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实战之树回归

简介: “回归”与“树”在讲解树回归之前,我们看看回归和树巧妙结合的原因。线性回归的弊端线性回归需要拟合所有样本点,在特征多且特征关系复杂时,构建全局模型的想法就显得太难。
img_dccd50d322d2fb6d2637644d8bd594cf.png

“回归”与“树”

在讲解树回归之前,我们看看回归和树巧妙结合的原因。

线性回归的弊端
  • 线性回归需要拟合所有样本点,在特征多且特征关系复杂时,构建全局模型的想法就显得太难。
  • 实际生活中,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所以线性回归的很容易欠拟合。
传统决策树弊端与改进

决策树可以解决数据的非线性问题,而且直观易懂,是否可以通过决策树来实现回归任务?
我们来回顾下之前讲过的决策树方法,其在划分子集的时候使用的方法是信息增益(我们也叫ID3方法),其方法只针对标称型(离散型)数据有效,很难用于回归;而且ID3算法切分过于迅速,容易过拟合,例如:一个特征有4个值,数据就会被切为四份,切分过后的特征在后面的过程中不再起作用。
CART(分类回归树)算法可以解决掉ID3的问题,该算法可用于分类和回归。我们来看看针对ID3算法的问题,CART算法是怎样解决的。

  • 信息增益无法切分连续型数据,如何计算连续型数据的混乱程度?其实,连续型的数据计算混乱程度很简单,根本不需要信息熵的理论。我们只需要计算平方误差的总值即可(先计算数据的均值,然后计算每条数据到均值的差值,进行平方求和)。
  • ID3方法切分太快,CART算法采用二元切分。

回归树

基于CART算法,当叶节点是分类值,就会是分类算法;如果是常数值(也就是回归需要预测的值),就可以实现回归算法。这里的常数值的求解很简单,就是该划分数据的均值。

数据情况

首先,利用代码带入数据,数据情况如图所示。

from numpy import *

def loadDataSet(filename):
    dataMat = []
    fr = open(filename)
    for line in fr.readlines():
        curLine = line.strip().split('\t')
        fltLine = list(map(float,curLine))
        dataMat.append(fltLine)
    return dataMat
img_eb64f0d1e29ce0a9b2d73e50814295bf.png
代码

其实CART算法直观(代码却比较多。。。),其实只用做两件事:切分数据和构造树。我们以这个数据为例:首先切分数据,找到一个中心点(平方误差的总值最小),这样就完成了划分(左下和右上),然后构造树(求左下和右上的均值为叶子节点)。我们来看代码:

def regLeaf(dataSet):
    return mean(dataSet[:,-1])

def regErr(dataSet):
    return var(dataSet[:,-1]) * shape(dataSet)[0]

def chooseBestSplit(dataSet, leafType=regLeaf, errType=regErr, ops=(1,4)):
    tolS = ops[0];tolN = ops[1]
    if len(set(dataSet[:,-1].T.tolist()[0])) == 1:
        return None, leafType(dataSet)
    m,n = shape(dataSet)
    S = errType(dataSet)
    bestS = inf; bestIndex = 0;bestValue = 0
    for featIndex in range(n-1):
        for splitVal in set((dataSet[:,featIndex].T.tolist())[0]):
            mat0, mat1 = binSplitDataSet(dataSet, featIndex, splitVal)
            if (shape(mat0)[0] < tolN) or (shape(mat1)[0] < tolN): continue
            newS = errType(mat0) + errType(mat1)
            if newS < bestS:
                bestIndex = featIndex
                bestValue = splitVal
                bestS = newS
    if (S - bestS) < tolS:
        return None, leafType(dataSet)
    mat0, mat1 = binSplitDataSet(dataSet, bestIndex, bestValue)
    if (shape(mat0)[0] < tolN) or (shape(mat1)[0] < tolN):
        return None, leafType(dataSet)
    return bestIndex, bestValue

def binSplitDataSet(dataSet, feature, value):
    mat0 = dataSet[nonzero(dataSet[:, feature] > value)[0], :]
    mat1 = dataSet[nonzero(dataSet[:, feature] <= value)[0], :]
    return mat0,mat1

def createTree(dataSet, leafType=regLeaf, errType=regErr, ops=(1,4)):
    feat, val = chooseBestSplit(dataSet, leafType, errType, ops)
    if feat == None: return val
    retTree = {}
    retTree['spInd'] = feat
    retTree['spVal'] = val
    lSet, rSet = binSplitDataSet(dataSet, feat, val)
    retTree['left'] = createTree(lSet, leafType, errType, ops)
    retTree['right'] = createTree(rSet, leafType, errType, ops)
    return retTree

看下结果,和我想的是一致的。

img_4e04f47a8c15b34e23bcc1e2dad57e6a.png

模型树

回归树的叶节点是常数值,而模型树的叶节点是一个回归方程。

数据情况

读入数据进行可视化,你会发现,这种数据如果用回归树拟合效果不好,如果切分为两段,每段是一个回归方程,就可以很好的对数据进行拟合。

img_078a37cc90295f8428237eb30dbd87a4.png
代码

前面的代码大部分是不变的,只需要少量修改就可以完成模型树。

def modelLeaf(dataSet):
    ws, X, Y = linearSolve(dataSet)
    return ws

def modelErr(dataSet):
    ws, X, Y = linearSolve(dataSet)
    yHat = X * ws
    return sum(power(Y - yHat, 2))

def linearSolve(dataSet):
    m, n = shape(dataSet)
    X = mat(ones((m, n)))
    Y = mat(ones((m, 1)))
    X[:, 1: n] = dataSet[:, 0: n-1]
    Y = dataSet[:, -1]
    xTx = X.T * X
    if linalg.det(xTx) == 0.0:
        raise NameError('错误')
    ws = xTx.I * (X.T * Y)
    return ws, X, Y

结果如图所示:

img_b778634b13f33a9fc1cc6daafdc11f12.png

算法优缺点

  • 优点:可对复杂数据进行建模
  • 缺点:容易过拟合
相关文章
|
4月前
|
JSON 算法 数据可视化
5.3 目标检测YOLOv3实战:叶病虫害检测——损失函数、模型训练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使用YOLOv3模型进行叶病虫害检测时的损失函数配置、模型训练过程、评估方法以及模型预测步骤,并提供了相应的代码实现和可能的改进方案。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Python数据科学实战:从Pandas到机器学习
Python数据科学实战:从Pandas到机器学习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TensorFlow API
机器学习实战:TensorFlow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探索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取得了显著进步。TensorFlow作为Google开源的机器学习框架,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的API,在图像识别任务中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实战案例,探讨TensorFlow在图像识别中的优势与挑战,展示如何使用TensorFlow构建和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NN),并评估模型的性能。尽管面临学习曲线和资源消耗等挑战,TensorFlow仍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63 5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TensorFlow
基于TensorFlow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与优化实战
基于TensorFlow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与优化实战
75 0
|
2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入门:Python与scikit-learn实战
机器学习入门:Python与scikit-learn实战
38 0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揭开深度学习与传统机器学习的神秘面纱:从理论差异到实战代码详解两者间的选择与应用策略全面解析
【10月更文挑战第10天】本文探讨了深度学习与传统机器学习的区别,通过图像识别和语音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展示了深度学习在自动特征学习和处理大规模数据方面的优势。文中还提供了一个Python代码示例,使用TensorFlow构建多层感知器(MLP)并与Scikit-learn中的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了两者的不同特点。
95 2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挖掘 Serverless
手把手教你全面评估机器学习模型性能:从选择正确评价指标到使用Python与Scikit-learn进行实战演练的详细指南
【10月更文挑战第10天】评估机器学习模型性能是开发流程的关键,涉及准确性、可解释性、运行速度等多方面考量。不同任务(如分类、回归)采用不同评价指标,如准确率、F1分数、MSE等。示例代码展示了使用Scikit-learn库评估逻辑回归模型的过程,包括数据准备、模型训练、性能评估及交叉验证。
123 1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Python篇】深度探索NumPy(下篇):从科学计算到机器学习的高效实战技巧1
【Python篇】深度探索NumPy(下篇):从科学计算到机器学习的高效实战技巧
60 5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分布式计算
【Python篇】深入机器学习核心:XGBoost 从入门到实战
【Python篇】深入机器学习核心:XGBoost 从入门到实战
186 3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Python篇】深度探索NumPy(下篇):从科学计算到机器学习的高效实战技巧2
【Python篇】深度探索NumPy(下篇):从科学计算到机器学习的高效实战技巧
45 1
下一篇
Data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