确定要调整的每个超参数的可能取值范围。例如,学习率、正则化参数等。
  2. 创建参数网格:将每个超参数的可能取值组合成一个参数网格。
  3. 定义评估指标:选择一个评估指标来衡量每个超参数组合的性能。例如,准确率、均方误差等。
  4. 构建模型和交叉验证:选择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并定义交叉验证策略,将数据集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
  5. 执行网格搜索:对于每个超参数组合,在交叉验证的每个训练集上训练模型,并在验证集上评估模型性能。
  6. 选择最佳超参数组合:根据评估指标的结果,选择具有最佳性能的超参数组合。
  7. 用最佳超参数训练模型:使用最佳超参数组合在整个训练数据集上重新训练模型。

网格搜索的优点是能够系统地尝试不同的超参数组合,找到最佳的模型性能。然而,由于需要尝试所有可能的组合,网格搜索的计算成本较高,尤其是超参数的数量较多时。因此,对于大型数据集和复杂模型,网格搜索可能会变得非常耗时。

为了减少计算成本,可以使用随机搜索(Randomized Search)等其他超参数优化方法,或者使用启发式方法来选择最佳超参数组合。

参数

GridSearchCV的参数包括:

  • estimator:要使用的模型或者估计器对象。
  • param_grid:一个字典或者列表,包含要进行网格搜索的参数和对应的取值范围。
  • scoring:评估模型性能的指标,可以是字符串(使用模型的内置评估指标)或者可调用对象(自定义评估指标)。
  • cv:交叉验证的折数或者交叉验证迭代器。
  • n_jobs:并行运行的作业数量。-1表示使用所有可用的处理器。
  • verbose:控制详细程度的整数值。0表示不输出任何信息,大于1表示输出详细的信息。
  • refit:如果为True(默认值),则在找到最佳参数后,使用最佳参数重新拟合整个数据集。
  • return_train_score:如果为True,则同时返回训练集上的得分。
  • error_score:当模型在某些参数组合下发生错误时,用于返回的分数。可以设置为’raise’(抛出错误)或者数字(返回指定的分数)。
  • verbose:控制详细程度的整数值。0表示不输出任何信息,大于1表示输出详细的信息。

注意:

在GridSearchCV中,scoring参数可以选择以下评分指标:

回归问题:

  • ‘explained_variance’:可解释方差
  • ‘neg_mean_absolute_error’:负平均绝对误差
  • ‘neg_mean_squared_error’:负均方误差
  • ‘neg_mean_squared_log_error’:负对数均方误差
  • ‘neg_median_absolute_error’:负中位数绝对误差
  • ‘r2’:R^2决定系数

二分类问题:

  • ‘accuracy’:准确率
  • ‘balanced_accuracy’:平衡准确率
  • ‘average_precision’:平均精确率
  • ‘f1’:F1得分
  • ‘precision’:精确率
  • ‘recall’:召回率
  • ‘roc_auc’:ROC曲线下的面积
    多分类问题:
  • ‘accuracy’:准确率
  • ‘balanced_accuracy’:平衡准确率
  • ‘average_precision’:平均精确率
  • ‘f1_micro’:微观平均F1得分
  • ‘f1_macro’:宏观平均F1得分
  • ‘precision_micro’:微观平均精确率
  • ‘precision_macro’:宏观平均精确率
  • ‘recall_micro’:微观平均召回率
  • ‘recall_macro’:宏观平均召回率
  • ‘roc_auc_ovr’:基于一对多的ROC曲线下的面积

请注意,不同问题类型和评估指标之间的兼容性可能会有所不同。

5折交叉验证就是把数据集分成5份,然后进行5此测试,如model1就是将第一折fold1的数据作为测试集,其余的四份作为数据集。最后每个model都计算出来一个准确度accuracy,求平均后作为此验证集的精确度。

代码实现

#调用网格搜索和决策树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lassification_report, roc_curve, auc
parameters = {'max_depth':[3, 5, 7, 9], 'min_samples_leaf': [1, 2, 3, 4]}# 选择两个超参数 树的深度max_depth和叶子的最小值min_samples_leaf

clf = GridSearchCV(DecisionTreeClassifier(), parameters, cv=3, scoring='accuracy')# 进行网格搜索得到最优参数组合
clf.fit(X_train, y_train) #通过有最优参数组合的最优模型进行训练

print('最优参数:', clf.best_params_)
print('验证集最高得分:', clf.best_score_)
# 获取最优模型
best_model = clf.best_estimator_
print('测试集上准确率:', best_model.score(X_test, y_test))

# 得到预测概率
y_prob_DT = clf.predict_proba(X_test)[:, 1]

# 得到预测标签
y_pred_DT = clf.predict(X_test)

# 得到分类报告
print(classification_report(y_pred = y_pred_DT, y_true = y_test))

# 绘制ROC图
fpr, tpr, threshold = roc_curve(y_score = y_prob_DT, y_true = y_test)
print("AUC值", auc(fpr, tpr))
plt.plot(fpr, tpr,"r-")
plt.plot([0, 1], [0, 1],"b-")
plt.xlable("FPR")
plt.ylable("TPR")
plt.title("ROC Curve")

# 输出结果文件
result = pd.DataFrame()
result["load_ID"] = pd.read_csv("***.csv")["**ID"]
result["predict_labels"] = y_pred_DT
result.to_csv("result.csv", index = False)

# 特征重要性评估
best_DT = clf.best_estimator_
best_DT.fit(X_train, y_train)

# 重要性绘制
plt.figure(figsize(8, 6))
pd.Series(best_DT.feature_importances_, index=X_train.columns).sort_values().plot(kind="barh")
目录
相关文章
|
21天前
|
人工智能 JSON 算法
Qwen2.5-Coder 系列模型在 PAI-QuickStart 的训练、评测、压缩及部署实践
阿里云的人工智能平台 PAI,作为一站式、 AI Native 的大模型与 AIGC 工程平台,为开发者和企业客户提供了 Qwen2.5-Coder 系列模型的全链路最佳实践。本文以Qwen2.5-Coder-32B为例,详细介绍在 PAI-QuickStart 完成 Qwen2.5-Coder 的训练、评测和快速部署。
Qwen2.5-Coder 系列模型在 PAI-QuickStart 的训练、评测、压缩及部署实践
|
5天前
|
编解码 机器人 测试技术
技术实践 | 使用 PAI+LLaMA Factory 微调 Qwen2-VL 模型快速搭建专业领域知识问答机器人
Qwen2-VL是一款具备高级图像和视频理解能力的多模态模型,支持多种语言,适用于多模态应用开发。通过PAI和LLaMA Factory框架,用户可以轻松微调Qwen2-VL模型,快速构建文旅领域的知识问答机器人。本教程详细介绍了从模型部署、微调到对话测试的全过程,帮助开发者高效实现定制化多模态应用。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API
优化注意力层提升 Transformer 模型效率:通过改进注意力机制降低机器学习成本
Transformer架构自2017年被Vaswani等人提出以来,凭借其核心的注意力机制,已成为AI领域的重大突破。该机制允许模型根据任务需求灵活聚焦于输入的不同部分,极大地增强了对复杂语言和结构的理解能力。起初主要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Transformer迅速扩展至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跨学科应用潜力。然而,随着模型规模的增长,注意力层的高计算复杂度成为发展瓶颈。为此,本文探讨了在PyTorch生态系统中优化注意力层的各种技术,
51 6
优化注意力层提升 Transformer 模型效率:通过改进注意力机制降低机器学习成本
|
1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人工智能浪潮下的编程实践:构建你的第一个机器学习模型
在人工智能的巨浪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弄潮儿。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从零基础开始,用最易懂的语言和步骤,教你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机器学习模型。不需要复杂的数学公式,也不必担心编程难题,只需跟随我们的步伐,一起探索这个充满魔力的AI世界。
34 12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hon
机器学习中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工具——混淆矩阵和ROC曲线。混淆矩阵通过真正例、假正例等指标展示模型预测情况
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中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工具——混淆矩阵和ROC曲线。混淆矩阵通过真正例、假正例等指标展示模型预测情况,而ROC曲线则通过假正率和真正率评估二分类模型性能。文章还提供了Python中的具体实现示例,展示了如何计算和使用这两种工具来评估模型。
43 8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hon
机器学习中模型选择和优化的关键技术——交叉验证与网格搜索
本文深入探讨了机器学习中模型选择和优化的关键技术——交叉验证与网格搜索。介绍了K折交叉验证、留一交叉验证等方法,以及网格搜索的原理和步骤,展示了如何结合两者在Python中实现模型参数的优化,并强调了使用时需注意的计算成本、过拟合风险等问题。
42 6
|
2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从零到一:构建高效机器学习模型的旅程####
在探索技术深度与广度的征途中,我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既在于理论的飞跃,更在于实践的积累。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享我在构建高效机器学习模型过程中的实战经验,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与优化等关键环节,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从零开始构建并优化机器学习模型的实用指南。 ####
|
28天前
|
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 JSON
DistilQwen2 蒸馏小模型在 PAI-QuickStart 的训练、评测、压缩及部署实践
本文详细介绍在 PAI 平台使用 DistilQwen2 蒸馏小模型的全链路最佳实践。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探索机器学习中的线性回归模型
本文深入探讨了机器学习中广泛使用的线性回归模型,从其基本概念和数学原理出发,逐步引导读者理解模型的构建、训练及评估过程。通过实例分析与代码演示,本文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线性回归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本文介绍了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初始化、数据点分配与簇中心更新等步骤,以及如何在Python中实现该算法,最后讨论了其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6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