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十八:堆排序

简介: 这篇文章介绍了堆排序是一种通过构建堆数据结构来实现的高效排序算法,具有平均和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特点。

前言

一、堆排序基本介绍

  1. 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它的最坏,最好,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它也是不稳定排序。

  2. 堆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 大顶堆, 注意 : 没有要求结点的左孩子的值和右孩子的值的大小关系。

  3. 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 小顶堆

  4. 大顶堆举例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对堆中的结点按层进行编号,映射到数组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这里其实就是顺序储存二叉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顶堆特点:arr[i] >= arr[2_i+1] && arr[i] >= arr[2_i+2] // i 对应第几个节点,i从0开始编号
  5. 小顶堆举例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顶堆特点:arr[i] <= arr[2_i+1] && arr[i] <= arr[2_i+2] // i 对应第几个节点,i从0开始编号
  6. 一般从下往上: 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二、堆排序基本思想

  •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
  1. 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 大顶堆
  2. 此时,整个序列的 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
  3. 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
  4. 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 可以看到在构建大顶堆的过程中,元素的个数逐渐减少,最后就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三、思路图解

要求:给你一个数组 {4,6,8,5,9} , 要求使用堆排序法,将数组升序排序。

3.1 步骤一 构造初始大顶堆。

将给定无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1. .假设给定无序序列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此时我们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叶结点自然不用调整,第一个非叶子结点 arr.length/2-1=5/2-1=1,也就是下面的6结点),从左至右,从下至上进行调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找到第二个非叶节点4,由于[4,9,8]中9元素最大,4和9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这时,交换导致了子根[4,5,6]结构混乱,继续调整,[4,5,6]中6最大,交换4和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我们就将一个无序序列构造成了一个大顶堆。

3.2 步骤二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使末尾元素最大。然后继续调整堆,再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如此反复进行交换、重建、交换。

  1. .将堆顶元素9和末尾元素4进行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重新调整结构,使其继续满足堆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再将堆顶元素8与末尾元素5进行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后续过程,继续进行调整,交换,如此反复进行,最终使得整个序列有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 再简单总结下堆排序的基本思路

  1. 将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2.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3. 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四、堆排序代码实现

要求:给你一个数组 {4,6,8,5,9} , 要求使用堆排序法,将数组升序排序。
代码实现:
说明:

  1. 堆排序不是很好理解,通过Debug 帮助大家理解堆排序
  2. 堆排序的速度非常快,在我的机器上 8百万数据 3 秒左右。O(nlogn)

4.1 代码实现

package com.feng.ch12_tree;

import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Date;

/*
 * 堆排序
 * 堆 是具有以下性质的  完全二叉树:
 * 1、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顶堆(注意 : 没有要求结点的左孩子的值和右孩子的值的大小关系。)
 * 2、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
 *
 * 完全二叉树:
 * 如果该二叉树的所有叶子节点都在最后一层或者倒数第二层,而且最后一层的叶子节点在左边连续,倒数第二层的叶子节点在右边连续,我们称为完全二叉树。
 *
 * 对排序分为三步:
 * 1、将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 2、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 3、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 说明:
 * 第一步直接将二叉树对应的数组 调整成 大顶堆或者 小顶堆
 * 然后对第二步、第三步进行循环操作即可。
 * */
public class T4_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默认升序排序
//        int[] array = {4, 6, 8, 5, 9};
        int[] array = {4, 6, 8, 5, 9, -1, 90, 89, 56, -999};

        System.out.println("原始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heapSort(array);

        System.out.println("测试堆排序速度:");
        testTime();  // 8000数据:88ms; 8万数据: 122ms; 80万数据:380ms; 800万数据:4s
    }

    /*
     * 测试一下 堆排序的速度, 给 80000 个数据,测试一下
     *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Time() {
        // 创建一个 80000个的随机的数组
        int array2[] = new int[8000000];
        for (int i = 0; i < 8000000; i++) {
            array2[i] = (int) (Math.random() * 8000000); // 生成一个[ 0, 8000000] 数
        }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2)); // 不在打印,耗费时间太长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返回以毫秒为单位的当前时间
        System.out.println("long start:" + start);
        Date date = new Date(start); // 上面的也可以不要,但是我想测试
        System.out.println("date:" + date);
        SimpleDateFormat format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的时间是=" + format.format(date));

        heapSort(array2);

        System.out.println();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Date date2 = new Date(end); // 上面的也可以不要,但是我想测试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时间是=" + format.format(date2));
        System.out.println("共耗时" + (end - start) + "毫秒");
        System.out.println("毫秒转成秒为:" + ((end - start) / 1000) + "秒");
    }

    /*
     * 编写一个堆排序的方法
     * 核心:将树排成 大顶堆或者小顶堆。
     * 1、将一个数组(对应二叉树), 调整成一个大顶堆
     * 2、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 3、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 循环 2、3 步
     * */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ay) {
        int temp = 0;
        //分步调整
//        System.out.println("调整成大顶堆:");
//        adjustHeap(array, 1, array.length);
//        System.out.println("第 1 次:"+Arrays.toString(array));  // [4, 9, 8, 5, 6]
//
//        adjustHeap(array, 0, array.length);
//        System.out.println("第 2 次:"+Arrays.toString(array));  // [9, 6, 8, 5, 4]

        /*
         * 完成我们最终代码 , 对上面的 两步规律 进行整合,使用for 循环,使用 array.length / 2 - 1 找到第一个非叶子结点。
         * i = array.length / 2 - 1 : 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第一个非叶子节点的 索引
         * */
        for (int i = array.length / 2 - 1; i >= 0; i--) {
            adjustHeap(array, i, array.length);
        }
//        System.out.println("调整成的大顶堆:"+Arrays.toString(array));  // [9, 6, 8, 5, 4]

        /*
         * 2).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 3).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 */
        for (int j = array.length - 1; j > 0; j--) {
            // 交换: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0];
            array[0] = temp;
            // 每互换一次,都要对根结点 进行调整为大顶堆。
            adjustHeap(array, 0, j);
        }
//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Arrays.toString(array));  // [9, 6, 8, 5, 4]
    }

    /*
     * 将一个数组(对应二叉树), 调整成一个大顶堆
     * 功能: 完成将 以 i 对应的非叶子结点的树,调整成大顶堆
     * 举例: int[] array = {4, 6, 8, 5, 9}; => i = 1 => adjustHeap => {4, 9, 8, 5, 6}
     * 再次调用adjustHeap 传入的是   i = 0 => {9, 4, 8, 5, 6}
     * 再次调用adjustHeap 传入的是   i = 0 => {9, 4, 8, 5, 6} 进行调整 => {9, 6, 8, 5, 4}
     *
     * @param array 待调整的数组
     * @param i 表示 非叶子节点 的在数组中的索引,就是当前结点
     * @param length 表示对多少个元素进行调整,length是在逐渐减少
     * */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ay, int i, int length) {

        int temp = array[i]; // 先取出 当前 i结点 的值,保存在临时变量
        /*
         * 开始调整
         * 1、k = i * 2 + 1: k 是以 i 为非叶子结点的 左子结点
         * */
        for (int k = i * 2 + 1; k < length; k = k * 2 + 1) {
            if (k + 1 < length && array[k] < array[k + 1]) { // 说明左子结点  小于 右子结点的值
                k++; // 让 k 指向 右子结点,这时  k 为最大值的索引
            }
            if (array[k] > temp) { // 如果右(左)子结点 大于 父结点,说明这里要对右(左)子结点(k)和父结点(i)进行 互换
                array[i] = array[k]; // 把较大的值赋给当前结点
                array[k] = temp;
                i = k; // !!! i指向 k ,改变父结点 ,继续循环比较
            } else {
                break; //!!! 敢break 是因为 这里的i 是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第一个的非叶子节点
            }
        }

        /*
         * 老师是写在这儿,我写在了上面的判断中 :array[k] = temp;
         * 当代码走到这儿,for循环结束后,已经将以 i 为父结点的树的最大值,放在了最顶(局部)
         * */
//        array[i] = temp;// 将 temp 值 放到调整后的位置。
    }
}

4.2 测试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00万数据仅用4S ,可见速度之快。

相关文章
|
2天前
|
存储 缓存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事务日志-Redo Log工作原理分析
事务的隔离性和原子性分别通过锁和事务日志实现,而持久性则依赖于事务日志中的`Redo Log`。在MySQL中,`Redo Log`确保已提交事务的数据能持久保存,即使系统崩溃也能通过重做日志恢复数据。其工作原理是记录数据在内存中的更改,待事务提交时写入磁盘。此外,`Redo Log`采用简单的物理日志格式和高效的顺序IO,确保快速提交。通过不同的落盘策略,可在性能和安全性之间做出权衡。
1517 4
|
29天前
|
弹性计算 人工智能 架构师
阿里云携手Altair共拓云上工业仿真新机遇
2024年9月12日,「2024 Altair 技术大会杭州站」成功召开,阿里云弹性计算产品运营与生态负责人何川,与Altair中国技术总监赵阳在会上联合发布了最新的“云上CAE一体机”。
阿里云携手Altair共拓云上工业仿真新机遇
|
5天前
|
人工智能 Rust Java
10月更文挑战赛火热启动,坚持热爱坚持创作!
开发者社区10月更文挑战,寻找热爱技术内容创作的你,欢迎来创作!
492 19
|
2天前
|
存储 SQL 关系型数据库
彻底搞懂InnoDB的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本文详细介绍了InnoDB存储引擎中的两种并发控制方法: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和LBCC(基于锁的并发控制)。MVCC通过记录版本信息和使用快照读取机制,实现了高并发下的读写操作,而LBCC则通过加锁机制控制并发访问。文章深入探讨了MVCC的工作原理,包括插入、删除、修改流程及查询过程中的快照读取机制。通过多个案例演示了不同隔离级别下MVCC的具体表现,并解释了事务ID的分配和管理方式。最后,对比了四种隔离级别的性能特点,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隔离级别以优化数据库性能。
179 1
|
8天前
|
JSON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管理
阿里云百炼产品月刊【2024年9月】
阿里云百炼产品月刊【2024年9月】,涵盖本月产品和功能发布、活动,应用实践等内容,帮助您快速了解阿里云百炼产品的最新动态。
阿里云百炼产品月刊【2024年9月】
|
21天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GraphRAG:基于PolarDB+通义千问+LangChain的知识图谱+大模型最佳实践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olarDB、通义千问和LangChain搭建GraphRAG系统,结合知识图谱和向量检索提升问答质量。通过实例展示了单独使用向量检索和图检索的局限性,并通过图+向量联合搜索增强了问答准确性。PolarDB支持AGE图引擎和pgvector插件,实现图数据和向量数据的统一存储与检索,提升了RAG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
9天前
|
Linux 虚拟化 开发者
一键将CentOs的yum源更换为国内阿里yum源
一键将CentOs的yum源更换为国内阿里yum源
448 5
|
7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数据治理,是时候打破刻板印象了
瓴羊智能数据建设与治理产品Datapin全面升级,可演进扩展的数据架构体系为企业数据治理预留发展空间,推出敏捷版用以解决企业数据量不大但需构建数据的场景问题,基于大模型打造的DataAgent更是为企业用好数据资产提供了便利。
314 2
|
23天前
|
人工智能 IDE 程序员
期盼已久!通义灵码 AI 程序员开启邀测,全流程开发仅用几分钟
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人丁宇宣布,「通义灵码」完成全面升级,并正式发布 AI 程序员。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大数据
【BetterBench博士】2024 “华为杯”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选题分析
2024“华为杯”数学建模竞赛,对ABCDEF每个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涵盖风电场功率优化、WLAN网络吞吐量、磁性元件损耗建模、地理环境问题、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启用和X射线脉冲星建模等多领域问题,解析了问题类型、专业和技能的需要。
2608 22
【BetterBench博士】2024 “华为杯”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选题分析